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拒絕任何新事物?源於強烈的不安全感,五招讓孩子熱情高漲

2020-09-06 董伯育心

親戚家的孩子小瑾今年讀大三了,儘管學習成績好,可是沒有任何愛好特長,一個男孩子看起來文文弱弱,缺乏自信。

小瑾的爸爸說:孩子小時候學過鋼琴,有一次受到了老師批評後,就再也不願意學了。我們總希望他有個愛好特長,比如遊泳、打球、畫畫、下棋等,可是後來他什麼也不願意學。我們看孩子學習成績好,也沒當回事,誰知道他長大後也是什麼興趣都沒有,也不願意發展愛好特長,以致形成了文弱、缺乏自信、不夠陽光的性格。


我們都知道,培養孩子學習新事物並形成興趣愛好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讓孩子充滿快樂、熱愛生活;可以緩衝緊張的學習生活壓力;也可以讓孩子找到趣味相投的朋友,養成良好的社交能力;甚至讓孩子增強自信,鍛鍊個人魅力。

但是,無論家長怎麼引導,有的孩子就是不願意嘗試這些新事物,不願意參加興趣愛好學習,真是讓家長操碎了心。

其實,孩子不願意嘗試新事物、不想參加興趣愛好學習是有原因的。從心理學上講,孩子害怕嘗試新事物,是對外界刺激過度敏感,激發了其自我保護的本能所致。


孩子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有的是先天的,也有的是後天形成的。先天的因素主要來自媽媽懷孕時的過度緊張和焦慮,或媽媽生產時外界的強烈不當刺激,亦或是一些遺傳因素。後天的因素主要來自孩子小時候嘗試新事物時產生的不適感、恐懼感。

這些先天的、後天的體驗,會讓孩子產生不適、恐懼,會讓孩子再次遇到並不熟悉的事物時啟動自我保護機制,產生牴觸心理。


能不能改變孩子的牴觸心理,讓孩子熱情高漲地接觸新事物?當然能,那就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對新事物產生愉悅心理。

第一,要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心理暗示,讓孩子面對新事物「心有所想」

如果孩子對接觸新事物擔心出錯、被批評或被嘲笑,就從心裡不想嘗試了。對此,家長可以給孩子進行一些心理疏導:如果不願意嘗試,新事物永遠是新的,你什麼也學不會;這是一個讓你掌握技能的好機會,同時也能讓你認識一些新朋友。只要家長諄諄教導,相信孩子會逐漸從心理上接受的。

第二,要給孩子進行反覆示範,讓孩子覺得嘗試某項新事物「有章可循」

在嘗試新事物前,家長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給孩子講解清楚新事物的特性、技能要點、方法步驟等,並反覆示範,讓孩子覺得能夠把握這項新事物的規律、新技能的程序,孩子就不會對接觸新事物心慌了。

第三,要把技能化繁為簡,讓孩子覺得嘗試新事物「輕而易舉」

不厭其煩的演示之後,孩子就會認為容易操作,就會躍躍欲試。開始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要把動作技能化繁為簡,讓孩子掌握基本的動作要領即可。隨後方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孩子才會覺得學習該項技能並不難,從而增加學習興趣。


如練習書法,對於初學的孩子要由易到難進行指導。初學時,要先學「描紅」,即將紙覆蓋在字帖上讓孩子描寫摹仿。這樣孩子可以掌握字的間架結構,基本用筆的方法。當孩子握筆穩定、字寫得較端正時,再「對臨」,即邊看著字帖邊寫字。臨摹的字帖,應選擇收筆明顯、平穩的楷體字,宜學習柳體、顏體和歐體等。當楷書學到一定程度後,才能開始學習行書、隸書、草書等。

第四,要引導孩子融入集體,善於藉助「團隊的力量」

孩子嘗試新事物、學習新技能時,只有融入集體,與小朋友們一塊學習,才能「比學趕幫」,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對此,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選擇一些水平相近的同學、鄰居、親友與孩子共同學習。有了小夥伴的陪伴、幫助、競爭,孩子才能學得更帶勁。


第五,要搞好技能展示,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

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讚揚是每個人的內在需求,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對孩子的作品要及時給予鼓勵,並進行適當展示。如,可以把孩子畫的畫掛在客廳牆上,把孩子的手工作品拍照發朋友圈或送給親友等。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別人的讚賞,能派上用場,相信孩子一定會激動不已,也一定會充滿學習熱情的。

總之,無論孩子先天性過度敏感,還是後天性受過不良刺激,都可以通過正確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關鍵是家長要做到相信孩子、鼓勵孩子、由易到難地教導孩子。

作者簡介:董伯育心,碩士研究生畢業,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常年從事教育和心理諮詢工作,擅長育兒領域研究、少兒心理問題諮詢,多次獲國家級、省級教育教學優秀成果獎。

相關焦點

  • 「媽媽,我怕」,孩子總是沒有勇氣嘗試新事物,家長該如何應對?
    但是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表現,適當的引導,不能過於急躁的進行勉強,否則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方式。   一、家長鼓勵不成,強迫孩子接受新事物,這樣錯誤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影響?   1.對於新鮮事物更加的抗拒
  •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做好這3點,給孩子建立安全感
    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家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常常會描述到自己對於外界事物的感受。在這之中,安全感就是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或許爸爸媽媽無法理解這種感情,但確實他又在人生活之中無形存在。一些兒童教育專家也表示:安全感對於孩子本身的成長較為關鍵。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不注意安全感的培養,會對他們產生極大的影響。
  • 如何給孩子安全感?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源於嬰兒時期餓了能吃到奶,煩躁時能得到抱抱和安慰。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做好「正能量父母」榜樣也很重要:給他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環境;遇事不慌,對待事物積極樂觀;多陪孩子做做親子遊戲、親子閱讀,都能讓孩子覺得的輕鬆。
  • 骨子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這些小動作早就暴露了,無法掩藏
    安全感是支持兒童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兒童的安全感意味著他將擁有更健康的心理基礎,並且在將來做事時會更加活躍和自信。年紀輕輕的時候,父母應該主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保護孩子的安全感。但是,我發現一些孩子的行為顯然暗示著不安全感,但是父母認為這只是孩子性格的原因。對於骨骼中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來說,這些小動作長期以來一直暴露無遺。父母應該更加注意愛自己的孩子。
  • 開學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教你五招,讓孩子不哭不鬧
    導讀:開學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教你五招,讓孩子不哭不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開學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教你五招,讓孩子不哭不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熱情和睦的孩子會變得冷漠和缺乏安全感?家庭的和睦很重要
    熱情和睦的孩子會變得冷漠和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在於孩子的內在特質。理想主義者型孩子更是這樣。即使是在幼年時期,理想主義者的身體裡似乎也燃燒著一團熱情之火,因此,他們往往很難讓自己的思想和情緒保持冷靜。 事實上,小理想主義者很早就開始學說話,而在其父母的眼中,那些性格外向的小理想主義者似乎從未停止過說話。 內向的小理想主義者也擁有同樣強烈的情緒,只不過,靦腆的性格使他們不會盡情地將這些情緒表達出來;而且他們與他人的溝通也有些障礙,尤其是在家庭以外的地方。
  • 關注孩子是否有安全感以及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有很多孩子因為沒有安全感而出現不一樣的行為,特別粘人,總纏在父母身邊。可是爸媽卻沒有理解孩子的情緒,往往認為是孩子的壞習慣,從而採用不恰當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缺乏安全感,倘若父母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 成人無法體會,孩子被關室內的恐懼,可能一生都在尋找安全感
    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鄰家安裝空調的小夥子,在好心人幫助下,通過五樓窗臺攀爬上六樓,救下了孩子,大家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好險啊!事後媽媽問孩子,為什麼要爬窗子,孩子說,看到媽媽很長時間不回來,以為媽媽不要她了,著急要去找媽媽,門打不開,只好爬出窗外喊人開門。媽媽嚇壞了,以後再也不敢讓孩子一個人呆在家裡,趕緊請人裝窗臺的護欄。
  • 如何修復孩子被破壞的安全感?
    你不要去外婆家了,我不讓你去外婆家。」再後來,只要誰提起外婆家,二寶就大哭。看到二寶這樣,我覺得這件事我一定做錯了,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擁有安全感的孩子,會有很多積極的表現:1)對自我情緒的表達和調節能力比較好,對別人也會比較友好,願意跟別人交往。2)對新事物抱有好奇心,並積極探索新事物。
  • 安全感是什麼?對於孩子來講,安全感就是讓他擁有自信滿滿的笑容
    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是,當寶寶要抱抱的時候,媽媽就立即滿足他,給他大大的擁抱和熱情的笑容;當寶寶在自己玩耍的時候,媽媽也不要去打擾他。以孩子的意願為主,讓他知道你就在他需要的地方靜靜的陪伴著。孩子迫切的想要「自己來」,但自己又做不會、做不好,不得不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和支持。但是爸爸媽媽一旦參與,他又百般拒絕和排斥。比如你幫他穿鞋子,他非要自己來,自己穿不好,又要發脾氣;你動手幫他穿,他又不耐煩。
  • 孩子常被父母獨自被關在室內,可能要用一生為心理安全感買單
    那天,媽媽歐女士出門取快遞,將五歲女兒關在家裡,看到媽媽很久沒回來,孩子著急了,想找媽媽,又打不開防盜門,於是就爬到了6樓窗外,想喊人幫她開門,結果吊在窗欄上,情況萬分危急,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下6樓。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鄰家安裝空調的小夥子,通過五樓窗臺攀爬上六樓,救下了孩子,大家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好險啊!事後媽媽問孩子,為什麼要爬窗子,孩子說,看到媽媽很長時間不回來,以為媽媽不要她了,著急要去找媽媽,門打不開,只好爬出窗外喊人開門。媽媽嚇壞了,以後再也不敢讓孩子一個人呆在家裡,趕緊請人裝窗臺的護欄。
  • 「安全感哪裡有賣?」孩子的安全感,誰來買單?
    ——孩子的內心缺乏安全感。>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用形象的語言描述了一個不安全的人表現出來的特徵:"感覺世界是一個充滿威脅的叢林,大多數人是危險且自私的;感覺到被拒絕和被孤立,充滿焦慮和敵意;常常感到悲觀和不開心,有緊張和衝突的跡象
  • 童年的「安全感」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家長如何為孩子建立安全感
    每天對凌霄非打即罵,從來不去考慮凌霄的感受,造成很小的年紀就極度缺乏安全感;經常整晚睡不著覺,好不容易睡著又總是做噩夢,長時間下去,他患上了抑鬱症,成年以後每天都在靠藥物維持。常言道,孩子在4歲之前自理能力欠缺,所以對父母更有依賴性。
  • 孩子痴迷恐龍或汽車?恭喜,您的孩子可能是「強烈興趣」學習者
    一些家長很不理解,小小的孩子怎麼對某種事物那麼執著那麼投入呢,這會不會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啊?別著急,有這些特徵的孩子很可能是「強烈興趣」的學習者。1. 什麼是「強烈興趣」學習者?強烈興趣學習者是指孩子們著迷於一種特定事物,沉迷其中。
  •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自信?為什麼我的孩子敏感膽怯?為什麼我的孩子偏激而固執?為什麼我的孩子內向而不愛交往?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他們的童年成長經歷,即從懷孕開始到6歲的周圍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中給予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給予的是愉悅、溫暖和充滿愛的環境,那孩子就會獲得強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是壓抑、痛苦和缺乏愛的環境,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 孩子是個磨人精,學會這3招,孩子才能充滿安全感
    在你的家中,是不是每天都在上演一出「諜戰片」,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媽媽匆匆忙忙避著孩子趕去上班關門的聲音。為什麼有的孩子當媽媽在家的時候非常的磨人?難道是媽媽做錯了什麼嗎?其實並不是孩子在小時候喜歡膩歪在媽媽身邊,是因為他們喜歡媽媽身上的氣味,對此非常熟悉,有任何的不愉快,都願意去跟媽媽分享。所以孩子在跟你磨人的時候,不要過多的責怪,慢慢去安撫他,很快就會好了。
  • 父母這4大做法,摧毀孩子安全感
    雖然圓圓還沒有上幼兒園的年齡,但我們周圍的母親也開始討論孩子抱抱的問題,令人擔憂的是,有一個兩歲半的男孩非常抱抱,母親無法她上班的時候分開。她每天上班,孩子們傷心地哭了。鑰匙不容易拔,而且她聽不見任何東西。爸爸無法握住它。「你為什麼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如此不安全和焦慮?」
  • 寶媽教師背孩子上課:孩子是軟肋,補償心理讓職場媽媽安全感缺失
    最近,一位背著孩子上課的90後教師媽媽的照片,在網絡上走紅。原來這位媽媽,產假還沒結束,但因為學生面臨中考,所以提前結束產假給學生上網課。無奈她的孩子才5個月大,寶寶的爸爸,在部隊幫不上忙,其他的家人,又因為疫情不能來身邊幫忙。她只好把孩子背上,對著QQ視頻給學生上起了網課。對此,學生表示很感動,網友們,也誇她敬業。
  • 孩子的信任與安全感源於何時?如何建立?
    筆者在之前所寫的《孩子怕黑不敢一個人睡,怎麼辦?》這篇文章中也提到過,大人們也千萬不要為了逗孩子玩或者為了讓孩子乖乖聽話去恐嚇孩子。同時還伴隨著深深的不安全感,影響了她正常的生活,因此不得不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這個案例不僅僅是為了告訴大家安全感的構建對於嬰幼兒來說有多麼重要,同時也提醒父母,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 童年的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文|淘媽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中,有些人患得患失,有些人會對陌生人產生抗拒,難以相信別人,還有的人敏感多疑,不願對新鮮事物探索嘗試,還有的人焦慮易怒,類似的性格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其實這些現象都可以歸結到安全感的缺失,那麼我們是在何時何地把安全感丟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