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建議選喝這5個湯,滋陰養燥,清甜溫潤!

2020-12-20 有米熙子美食日記

大家好!我是有米熙子!

歡迎來看有米熙子美食日記!哈哈~好久不見大家了,都有點愧對日記這個名稱嘞~今天是秋分,想著無論如何也至少給大家分享一下湯譜。不知道大傢伙各地的秋天如何?廣州的秋天氣候並不明顯,不過一早一晚已驟覺涼意

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意思是秋分後不會再出現夏天雷電交加的情況,春夏出土的昆蟲也會陸續回到泥土裡準備過冬,而水氣亦變得乾涸、天氣逐漸乾燥。有人說「秋天吃秋菜」,我們今天就來看看,用秋菜煲什麼湯喝吧!

銀耳雪梨瘦肉湯

食材:銀耳1個、雪梨1個、百合30克、南杏20克、瘦肉半斤、蜜棗2個、水2升、酒少許、鹽少許

煲前準備:銀耳泡30分鐘到軟,去掉中心到耳芯,雪梨切塊、去皮去芯、百合南杏和蜜棗洗乾淨

做法:

1、瘦肉用開水焯水,加一點酒,可以去腥味

2、把所有湯料放入水中,大火煮開後,小火再煲2小時,加鹽調味就OK了

廣東的湯其實都挺容易煲的,就是準備好材料,然後一起放進鍋裡~

沙參麥冬蓮子百合湯

食材:沙參15克、玉竹15克、百合12克、麥冬12克、蓮子12克、瘦肉100克

做法:材料洗淨、瘦肉焯水後備用。煮滾1升水,放入所有材料,以中火煮2小時,放入適量鹽調味。

雪梨無花果玉米湯

我屬於皮膚很乾的人,一到秋天,手的皮膚就開始反應了,乾巴巴的,不管怎麼抹護手霜都不管用,此時此刻太想有碗熱湯可暖暖身子,滋潤時刻乾燥的皮膚。常說秋天要多吃梨子,它可滋潤養燥,而且解渴清甜,於是第一時間便想起用雪梨煲湯,雪梨甜度沒有太高,煮糖水煲湯最好。

食材:雪梨2個、無花果乾4個、玉米1條、慄子2兩、扁豆2兩、南杏1兩、水2升

做前準備:洗乾淨雪梨,切大塊,去果心、玉米切段洗乾淨,其他材料也洗乾淨

做法步驟:

1、煲開水,把全部材料放進鍋裡煮開

2、轉中火煲1小時,加調味料完成!

蓮藕慄子核桃湯

蓮藕湯我真的太喜歡喝了,每次說都要強調一次,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核桃,一般我都挑出來不吃~

材料:蓮藕半斤、去皮慄子250克、核桃2兩、蓮子1兩、陳皮2塊、紅棗6粒、姜1大塊、水2.5升、鹽適量

做法是這樣滴:

1.將全部材料洗乾淨,蓮藕切塊或切段。

2.大火煲滾水,放入全部材料。

3.水再滾後,轉慢火煲1小時。

4.加鹽調味完成。

芥菜番薯湯

最後一個是清湯啦!不知道大家平時會不會喜歡喝青菜湯?我發現秋天有好多菜湯可以喝,而且我個人更喜歡和這種滾的湯,就不用煲很長時間,而且也很清甜。不過今天這款芥菜番薯湯,芥菜容易上火,有熱咳熱痰和胃脹的朋友就先不要喝啦。

材料:大芥菜半斤、番薯2條、水2升、鹽適量

做法

1.洗淨大芥菜,切段。番薯去皮切件。

2.煲開水後,加入大芥菜及番薯。

3.轉中慢火煲20分鐘,這樣就完成啦!

每次節氣給大家分享的湯譜,都嘗試去做來喝噢!秋天雖然很舒服,但是真的好幹好幹,一定要注意保溼和滋潤哇!

我是有米熙子,感謝你來看~

相關焦點

  • 秋分後潤肺祛燥 中醫親授「白色食譜」
    秋季吃「白色食物」除了潤肺 還能養陰健肺「在中醫看來,燥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謂「燥勝則幹」,津液既耗,常表現為口乾、唇乾、鼻幹、咽幹、舌幹少津、乾咳無痰、流鼻血等症狀,這樣一來,飲食調養上就要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準則。
  • 秋分將至,這道湯多給家人喝,鮮甜滋補,還貼秋膘,秋分吃特營養
    秋分將至,這道湯多給家人喝,鮮甜滋補,還貼秋膘,秋分吃特營養。再有兩天就迎來秋分節氣了,南方的秋天來得比較「遲」一些,秋分節氣後氣溫才開始漸漸變涼,這個時候開始一場秋雨一場寒了。秋分也是「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個季節很多農作物開始成熟豐收上市了,秋收糧食、板慄花生等等,這個時候都開始收穫上市了。除此之外還有一樣食材也是秋分不可錯過的美食,那就是:蓮藕。
  • 小兒推拿李波:秋分節氣到,小兒推拿正當時,滋陰潤燥,健脾養肺
    小兒推拿李波:秋分節氣到,小兒推拿正當時,滋陰潤燥,健脾養肺一、秋分節氣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 秋分 |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養生宜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秋分之後,涼燥主氣,易發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病復發,因此秋分後養生很重要!
  • 秋分丨百合湯這樣吃,滋陰潤燥、調和五臟之功倍增!
    秋分是秋季的第四個節氣,每年的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時開始。秋分古時稱「日夜分」,又叫 「宵中」。
  • 秋分 | 伏暑晚發,燥氣威猛,收好這2個潤燥不生溼的方法
    同時,這暑熱,還給秋分的燥加上一把火。所以,這段時間的燥氣還比往年威力更強大了,且多以溫燥為主。那甘蔗除了啃著吃,今天還用它煲一款清甜的甘蔗潤燥湯,能迅速補充陰液、調補元氣、滋陰復脈,為全家人補足水分哦~
  • 春季喉嚨幹癢,我就喝這湯,清火去燥,潤肺止咳,春天養肺少不了
    這時候啊,就要抓緊喝這湯,春天咳嗽痰多就怕它,隔三差五喝,潤喉又潤肺,比吃藥好多了。前幾天給家人做了烤串,孩子吃多了幾串,喉嚨不舒服,現在最擔心孩子咳嗽,我立刻買回了食材,給孩子煲上。湯煮好了,讓孩子當開水喝,這飲品最是潤肺,清熱降火,對緩解喉嚨幹癢很有效果,我家常做,屢試不爽。孩子喝了兩天,好轉不少,聲音也不嘶了。
  • 入秋後,別忘多煲這湯給家人喝,補而不燥鮮味足,比蓮藕湯更養人
    入秋後,別忘多煲這湯給家人喝,補而不燥鮮味足,比蓮藕湯更養人。白蘿蔔是非常常見的蔬菜,價格也很便宜,一根大蘿蔔也才2、3塊錢,肥肥胖胖的蘿蔔生食熟食都可,生吃爽脆辛辣,煮熟後的白蘿蔔味道清甜柔和,清熱生津卻又不會太寒涼,還有著消食的用處。煲一鍋蘿蔔老鴨湯,補而不燥,還能消食下火,我家幾乎每個星期都要煲2次,下面一起來看看詳細做法吧。
  • 秋分習俗知多少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
  • 過了秋分必須說分手的食物!
    大家都知道秋天要防燥,那麼,和西瓜拜拜後,秋分該吃什麼滋陰清肺去燥呢 ? 要注意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白露的「燥」是「溫燥」,秋分的「燥」是涼燥,所以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
  • 明日秋分,這碗「秋湯」要記得喝,滋補養人,好喝不貴,賽過參湯
    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中的 「分」為「半」之意。這一天晝夜平均,寒暑相半,萬物平均,「秋分到,蛋兒俏」,很多人還會在這一天玩「豎雞蛋」的遊戲,正所謂「平分秋色」,過了這一天,夜晚可就要長過白晝了,就進入了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的深秋時節了。
  • 綿滑清甜,溫潤不燥
    只是不想讓你的嘴巴太寂寞一人一鍋火遍廣深,金湯粥底新登場粥底全新升級,變「土豪金」 全新的金湯粥底選用全新配方精選五常大米和泰國香米、泰國糯米;足足熬製六小時牛花粥口味綿滑清甜,溫潤不燥牛必仔粥底火鍋養生吃法① 牛肉裹上農家土雞蛋蛋清 ② 放海鮮,給粥底增加海鮮的清甜③ 再涮牛肉和其他肉類④ 放蛋黃,喝一口鮮甜的粥嚴格挑牛,只用新鮮牛肉
  • 明日秋分,分享3甜3鹹6道湯,營養順腸胃,多喝不上火
    秋分是24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秋分的到來,預示著暑熱的消退和天氣的逐漸轉涼,秋分這一天的白天和黑夜是等長的,往後更是天短夜長,越來越冷了。明日就是秋分了,今天美食「小咖」宋宋分享給朋友們3甜、3鹹6道羹湯,秋天天氣乾燥,多喝羹湯,營養順腸胃,不容易上火!快來和宋宋一起做起來吧! 第一道:花生粥。
  • 【節氣】今日秋分!晝夜平分 這些禁忌你知道嗎?
    氣溫逐日下降,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早晚溫差大,要及時添加衣物;③秋分轉為「涼燥」,飲食上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④天高氣爽,適合郊遊登山。深秋將至,準備好迎接秋天了嗎?
  • 今日秋分,天寒氣燥之際,宜吃這「溫潤三寶」,順應時節身體好
    今天就是秋分了,秋分過後,意味著秋天正式開始,這時候,花草樹木開始凋零,果實逐漸成熟。北方的朋友可能感覺更明顯,這個季節早晚溫差變大,雖然白天還能穿薄長袖,但早晚天氣很涼,出門都得穿上厚厚的外套了。秋天的各種果實,北方的柿子、山楂都開始變得紅彤彤的,南方的桔子、芒果、石榴也都逐漸成熟了。秋高氣爽的季節正式來臨。
  • 秋分到,蛋兒俏 今日秋分宜養生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今日秋分至,意味著九十天的秋天已過半。秋分之後正式進入秋天,陰風越來越佔上風,夜越來越長,晝夜溫差也會很大。秋分過後天氣多變►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 秋分到,俗話說:「春祭日,秋祭月」,為啥現在都不祭月了?
    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民間的祭月習俗因地區不同儀式各異。
  • 秋分將至,天氣乾燥,廣東人愛用這野草煮水喝,清甜甘潤真好喝
    秋分節氣到來,天氣變得異常的乾燥,很多人容易缺水上火,口乾舌燥,小孩特別不喜歡喝水,可能是因為不喜歡白開水的味道,這時候不如跟著做一款茅根竹蔗馬蹄水,甘甜解渴,清熱下火,天然飲料,健康又養生。茅根竹蔗胡蘿蔔馬蹄水是廣東常喝的清潤湯水之一,也算是廣東的一道降火涼茶,但並不像一般涼茶帶點藥味。
  • 花旗參烏雞湯,湯水清甜,味道濃鬱!
    花旗參是作為補氣的保健首選藥材,可適用於失眠、煩躁、記憶力衰退及老年痴呆等症狀,增強體質,補氣,清火的功效,也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生長,有效抵抗癌症。古語云:「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者皆可用之」。故補而不燥是西洋參的特別之處。烏雞是營養價值極高的滋補品,是補虛勞、養身體的上好佳品,人們稱之為「黑了心的寶貝」。
  • ♬ 秋分,晝夜平分……
    氣溫逐日下降,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早晚溫差大,要及時添加衣物;③秋分轉為「涼燥」,飲食上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④天高氣爽,適合郊遊登山。深秋將至,準備好迎接秋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