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貴族大家中,若是長子去世,長孫和次子誰的權力更大?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進程中,通過相關遺留的史料,以及如今諸多歷史的影視劇中,我們不難看出,古代還是一個男權社會為主,大戶人家三妻四妾的情況可謂是在常見不過的事情,妻妾眾多,也就衍生了眾多的子嗣後代,古人向來講究長幼有序,對於所謂的家族傳承更是以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為主。
那麼如此就有了一個問題,如果是長子因故逝世,那麼作為家族的長孫和次子,兩人之間誰的權利更大一些呢?都知道古代是以嫡長子繼承制為主,家族中正妻生的第一個孩子為嫡長子,是古代思想和法統上最為合理的接班人,之後所有妻室生的孩子只能算是庶出,這些次子的身份,與嫡長子的身份相差可是天壤之別。
在古代上至帝王之家,下到豪門貴族,後人對於權利的追逐一直都是樂此不疲的,為了所謂的權利更是無所不用其及,每每嫡長子的去世,都一個國家或是一個大家族來說,都意味著是一場即將來臨的腥風血雨,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以王位來說,繼承人不管賢能與否,都必須是自己的嫡長子。
如果嫡長子先於自己的父親逝世的話,此時家族的權利分割就要看長孫和次子的年齡,如果長孫尚未成年,因為要跟隨母親為自己的父親守孝三年,所以此時家族的權利和牌位將會由次子來繼承,但是如果長孫已經是成年,那麼家族的牌位和權力自然不用多說,將會由長孫繼承。
為了保證自己家族能夠長此以往的興盛下去,不至於幾代之後會沒落下去,一般都會遵行嫡長子繼承制,畢竟自古以來嫡庶有別,原配正妻的地位大於側室妻妾,其次由於「頭孫頂一子」的說法,使得嫡長孫在家族中的位置是次子等人,無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