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人文視角
編輯 九歌
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堅持「重農抑商」的政策,這是由於中國封建社會分散的小農經濟決定的。所以古代商人地位並不算很高,更沒有商人做官的慣例。
然而,到了晚清時期,由於西方列強的侵略,外國的產品不斷傾銷到中國,逐漸打破中國上千年的小農經濟的狀態。這時期的中國商人比較活躍,產生了許多知名的商人,胡雪巖和盛宣懷就是典型代表。
胡雪巖,是中國近代紅頂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在胡雪巖的身上,我們能看到亦官亦商的影子。研究胡雪巖的發跡史時,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和晚清政治人物左宗棠的幫助是分不開的,而最終胡雪巖的商業帝國在一夜之間傾塌。
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什麼會失敗,研究歷史時,很多人會認為是盛宣懷整的胡雪巖,導致了胡雪巖的失敗。那麼導致胡雪巖一手建立的商業帝國,是怎麼一下子就傾塌的?
胡雪巖出生在安徽省徽州績溪縣湖裡村,幼年時候,家境十分貧困,以幫人放牛為生。12歲那年,胡雪巖的父親病逝,年僅13歲的胡雪巖隻身闖蕩江湖,先後在杭州雜糧行、金華火腿商行當過小夥計,到杭州「信和錢莊」當學徒。
雖然胡雪巖身處社會底層,但他勤奮學習,很快就成為錢莊正式的夥計。在晚清時期,錢莊做事是一份比較輕鬆又體面的差事。胡雪巖除了勤奮踏實外,也具有敏銳的商業頭腦,這也是他能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
26歲的胡雪巖有幸結識了王有齡,這時的王有齡想做官,但是卻沒有錢捐官。這時胡雪巖從錢莊拿出5000兩銀子給王有齡,這才使得他當上了候補浙江鹽大使。胡雪巖也因為這件事,被錢莊開除了。
但是誰能知道王有齡這麼有本事,1851年,王有齡奉旨署理湖州知府一職,不久後調任杭州知府。王有齡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這時他安排胡雪巖代理湖州公庫,在湖州辦絲行。通過辦絲行,使得胡雪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之後胡雪巖的人生像開了掛一樣,資產積累的非常快。尤其是得到了左宗棠的賞識,協助左宗棠開辦了「福州船政局」,以及參與了一系列的國家大事。
左宗棠收復新疆時,胡雪巖更是出錢出力,協助左宗棠完成了這件載入史冊的大事。那時的胡雪巖,無論在商界,還是晚清政治圈,都是一顆耀眼的星星。
然而,1882年,胡雪巖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費了2000萬兩,當時生絲價格一天比一天便宜。胡雪巖看到這種局勢,企圖壟斷絲繭貿易。
胡雪巖的這一波操作,引起了外商的聯合抵制。百年企業史上,第一場中外商戰由此開始了。當時胡雪巖為了搶佔生絲市場,不惜高價收購,胡雪巖收購了數百萬擔。在和外資的這場商戰中,胡雪巖佔據了上風。
胡雪巖和外商資本爭鬥的極限時,當時胡雪巖眼看就快勝利了。但是歐洲義大利生絲傳來大豐收的消息,以及中法戰爭的爆發,導致了市場環境突變,很快勝利風向標就轉向外資了。
胡雪巖得知這些消息後,深知已經無力回天了,胡氏的產業由此潰敗了。就這樣,胡雪巖在華洋資本的聯合絞殺下,胡氏從此一蹶不振,最終落了個革職抄家的下場。
胡雪巖之所以會失敗,除了莫大的野心外,還和自己亦官亦商的關係有關。當時晚清政局本來就比較複雜,胡雪巖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市場和政治的犧牲品。
因此,從胡雪巖的經商經歷,我們應該明白盲目擴張,帶來的後果往往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