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條編織奇異世界

2020-12-24 正北方網

  我這裡所說的柳,是指能用來編織器具的柳條,蒙古語一律稱作「包爾嘎斯」,屬於植物學的楊柳科柳屬。柳屬包含兩大體系,一種是旱柳,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柳樹。一種就是包爾嘎斯,它的原始詞根是「巴喇」,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有個地方名叫巴侖臺,「巴侖」就是蒙古語「巴喇」叫白了的說法。相傳東歸英雄渥巴錫來到這個地方,看到遍地柳樹叢生,人馬進去剛能露個頭頂,隨口稱讚一句:「多麼好的巴喇呀!」於是人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做巴侖臺,意為柳條茂盛的地方。包爾嘎斯有沼柳、黃花柳、沙柳、蒙古柳、山柳、紅皮柳、小紅柳、五蕊柳、細條柳、蒿柳、皂柳等許多種,蒙古語一律稱作某某包爾嘎斯。給我的印象,這些柳樹大多數生長在沙地或鹽鹼地上,地下水位較高,沙丘、窪地、河邊居多。內蒙古黃河流域、遼河流域,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巴丹吉林沙漠、還有一些小流域地區,如輝河、莫爾格勒河、錫林河等等,都成片成林生長著包爾嘎斯。

夏天的蒙古包,用柳笆代替氈子使用

  包爾嘎斯抗逆性強,較耐旱,喜水溼;抗風沙,耐一定鹽鹼,耐嚴寒和酷熱;繁殖容易,萌櫱力強。生長迅速,枝葉茂密,根系龐大,固沙保土力強。沙丘下的柳條,根扎得更深,把觸鬚伸得很長,最深、最長的可達30多米,以汲取水分。柳條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幹變成根須,再從沙層的表面冒出來,伸出一叢叢細枝,頑強地開出淡紅色的小花,給早春的沙原塗抹一道風景。有時人們圈圍草庫侖,不注意丟下幾把柳條,它們會自己生根發芽,真是「無意插柳柳生根」。柳條還有一個特性,就是每隔兩三年必須割掉一次,叫做「平茬」,越割越旺。如果不割,就會「頂死」,不像大多數樹木那樣怕砍伐。柳條的另一個特性是它的彈性韌勁和耐壓,這一點,生長在內蒙古草原的蒙古族群眾對它有更深的理解。筆者最近在蘇尼特左旗遇到一位老人,他叫格利格,給我們講了不少柳條的傳奇故事。他說他在年輕時候出風頭,把一根溼柳條抓住一端,讓他的朋友把另一端使勁扭曲,結果柳條就是不斷,而且越扭曲承擔力越大,掛上一桶水都斷不了。有時候一個人在野外趕勒勒車,半路上牛鞅子下面與轅條拴在一起的那根繩子斷了,他便找一根溼柳條換上去,完全可以堅持一天,走到家裡。有一次他趕車出門,車輞斷了一截,無法行走。情急之間,割了一根路邊的柳條,綁上繼續趕路,走了四、五裡路,柳條也斷了,他又換上一根,如此這般,一直走到家裡。那次採訪途中看到一家漢族牧民,叫建平(他按照蒙古族的習慣自稱「建片爾」),正在扎諾額布其(西北方向上的半圓形柵欄,陽棚),剩了最後一道工序綁繩子。我們問他為什麼不用柳條,回答說柳條凍了,脆而易折,不能用。後來我們跟格利格老漢談起這些事。格利格說火上烤烤完全能用,繩子將來會鬆動,柳條一直就那麼結實,除了用刀砍,根本不會鬆開。

 

崩克爾變成圈牛犢的地方


  柳條的這種自然生態和性能,也給居住在它懷抱裡的牧民帶來一道人文風景。上世紀70年代我在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蘇吉大隊採訪,就發現了一個柳條建築的奇異世界。多少年後,別的一切都已忘卻,唯有這個柳條世界給我留下了難以泯滅的印象。那裡炕上鋪的蓆子是柳條,房上蓋的棧子是柳條,院牆、柵門是柳條,豬圈、雞窩(當時的牧民也養豬雞)是柳條。除了這些生活用具,生產上也到處離不開柳條:羊圈是沙柳扎的,草垛是沙柳圍的,草庫侖的圍牆是用沙柳編的,車上的囤笆子是柳條穿的。此外,砌井、築壩、做糞框、編籮頭,也都離不開柳條。柳條就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到處散發著一種自然的清香和人文的溫馨。那時候不談柳編文化,但實際上柳編已經「化」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裡,我不想涉及柳編文化的更多方面,只想就柳編構成牧民居所的情況,談一談我的發現和感受。居所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柳條作為居所的一部分建築材料,如蒙古包的哈納、烏尼。另一種是整個住所全是用柳條做的,我談的主要是第二種情況。

  用柳條編織住所

  利用柳條的性能編織的各種窩棚,它們是蒙古包的祖先,又是蒙古包的夥伴。

  用柳條編織住所也是一門科學,有許多要求和講究。牧民由於長期和柳條打交道,對它的性能已經了如指掌,知道什麼樣的柳條適合編織住所,什麼季節割的柳條最好用。一般來說,最好在春天發芽以前、秋天上凍以前割柳。柳條春天發芽以後開始生長,上手容易脫皮。夏天正在發育,質量欠佳。秋天已近成熟,皮與心結為一體,質量最好。冬天柳條上凍,脆而易折,人也冷得伸不出手去,一般也不好做。編做住所不用任何工具,兩隻手就行。但前期需要一種特殊的鐮刀,稱為柳鐮。柳鐮柄兒比普通鐮刀長,但刀頭很短,看慣普通鐮刀的人覺得它畸形。其實這是一種自然選擇,柳條叢生而密集,必須單根操作,刀頭寬了不好出入,且容易割了別枝。打枝杈的柳刀刀頭也小,刀柄短得出奇。這兩種柳刀,刀柄不是長就是短,完全是為了適應柳編生產的需要。編做住所的柳條,都要打杈,光光地留一根,不用旁枝逸葉。

  割好的柳條不能馬上用來編織,起碼要在外面晾曬5天,讓它還性(沃勒格希那)變得柔韌頑強,不易折斷,才能開始使用。

 

崩克爾


  用柳條編做住所,早在公元前8000年~12000年間的畜牧業起源時期,遊牧民的祖先就把一幅穹廬圖,描繪在阿拉善盟曼德拉山的巖石上。在蒙古包發明以前,遊牧民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住的都是窩棚類建築。如果從大類著眼,當時的這類住所大體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圓頂的,一般叫做奧布亥。一種是尖頂的,一般叫做少布亥。奧布亥的詞根是奧布,意思是隆起來的東西。少布亥的詞根是少布,意思是尖頂的東西。少布亥的代表就是我區鄂倫春族、蒙古國查騰(養雪鹿者)住的「撮羅子」, 奧布亥的代表就是我這次下鄉發現的「扎喇陶包」和「崩克爾」。它們殊途同歸,最後都歸之於蒙古包,可以說都是蒙古包的遠祖。這種活態的文化遺存,為我們研究蒙古包的發生發展提供了翔實可信的材料。

  蒙古國邁達爾等著的《蒙古包》一書記載,奧布亥是把好多長柳條子、高蘆葦、細木棍轉圓圈插在地上,在1.2~2米的地方互相彎回來,把梢頭搭在一起,編成一個圓形的物件。在下面的圓筒子上,為了堅固耐用,有的還用其他木條,橫著編上幾圈,這樣就出來許多四方網格,它就是奧布亥的骨架。外面再用樺樹皮和獸皮覆蓋起來。「扎喇陶包」和「崩克爾」的發現,是這一做法的最好佐證。「扎喇陶包」殘存在東西烏珠穆沁,已經很少有人使用,我好不容易才在牧民格日勒的熱情導引和修復下,恢復了它們的原型。「崩克爾」主要存在於阿巴嘎旗和蘇尼特左右旗的南部沙原以及察哈爾一帶,目前牧民還在使用。

  1.扎喇陶博

  扎喇陶博可以翻譯為刺蝟窩棚,可能是由於形狀得名。目前發現的有兩種款式。

  (1)哈納式刺蝟窩棚

  這種窩棚,看上去極像一個網格狀的柳條半圓體,展開來極像一扇哈納。在製作工藝上,也與哈納有相同之處,也要矯正彎度、打眼兒、穿皮釘。但是它比普通哈納高大得多。它的柳條側面看不是S形,而是弧形的,頂部幾乎是九十度彎曲。它的打眼也和哈納不同,越往下釘距越寬,也就是網眼越大。整個造型顯得下面寬大、稀鬆、上面緊湊、收縮,這樣頂部才能形成一個穹廬式的造型。

  我第一次見到刺蝟窩棚,是在斯仁東日布先生的蒙古文著作裡,敘述較為簡單,沒有實物圖片。這次在錫盟採訪,費了好大的勁,才找到一堆用過的原材料,皮釘已經割去別作它用了。虧得格日勒年輕時見過這種東西,用了兩個多小時才拼湊出一個大概輪廓,使我得以窺見其真相。

 

拜興浩勞


  (2)交叉式刺蝟窩棚

  這種窩棚用的柳條造型,跟哈納式刺蝟窩棚差不多,但是穿綴方法不同,它從地面開始,兩兩一組,互相交叉,在交叉的地方用皮釘穿住。再上來到了第二次交叉的地方,便各與鄰近的柳條交叉,如此這般再交叉一兩次,就在上面收了頂子。它的皮釘,起著一種相互拉扯和防止散架的作用,數量上比第一種少得多。

  2.崩克爾

  崩克爾蒙古語意思就是圓古隆冬的東西,過去在文字記載中沒有看到。這次發現的柳編崩克爾,主要有下面3種款式。

  (1)典型崩克爾

  編織這類建築的時候,一般都是選好地方以後,就在那裡直接編織。首先轉圈豎插一圈柳條,柳條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大體上來說柳條高的距離大,柳條低的距離小。同時這些柳條都不是單根的,一般都是二根一組,稱之為一個索約。崩克爾一般用70個索約,也就是140根柳條。用拇指粗細的柳條,細了不行。索約高度不夠可以彌接。橫編用的柳條粗細只有索約的一半,共用2000多根。崩克爾的編法是越往上越小。所以編的時候,索約由單排走向,變成兩兩合一,往上再兩兩合一,如此逐漸變小,到一定的時候,開始收頂子。編到伸手夠不著的時候,人可以走進裡面,站在平時撿幹牛糞的糞筐上操作,一直編到口兒伸不進去手的時候,就算告一段落。所以崩克爾的上面,總有一個拳頭大小的天窗。然後再來到外面,轉一圈把那些更粗的柳條疏疏地插進去,順著崩克爾的彎度貼上來,最後在上面匯總收攏。一座崩克爾就大功告成。技術熟練的人,一個人用3天時間就可以編好。

 



  崩克爾的外面(有的裡面也有),要抹上一層剛拉的稀牛糞,抹時沾點沙土,用手甩上去抹平(由於高低不平,無法用其他工具)。如果稀牛糞充足,一個人一天就可以抹完。但牧區很少有養那麼多牛的人家,所以只好每天抹點兒,累計完成。稀牛糞抹上去粘性強,颳風下雨衝不了,雨水滲不進去,份量很輕,不至於塌頂變形,這也是牧區的一項發明。由此可以看出,編這種建築除了割柳打叉,只用一雙手,別的什麼工具也沒有。

  (2)嘎廈

  崩克爾有許多變體,圓幫平頂的叫嘎廈。靠圓幫兩邊把柱子嵌進去,裡面中間也要豎一根柱子,把一根梁橫搭在它們上面,再輻射狀搭幾根椽子(因為幫筒是圓的),上面用柳笆蓋住。最上面厚厚苫一層幹牛糞,下大雨裡面也不漏。牛糞這東西很怪,只有苫得厚些(1尺左右),下雨打溼了上面一層,下面還是幹的。幹牛糞的第二個好處是沒有分量,不至於壓塌屋頂子。再加上來得容易,變成了頂篷的首選。

  (3)拜興浩勞

  下面四方、上面平頂的叫拜興浩勞,做法同上面一樣。只是梁柱的的布局略有調整而已。拜興是房子的意思,浩勞是柳圈的意思,合起來就是柳圈編的房子。

  (4)天片兒

  天片兒可能是漢語「天棚兒」的譯音。它的下面和崩克爾一樣,上面另做一個笠帽式的大頂子蓋上去。它的好處是不存雨雪,分量也輕便。

  3.崩崩房

  崩崩房是鄂爾多斯烏審旗沙巴拉爾(特此一種有沙、有水、有柳的地形地貌)裡的牧民住過的一種柳編建築,六十年代相當普遍,現在偶爾還能看到,不過大多作了庫房。它的樣子有點像上面的天片兒,下面的做法和崩克爾一樣,上面接的是一個倒扣的半截籮筐狀的柳編物。柳編物的做法很簡單,把四根柳條,分別交叉成兩個十字。再把一個十字放在另一個上面,重疊以後再交錯開來,變成一個米字狀。下端都彎回來,像編籮筐那樣,用許多柳條把它們橫著編住,變成一個圓形,不過上面沒有編,這主要是為了採光通氣,實際上已經起到了套腦的作用。這種崩崩房再向前發展,它的下面就變成了土牆。所以可以看作是是蒙古包和土房之間的過渡狀態,看上去又像茅草房,又像蒙古包。

 


  4.柳條庵子

  這種柳編建築,也叫長圓圪洞房或圪洞房,外面看是拱形的,裡面很深,有窯洞的感覺,所以老百姓就給它取了這個名字,也有把它叫做崩崩房的。關於它的起源,有人說是蒙古族受到窯洞的啟發發明的。有的說是清朝光緒年間放墾以後,陝北來的農民買不起椽檁蓋大房,便就地取材,割下遍地紅柳,把它們彌接以後捆成長長的捆子,利用陝北住窯洞的經驗,把它們彎成拱形,一捆挨一捆擠起來,變成一個長洞子。一頭堵上,一頭安門,外面抹上泥,就成了柳條庵子。這種庵子半截嵌進土裡,顯得很低矮。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筆者在鄂爾多斯下鄉經常住這樣的房子。不高,挺入深,裡面盤土炕,冬天燒一爐子羊糞,蓋個羊皮被子,一晚上睡得很暖和。據說還不怕地震。最近我到烏審旗,想拍一所這樣的房子,沒有找到。找到了與它相近的一種,下面已經做成土牆,上面是拱形的柳條庵子,比我住過的那種高大一些。

  獲得新生命

  窩棚這一類民居建築,輕便,簡陋,用材少,分量輕,搭蓋、拆卸十分容易,一個人都幹得了。自然成了遊牧民一個階段的住所首選。後來發明了蒙古包,對於大多數蒙古人來說,它們都成了一種臨時住所。牧民在打獵、打草、走奧特爾、轉場、拉腳、馱鹽、看護和收割少量莊稼的時候也住它。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過去有些窮苦牧民置買不起蒙古包,也常年住在這種民居裡。從我現在接觸到的情況來看,目前這類建築的利用,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由牧人的主要住所,早已成為附屬住所,一種是發展為牲畜的棚圈。據一些經驗豐富的老牧民介紹,柳編類建築有泥土、磚瓦類建築物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一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多數牧區的牲畜還一直沒有暖棚,就是一面柳笆扎的弧形高牆,就是我上面說的陽棚,可以頂暖棚使用。

  因為它比暖棚高出很多,雪落在陽棚前面很遠的地方,跟前一大片地方永遠是幹的,而暖棚這點恰恰做不到。又因為它是木頭,不像暖棚牆是泥土,發陰發涼。再加上柳編的專門放羊羔的洪斯(筐子的轉音)幫忙,所以完全可以保證牲畜安全過冬。這次我看到的崩克爾,春天裡面放羊羔頂暖棚,夏天磚房或蒙古包裡生火太熱,它可以生火做飯,製作奶食品,頂廚房和加工作坊。冬天宰殺(伊德希)季節,它可以用來風乾牛羊(山羊)肉。因為它通風,幹的肉顏色發紅,柔軟,味道鮮美,不像土房裡風乾的肉那樣發黑,咬不動,味道欠佳。如果走敖特爾,一兩個人走夏營盤,還可以頂蒙古包居住。有的人家轉場的時候,就把它留在夏營盤地上。因為沒有氈子、繩子,沒人打它的主意,第二年夏天再來居住,仍然完好如初,住它個三、四十年根本沒有問題。如果不想留在那裡,勒勒車上綁上延杆,還可以把它運回去,搭在蒙古包旁邊,派上上面我說的用場。

  隨著科學的發展,柳條的價值也越來越被更多地認識與發掘出來,它除了人們熟知的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的作用以外,還廣泛地被用來製造高強瓦楞紙、箱板紙、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郭雨橋)


[責任編輯:wjb]

相關焦點

  • 柳條編織致富路
    新華社太原8月25日電(記者孫亮全)一根根柳條在一群婦女手中變換著各種形狀,最後成為一件件實用物品或工藝品:小盤子、手編筐、購物籃,甚至沙發、床等,如同變魔術。這是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加工車間裡的日常景象。
  • 正藍旗的柳條編織技藝
    在內蒙古正藍旗北部草原上,生長著較大面積的黃柳、紅柳、灰柳等柳條,這是一種非常好活的植物,有的牧人在圍封草場時,不注意落下幾把柳條,它們就會自己生根發芽,驗證了那句「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俗語。柳條耐旱抗風沙,生長迅速,枝葉茂密,根系龐大,固沙保土能力強。生長在正藍旗渾善達克沙地上的柳條,最深、最長的根可達30多米。
  • 什麼是柳條?它可以變成好看的家具
    作為最古老的家具工藝之一,柳條已經吸引了大家的心,從普通的喬到過去的總統。在白宮,總統約翰·甘迺迪有一把珍貴的搖椅,配有編織藤條的座位和背面,這是用於製作柳條家具的材料之一。在古埃及金字塔中發現了一些最古老的倖存的編織箱子和由幹棕櫚樹或蘆葦製成的盒子,而古代敘利亞雕像也描繪了柳條工藝品。這些柳條工藝品遍布亞洲和歐洲。早期的美國定居者從他們的家鄉帶來了柳條工藝知識。然而,直到一位年輕的美國人拋出古老的諺語一個男人的垃圾是另一個男人的財富大規模的柳條產業才在美國推出。
  • 凱爾特人的酷刑「柳條人」,到底存不存在?
    柳條人,傳說中凱爾特人的一種祭祀儀式,在現代又被認為是酷刑的一種。今天我們來聊聊,「柳條人」到底存不存在呢?在傳說中,古凱爾特人為了祈禱豐收,往往會在每年的夏初進行祭祀儀式。最初,他們會用柳條編織出動物形狀的大籠子,然後把要獻祭的動物裝進去,用火點燃奉獻給神靈。
  • 長春市九臺區「柳條邊」文化生態園開園啦!
    這個被九臺人讚譽為「柳條邊」文化的打卡地,不僅能讓你慢步拍、奔跑拍、跳起來拍、組合拍、妖嬈著拍、沉思著拍……咋拍都好看,還能讓我們九臺人深刻感受能夠獨特的城市文化。這裡就是位於九臺四家子路口南側九臺的邊臺生態文化公園。
  • 凱撒大帝的刑罰「柳條人」,告訴你這個匪夷所思的名字到底是什麼
    「柳條人」,一個令人聽起來匪夷所思的名字,如果乍一聽到這個名字,你一定會莫名其妙的問這是什麼。但如果你知道它的作用後,你也許會感覺到異常可怖。公元前五百年,那時候的古希臘正處于欣欣向榮時期,令周邊的小邦們臣服於腳下。
  • 中國天然植物纖維編織工藝品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021...
    費用統計  第五節 2016-2020年中國天然植物纖維編織工藝品製造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一、主要盈利指標分析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標分析第六章 2016-2020年中國籃筐、柳條編結品及其他製品(4602)進出口數據監測分析  第一節 2016-2020年中國籃筐、柳條編結品及其他製品進口數據分析
  • 路邊剪幾根柳條,簡單一折變花盆,太漂亮了吧!
    看下圖,是花友「移水寫月」用爬山虎的藤子編織的小花籃,配上多肉或者插花,效果很不錯呢~小花籃很結實,透氣性好,不容易變形,種上花草綠植,自帶復古的美,還可以用來打造雜貨風格的花園,可塑性很強哦~藤條還可以纏繞成花環一樣的藤圈,這個操作最簡單,花友「移水寫月」就做了不少,她還把院子裡的薔薇果剪下來插到了藤圈上,紅豔豔的果子配上復古的藤條,顯得文藝優雅,掛在牆上太美了
  • 奇異世界:阿比逃亡記_奇異世界:阿比逃亡記新聞_3DM新聞
    《奇異世界》續作難產 須有500萬美元才可製作 Lorne Lanning是《奇異世界》的締造者,他最近表示如果《新鮮可口》的銷量能達到25萬份的話,就有能力重製《阿比大逃亡》了,不過如果能再多25萬銷量的話
  • 新民市清柳條邊遺址
    清初,為了保障陪都盛京及三陵地區在經濟上的特權利益,在遼寧、吉林二省修起了柳條邊。柳條邊的構成是在外面挖邊溝,在裡面堆成土堤,堤上列植柳條,故稱柳條邊。柳條邊每隔60千米修一磚石邊門,設兵把守。柳條邊長1320千米,以開原威遠堡為交叉點,可分為西、東、南三段。西段自山海關長城起,大致沿明遼東邊牆至黑山的白土廠門,另修新線,經彰武臺門、法庫邊門過遼河至慶雲堡,又沿明遼東邊牆至開原威遠堡止。東段由開原威遠堡起,一路向東北伸展,至松花江東拉林河西法特哈止。東西連成一線,邊內為盛京轄境,邊外為蒙古族人的牧地,限制漢、滿、蒙各族隨意出入。
  • 漫威《奇異博士2》將是恐怖片,但我並不感到意外
    但在《奇異博士》中出現的多元宇宙可不一樣在奇異博士初次找到至尊法師古一尋求幫助時,他是很相信科學的,畢竟奇異博士也是個高級知識分子,但當古一向奇異博士展示了多元宇宙的存在後奇異博士就瞬間相信了魔法的存在。
  • 《奇異博士2》不同世界的奇異博士見面,博士成為最強漫威英雄
    《奇異博士2:瘋狂的多元宇宙》將開啟漫威的多元宇宙時代,而近日有消息稱電影中會出現和《蜘蛛俠:多元宇宙》中類似的橋段,即不同宇宙的奇異博士很可能會見面!據悉,《奇異博士2》會開啟一個前所未有的概念,即多元宇宙,而地球最強法師奇異博士則會進入這個未知的領域探索,並且他將直面前所未見的景象——和不同世界的自己見面,這一幕和《蜘蛛俠:多元宇宙》和異曲同工之妙。
  • 導演羅賓·哈迪去世終年86歲 曾執導《柳條人》
    導演羅賓·哈迪去世終年86歲 曾執導《柳條人》 時間:2016.07.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結冰
  • 邪典經典《柳條人》導演逝世
    時光網訊 1973年執導經典恐怖邪典電影《柳條人》的英國導演羅賓·哈迪於7月1日離世,享年86歲。死訊經由友人證實,但未提及死因。  哈迪一生只拍了3部電影:《柳條人》、《幻想曲作曲家》和《柳條人2》,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柳條人》,由已故著名英國演員克里斯多福·李主演,講述上世紀70年代,一名警察在蘇格蘭小島尋找失蹤少女,並揭發邪教的恐怖故事。
  • 星際迷航:奇異新世界美劇!
    三位主演都會回歸出演他們在《發現號》第二季中各自的角色,在《奇異新世界》中,他們幾乎會一直演到柯克船長接管企業號時。伊森、安松與麗貝卡通過視頻向粉絲們發來了問候,「你們問了,我們聽了,本劇就來了。」
  • 《魔獸世界》奇異博士如何幻化 幻化玩法介紹
    導 讀 《魔獸世界》中有很多的裝備幻化,可以讓玩家隨心所欲的將自己當前的裝備的外觀幻化成自己擁有過的任意一件對應部位的樣子
  • 編織日用工藝美術品,新石器時代人們已經在生活,生產中廣泛使用
    編織又被稱為編結,按照不同的原料材質,可以將編織分為草編、柳編、竹編、藤編等多種類型。常見的編織材料是柳、竹、藤、草等。很早之前,編織技術就在中國出現了,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祖先就開始將編織物廣泛應用於日常的狩獵活動之中。人們用植物柔韌的莖葉或皮編織成網兜,裡面裝滿大石塊,拋甩出去,用來擊打獵物。到了新石器時代,人們已經在生活、生產中廣泛使用編織物。
  • 夏天扦插花卉,藉助「柳條」用一下,生根快,是天然生長素
    其實不是,他們僅用一些柳條,就做到了。按照他們的說法,這柳條,其實就是天然生長素,扦插花卉特實用,生根超快!1、柳條選擇。柳條可以輕鬆製作出生長素,但並不是隨手一根就可以。我們要選擇那些當年新生柳條。這些柳條比較鮮嫩,包含生根素,用這樣的柳條,浸出液的濃度更好,更好用。2、浸泡柳條。柳條生長素的獲取,靠浸泡柳條。
  • HumbleBundle送經典遊戲《奇異世界:阿比逃亡記》
    HumbleBundle最近剛剛達成募集1億美元慈善資金的裡程碑,似乎開啟了「福利」模式,上周剛剛送出免費遊戲之後,本周再接再厲,繼續為各位喜+1玩家服務,免費送出經典遊戲《奇異世界:阿比逃亡記》,時間有限,各位要儘快下手咯。
  • 奇異世界阿比逃亡記中文設置方法 漢化補丁怎麼用
    《奇異世界阿比逃亡記本期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奇異世界阿比逃亡記》中文設置方法一覽,還不知道怎麼設置中文的玩家都快來看看吧。 奇異世界阿比逃亡記中文設置方法   目前《奇異世界阿比逃亡記》沒有中文語言,官方和非官方的漢化補丁都沒有,所以還在想辦法找中文的玩家就可以省省力氣了,不如用這段時間好好學下英語,因為幾乎所有遊戲都是有英文語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