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單元是圍繞「提問」編排的閱讀策略單元,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有助於改變學生被動閱讀狀態,培養積極思考的習慣,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我主要從「單元結構、單元要素解讀、課例分享、大單元整體安排」四方面進行解讀。
一、單元結構
本單元圍繞提問策略,共安排了「導語、課文、習作、語文園地」。導語就緊緊圍繞「雙線交織」點明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點,課文就具體落實閱讀要素點,習作落實寫作要素點。在語文園地中,就對本單元內容,進行鞏固和提升。
二、單元要素解讀
落實語文要素,教學時應根據教材內容,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提問。從感受提問策略,到學習多角度提問,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再到最後綜合運用提問方法嘗試獨立閱讀,漸次推進。
1.理論依據
什麼是策略?策略,指計策;方法。一般是指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基於這個解釋,我們講閱讀策略單元為閱讀方法集合單元。
最新版《語文課程標準》評價建議中,對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著重考察學生感受形象、體驗情感、品味語言的水平,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第一學段側重考察學生能通過朗讀和想像等手段,大體感受作品的情境、節奏和韻味;第二學段側重考察在閱讀全文基礎上對重要段落和語句的細緻閱讀,具體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語言;第三、第四學段,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以及自己的體驗,來評價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水平。(階梯)
小結:從以上建議中我們獲悉小學四年級正是養成細緻閱讀的關鍵年級,那麼學會提問閱讀方法正是在完成《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任務。
教師要在精讀文中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在略讀文和課外閱讀中重複操練,最後在習作教學上體驗創作的樂趣。 ——陸恕
我們先來看語文要素「學會提問」在各年級分布情況: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就是「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而四年級下冊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解決問題,這是對學生要求的進一步提高。這就體現了統編教材的語言要素點整體呈螺旋式上升的狀態。(表格)
2.具體分析
本單元三篇精讀課文分別選自不同文學體裁,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側重點。童話《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引導學生針對課文局部和整體大膽提問;《蝙蝠和雷達》重在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提問,擴大提問範圍;《呼風喚雨的世紀》則引導學生學習篩選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略讀文《蝴蝶的家》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提問策略進行總結。
《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的不同命運,其中一粒豆掉進了病重臥床不起的女孩的窗縫裡,不斷生長發芽的豆豆重燃了女孩對生命的渴望。課後習題中有問題清單,並提示學生可以從文章的部分內容和全文進行提問。
在《主題閱讀》的《書本裡的螞蟻》,也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一隻被夾進書本中的螞蟻的故事。在課後題中,我們同樣給出了問題清單,讓學生分析問題是從部分內容還是全文的角度提出的,並提出兩個自己的問題。(對比分析)
《蝙蝠與雷達》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寫了科學家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蝙蝠夜行的秘密,根據原理從而發明了雷達。課後習題中的提示讓學生明白提問的角度可從課文內容、寫法和得到的啟示的角度出發。
《人類的「老師」》也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同樣是人們通過對動物的研究,學習不同動物的優勢,進而改進科學技術。在課後題中我們同樣讓學生分析問題的提問角度。
《呼風喚雨的世紀》寫了20世紀以來人類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課文旁邊的批註為針對課文的提問,課後習題提示學生有些問題不影響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還有些問題能引發學生的思考。
《現代身份證》寫了出現的新式身份證的設計和功能,文中同樣有批註,再次讓學生複習鞏固提問的角度,試著提出自己的問題,看看自己提問的角度會幫助大家理解課文嗎?
《蝴蝶的家》是一篇略讀文章,文中主人公對蝴蝶雨天有沒
有地方避雨感到很擔憂,體現了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和善於思考。也引導了學生要善於對生活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
在《主題閱讀》中的《動物必須刷牙嗎》,讓學生選出三個最值得思考的問題。想想看,你準備從哪個角度提問?誰的問題可以幫助大家理解課文?看誰的問題最值得思考?
語文園地中,「交流平臺」總結運用提問策略閱讀的好處,養成善於提問、主動提問的好習慣;朗讀背誦「日積月累」中有關提問的名句,激勵自己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三、課例分享
6 蝙蝠和雷達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學會「系」多音字的用法。
2.一邊閱讀一邊思考,記錄自己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誦讀
1.自主朗讀《蝙蝠寶寶》,讀出疑問的語氣,試著提出自己的問題,並解答。
蝙蝠寶寶
一隻蝙蝠寶寶
嚇得大喊大叫:
「請你打開黑暗,
我害怕這裡的光線。」
2.你問我答讀
二、整體感知——讀薄
過渡語:關於蝙蝠寶寶飛行的秘密,你了解多少?(指名回答)這一節課我們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說明文,相信看到這個題目,好多學生就會生出疑問,別急,請看自學提示。
1.自學提示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關於結構,誰能提出問題?
a.讀準字音
蝙蝠 啟示 即使 敏銳 鈴鐺 蒼蠅 證明 障礙 螢屏
b.多音字
系,在繫鞋帶、系領扣、系圍裙讀jì;在系列、系統、關係、聯繫讀xì。
c.寫字練習
系 駕 駛
預設:從結構看,課文分哪幾部分?(板書思維導圖)
2.自學提示二: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針對課題和內容,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記錄自己的問題。
三、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一至四題。
板書設計
6.蝙蝠和雷達
提出問題(1-2自然段)
研究問題(3-7自然段)
得出結論(8自然段)
第二課時
1.學會從課文內容、寫法、啟示等不同角度提問,並能藉助提出的問題理解課文。
2.遷移運用提問策略,代文完成《主題閱讀》中《人類的「老師」》課後題。
一、溫故知新
1.講評練習冊一至四題;
2.課前小測試(見同步課件)
二、整理問題清單——讀厚
自學提示一:小組合作整理問題清單,想一想、說一說可以從哪些角度提問?
溫馨提醒:可以結合課後題來整理。
預設1:針對課文內容提問
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飛行的秘密的?讀讀第4-6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
預設2:從課文寫法上提問
為什麼要把蝙蝠比作沒頭蒼蠅?
我們可以從「到處亂撞」和「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等語句中想像蝙蝠的狀態。是不是和生活中的沒頭蒼蠅四處亂竄相似,這樣表達生動形象。
預設3:從課文中得到的啟示提問
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係?
師生問答讀:
師:雷達的天線像什麼?
男生:雷達的天線像蝙蝠的嘴巴,
女生: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發出的超聲波。
師:雷達的螢光屏像什麼?
男生:雷達的螢光屏像蝙蝠的耳朵。
合:科學家正是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才給飛機裝上了雷達,使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
三、以文帶文
1.課後閱讀材料
自學提示二:讀片段,想一想可以從哪些角度提問?
邊讀邊思考邊記錄問題;
交流分享。
2. 自學提示三:運用邊讀邊思考邊記錄問題的方法,閱讀《主題閱讀》中《人類的「老師」》,完成課後練習。
四、自主作業
將本課學到的從不同角度提問的方法繪製一份思維導圖。
針對課文內容提問
從課文寫法上提問
從課文中得到的啟示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