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家長群裡,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每天給孩子做些什麼。疫情期間,不敢出門,不敢訂外賣,家裡的飯菜也吃夠了。孩子的口味變得越來越挑剔,每天除了吃點零食和水果,就是不愛吃飯。孩子吃飯越來越差?一定是餵養方式出了問題,看看你中了幾個?
之前在幼兒園上學,有老師監督,小朋友之前相互效仿,再加上每天上課運動量大,所以到了吃飯點時,小傢伙也都是狼吞虎咽的吃飯。
但是現在不同了,沒有老師管教,父母又捨不得孩子餓肚子。所以,基本每天都是端著飯碗追著跑,生怕餓壞了自己的心肝寶貝。不僅自己累出一身汗,孩子也慣出了一身的臭毛病。
挑食、不愛吃飯成了家長最頭疼的事。
孩子畢竟還很小,給他們講各種大道理肯本就是對牛彈琴,絲毫不管用。面對家裡愛挑食的熊孩子,父母卻也只能束手無策。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改掉愛挑食的壞習慣呢?
藉助繪本故事講道理
在這裡小編幫助孩子挑選了一本適合愛挑食的寶寶看的繪本故事《好餓的毛毛蟲》。
《好餓的毛毛蟲》一書是著名的繪本大師艾瑞.卡爾的巨作,曾被翻譯成60多種語言版本,銷量更是突破了3000萬冊。
艾瑞.卡爾不僅是國際兒童文學專家,繪本大師,也曾因此書榮獲紐約時報最佳童書,甚至在英國、法國、日本等獲得7餘次的國際性大獎。
《好餓的毛毛蟲》不僅被入選為美國全國教育協會推薦童書,教師們推薦的100部童書,紐約公共圖書館「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100中圖畫書」,也被日本入選為《世界圖畫書100選》等多個殊榮……
那麼,這本書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呢?
《好餓的毛毛蟲》是一本非常好玩的觸覺型繪本,也是一本多元主題的繪本。它巧妙地運用了圖畫洞洞書的場景,讓孩子體會毛毛蟲在書頁裡鑽來鑽去找東西吃。
身臨其境的畫面感,讓一隻可愛的小毛毛蟲活靈活現的出現在孩子的面前,孩子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食物帶給這個小生命的樂趣。自然就會愛上吃飯。
成長四部曲
第一步 撩撥孩子的求知慾
獨特的洞洞設計
集中動物特徵的拼貼畫手法
第二步 促進認知發展
果蔬食物的認知
星期概念的認知
趣味數數
毛毛蟲就這樣通過書頁的小洞洞一直吃個不同,從周一到周日,孩子們卻學到了更多的東西。
第三部 引發對自然的關注
毛毛蟲怎麼樣才會蛻變成為美麗的蝴蝶呢?
第四部 思考自身的價值
用色彩的渲染去表達生命的璀璨
了解毛毛的生長周期
明白只有努力成長,突破自我,才能夠完成破殘成蝶的蛻變。
飯是不是真的不好吃
很多時候孩子不愛吃飯,可能是因為對食物缺少了新鮮感,反生了膩感,自然也就不愛吃了。
所以,家長可以考慮給孩子換換口味,或者是增加食物的趣味性。比如做一個愛心的卡通便當,或者是把米飯做成飯糰的形狀等。
信任孩子
不相信孩子自己會喜歡吃飯,不能忍受孩子不吃飯。 孩子一旦不吃飯,父母有時過於焦慮。
其實成人也會有不喜歡吃一種東西或者沒有胃口吃東西的時候,同理當寶寶偶發性的不吃飯時,應該適當地讓寶寶自己決定吃什麼吃多少。
其實,挑食的孩子,挑的不是飯菜,而是父母的態度。
讓吃飯變得愉快
做父母的不要傳達給孩子一種這樣的信息,就是我有一個「吃飯」的任務給你。
當孩子在接觸和理解食物時吸收了太多負面情緒,會更長遠地敗壞了孩子對食物的興趣。
有時候一家人一起吃飯,讓進食氛圍更濃一點兒,也是一種不錯的習慣。
好啦,今天講給挑食寶寶的故事就到這裡了。願寶貝多吃蔬菜身體棒棒,成為一個不挑食的小超人~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