【第一題】言語理解
科學的發展和進步往往____於科學假說,科學理論發展的歷史就是假說的形成、發展和假說之間的競爭、更迭的歷史。面對茫茫人類歷史源頭,面對____、虛虛實實的人類文明歷史遺存,科學假說同樣至關重要。他____地將歷史、文化、人性、環境視角的「聚光燈」匯集在一起,形成了屬於他的一盞「無影燈」,並以這樣的視角照射幽暗的歷史深處,從而解析出一些可能接近歷史本源的朦朧真相。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發軔 鳳毛麟角 含英咀華
B.肇始 吉光片羽 獨闢蹊徑
C.濫觴 汗牛充棟 苦心孤詣
D.開端 如火如荼 毛舉細故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語境,尋找突破口。本題突破口為第三個空,根據第三空後邊內容「形成了屬於他的一盞『無影燈』」提示,可知該空所填詞語要體現出獨特性,對比四個選項,只有B項的「獨闢蹊徑」比喻獨創一種新風格或者新方法、新體裁。符合文意。答案鎖定B項。第二步,驗證前兩個空。第一個空「肇始」是發端、開始的意思,符合文意。第二空「吉光片羽」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放在此處可修飾後文的歷史遺存,符合語境。因此,選擇B選項。A項:「含英咀華」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後比喻品味,體會詩文中所包含的精華。B項:「吉光片羽」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C項:「苦心孤詣」對某事用心,到了別人達不到地步。「汗牛充棟」形容藏書很多。D項:「毛舉細故」指煩瑣地列舉小事情,加以責難或攻擊。
【第二題】數量關係
15,20,40,65,( ),180
A.110
B.115
C.120
D.125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和遞推數列。第二步,15+20+(5)=40;20+40+(5)=65;猜想本題規律為第一項+第二項+5=第三項。40+65+(5)=( )=110,驗證:65+110+(5)=180,滿足猜想規律。因此,選擇A選項。
【第三題】言語理解
從積極層面上看,過度消費是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能力提升的一種表徵。與此同時,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升級,這在客觀上也導致了商品更新換代速度的增快,以及浪費現象的突出。但更根本的原因是,消費社會的語境通過賦予商品和消費新的內涵,始終在不斷慫恿著人們的消費行為。
以下最適合作為上文標題的是:
A.過度消費其實無法控制
B.轉變觀念,減少過度消費
C.是什麼催生了過度消費
D.被符號綁架的過度消費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觀點,過度消費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然後用「與此同時」表並列,進一步解釋了過度消費產生的原因,最後又指出了過度消費的根本原因。第二步,文段為並列結構,主要介紹了過度消費的原因。C選項是對文段的概括。因此,選擇C選項。A項:「無法控制」文段未提及,屬於無中生有。B項:屬於過度引申,文段並沒有提及要「減少過度消費」。D項:「符號」文段未提及,屬於無中生有。
【第四題】常識判斷
對下列典籍名稱中劃線詞解釋錯誤的是:
A.《齊民要術》——平等之黎民
B.《本草綱目》——根本之藥物
C.《文心雕龍》一一為文之用心
D.《夢溪筆談》——遊覽之勝地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並選擇不符合題幹的選項。第二步,沈括晚年移居潤州,隱居夢溪園,因此以該園名為書名,曰夢溪,而筆談是由於平時和客人在園內交談,記錄於冊,所與談者,唯筆硯而已,故用名筆談。因此,選擇D選項。A項:齊,無貴賤,民,大眾,故謂之齊民者,若今言平民。《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一部農業用書。B項:本草,多指中草藥,本是未被加工的最初狀態。各藥「標名為綱,列事為目」。《本草綱目》是明朝李時珍著作。C項:文心,說明寫文章時對於心思的運用,雕龍比喻善於修飾文辭或刻意雕琢文字。
【第五題】言語理解
①那麼,科技類綜藝前景光明嗎?答案是肯定的。
②2017年,科技類綜藝節目迎來「小爆發」,化高冷科技為電視語言。
③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螢屏對「泛娛樂化」的抑制,人們對新科技的濃厚興趣,一些科學節目與大眾化生活密切相關……
④然而,新鮮感和第一波熱度過後,人們發現,「叫好又叫座」之難使不少科技類綜藝節目陷入尷尬境地。
⑤這些都說明,儘管科技類節目不易做,但科技確實是綜藝創作的「富礦」
將以上5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一項是:
A.②⑤①④③
B.①③④②⑤
C.①②⑤④③
D.②④①③⑤
答案:D。
解析:第一步,選項入手,確定首句,勢均力敵型,比較①②,①為關聯詞後半部分不能做首句,排除BC。第二步,②為首句,選項入手比較④⑤,②提到科技類綜藝節目熱度高,形成固定收視群,④轉折後又提到其遇到的困難,而⑤則為總結,且「這些」不能指代②中話題,故排除。因此,選擇D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