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縣城正北偏東方向20公裡,有一個曹村鎮,是著名的柿子之鄉。曹村鎮有一個虎頭山,是唐順宗李誦的豐陵。
這一張航拍圖,可以感覺到陵山的氣勢。
唐順宗李誦,是創下了唐朝皇帝的幾個記錄:首先是作為太子時間最長,長達26年;正式稱帝時間卻最短,僅僅十個月時間,接下來被迫禪位做了太上皇,五個月之後便駕崩了。他甚至沒有以皇帝身份度過一個新年。
他的父親是唐德宗李适,李适做皇帝以後,當年就冊封昭德皇后的兒子李誦為皇太子。那一年李誦18歲。沒想到德宗皇帝在位時間較長,他這太子一等,就是整整26年。
作為太子的李誦,非常有政治抱負,他身邊匯集了一個反對宦官專權的改革派群體,歷史上稱作「二王八司馬」,包括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韋執誼、韓泰、陳諫﹑韓曄﹑凌準﹑程異。
大家看到這個名單就發現,好幾個歷史上著名的文人都參與進來了。說明太子當年確實是雄心勃勃的。
沒想到,德宗皇帝身體不錯。所以他一直沒有上位接班的機會。到公元804年,德宗皇帝已經垂垂老矣,此時的太子李誦,竟然比老父親身體更早出了問題。
公元804九月,李誦突然中風,失去了言語功能。此時的德宗也已入暮年,對兒子的病情十分掛念,派天下最好的醫生進行醫治,但是效果很不理想。此時德宗皇帝身體也越來越差,到最後臥床不起。而此時太子李誦竟然都不能下床侍奉。
不過好在李誦還是順利做了皇帝。雖然他的身體很差,口不能言,但還是堅持進行整治改革。他們和彭城人劉禹錫、河東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劉柳"為核心的革新派勢力集團。他們維護統一,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專權,並積極推行革新,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稱「永貞革新」。
這種改革觸犯了宦官集團的利益,他們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於是開始新的政治押注。開始扶持李誦的太子李純。
不久,宦官集團以順宗的名義下詔,由皇太子主持軍國政事。八月,宦官擁立李純即皇帝位,即唐憲宗,順宗退位稱太上皇,又過了五個月,憲宗皇帝突然宣布太上皇病重,第二天,唐順宗李誦就病逝了。中間有沒有陰謀,我們今天已經無從得知了。
李誦葬於豐陵,位於今天富平縣曹村鎮。豐陵依山為陵,所在的虎頭山高峰凸起,氣勢雄偉。據本人觀察,這個陵山是唐陵中比較有氣勢的一座。
豐陵陵園遺址破壞比較嚴重,已經所剩無幾,石刻也幾乎沒有了痕跡。北門、西門外有石獅遺存,朱雀門外僅有殘華表半截,以及清代巡撫畢沅所立石碑,分布在果園裡,探訪有很大難度。第一次去的時候,本人在果園裡找了很久,才找到這塊碑。
但是華表一直沒找到。第二次去的時候,帶著無人機,勘探了好久,終於好像是看見了。大家看下圖中右上方三分之二的位置,地裡面有個石柱,應該就是了。
放大看,應該是斷裂,目前只有一半的殘華表。
豐陵的地宮,據說爬到半山腰可以找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探索。登山的路徑在這個牌子旁邊,目前富平給所有的唐陵加了一個標識牌,非常醒目,方便我們尋找。
登山的話,據說半山腰這一帶有地宮入口。
歡迎關注我的《航拍唐十八陵》專題,也可以點我的個人主頁,收看航拍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