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與無心,一字之差,兩種境界!

2021-02-08 禪語佛源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禪語佛源」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早上5:30準時分享,請放心關注。




蘇軾為官登州時,有個下屬每次匯報工作時都是事無巨細沒完沒了,聽得蘇軾很倒胃口。那天,下屬又來匯報,蘇軾就敷衍他說:「我現在沒時間,你晚上再來吧。」這要按一般人,可能馬上就能意識到,領導這是推辭,實際是讓我別再給他添亂了。可是他不,晚上果真又來了。


夜晚,蘇軾正在燈下靜靜地看杜甫的詩呢,心裡雖一百個不情願,但是卻沒有不見的道理。還沒等這個下屬開口,蘇軾便先開口:「江湖多白鳥,天地有青蠅」。


這句詩中的「白鳥」指什麼?是指鷗鷺一類的鳥兒嗎?的本意是想借用嗡嗡不止讓人厭煩的「白鳥」來指代和嘲諷下屬不受歡迎。


不想下屬想都沒想,徑直答道:「白鳥」,並非指鷗鷺,而是指蚊蚋之類的蟲兒,這個東西又髒又鬧騰,特別討厭,以此暗喻那些缺乏君子風範從而不受歡迎的人!」


下屬一席話不由得讓蘇軾刮目相看。顯然,這是個有學問的人,更是一個正直的老實人,不會或不屑弄巧使詐玩心眼兒,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肚子裡有啥就說啥。相反,倒顯得蘇軾有些俗了。


蘇軾是有心而問,而下屬卻是無心而答。




前者問得巧,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信手拈來,遊刃有餘,真不愧是大手筆;後者答得拙,直來直去,循規蹈矩,不假修飾,自然坦蕩,拿得出,立得住。


前者奇,奇思妙想,出其不意;後者正,君子正道,一身正氣。正,可終身持之;而奇只能偶爾用之。守正,雖常常吃虧,但終可積小勝為大勝,「日日新,又日新」,步步為營,笑到最後;用奇,可能暫時能夠取得兵不厭詐、出其不意之效,但一味用之,則必然淪入機巧一流,機深禍亦深。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才強調說:「大巧若拙。」曾國藩也堅信:「天下之至拙,可破天下之至巧。」


有心,無心,一字之差,兩種境界。


清代大臣畢秋帆狀元及第之前,以舉人身份擔任軍機處中書,職責為擬定諭旨、記錄檔案、查核奏章。就在會試的前一天,他和另外兩個同僚在西苑值班。


三個人第二天都要參試、取功名。為了這一天,三人都等了許多年了。可是,作為國家中樞的軍機處,值班是絲毫馬虎不得的,若無人值班,有可能耽誤大事。那兩個同僚想回寓所準備考試,就編了個堂皇的理由,說:「我倆書法好,有望奪魁。你書法不好,別作非分之想了。」


將值班的任務一股腦兒地推給了畢秋帆。畢秋帆心胸豁達,恪盡職守。第二天,這兩個人全都如願以償。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畢秋帆也榜上有名。


最令讀書人激動的殿試來臨了,可是誰也想不到,這次的題目根本不像以往那樣從四書五經上出,而是關於在新疆墾荒之事。結果,全場考生張口結舌,無從入題。唯獨畢秋帆思路清晰,有根有據,條分縷析,胸有成竹,儼然一篇精心準備的《籌邊策》乾隆皇帝極為滿意,認為畢秋帆乃棟梁之材,遂硃筆一揮,點為頭名狀元。




事後,兩人才知道,並不是畢秋帆有什麼過人的智慧,而是在他考前值班的那天,百無聊賴之餘,正好遇到某大臣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摺下轉軍機處。畢秋帆在查核之餘,仔細閱讀了此篇奏章。


畢秋帆也確實是個留心國家大事的人,覺得這個奏摺寫得好,便把自己明天要考試的事情給忘了,也把值班的孤獨冷清忘了,邊看邊思索,仿佛他正在籌劃新疆墾荒這個事情。不想,那幾天,皇帝滿腦子想的也全是這件事。因此,畢秋帆便在無意之中蟾宮折桂。他的那兩個同事知道原委之後,懊悔不已。這個正應了《增廣賢文》中的那句話:「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無心是自然流露,就像雲在飄,水在流,鳥在叫,魚在遊,是習慣成自然,是純粹的大道。而很多時候,有心則充滿了功利性和目的性,隱真示假,患得患失,甚至執迷不悟,陷入歧途。


現實生活中,人們也大多不喜歡與心眼太多、心機太深之人打交道,因為你根本琢磨不透他心裡在想什麼,他究竟要幹什麼。


道家說:「無心便近道。」佛家說:「無心境自空。」無心狀態,恰是一種本真狀態,美醜善惡,天地乾坤俱在其中了。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請您轉發分享,平安喜樂!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無心不是不知
    「無心不是不知」無心不是不知「皆為有心成障」,都是因為我們一般的眾生,有心去求道、學佛,想成佛因此有了障礙。「若乃無心,自然合道」,假如真達到無心,那自然就是道。「即是離其妄心,真心不動」,所謂無心就是離開一切妄想心,那個真心本來就沒有動過。從上一次講到這裡,強調「無心」就是道。但是我們有幾個問題,第一:什麼叫無心?無心不是不知喲!如果把糊塗、把愛忘記、把腦子白痴當成是道,那就錯了。因此古德禪師曾講過一句話:「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無心不是道。有尋有伺地,比如打起坐來在找道,道在哪裡?
  • 交易無心的境界: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第三句:『無心恰恰用』──這句延續前兩句的境界,意思是說:當我們達到無心境界的時候,這個境界很棒,要保持住,讓我們的工作與生活都能夠在『無心』的境界裡成長。這種『無妄想、無勞煩、無邪慾』的氣氛,很乾淨、也很清靜,不只適合做股票,做任何事都可以。
  •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交易「無心」的境界 (有聲版)
    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這個境界,是我們目前所應該有點了解的高度境界。以前常聽比較資深的朋友講:『股票這個東西啊,不要跟它走的太近。走的愈近,唉,就愈做不好。』──這種感慨是對的。但是,股市是須要學習的,如果不去深入研究,那怎麼會有智慧呢?……所以,乍看之下,這好像很矛盾,但這其實是功力高低的問題:功力比較深厚的人,才能夠貼近市場而不被市場迷惑本心。
  •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一位學僧問禪師:「師父,以我的資質,開悟需要多久?」,禪師說:「十年。」 學僧又問:「如果我加倍苦修呢?」,禪師說:「二十年。」
  • 慧能六祖和仁德上人的開示,闡明禪修玄機:不是有心,不是無心
    慧能六祖和仁德上人的開示,闡明禪修玄機:不是有心,不是無心 | 文 青衫文齋參禪修行的關鍵之處在於「妙用其心」,把每一個心念都用好,是每一個禪修之人必須把握的玄機。心念總有偏執,不是「有心」,就是「無心」,不是著相有位,便是執空無為,都不是真正的禪修,執空、執有、執我的習氣一旦沾染,就無法明心見性,了悟根本。懷有慈悲心腸的高僧大德曾一再開示,想讓眾生有心不難,有為不難,讓眾生無心無為也不難,最難的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道既非有心,更不能無心,有心即凡夫,無心成外道。因此,禪修到出入自在、隨緣妙用、無粘無縛、無取無舍決然不是一件易事。
  • 有心行善,雖善不賞;無心作惡,雖惡不罰的真實含義
    「有心行善,雖善不賞;無心作惡,雖惡不罰。」這在諸多書籍中都有所提及,對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解釋,但是多從俗世的角度來談,這裡僅就修行這一方面來談一下個人的見解。因為從俗世的角度來說,並不管你是否有心無心,只要你做了,就得賞罰。
  • 香港學而思出有關肺炎的「侮辱性」數學題,是無心還是有心?
    不知道這位員工是無心還是有心?
  • 主編筆記丨大學生艱難就業季,有心「過渡」總比無心「慢等」強
    (原標題:《有心「過渡」總比無心「慢等」強》)高考剛結束,大學生就業接踵而至。有機構近日向全國80餘所高校的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59.2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在沒有找到理想工作的情況下願意接受過渡性工作,33.98%的大學生表示「說不準」,6.75%的大學生拒絕接受過渡性工作。這份調查結果旋即引發人們熱議。
  • 養娃既要有心栽花,也需無心插柳
    我心裡暗想:「對孩子的教育呀,真的是要早規劃——既要有心栽花,也需無心插柳。」後來吃晚飯時她爸問她的目標和打算。她爸問:「現在的目標肯定是清華吧?」老大說:「對呀!」她爸問:「那你的計劃是什麼呢?」老大說:「高一主要突擊化學競賽,同時兼顧校內,校內主科加選考科目不低於班級平均分。
  • 交易裡的「用心」和「無心」
    換言之:在當學生的時候,難免跟市場貼的很近,因為你要觀察它、解剖它、分析它,就不得不跟它走的很近。但是,等到接觸到贏家境界邊緣的時候,卻反而感覺跟市場有段距離,不再像以前那樣親密了。法融禪師的那首禪詩,剛好說明了這個「贏家境界」的氣氛。我嘗試解釋一下法融禪師這四句話。
  • 佛學感悟丨風吹雲動,心不動,見到境界不動心
    修持佛法的人,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也不動其心。為什麼?因為修持的功夫到家,而有定力,所以能認識什麼境界是真實的,什麼境界是虛妄的。不管境界真實也好,虛妄也好,統統不動心。所以在禪堂中,有這樣的法語:「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意思就是一切不要執著。不執著就解脫,解脫就自在。
  • 「有心栽花」和「無心插柳」之嘆——倆孩培養情景劇
    但是結果卻截然相反,老大叛逆、被動、不屑、木訥,老二卻乖巧、主動、上進,聰慧,簡直是典型的「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啊! 為什麼呢?
  •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有心而無痕
    教育專家朱旭東說:教育的美妙境界就是有心而無痕。而母親無疑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母親,你的三觀,你的素養,你的言行會無聲無痕地傳達給了你的孩子。你的格局,你的眼界和心胸,智慧和品性,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你孩子的未來。日本小說家山本有三曾說,女人變成母親,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種差事,是任何女人都做得了的事,但是要當好母親可就不容易了。
  • 無心法師:無心你怎能與嶽綺羅續前緣,月牙怎麼辦!
    比如金晨飾演的月牙,張若昀飾演的張顯宗,如今第三部也已經上映了,無心與嶽綺羅經過兩世的糾葛,這一世竟成了有緣人,無心你當真把月牙忘了嗎!看過《無心法師》的朋友們都知道,月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好姑娘,無心能夠娶到月牙做老婆,真的是無心的福氣。可是這樣善良美麗的姑娘,最後還是離開了無心,無心的滿地淚珠,是他對月牙最後的送別。
  • 生活中不有心,你將一事無成,一竅不通
    想成為一個有心的人,所必備的是用心觀察、用心思考的能力和對細節的注意。總而言之,生活中不有心,你將一事無成。他是一個思維敏捷,做事細心的人。當時是一場數學測試,有一道題是求利潤的。問題條件是公司三年內的利率,但沒有告訴我們平均值。
  • 一字之差便是天地之別,這兩種名字對調的香料它們用法注意各不同
    香料的世界中,一字之差往往便是千差萬別,像是著名的桂丁、桂皮、桂心等,今天聊到的兩種名字的兩個字都一樣,只是調換了一下位置而已,但是它們的用途便是天差地別了,它們便是薑黃和黃姜了。
  • 《道德經》:用天道平衡人生,「有為無心」才是最高智慧
    「有為無心」也是。有心而違背規律,無為而順應天道。在《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人生,所有的刻意,只會讓生活越來越糟。有這樣一句話:有心栽樹樹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世間一般人,用心總是偏執在一邊,不是有心,就是無心。有心無心皆是有我有執著,也就是說一般人不是著相有為,就是執空無為。不是起念執著就是無心執空,總是在空與有之間打轉轉,不能契入中道大智慧。
  • 篆刻作品賞析——無心到處禪
    無心到處禪(郝乙)這是我2018年4月3日刻的一方印,是正定縣張玉森老師留的作業,創作後覺得比較滿意。禪是一種境界,禪是不可說的,禪是悟的。有心思了是無法悟禪的。無心,即無過去心、無現在心、無未來心,忘掉過去、放下當下、無憂未來,即可為禪,處處為禪。「靜者心多妙,無心到處禪」,靜悟禪道,四個階段,靜為首,靜心了,可悟、可禪,最終入道。2、布局。
  • 但學無心,諸緣頓息
    禪詩人對於一切事物都採取「無心」的態度,正好印證了禪宗「但學無心,諸緣頓息」詩人認為只有通過學禪,才能達到一種外物不執著於心的境界。詩人希望通過參禪,來獲得精神上的寧靜。詩人希望通過禪修,以使自己能在生活中順其自然,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