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今天,糖果媽媽將帶大家走出「幼升小」的誤區,將幸福快樂的童年還給孩子。首先,讓我們走進一則真實的故事。
2016年六月,陳娜一家開始為孩子的上學張羅了。爸爸的觀點是讓孩子晚一年上學,可陳娜卻覺得應該早一年上學。
對此,二人爭執不休。爸爸覺得,既然女兒生日小,那不妨再等一年,年紀略長,心智都能成熟些,對於孩子的交際和學習都有幫助。
陳娜認為,早一點上學就能夠早點接受教育,如果孩子學習好又年紀小,多值得驕傲。如果孩子學習不好,就算留級蹲一年也能和同齡孩子一樣,沒有損失。
2016年七月的一個晚上,陳娜和丈夫大吵一架,關於孩子上學問題的爭辯一下進入了白熾化。
「你能不能為孩子想想?她才多大啊你就讓她上小學,能跟得上嗎?有你這麼當媽的嗎?」
「我哪件事不是費盡心思為她考慮,贏在起跑線上有什麼不好嗎?你還好意思說我?」
「你根本不是為了孩子,不是為了自己的虛榮心!你要是想讓孩子好,就讓她晚一年上,別總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為自己謀福利!」
九歲孩子稱媽媽為「仇人」
時至今日,陳娜的女兒已經上三年級了,爸爸始終沒辦法改變事實。陳娜花了家裡近一半的積蓄,讓孩子進了全市最好的小學。
三年來,女兒不僅要完成學業,還要在陳娜的安排下去進行各種興趣班的培修。然而,所謂興趣班,根本不是女兒的興趣,是陳娜自己的「不甘心」。
女兒本是開朗的性格,可上學後總是悶悶不樂。今年十月份,陳娜發現了女兒的異常。
女兒變得不愛說話,面對陌生人的時候眼神不自然的躲避。就連學校組織的親子活動,女兒都不願意參加。陳娜決定去學校問一下老師,看看是否出了什麼事情。
老師表示,班裡四十名學生,有三十七名是正常年齡入學,只有三名學生是提前一年上學。
班裡自由分組完成任務時,這三名同學總是被排除在外。集體活動的時候,也很少有同學願意跟他們玩。
另外兩個孩子是男生,情況還好些。陳娜女兒的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幫助勸說,但是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
陳娜這才明白,讓孩子早上學原來有這麼大的危害,可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
陳娜女兒表示,自己在班裡沒有朋友,甚至連同桌都不願意跟自己玩。每天的作業雖然不多,可是還要上興趣班,而且那些興趣自己根本不喜歡。
她不明白自己有什麼對不起媽媽的,要被這樣折磨。
教育,向來都不是單箭頭。從育兒中家長也需要學習,而不是一味的以家長的威嚴去壓迫孩子,讓他們為家長而活。
值得注意的是,依舊有很多父母覺得早上學是件好事,陷在誤區裡難以自拔。所以,現在小編就要為大家揭開「早上學「的面紗,一探究竟!
早上學到底有什麼危害?
中國青年報社曾經對1000個家庭做過一個關於「孩子在班中年齡「的調研,其結果顯示:70.9%的受訪者希望孩子年齡居中,23.3%的受訪者希望孩子年齡偏小,5.8%的受訪者希望孩子年齡偏大。
此調研直接顯示了家長們是否願意讓孩子早入學,從數據上來看,還是有少部分家長願意如此的。所以,普及早上學的危害勢在必行!
1)能力差異導致學習障礙
可能有人會問,相差不到一年,能有什麼能力差異?29歲和30歲是差不多,但是六歲和七歲就差的很遠了。
曾經有一項調查研究,其結果顯示7歲孩子的學習注意力比6歲孩子高70%以上。單單從這一點上來說,就可以證明能力的差異。
六歲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習能力都不如七歲的孩子,而現在學校中普遍是大班較多,一個老師帶四五十個孩子,沒有一辦法像幼兒園一樣顧及到所有人。
而年紀稍微小一點的孩子需要被照顧,這就產生了矛盾和衝突。
雖然不排除有提前入學的孩子成績優異的情況,可大多數的孩子都因為無法適應學習生活而成績落後。
長此以往,會打擊孩子的學習興趣。這麼小的年紀就不愛學習了,以後可怎麼辦?
2)社交困難
像陳娜女兒那樣的例子絕不是個例,孩子們並非只因為年齡差距而排外,而是因為年齡差距所造成的行為心理差距而產生了排外心理。
低年齡的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心中所想往往和其他人不一樣,或許在別人眼中就是太過於「幼稚」
孩子們在學校的時間甚至比在家的時間都長,如果沒有朋友的陪伴,那該是多麼痛苦的事情啊。
想想看,你家孩子在學校中被同班同學排擠、孤立,小組活動都不帶著他,形單影隻的一個人,這樣的日子,誰能受的了?
3)失去童年
有些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些人卻用一生治癒童年。拋棄不可挽回的現在,去塑造難以捉摸的明天,得不償失。
童年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不言而喻。但是有些家長為什麼要揣著明白裝糊塗呢!
為孩子好?那你是否問過孩子的想法?如果你覺得孩子還小不能有自己的判斷的話,那你就等於把孩子推向了「媽寶」的深淵,請記住,你不能陪伴他一生。
糖果媽媽寫在最後:最好的上學時間就是按照規定入學,刻意的過早或過晚都將影響孩子一生。做了家長就別任性了,孩子不是盲目衝動的陪葬品。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