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開歧
圖/燕來 大煙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在三臺縣石安與塔山之間,有一地叫高堰鄉,以前名曰高堰坎。
高堰鄉石樁村,有一百畝水面的荷花,因有花無藕,人稱「野荷花」。近年來,高堰的百畝荷花,像一座磁場,吸引著八方來客。
據傳,荷花原本是王母娘娘身邊一位貌美如花的侍女,名為玉姬。因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動了下凡之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偷來到杭州西子湖畔。西湖的秀麗風光,吸引著玉姬在湖中嬉戲,流連忘返,到天亮也不舍離開。
王母知道,一怒之下,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湖中,深陷淤泥,永遠不得再回天庭。從此,天庭少了一位美麗的玉姬,人間多了冰清玉潔的荷花。
不知各位注意過沒有,如來和觀音,從未離開過蓮花寶座。釋迦摩尼佛等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說明蓮與佛一樣具有滌濯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
在傳說中如來成佛之前,一直受著蓮花蓮臺的幫助,自身的修為才得以提高。久而久之,如來佛在蓮花臺上的修煉,就成了習慣。
當今石樁村的荷花盛開之地,原本是常樂村的一部分。當人們品味了蓮的冰清玉潔,帶著荷的清香離去時,免不了要提出一個問題,這片無藕之蓮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無藕荷花落戶高堰鄉石樁村?這中間還有一段廣為流傳的佳話。
若干年前,陝西有任、何二姓的兩位後生,為尋找一處安葬祖先的風水寶地,先後來到天府四川梓州東路的高堰坎。
在連綿起伏的波峰浪谷間,任家後生發現一處龍飛鳳舞的風水寶地。於是,決定將此處作為埋葬先祖的墓地,便在核心部位埋下一枚銅錢作記號。何家的後生,也選中了這處風水寶地。便在核心部位埋下一枚鋼針作記號。
更巧的是,任、何二家在同一天的同一時刻,來到同一地點為先祖建墓。為證明誰是風水寶地的主人,就在核心部位尋找各自的記號。讓任、何二家震驚的是,鋼針居然正正中中地插在了錢眼裡。
任、何兩家後生,為了護住這方風水寶地,就在這裡安家落戶,繁衍子孫,便有了任、何二灣。因任、何二姓,團結友愛,親如一家,共謀發展,贏得家興業旺。為了讓後輩兒孫記住,「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為善最樂」、「知足常樂」,決定建「常樂寺」,供奉觀音、文昌和如來三尊大佛。
如來、觀音、文昌,三位都是受人尊奉的大神,在這座寺廟裡,位子該怎麼擺?確實難為了主事人。就在主事人寢室難安之時,觀音指點了迷津:
如來坐鎮前殿,兩隻法眼,直視大門外,以鎮住興風作浪的妖魔鬼怪,護佑一方平安;文昌帝君穩居正中一處僻靜之地,以護佑這方土地上的學子學有所成;觀音,為了安撫並守住展翅的金鳳,寧可背對大門,面山而坐,為的是讓龍飛鳳舞,永遠定格常樂寺。
於是,在當地民間,面對個人得失,利益分配,常能聽到這樣的議論 : 「神仙都曉得相互謙讓,顧全大局,我們這些識得人間煙火的凡夫俗子,又何必斤斤針較,爭個你強我弱呢?」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此事,便駕著五彩祥雲在空中一觀,常樂的確是一方風水寶地,遺憾的是,有佛無蓮。
當時三個灣聯手修築了一口堰塘。為了公平用水,在堰塘裡栽了一根石樁。石樁上刻了標記,三個灣的用水,以石樁上的刻度為準。石樁堰的石樁告訴後人,凡事要依規矩,「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
王母娘娘正愁常樂寺有佛無蓮,這水讓聖潔的蓮花有了安身之地。王母便隨手從杭州西湖提起一株蓮花,拋向了高堰坎的常樂水庫,剎時便有了蓮花露出水面。
因為這荷塘是王母以蓮花播撒的,無子無根而種,雖現在已達百畝依然不能長出蓮藕。這雖是傳說,但是,高堰人於不知不覺間,享受著福佑一方,蓮香四野,已成為事實!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變化,行政區劃免不了要作相應調整。本來屬於常樂村的幾個生產隊,連同水庫劃歸了石樁村。但是,常樂的佛與蓮,已在所有高堰人的心目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常樂寺相互謙讓的品德越傳越廣,高堰坎的荷花越開越盛,常樂寺裡那棵數百年前,用背兜從印度背回來的羅漢松,長勢越來越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些年來,高堰人民的日子,過得順心又順氣。同一個灣裡,就有六位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咱們三臺年齡最高的,115歲的老人葉青珍就在高堰大樹村。
高堰鄉的讀書娃兒,讀大學的特多。有一天我去常樂寺,見一位看起來非常普通的大嬸,我隨口問她的兒女在幹啥。她說,一個在讀博,一個在讀研!另外幾位老人也爭相告知,他們的兒孫,都是大學生。
高堰鄉出去打拼的人,都有出息。我認識的一位畫界朋友——田永,就是高堰鄉一戶普普通通的農家子弟。憑著一支畫筆,在首都北京立住了腳,以自己的驚世之作享譽巴蜀。
高堰人做人行事過日子,不但站得穩,立得住,拿得起,放得下,而且看得開!不僅仕途為官不違規、商場經營皆有道,而且做人皆有德,幹事皆有為。
高堰荷花節已進入第五屆,各州府縣來此觀賞荷花的人不僅能品味到蓮的冰清玉潔、荷之幽香,更能看到高堰的助人為樂,謙讓是樂,奮鬥是樂,幹中有樂,求知是樂,知足者常樂!因為,這裡是一方難得的福蓮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