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或落戶文化公園 擬投3億明年啟動建設

2020-12-23 贏商網

  昨天,廣州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召開。市文廣新局局長陸志強在匯報廣州市的歷史文化保護建設工作時介紹,陳家祠擴建工程將調整規劃,不再新建陳列館和庫房,其藏品陳列、保管問題將由新建的廣州博物館統籌解決。此外,廣州將在新中軸線南段進行文化設施的總體規劃和布局,該地段將落戶廣州博物館、廣州美術館、廣州群眾藝術館、廣州科技館等標誌性文化設施,將成為一個新的文化核心區。

  十三行博物館(十三行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工程)由荔灣區政府牽頭,計劃在文化公園籌建,目前正在進行前期相關工作。市區兩級財政將投入3億元,明年啟動建設,2015年建成。

  此外,「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紀念館文物保護規劃正在編制,不宜大規模改擴建,計劃通過徵用紀念館旁邊部分年代相近的建築物增加陳列面積,並繼續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

  據介紹,廣州博物館新館擬調整選址,調整到新中軸線南段,以更好地體現該館作為城市文化「重器」的地位;待新館建成後,位于越秀山的鎮海樓及原廣州美術館(仲元樓)將作為專題博物館進行保護利用。

  陸志強表示,今年廣州將爭取動工興建一批重點項目,包括南漢二陵保護示範區與公眾考古活動中心、粵劇藝術博物館、廣州海事博物館、廣州工業博物館等。同時,在新中軸線南段進行文化設施的總體規劃和布局,加快推進廣州博物館、廣州美術館、廣州群眾藝術館(廣州現代藝術中心)、廣州科技館(廣州科學中心)等標誌性文化設施的規劃立項和建設工作,將其建設成為一個新的文化核心區。

本文轉載來自:華南商業網,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啟動試運行
    原標題: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啟動試運行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鄭斌 吳少敏) 外銷畫、象牙器、通草畫……眾多清代廣州外銷工藝品珍品,即將在荔灣一展「芳顏」!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選址 專家建議更名文化公園
    十三行博物館正在選址    有專家建議文化公園更名為十三行文化公園  廣州市荔灣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長李黎在論壇上透露,當前十三行博物館的選址工作已在緊張進行,但尚未最後確定。
  • 廣州文化公園怎麼樣?是一座十三行歷史文化背景的公園
    如圖看到的是廣州文化公園的大門,廣州文化公園怎麼樣,往下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個圖片是13行文化博物館的大門圖片,裡面都是一些關於13行歷史文化背景的一些介紹,還有很多藏品廣州文化公園內的樹木。文化公園內的樹木草叢。
  • 劉悅倫率隊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調研
    15日,為推進「把荔灣西關文化街區打造成為世界級歷史文化名片」建議的協商監督,市政協主席劉悅倫率部分市政協委員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進行調研並座談。市政協副主席黃炯烈、秘書長黃潔峰,市政協原副主席冼偉雄參加調研。
  • 2015年廣東省廣州市文化公園十三行博物館招聘公告【5人】
    1《廣州文化公園公開招聘十三行博物館工作人員崗位表》。詳見附件1《廣州文化公園公開招聘十三行博物館工作人員崗位表》。(二)資格條件。1、基本條件。詳見附件1《廣州文化公園公開招聘十三行博物館工作人員崗位表》。(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報名。
  • 2020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節慶文化圖片展時間地點一覽
    >展覽地點:廣州文化公園文薈館(公園北門西側)  主辦單位:廣州文化公園、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展覽形式:圖片展  本次展覽將以圖片展示為主,展現漫長歲月中廣府人在節慶文化中與時俱進的能力。期望此次展覽能聯結起每一個堅守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懷著「喜粵」的心情共同把情懷留住,把文化的根脈留住,把鄉愁留住。  廣府民俗文化內涵豐富。其中,廣府人在節日、慶典和日常民間娛樂中所傳承的習俗,代表了廣府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希冀。這些喜氣洋洋、祥和歡樂的民間節慶,不僅是廣府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更是蘊含了廣府人的智慧。時至今日,廣府人的許多節慶風俗與古代的風俗習慣有著緊密的關係,淵源頗深。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等成為荔灣區首批關心下一代教育活動基地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陳景收 通訊員/吳少敏)1月10日上午,荔灣區在十三行博物館舉辦廣州市荔灣區首批關心下一代教育活動基地授牌儀式。十三行博物館等8家單位成首批教育活動基地。據悉,荔灣區近年來致力於開展關心下一代工作,採取自下而上,由上而下的推薦與篩選,加上實地考察、座談交流和個別走訪及查閱資料等方式,選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歷史文化、思想道德(紅色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科普知識及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國防教育和傳統中藥文化等8個類別的教育活動基地,分別為:廣州文化公園、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西塱裕安圍革命老區紀念館、粵劇藝術博物館、詹天佑小學和「
  • Vlog打卡廣州 | 十三行博物館「探寶」
    文/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卓楠清朝乾隆皇帝之後的近一百年間(1757年-1842年),廣州這片區域迎來了它歷史的「高光時刻」。當時這裡匯集著世界上近百分之二十的財富,堪稱世界「奢侈品中心」,東西方的潮流、時尚、文化都在這裡碰撞。
  • 來文化公園把十三行文創好物帶回家
    信息時報訊(記者 奚慧穎)膠帶,書籤,飾品,手機殼,甚至彩妝……近年來的」博物館文創熱」帶起了不少流量,也讓許多年輕消費者」愛上」優秀傳統文化。5月8日上午,一家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包含餐飲文創以及生活體驗等專區的文創綜合體——廣州十三行文化創意中心正式開幕。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式開館 開館時間及領票方式一覽
    哥德堡號、中國皇后號……滿載著中西貨物,以廣州為起點,運向世界各地,昨日,歷經3年,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在昔日十三行原址正式開館,一館觀百年輝煌海絲路。國際奧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霍英東集團主席霍震霆先生及廣東省、廣州市和荔灣區負責人參加了揭幕儀式。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再現曾經的輝煌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歷來貿易就發達,特別是在清朝實行一處通關,幾乎達到了頂峰。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廣州十三行!現如今十三行仍是活躍的商業街,偶爾還會聽到有人說批發去十三行;對於十三行,我們可以知道的更多,位於文化公園內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就是個不錯的地兒!
  • 2016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將於近期向公眾免費開放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試運行。2016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將於近期向公眾免費開放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昨日開始試運行,走進博物館,仿如回到清代一口通商廣州盛景。該博物館現館藏文物近1600件(套),常設展覽有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和十三行時期文物陳列展。
  • 國慶假期,十三行博物館迎來了第一個「10000號」!
    >歷經3年籌建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9月30日,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圖片來自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進館方式:實行憑有效證件換票的方式,觀眾可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到文化公園正門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票務中心免費領票,團體參觀可通過電話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提前預約。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該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管區遺址上,通過展示1700多件(套)館藏文物,呈現誠信務實、敢為人先、開拓進取、兼容並蓄的粵商精神
  • 2020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外銷文物展時間、地點一覽
    中西共融——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外銷文物展  展期:(1684)清政府取消海禁,設立粵海關,拉開了廣州十三行輝煌歷史的序幕。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皇帝下旨實行一口通商政策,從1757年至1842年,十三行成為清政府唯一的對歐美通商區域,這裡成為了中西商貿、文化交流的前沿地。  本次展覽,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遴選出45件(套)館藏文物亮相,涵蓋廣彩瓷、廣繡、外銷畫、外銷銀器、畫琺瑯、外銷扇、象牙雕、名片盒等。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內趣話古今迎國慶
    「近年,民間對文物收藏的熱情越來越高,但一般藏友缺乏專業知識,藏品良莠不齊,為此,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專門組織了免費『鑑寶』活動,受到廣大藏友的熱烈歡迎。」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前來鑑寶的市民對本次博物館舉辦的活動非常滿意,認為博物館為他們搭建了與專家溝通的橋梁,讓他們個人的收藏和鑑賞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 "十三行"應改成主題文化公園 推廣千年商都
    如今十三行周邊批發市場、手機檔口林立 記者 朱元斌 攝(記者 陸璟 夏令 周秋敏 李楠楠 何劍輝) 在昨天的市政協分組討論上,廣州如何打造歷史文化名城成為委員們討論的熱點話題。有政協委員建議恢復「十三行」遺址,並將文化公園改成「十三行」的主題文化公園,體現廣州千年商都的主流文化。「廣州要建歷史文化名城,不是光恢復一些建築的歷史舊貌就行,這只是文化的一個方面,如果以為這就是文化,那是錯覺。」市政協委員胡愛東說。有政協委員在下午的分組討論中提出,廣州將來打什麼牌,要有計劃。
  • 廣州十三行還原嶺南風貌 引入文創產業
    歷史悠久的廣州十三行,清代曾是中國盛極一時的對外貿易中心。記者近日走訪廣州十三行一帶發現,這裡仍是大型的服裝批發集散地,但與以往相比,十三行在還原其嶺南風貌的同時,也增添了文化創意氣息。廣州十三行在恢復嶺南文化韻味的同時,也積極引入文化創意產業。在西堤二馬路,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包含餐飲文創以及生活體驗等專區的文創綜合體——廣州十三行文化創意中心近日開門迎客。該中心樓上就是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 清代廣州田園風情壁紙畫現身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納涼婦人,牧羊小童,採貨商人,茶葉小店、小橋流水、樓臺亭榭……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天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所見到的這幅清代水鄉廣州田園風情場景這幅紙本壁紙畫由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裝裱完成,是廣州市民王恆從國外購回並捐贈給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的珍貴清代壁紙畫,再現19世紀初」一口通商」廣州的田園風光及茶葉、絲綢等商品的加工貿易情況。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帶你領略清朝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喜歡歷史的遊客都知道古絲綢之路一直都在肩負著中國的文化輸出,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就已經開始了,人們稱之為「陸上絲綢之路」,主要輸出的是絲綢,故稱之為「絲綢之路」,等到清末十三行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