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的個人檔案都已經安置好了嗎?別不把它當回事!
七月流火,又一批應屆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這時,有個問題不容忽視——你的個人檔案都已安置好了嗎?記者發現,部分高校畢業生對自己個人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甚至存在「棄檔」現象。近日,記者就個人檔案的管理問題進行了調查採訪,專職從事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人員表示,個人檔案非常重要,千萬別不把它當回事,不要等到需要的時候才後悔沒保管好。
沒有檔案,考上公務員難入職
有些人認為,自己不會進入體制內,所以個人檔案沒什麼用,對檔案的去向漠不關心。然而,按目前我國的人事制度管理辦法,個人檔案是記錄一個人的主要經歷、政治面貌、品德作風等個人情況的文件材料,有著憑證、依據和參考的作用,在個人轉正定級、職稱申報、辦理養老保險以及開具考研等相關證明時,都需要使用檔案。從事人事工作多年的林先生說,可能大多數人平時用不著個人檔案,但在關鍵的時候,無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它都一樣重要。例如,假如有人沒有檔案,那即使考上了公務員,也幾乎入不了職。此外,要調戶口的話,也涉及到個人檔案。
「我不知道我自己的檔案在哪裡,也不知道要怎麼處理。」應屆大學生小劉說。據記者調查,像小劉這樣的應屆大學生不在少數,他們普遍對個人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隨著人才流動的加速和人事管理的改革,個人檔案已不再與人們「形影不離」。近年來,「遺棄」個人檔案的現象越來越多。「我們這裡有十年八年不管自己個人檔案的人,一般我們會主動與他們溝通,通知其過來繳費,但有些聯繫方式不準確的,就無法聯繫了。」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有限公司高新區分部副部長梁毅峰說。
管理嚴格,個人不能自行保管
存放和保管好個人檔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據梁毅峰介紹,畢業生檔案接收沒有專項的文件規定,但應遵循幹部檔案管理的相關規定,檔案轉遞應通過機要交通或派專人送取,不得郵寄或交本人自帶。「檔案轉遞必須密封並貼封條加蓋騎縫章,不得私自拆開查閱。如檔案封條破損、被拆封或未加蓋騎縫章,根據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將不予接收。」
哪些機構可以接收和保管應屆大學生的個人檔案?梁毅峰稱,具有人事檔案保管權的企事業單位可以直接接收應屆大學生的個人檔案。應屆大學生的個人檔案,如果已參加工作,在公有制單位工作的可以放在單位;在非公有制公司工作的需要委託人才市場管理,檔案管理收費標準為120元/年。如果是升學或繼續就學的話,就存到新的學校。如果是暫緩就業,就轉到戶籍所在的省教委,由其代為保管兩年。上述情形以外的,由縣以上(含縣)黨委組織部門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所屬的人才流動服務機構接收、管理。其他任何單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動人員人事檔案,並且嚴禁個人保管他人人事檔案。
如果遺忘,可從畢業院校查起
個人檔案丟了怎麼辦?梁毅峰稱,若個人檔案丟失,在今後辦理事情時,如需出具以檔案為依據的證明材料將無法辦理。「檔案具有原始性,補辦非常麻煩,有些材料根本無法補辦。如果是學生檔案丟失的話,那可以到原畢業院校補學籍檔案材料。」
若是忘記檔案放在哪裡的話,要如何查詢呢?梁毅峰介紹說,可以從原畢業院校的檔案館開始查起,查詢檔案轉往的單位名稱、機要號,或到戶籍所在地的省、市、區人才中心以及工作單位查詢。
個人檔案材料 分為十類構成
第一類 履歷材料
第二類 自傳材料
第三類 鑑定、考核、考察材料
第四類 學歷和評聘專業技術職務材料
第五類 政審材料
第六類 黨團材料
第七類 獎勵材料
第八類 處分材料
第九類 工資、任免、出國等材料
第十類 參考材料
(晶報民生記者 羅俊傑 實習生 宋佳)
羊城晚報相關報導
高校畢業生對個人檔案重要性認識不夠 遺失麻煩大
暨南大學檔案館內景
「說起來重要,排起來次要,用起來需要,忙起來忘掉。」 這說的是不少大學畢業生對自己個人檔案的態度。
7月,大學畢業生們正式踏上了工作崗位,這時,有個問題不容忽視——你的檔案都已安置好了嗎?
近日,羊城晚報記者走訪發現,部分高校畢業生對個人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甚至存在「棄檔」現象,給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
個案分析
檔案自己拿 不慎成死檔
小吳告訴記者,自己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國有企業,按照國家政策,其戶口、檔案都調到了其所在的國有企業。後來機緣巧合,小吳從國企辭職後在北京找到了一份網際網路行業的工作,小吳請原來的同事幫忙處理離職的事情。就在這時,出現了檔案問題。「不知怎麼回事,檔案被同事轉寄送到我手裡來。」由於北京的人才市場不接非北京戶口檔案,而把檔案存在人事代理公司,自己非常不放心。工作一忙,我也就沒有去處理檔案存放問題,結果檔案就一直放在手上了。」
兩年過去,一直在小吳手裡的檔案成為「死檔」。「就算我辦理了結婚證,也無法辦理準生證,糟糕透了。」小吳說:「打電話諮詢公司所在縣的人事局檔案專員,他們告訴我:因為是『死檔』,這兩年的工作我不能算工齡。更重要的是,我想考職稱沒法考。因為我要考的職稱需要3年工齡。而其實我已經工作五年了!」
小吳想到了「檔案激活」,而當他去諮詢北京人事代理公司詢問費用時,對方雖說具體面談,但是起步價就要8000元,還上不封頂。「現在不辦,以後我也得辦,晚辦不如早班,早辦畢竟工齡能多算!這筆費用,看來是被吃定了,想想都鬱悶煩心!」
在個人博客上,小吳將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案例寫了出來,他說,作為一個畢業了5年左右的畢業生,回頭去看檔案,毫無疑問,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有機會重來,我自己一定會把這「檔」子事搞好。
高校走訪
管理形式各不同 檔案遺失麻煩大
上周,記者專程採訪了暨南大學檔案館林館長和華南師範大學學工處王部長。從兩位被採訪者處記者獲悉:廣州各大高校學生檔案管理各有其方,形式不盡相同。
據林館長介紹,暨南大學學生檔案由暨南大學檔案館統一管理,檔案館給學生提供長期保管檔案的服務。未就業應屆畢業生可以把檔案交由檔案館管理,前兩年免費,兩年後按每年120元/年的收費標準進行收費,相比廣州市的人才交流中心200元/年的收費標準,相對比較實惠。
每年畢業季,暨南大學會有3000份左右的畢業生檔案留下來,暨大檔案館會對其進行統一管理,為學生提供便利。林館長說:「由於對個人檔案重要性認識不夠,存在部分學生『棄檔』現象。『棄檔』學生多數為港澳臺和外國留學生,也有少數出國或者自主創業經商的國內學生。」據林館長介紹,目前檔案管理還保管著70年代的檔案。
由於暨大檔案館永久性的檔案管理服務,所以畢業多年後再回校尋找個人檔案的例子屢見不鮮。記者了解到,一位上世紀八十年代畢業的暨大學生一直將個人檔案留在學校,20多年後,該畢業生要進入體制內工作時,不得不千裡迢迢回校找檔案,因為沒有個人檔案,他就無法通過政審。「可見檔案在人生的某個時刻還是很重要的,學生不能忽視自己的檔案」。
據了解,暨大檔案館在管理學生檔案方面非常科學,在電腦裡輸入學生姓名等基本個人信息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檔案,提取檔案的手續也很簡單,一般情況下有某單位的調檔函並補交檔案管理費即可辦理。
經過一周的走訪,羊城晚報記者發現,廣州各大高校對學生檔案的管理方法不盡相同,五花八門。目前只有中山大學和暨南大學學生檔案由檔案館管理,華南理工大學學生檔案由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管理,華南農業大學學生檔案由各學院分別管理。華南師範大學的檔案管理則是:本科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檔案由學生部學生事務管理科管理,本科四年級的畢業生檔案由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管理;研究生的檔案由研究生處管理科進行管理。該校沒有專門的檔案管理部門來管理在校生的檔案。華南師範大學對畢業後尚未就業的大學生檔案的管理辦法是:將學生檔案轉至生源,由所在地市的人事局或教育局接收。暫緩就業的畢業生檔案由省就業指導中心統一管理,暫緩期滿後有就業指導中心將檔案轉至所在生源地的人事部門或教育部門接受。
在採訪時,記者從王部長那裡了解到,儘管該校不給畢業生提供長期檔案保管服務,仍有部分學生檔案由於某些原因而遺留在了學校,目前遺留在華南師範大學的檔案最早的有80年代的畢業生檔案,不過這些檔案絕大部分是註銷的檔案。
「前段時間有位1988屆畢業的學生回校查詢檔案的去向。但是由於年代過於久遠,通過查看遺留下來的檔案存根等材料,都沒有查詢到該生的檔案去向。據該生描述,如果檔案遺失,可能會影響他退休手續的辦理。」王部長告訴記者。
專業解讀
有些材料無法補辦 千萬不要忽視檔案
據華南師範大學學工處王部長介紹,儘管在畢業期間,學校會給向學生強調個人檔案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學生對個人檔案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在畢業時對自己的檔案去向是漠不關心的,沒有及時查看檔案的去向。如某些學生的檔案寄出去後,本人沒有及時跟蹤,有單位門衛代為籤收,門衛未及時將檔案交給人事處,導致檔案被擱置甚至遺失,最後只能複印郵局的籤收單進行追蹤和證明。
神秘的檔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到底有什麼用?廣州市人事部門一名從事多年人事工作的人員告訴記者,檔案平時可能大多數人用不著,「但在關鍵的時候,無論體制內外都一樣重要」。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人如果沒有檔案,即使考上了公務員也幾乎任不了職。
華南師範大學學工處王部長向記者介紹,按目前我國的人事制度管理辦法,個人轉正定級、職稱申報、辦理養老保險等,都需要使用檔案,所以檔案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檔案具有原始性,補辦非常麻煩,有些材料根本無法補辦。有些學生認為自己反正不會進體制內,檔案沒什麼用,對自己檔案的去向漠不關心。
暨南大學檔案館林館長建議說,現在有些大型外企也會到學校審查擬將錄用學生的檔案,以此作為誠信考核的參考標準。所以不管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工作,檔案作為個人成長的軌跡和證明,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劉雲 實習生 劉虹)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