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太子,10個月皇帝,5個月太上皇,唐朝這個皇帝有多悲劇?

2020-12-23 騰訊網

富平縣城正北偏東方向20公裡,有一個曹村鎮,是著名的柿子之鄉。曹村鎮有一個虎頭山,是唐順宗李誦的豐陵。

這一張航拍圖,可以感覺到陵山的氣勢。

唐順宗李誦,是創下了唐朝皇帝的幾個記錄:首先是作為太子時間最長,長達26年;正式稱帝時間卻最短,僅僅十個月時間,接下來被迫禪位做了太上皇,五個月之後便駕崩了。他甚至沒有以皇帝身份度過一個新年。

他的父親是唐德宗李适,李适做皇帝以後,當年就冊封昭德皇后的兒子李誦為皇太子。那一年李誦18歲。沒想到德宗皇帝在位時間較長,他這太子一等,就是整整26年。

作為太子的李誦,非常有政治抱負,他身邊匯集了一個反對宦官專權的改革派群體,歷史上稱作「二王八司馬」,包括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韋執誼、韓泰、陳諫﹑韓曄﹑凌準﹑程異。

大家看到這個名單就發現,好幾個歷史上著名的文人都參與進來了。說明太子當年確實是雄心勃勃的。

沒想到,德宗皇帝身體不錯。所以他一直沒有上位接班的機會。到公元804年,德宗皇帝已經垂垂老矣,此時的太子李誦,竟然比老父親身體更早出了問題。

公元804九月,李誦突然中風,失去了言語功能。此時的德宗也已入暮年,對兒子的病情十分掛念,派天下最好的醫生進行醫治,但是效果很不理想。此時德宗皇帝身體也越來越差,到最後臥床不起。而此時太子李誦竟然都不能下床侍奉。

不過好在李誦還是順利做了皇帝。雖然他的身體很差,口不能言,但還是堅持進行整治改革。他們和彭城人劉禹錫、河東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劉柳"為核心的革新派勢力集團。他們維護統一,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專權,並積極推行革新,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稱「永貞革新」。

這種改革觸犯了宦官集團的利益,他們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於是開始新的政治押注。開始扶持李誦的太子李純。

不久,宦官集團以順宗的名義下詔,由皇太子主持軍國政事。八月,宦官擁立李純即皇帝位,即唐憲宗,順宗退位稱太上皇,又過了五個月,憲宗皇帝突然宣布太上皇病重,第二天,唐順宗李誦就病逝了。中間有沒有陰謀,我們今天已經無從得知了。

李誦葬於豐陵,位於今天富平縣曹村鎮。豐陵依山為陵,所在的虎頭山高峰凸起,氣勢雄偉。據本人觀察,這個陵山是唐陵中比較有氣勢的一座。

豐陵陵園遺址破壞比較嚴重,已經所剩無幾,石刻也幾乎沒有了痕跡。北門、西門外有石獅遺存,朱雀門外僅有殘華表半截,以及清代巡撫畢沅所立石碑,分布在果園裡,探訪有很大難度。第一次去的時候,本人在果園裡找了很久,才找到這塊碑。

但是華表一直沒找到。第二次去的時候,帶著無人機,勘探了好久,終於好像是看見了。大家看下圖中右上方三分之二的位置,地裡面有個石柱,應該就是了。

放大看,應該是斷裂,目前只有一半的殘華表。

豐陵的地宮,據說爬到半山腰可以找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探索。登山的路徑在這個牌子旁邊,目前富平給所有的唐陵加了一個標識牌,非常醒目,方便我們尋找。

登山的話,據說半山腰這一帶有地宮入口。

歡迎關注我的《航拍唐十八陵》專題,也可以點我的個人主頁,收看航拍視頻。

相關焦點

  • 大唐國力強盛,皇帝卻命不好,21個皇帝13個不得好死
    秦、隋不如唐朝國運綿長,兩漢不如大唐疆域廣大,宋朝乏其雄武,大明無其文治燦然,清朝又絕無唐的開放氣魄。然而弔詭的是,這個強盛帝國的歷代皇帝們,命運卻出奇的慘。安史之亂爆發後,他倉皇逃到蜀中避難,太子李亨玩了一出不告而別,自行跑到靈武即位為帝,即唐肅宗,強迫玄宗退位為太上皇。安史之亂初定後,玄宗回到長安皇宮,立即遭到肅宗軟禁。他先是被逼從原住的皇宮遷出,又被嚴密提防,臣子不能入見,玄宗也不能外出,變成了個還活著的死人。玄宗以老邁之身千裡輾轉於蜀中和關中,健康狀況一直不錯,但自從被肅宗軟禁之後,身體一夜之間垮掉,大概是嚴重的心理失衡,導致病發而死。
  • 太上皇和皇帝之間,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看過電視劇的同學都知道,古代朝廷的統治者是皇帝。可有些朝代不但有皇帝還有太上皇,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一國自然沒有二主,那麼太上皇和皇帝哪個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就通過歷史上幾個著名的太上皇,看一下皇帝和太上皇哪個第一哪個第二。
  • 大唐歷代皇帝簡介,強盛的大唐帝國,後期皇帝個個是慫包
    公元755年,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唐軍不敵,玄宗李隆基帶著楊貴妃倉惶出逃。公元756年,太子李亨繼位,遙尊玄宗為太上皇。李隆基成了大唐第二位被迫退位的皇帝,晚年因與李亨失和,終日鬱鬱寡歡。於公元762年病逝,死後葬於陝西渭南唐泰陵。
  • 唐朝倒黴的皇帝,生時危機四伏,死後守陵石獅被盜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則陝西警方懸賞通告,大致內容是尋找2010年4月3日唐建陵石獅被盜案件線索,懸賞資金更是高達100萬元。如此高昂的懸賞,不僅讓人們對這2座各重2噸的石獅非常好奇,更讓人好奇的是,這個稱為唐建陵的主人到底是誰,他又是什麼身份,他的一生又是怎樣度過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先從這個被盜的石獅聊起。
  • 大唐帝國二百八十九年,二十一位皇帝順序總覽
    4、唐中宗 被三個女人左右一生被毒殺的皇帝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是中國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後,被立為皇太子。
  • 他當了26年太子,中風癱瘓在床,卻在得知父親去世後立即站起來
    在歷史上,每個人都想要成為掌權的那個人,因為那個位置不僅有權力,還有這天下見得美女作陪,所以很多人都想成為那個人,尤其是在皇室裡邊更是這樣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唐朝的一個太子,他就是唐順宗李誦。  在古時候人們為了能夠成為皇帝,可以說是任何事情都做的出來,尤其是在皇室裡邊這樣的例子也並不少,他們同為兄弟,但是卻為了一個虛無的皇帝反目成仇,而在唐朝的時候,這樣的事情也並沒有少發生,就算是成為太子也並不一定就能夠成為皇帝
  • 唐朝有多少個皇帝? 震驚全世界的唐朝歷代皇帝列表
    唐朝有多少個皇帝? 震驚全世界的唐朝歷代皇帝列表時間:2016-08-27 15:1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朝有多少個皇帝? 震驚全世界的唐朝歷代皇帝列表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 武則天的哪幾個兒子做過皇帝 武則天有多少個兒子?
    代王李弘 諡「孝敬皇帝」李弘(652—675),唐朝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母親是武則天。655年時,被封為代王;656年,原本的太子李忠被廢,改立李弘為皇太子。 675年,李弘與唐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宮時暴卒,時人多認為是武后毒殺他,但有說法是他因本來就病弱而早夭。唐高宗悲痛萬分,將他諡為「孝敬皇帝」,葬於恭陵,而且使用皇帝之禮舉辦後事。因為造陵費用太高,工程浩大,工人們苦不堪言,最後亂丟磚瓦,一鬨而散。
  • 悲情皇帝的悲劇人生:我只是不想為他人作嫁衣
    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瓦剌傷亡慘重,卻始終無法撼動北京城,最終只能選擇灰溜溜的敗走。明王朝度過了自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北京保衛戰,一戰打出了數十年的平安。其領導者景泰帝有「再造社稷之功」,而組織者于謙則當之無愧的成為「民族英雄」,他們都成為大明朝的驕傲。
  • 唐朝有這麼一位太子,因「中風」臥病不起,聽父親駕崩就生龍活虎
    在唐朝的時候,有這麼一位太子,他當了20多年的儲君,終於登上了帝位,但是卻在宦官的逼迫之下,不得已的將自己皇位傳給兒子,而他卻成為了太上皇,才僅僅做了幾個月的帝王,今天說的便是唐順宗李誦,然而在古代那種至高無限的皇位卻充滿了不少的誘惑,大部分的人為了這個皇位不惜殺害自己的同胞和手足兄弟
  • 為允一個承諾,乾隆主動退為太上皇,退休3年的生活卻比皇帝還忙
    縱觀上下五千年,中國歷代太上皇也不過26位而已,其中不少是被迫當太上皇的,唐代的顏師古就如此解釋道「太上,極尊之稱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預治國,故不言帝也」也就說太上皇不過是一個尊稱,並沒有實際的政治權利。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雨果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氣吞八荒,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
  • 皇帝自稱「朕」,那麼太上皇自稱什麼?乾隆帝的自稱最霸氣
    這個朝代僅僅存在了15年的時間,不過它對後世的影響力超過了任何一個朝代。單單從大一統的角度來說,秦朝的影響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後來的朝代幾乎都以秦朝的大一統為藍本進行統一。不可否認的是,秦始皇是歷史上最為優秀的皇帝之一,現如今看來,秦始皇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這是對一位皇帝的最高評價。
  •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不得不看的人生簡介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人生簡介: 唐高祖李淵(566年12月21日 —635年6月25日) 唐朝開國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 出生 566年12月21日,李淵出生在長安
  • 史上傳位最快太上皇,太子位置上熬了26年,為何剛登基就禪位?
    26年的太子,在歷史上其實不算啥,三十多年的太子一大把。可是苦盡甘來,剛坐上皇位又匆忙給自己辦理「退休」手續的皇帝,恐怕只有一例。他就是唐順宗李誦,登基僅僅半年,連皇后嬪妃還都來不及冊封,就匆匆退位,「升格」為太上皇。
  • 做了18年太子,卻只當了一個月皇帝,短命皇帝背後真相竟是這樣
    皇帝這個職業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風險最高的職業,怎麼說呢,中國歷史上咱們從頭數到尾,當皇帝的平均年齡不超過39歲。而今天咱們講的這位正好壓著線兒,38歲。誰呢?就是咱們這兩天一直提到的泰昌皇帝朱常洛。朱常洛38歲登基,當太子就當了好些年。
  • 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死於1194年
    宋高宗趙構確實沒有看錯人,他的這位養子,確實是南宋最有孝心也最有進取心的皇帝。歷史,似乎將呈現另一種可能。336歲的宋孝宗趙眘即位的第二個月,就布置為嶽飛平反,著手北伐大業。皇帝強勢,士大夫們吃多了苦頭,敢說話的自然就少了,敢冒頭的自然就更少,這也使得士大夫們對於北伐也一直呈現意興闌珊,箇中原因的複雜,不是簡單的忠勇或懦弱可以評判。
  • 古代「太上皇」怎麼稱呼自己?乾隆仍稱為「朕」,另外幾個很搞笑
    在古代,皇帝退位以後,就被新皇帝任命為「太上皇」,而太上皇在歷史上大多數是沒有實權的,只能相當於今天的顧問,這樣的角色,那麼他們退位後又是怎麼稱呼自己的了?乾隆仍然稱自己為「朕」,另外幾個的稱呼就很搞笑。
  • 段正明是個好皇帝
    ——《德魯克日誌》10月3日段正明是大理的現任皇帝,而且是位稱職的皇帝。段正明的皇位得自堂哥段壽輝,段壽輝的皇位來自謀反後的平叛。段壽輝膽子小,因為皇位不大正,做了一年後,就不敢當了,找了個由頭就退位了。把皇位交給自己的堂弟段正明,段正明還有個親弟弟也很厲害,叫做段正淳。
  • 這個人一輩子當了兩次太上皇,一次是26天,另一次是26年
    令人驚異的是,其他朝代都為了當皇上而破頭,只有宋朝有「太上皇奇觀」,只在宋朝一個朝代,就有四個太上皇,而且其中之一,更是獨霸太上皇之列,一生兩次當太上皇,第一次當26天後成功復位,第二次當26年後撒手西歸,這就是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