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與不玩手機的孩子有什麼區別?心理學家:成年後差距明顯

2020-09-04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據2019年國家部門的相關數據調查表明,如今我國的未成年網民數量已經接近兩億,而網際網路在未成年群體中的普及率,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都已經達到九成以上,這一比率十分巨大。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發現,越來越多年紀很小的孩子手裡總是抱著手機,更不用說十幾歲的初中生。那麼,這種現象具體會有什麼影響呢?

對未成年人大腦發育的影響

美國衛生研究院(簡稱NIH)進行了關於電子產品對未成年人影響的相關研究,發現電子產品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是顯著的。

尤其是那些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的未成年人,其大腦皮層會相對提前變薄,是十分顯著的影響。大腦皮層是什麼?它生長在我們的頭腦中,分布了許多神經元,是神經與外部事物發生反應的中樞。

我們之所以能逐漸掌握越來越多的知識,便是因為在熟悉外部事物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皮層也在逐漸變厚。但研究表明,過多接觸電子設備會導致未成年人大腦皮層變薄,這極其不利於成長。

根據2019年相關機構對於未成年人上網途徑的調查研究表明,大部分佔比是用於學習,比如上網課、模擬答題等;

相對來說,用於其他功能的比例會小一些,比如娛樂、休閒、通訊。除學習之外,未成年人花在網絡上的時間往往是碎片化的,屬於大腦被動接收的過程。

這種被動接受的過程不利於個體對外界信息的接受和思考,嚴格來說就是不利於未成年人大腦運作,這也會使他們與不玩手機的同齡人差距越來越大。

二元處理機制

這一概念屬於認知心理學範疇,丹尼爾·卡尼曼在作品《思考,快與慢》中以兩種系統的方式,對二元處理機制進行了敘述。

具體是指,人類在思考的過程中,會對問題採用不同層面的認識方式:一是利用大腦表層系統來處理信息;二是以思維深層的體系來進行思考。

人類學家、哲學家克勞德·列維·施特勞斯認為,「結構」便是存在於大多數人意識深層的思考方式。

人們在日常接收外界信息時,往往不會選擇對所有信息都仔細分辨和思考,更傾向下意識接受已有的信息。而這一觀點應用在網際網路之中,便反應出一種常見的情況。

由於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現今可以說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所以在面對海量信息時,我們無暇進行篩選和思考,大多會選擇輕易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信息,故而產生了許多「網紅」詞彙和語言。


思維能力隨著思考而逐步發展,比如著名的愛因斯坦大腦切片證明,人的大腦容量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但對於長時間接觸網絡的未成年人來說,碎片化的時間和被動接受信息的方式,使他們對於未知事物的思考逐漸減少,這是十分不利於思維能力發展的,也是網際網路帶來的、最明顯的消極影響。

娛樂的「勞工」

除了心理學領域,社會科學尤其是社會學家也對相關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如受眾商品論,達拉斯·斯麥茲在《傳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盲點》中系統敘述了這一理論:

以廣告費支持的電視媒介,所提供的喜劇、新聞、遊戲等是「免費午餐」,目的是引誘受眾來到生產現場——電視機前。

受眾享用「免費午餐」不僅僅是在消磨時光,而是在電視機前進行再生產和勞動,創造價值。這種價值體現在商品廣告的附加值中。

受眾在使用媒介的過程中,付出了真實的勞動,即閒暇時間,並為媒體創造了價值和剩餘價值。但受眾沒有得到經濟補償,反而用「購買商品時付出的廣告附加費」承擔了受眾商品化的經濟後果。

隨著越來越多未成年人走入網絡世界,除了成為虛擬的勞工,也逐漸產生了實際經濟投入:未成年人充值遊戲、打賞主播、上當受騙的案例時有發生,父母叫苦不迭,許多網絡公司也深受其苦。

這些實際生活中的經濟損失,相對於大腦皮層的變化是更加直觀的。

父母學歷對子女玩手機頻率的影響

經過相關研究表明,上一輩人的學歷與其子女使用手機娛樂的頻率呈反相關關係,即父母學歷越高,子女被允許使用手機娛樂的時間就越少。

也許在外界看來,這是由於父母更懂得多讀書少娛樂的方式,因為他們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

但這一表現實在過於明顯,也許不是所有父母都會禁止子女使用手機娛樂,但幾乎所有父母都明白,玩手機的時間過多是不利於子女成長的,問題只是在於能否禁止。

最終的影響因素還是家庭生活環境,學歷高的父母本身也會花很多時間在提升自己上,娛樂的時間很少,子女耳濡目染,也會受到這種影響,從而自主與手機娛樂劃清界限。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差距明顯!有道理嗎?
    2020年,全國的孩子們開始了史無前例的網課,如果沒有手機、沒有網絡,孩子都無法繼續學業。手機和網絡的存在,有利有弊,針對這個問題,很多專家也進行了研究,和實際情況相對比,我們究竟應該做些什麼呢?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差距明顯看到過很多未成年人玩手機的研究,有兩個比較權威,也是大家比較認可、紛紛傳閱的。
  •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常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差距很明顯
    導讀: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常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差距很明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常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差距很明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項來自美國心理學家的調查:孩子玩不玩手機,10年後區別明顯
    雖然手機可以讓孩子自娛自樂,解放大人的雙手,但是經常玩手機真的好嗎?對孩子又有什麼影響呢?先來看一項來自美國心理學家的調查:孩子玩不玩手機,10年後區別明顯美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過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調查,他們選了100個孩子,50個很少接觸手機,50個經常玩手機。
  •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常玩手機的孩子,5年後這3點差距很明顯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常玩手機的孩子有差別嗎?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常玩手機的孩子,5年後這3點差距很明顯案例一: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姓名:小光年齡:7歲小光7歲時,家裡就給他買了一部山寨機由此可見,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常玩手機的孩子,5年後這3方面差距很明顯!1.身體素質經常玩手機的孩子,總會沉溺在屏幕前,不喜歡出屋運動,長時間下去,他們的脊椎就會出現問題。
  •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常玩手機的孩子,5年後這3點差距很明顯
    放在過去,我們過暑假時都會撒丫子跑出門玩耍,白天不回家是常事,而現在孩子卻反了過來,這究竟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退步呢?話說回來,許多孩子都喜歡玩手機,那麼手機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常玩手機的孩子有差別嗎?
  • 哈佛最新研究:「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
    前不久,哈佛大學發表了關於孩子玩手機的調查研究:哈佛的相關學者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結論,他挑選了100名孩子將其分成兩組,一組是沉迷手機的孩子,另一組是不玩手機的孩子,調查結果證明:沉迷手機中的孩子只有兩位考上了大學,不接觸手機的孩子,80%的人都考上的大學,其中還有十多位孩子獲得了獎學金
  • 知愈心理: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區別難以想像
    每當說起孩子到底該不該玩手機這個話題,想必許多家長第一時間肯定說不該玩手機,可偏偏這樣說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往往都喜歡玩手機。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商場,或者是在吃飯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這些拿著手機玩遊戲或者看視頻的孩子。那麼常年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長大後會有怎樣的區別呢?
  • 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20年後差距立現,家長別大意
    導讀: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20年後差距立現,家長別大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20年後差距立現,家長別大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心理學研究:玩手機的孩子與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區別明顯
    我們經常會把表現優異的孩子稱為聰明,實際上我們忽略了這些孩子不斷塑造大腦的過程。經常玩手機和很少使用手機的孩子在10年後會被我們以刻板印象中的聰明與否做出定義,實際上我們忽視了中間10年的學習狀況。二元處理機制指的是人們思考問題有兩種思考方式,一種是深度思考,也就是需要大腦進行分析處理的思維活動;另一種是憑直覺做出判斷。認知心理學家指出,人們傾向於使用直覺做出判斷,而不是深度思考做出決策,他們稱呼這種現象為認知吝嗇。
  • 「玩手機」與「不玩手機」,孩子6歲後,拉開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玩手機」與「不玩手機」,倆寶寶6歲後,半年就拉開很大差距作為家長,你對手機的使用頻率有多高呢?有人在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在朦朧中看一眼手機,有人在睡前會習慣性刷一刷手機。工作時,我們擔心錯過領導消息。於是孩子從小就知道了:無論在多麼無聊的地方,有手機,就有美好的世界。這是我們在無意識中帶給孩子們的觀念,但是作為家長,你必須知道一點,「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不用等長大,6歲前就已經拉開了差距。
  • 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遠比你想像的大
    那麼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多麼大的差距?或許遠遠超過你的想像,家長們要引起重視。性格差距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城市裡的孩子身上,平時放假,父母比較忙沒有時間陪,孩子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去,宅在家裡,沒有了社交,孩子也會感到無聊,就會沉迷手機,在虛擬世界中尋找快樂,有了依賴性後,放學就想玩手機。
  • 從小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5年後有什麼區別?3幅畫揭露真相
    導讀:從小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5年後有什麼區別?3幅畫揭露真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小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5年後有什麼區別?3幅畫揭露真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區別讓人難以想像
    海口市一名大一學生整天抱著手機玩遊戲,被媽媽批評後,從14樓縱身跳下,落地身亡。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區別讓人難以想像!,比起普通孩子的大腦有明顯的萎縮傾向!、想像力、思維能力還是在專注力和動手能力上,都明顯差於普通孩子。
  • 從小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5年後有什麼區別?老師的話扎心了
    導讀:從小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5年後有什麼區別?老師的話扎心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小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5年後有什麼區別?老師的話扎心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玩手機」的孩子,在這4方面有優勢,與「玩手機」的差距明顯
    01案例:朋友的親子餐廳開業,邀請我們朋友去玩,席間吃飯的時候,戴眼鏡的小孩不願吃飯,跟媽媽鬧脾氣不給手機不吃飯,她媽媽也不好發脾氣,就給了孩子手機自己在邊上玩,另外幾個孩子就很認真地跟著媽媽吃飯,也不吵鬧,吃得津津有味。
  • 經常玩手機,與不玩手機的孩子,20年後,人生差距不止一點點
    不早教育,後悔也來不及了小軒和小林從小親密無間,然而,因為手機,兩人卻漸行漸遠,直到後來幾乎不聯繫。小林的爸爸媽媽因為在外地工作,為了方便小林聯繫,便給孩子買了部手機。然而,有了手機的小林便控制不住自己,上課的時候玩遊戲,回家也在玩手機。
  • 經常玩手機,與不玩手機的孩子,20年後,人生差距不止一點點
    不早教育,後悔也來不及了小軒和小林從小親密無間,然而,因為手機,兩人卻漸行漸遠,直到後來幾乎不聯繫。小林的爸爸媽媽因為在外地工作,為了方便小林聯繫,便給孩子買了部手機。然而,有了手機的小林便控制不住自己,上課的時候玩遊戲,回家也在玩手機。
  • 孩子從小玩手機和不玩手機,有什麼區別?等上幼兒園就知道了
    有的孩子一碰手機不捨得放下,有的孩子甚至從小就玩手機。在家長看來,這好像不是大問題,但孩子從小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真的區別很大,可能暫時沒有發現,但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就能看到。在幼兒園,從小玩手機的孩子會有點不知所措,老纏著老師要手機,做事情也不專心;相比之下,沒玩手機的孩子喜歡跟其他孩子玩,專注力更好,學習能力強。家長不要再給孩子手機,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危害。
  • 那些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區別
    於是奶奶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也覺得最近月月手機玩的時間也太長了,直接就過去搶,但沒想到月月像保護寶貝一樣表現的情緒非常激動,看媽媽的眼神當中有充滿了敵意。三番五次,親子關係也在手機的影響下,越來越疏遠,爸爸媽媽都有工作,沒有時間關心孩,照顧孩子也沒有太多耐心,最後連月月的性格也開始慢慢變了。
  •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區別難以置信
    被送往醫院後死亡。 雖然手機普及率越來越高,但是未成年人到底能不能使用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機對於青少年的成長影響有多大? 不久之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