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夢琳 劉騫
3月27日,在瀘州市合江縣堯壩古鎮裡,「大鴻米店」茶館老闆李天佑忙著燒水接待來來往往的客人。
「大鴻米店」原是清代進士李躍龍的府第,後因電影《大鴻米店》在此拍攝而更名。
這個位居川黔結合部、偏居一隅的小鎮,一公裡長的老街上,在古代就誕生了武進士李躍龍和武舉人周其賓,在近現代還先後孕育了我國美學奠基人、文藝理論大家王朝聞,作家李子英,美術設計師楊洪烈以及導演凌子風等文化名人,可謂真正的「臥虎藏龍」。
川南四合院走出一代大師
在堯壩古鎮街頭牌坊不遠處,就是知名文藝理論家、美學家、雕塑家王朝聞故居,他不僅在這裡出生和長大,也在這裡接受了最初的啟蒙教育。
王朝聞,原名王昭文,1909年出生於合江。年少時,他一直在這裡度過,出身於大戶人家,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也是在這裡,他接觸到了《嚮導》和《新青年》,開始接受革命思想。
走進故居,一樓一底全木式建築保存完好,建築結構為典型的川南四合院。除了保存著當時留下的床、桌椅等舊家具,還擺放著不少王朝聞著作和作品輯錄,透過古樸的窗戶,似乎能看到少年王朝聞在這裡勤學苦讀而成長為一代大師。
「名人效應」讓古鎮煥發生機
從王朝聞故居繼續步行幾百米,就是凌子風影視陳列館。這裡是知名導演凌子風的家鄉,也是他最後一部影片《狂》的拍攝之地。
凌子風的父親曾跟隨一位姓凌的同學到堯壩遊歷,便喜歡上了這裡,索性將戶籍落在了這裡,並改姓「凌」。
1991年,凌子風將知名作家李劼人所著《死水微瀾》改編搬上銀幕,也選擇在這裡拍攝了《狂》。「當時,這裡的人從來沒見過拍電影是什麼樣,全部將攝製組包圍得滿滿當當,不少人還在《狂》中充當了群眾演員。」堯壩古鎮旅遊景區管理員胡平告訴記者。凌子風的《狂》,也讓堯壩開始受青睞,近年來,已有十餘部影片在這裡拍攝取景。
今年初,堯壩古鎮成功創建了國家4A級景區,旅遊產業已成為當地的龍頭產業和支柱產業。
堯壩古鎮保存著完好的明清時代古建築群,在保持原有風貌不變的基礎上,當地政府將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閒置糧倉,改建成川南民居風格的遊客接待中心,同時,還組織當地村民重拾拋繡球、聽燈戲、迎親、比武、馬幫表演等傳統民俗表演,打造古鎮文化旅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