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14日發布重磅消息——
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收購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控股有限公司股權、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收購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了調查,12月14日依法作出處罰決定:
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閱文集團和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
每家罰款50萬,對於三家公司來說,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尤其是馬雲的阿里巴巴,不要說罰款50萬,就是罰50億,馬雲肯定都不會感到太疼。
然而,資本市場很快做出了劇烈反應。
港股阿里巴巴應聲下跌逾3%,每股蒸發8港元,對於總股本1250億的阿里巴巴來說,縮水多少,相信就是小學生也能算出來。
區區50萬的罰款,為何資本市場反應如此之大?
只能說,這個50萬的警示意義很大,給阿里巴巴敲了警鐘。
阿里巴巴方面的態度還算好——
我們接到有關部門的通知後,已按照政策指引和要求,積極整改。
這是最近一個月,馬雲第二次被敲打。
一個月前,上交所發布消息稱,螞蟻金服因發生公司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且螞蟻金服上報的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
上交所決定暫緩螞蟻金服原定11月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上交所宣布不久後,港交所也宣布螞蟻集團暫緩H 股上市。
對於螞蟻金服暫緩上市,輿論譁然,坊間猜測很多。
看起來比價靠譜的分析是,馬雲最近太過高調。
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上的講話,讓有關方面不爽。
10月24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馬雲做了20分鐘的演講,對當前國內金融體系提出了尖銳批評。
馬雲說,巴塞爾協議是老年人俱樂部;
中國現在不是金融系統風險的問題,而是沒有金融系統的風險;
中國的金融還處於「青春少年」期,還沒有成熟起來;
中國的銀行業還是普遍的「當鋪」思想。
馬雲這番激進的講話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先是多份金融監管部門的官媒持續批駁馬雲的觀點。
隨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
再隨後,就是螞蟻金服暫緩上市。
這次阿里巴巴被罰款50萬,雖然和螞蟻金服沒有直接的關聯,但也不是孤立事件。
筆者猜想,政府對於阿里巴巴的態度可能有了微妙的轉變。
12月11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透露出一行字——
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話音剛落,三家公司被處罰。
反壟斷,其實也不是什麼新名詞。
為什麼要反壟斷?
還是怕一家獨大,不正當競爭。
背後也有潛在的風險。
我想起了另一個杭州商人——
胡雪巖。
關於胡雪巖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有著「紅頂商人」的稱號。
「轟頂商人」什麼意思?
有官場背景啊。
胡雪巖商業帝國的第一個靠山是浙江巡撫王有齡。
後來,太平軍就攻克了浙江,王有齡的城池沒有了,羞愧自盡。
胡雪巖於是轉投另一個靠山——朝廷重臣左宗棠,並在左宗棠的支持下,將生意做到了極致。
然而,左宗棠在朝廷也有對頭。
1882年,胡雪巖出巨資在上海開辦了蠶絲廠。為擊敗洋人對生絲市場的操縱,胡雪巖高價收購生絲,目的就是形成壟斷,然後拿下生絲的話語權。
可見,只要是商人,都知道壟斷的味道真香。
眼看著胡雪巖的如意算盤撥弄得很順溜,幾乎就要大功告成了,這時候中法戰爭爆發了,加上歐洲生絲豐收,生絲市場行情巨變。
左宗棠的死對頭李鴻章嗅到了機會,利用政府的權力讓胡雪巖的蠶絲廠無法開工,胡雪巖囤積的大批生絲只能賤賣,只這一單生意,胡雪巖虧掉了白銀一千萬兩。
這還不算,李鴻章趁胡雪巖資金有點困難之際,拖延清廷到期的一筆八十萬兩的貸款不還,胡雪巖作為這筆貸款的擔保人,只好賣掉自己的幾處礦場,替人家還錢。
李鴻章還到處散布胡雪巖鬧錢荒的假消息,引發了老百姓心理恐慌,大家爭著到胡雪巖的的「阜康錢莊」擠兌,胡雪巖的錢莊紛紛倒閉。
牆倒眾人推,這話一點不錯。
不走運的鳳凰啊,還不如一隻雞。
胡雪巖只能賣賣賣,價值數百萬兩銀子的胡慶餘堂,被文煜以十八萬兩銀子拿下,等於白送。
此時的左宗棠已不在人世了,胡雪巖的靠山沒了,財產全部被查封,他本人也在貧病交加中悲憤離世。
如今的馬雲,生逢偉大的時代,國運興盛。
但是,馬雲的身上依然有某種商人的局限性。
比如,喜歡加槓桿,忽悠年輕人高消費,這個呢,就有點缺乏社會擔當。
這是一個以人民為中心的時代啊,任何人都要順應這個歷史潮流啊,順應潮流才會在歷史的進程中奔流向前啊。
話又說回來,政府處罰阿里巴巴50萬,就是對馬雲的敲打,並不是真想整死阿里巴巴。
老子教訓兒子的時候是怎麼說的?
我打你,是為了你好啊。
馬雲無限的加槓桿,鼓勵年輕人超前消費,還要壟斷,可能會重蹈胡雪巖的覆轍。
當然,馬雲猴精猴精的,悟性不會差,本質上也很愛國的,經過了這番教訓,相信會幡然悔悟,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