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說,出了這種事,不雅視頻傳成那樣,你還好意思站三尺講臺,學生家長能讓你繼續教學生?——確實很讓人尷尬,但這話應該指著傳播者的鼻子去罵:你們這樣傳播,還讓人家怎麼好意思站三尺講臺?學生和家長會怎麼看?也就是說,這種責問應該指向施害者,而不是受害者。好不好意思站三尺講臺,這是當事人自己的事。作為受害者,這可能是他不得不付出的代價。離開講臺一線,這應該是他自己的選擇,而不是以校規懲罰的方式作出。畢竟,他沒有錯,他是尷尬的、被羞辱的受害者,懲罰要於法於規有據,要講理,要尊重常識。
鎮江「不雅視頻」事件持續發酵,今天,「不雅視頻」的「男主」、鎮江教師康華所在學校——鎮江市實驗高級中學,發出《關於對康華老師不雅視頻網上傳播事件的初步調查處理通報》。鎮江市教育局、學校認為:該教師拍攝不雅視頻,屬於低級趣味,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有違教師師德,嚴重損害教師形象。處罰是:立即調離教學一線崗位,並責令其作出深刻檢查。這是一個讓人詫異的處罰決定,此前當地回應「與師德師風無關」,這時又作出這樣的裁定,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
不得不說,吃瓜群眾雖然熱愛圍觀不雅視頻,但三觀還是挺正的,從這條新聞後面的跟帖可以看出,有的說:這老師有點兒冤,受害者憑什麼要被處理,受到懲罰的應該是隨意洩露視頻的人,還有肆意傳播的人。有的說,我不知道這個人做錯了什麼,要得到這樣的懲罰,學校難道不應該保護老師還老師清白嗎?人家房裡的事關公序良俗什麼事,不要隨意對師德進行擴大化理解。
恕我直言,雖然這個視頻出來後,這個老師可能一段時間很難站上講臺了,太尷尬,但這應該由他自己作出決定,這個懲罰是於法於理都無據的。施害者尚未受到追究,就以這種不明不白的方式懲罰受害者,難以服眾。
從既有報導看,男方純粹就是一個受害者,沒有出軌,當時已離異,女方與他處朋友時不是他的學生,已畢業,已成年,所以兩人並非師生關係,而是男女朋友關係,你情我願,自由戀愛,沒有強迫。不雅視頻是別人傳播,他被捲入輿論。——所以,雖然很尷尬,但一開始鎮江有關部門的裁定沒有什麼問題:這無關師德師風。不錯,當事人康某是一個老師,但不是他所有行為都要跟教師這個身份關聯起來,尤其是臥室裡的行為,老師沒有正常情愛啊?老師沒有吃喝拉撒啊?這完全是他合理期待別人閉上眼睛的私人領域。
最應該受到譴責和追究的,顯然是那個從他人手機中盜取這段視頻並上傳到網絡的人,傳播淫穢物品,侵犯他人隱私,敗壞他人名譽,製造惡性網絡事件,造成惡劣影響。--惡劣影響是發布者製造的,而不是受害者。
是的,應該嚴禁師生戀,嚴禁不對等關係、特殊身份的戀愛,但從既有信息看,這不是師生戀,女方已畢業,兩者並非正在進行的師生關係,男方並沒有利用教師身份去PUA自己的學生,所以,兩人的戀愛與師生身份無關,與其他男女自由戀愛並沒有什麼不同,「教師」身份是一個惡意炒作、帶節奏的煽動性標籤。是的,老師作為教書育人者,應該有比普通職業更高的道德要求,應該對師德師風有較嚴苛的解釋,但師德不能作無限的解釋和擴大,師德應該限於教師崗位和公共場合,而不能伸到臥室。公序良俗,核心是「公」,戀人臥室裡的行為,與「公」何關?你不能合理期待一個老師在臥室裡時也想著「自己是一個老師」,只是被人盜取引發傳播才與「公」產生關聯,但他們是公共傳播的受害者啊。
因為產生了惡劣影響,就懲罰受害者,這樣稀裡糊塗的處罰,開了很壞的先例。
第一個壞先例是,縱容那種惡意綁架教師身份的行為。這件事在其本質上其實與「教師」身份沒什麼關係,就是一對自由戀愛男女的情愛。教師站在講臺上是教師,在公共場合還是教師,但回到家中,特別是臥室裡,他就不是一個教師了,而是一個男性。一個單身男性,與一個單身女性,自由戀愛,產生關係,合法正當,跟教師有什麼關係呢?教師是有人製造轟動效應的標籤,就像有些標題黨濫用公務員、國企員工、女大學生這樣的標籤惡意炒作一樣。開了這個先例,順從了這種標籤綁架,等於是鼓勵和縱容,會貽害無窮。
第二個壞先例是,一個人可以無錯而受懲罰,因為別人的錯對自己產生惡劣影響,自己就要受到懲罰。惡劣影響是誰製造出來的?是盜取並傳播視頻的人,那應該去追究這種人,讓其為惡劣影響負責啊,怎麼反對懲罰一個無錯的受害者。這才真正地破壞了公序良俗,鼓勵了一種不良風行,只要利用別人製造出惡劣影響,無論對錯,那個人都會受罰。
第三個壞先例是,可以無須明文規定、無限擴大對師德師風的解釋而懲罰一個教師。該教師拍攝不雅視頻,屬於低級趣味,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有違教師師德,嚴重損害教師形象――這種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哪條法律、哪個規範有這樣的規定,缺乏法理和常識基礎,任意解釋,無限演繹,只會損害規範的公信權威。法治社會,要講法條和法理。視頻被惡意傳播,已被羞辱,這樣的懲罰,是二次羞辱。
有人說,出了這種事,不雅視頻傳成那樣,你還好意思站三尺講臺,學生家長能讓你繼續教學生?——確實很讓人尷尬,但這話應該指著傳播者的鼻子去罵:你們這樣傳播,還讓人家怎麼好意思站三尺講臺?學生和家長會怎麼看?也就是說,這種責問應該指向施害者,而不是受害者。好不好意思站三尺講臺,這是當事人自己的事。作為受害者,這可能是他不得不付出的代價。離開講臺一線,這應該是他自己的選擇,而不是以校規懲罰的方式作出。畢竟,他沒有錯,他是尷尬的、被羞辱的受害者,懲罰要於法於規有據,要講理,要尊重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