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2021-02-13 天道利而不害

關注後,回復標題前的數字序號,即可查看下列熱門文章

【1】看看你的前世是什麼

【2】夫妻間的性行為,也在消耗福氣?

【6】你的微信頭像,說明了你的人品!

【7】農曆生日與性格的奇妙關係

【8】愛,不一定要發生關係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原來一直想不透的問題,這句話終於找到了根源,讓自己豁然開朗!打小接受的傳統教育是做人要講義氣,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自己傾心相助的朋友離我而去時,我苦悶並百思不得其解: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道理?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個家中要富裕的多,兩家相處卻很好。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的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

  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根本就不夠明年地裡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升米恩,鬥米仇。當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一鬥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鬥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

  三國時,吳國有個叫趙姬的女人,閨女出嫁前,她說「到了婆家,你可千萬不要做好事喲。」閨女不解問母親:「您不讓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壞事嗎?」母親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況是壞事!」

  趙姬說的這番話很複雜,既有哲學問題,又有道德問題,還牽扯到心理學問題。餘嘉錫在其《世說新語箋疏》中為趙姬的話語心生感慨,他說:「蓋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願其遇事表暴,斤斤於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為善也。」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習慣了這樣做,甚而認為天生就該這樣做。

  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第一次幫他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N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施助者心存怨恨,正所謂恩中招怨。
 

  一碗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

  明白了這些,我心釋然了。這句話解開了多少人的心鎖。

相關焦點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新朋友,點擊圖片上方【傳統文化聖賢教育】免費訂閱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原來一直想不透的問題,這句話終於找到了根源,讓自己豁然開朗!「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 為什麼一鬥米養個仇人?一碗米卻養個恩人!
  • (社交技巧)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原來一直想不透的問題,這句話終於找到了根源,讓自己豁然開朗!「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這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 老人言:一把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
    一把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有時候,送一把米,資助雖少,但能救人於危難,對方會感激。而有時候,送一鬥米給人會使人貪得無厭而反目成仇。所以,幫助人要看時機與對象。古時候,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兩家平日裡相處得不錯,關係很融治。兩家都以種田為生,其中一家的人更勤奮一些,家中條件也更寬裕。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深度好文!教你看透人性!
    這時,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出於好心,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鬥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
  • 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深度好文)
    (一)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個家中要富裕的多,兩家相處卻很好。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的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
  • 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有道理)
    老話說: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有些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不是每個人都懂「良心」兩個字!縱然你有千般好,一個不好,就推翻了你所有的付出;哪怕你掏心掏肺,一個不對,就會罪上加罪,說你狼心狗肺。現實中的有些人類:幫他百次不記恩,半次不幫就記恨。
  • 農村老話:「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說的是什麼意思
    對於生長在農村的人來說,聊天時總會聽見老人用這些老話來表達一些人與事。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幾句。1、「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遇到窘困的時候,你給他一鬥米,這如同雪中送炭,這個人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一直給他提供幫助。
  • 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就是人性
    古人說得好: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有些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稍有不如意,反而怪罪別人,從來不去想想,別人曾經給他的恩惠。不是每個人都懂「良心」兩個字!不是每個人都懂「感恩」兩個字!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人,縱然你有千般好,一個不好,就推翻了你所有的付出;哪怕你掏心掏肺,一個不對,就會罪上加罪,說你狼心狗肺!
  • 農村俗語:升米養恩人,鬥米養仇人,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農村廣為流傳的一句諺語;升米養恩人,鬥米養仇人,這句諺語的意思就是,如果你遇到一個非常窮的人,在他餓的不行的時候你施捨了他一碗米飯,他會對你感恩戴德,把你當恩人。但是如果你每天都給他米,他慢慢的就會覺得你家裡有很多米,為什麼每次只給他一碗,如果有一天你不再給他米的時候,你就成了他的仇人。
  • 但記住:一鬥米養恩人,一擔米養仇人
    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驕傲! 為祖國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 自從走出抑鬱症,學習了大量的人生知識,更能感受到漢字,漢語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個方塊字,每一句民間俗語,無不滲透著先人的智慧,蘊含著人生的大道!幫人也有這麼大的學問,「雪中送炭」;「錦上添花」;「鬥米養恩人,擔米養仇人」;「救急不救窮」;「不做爛好人」。以前,自己就是那個爛好人,只要有人求助,就不好意思拒絕,對人總是拋出一片心,別人的事情動不動攔在自己身上,自己沒錢,借錢也要幫忙,常常鬧得自己很累,別人也不說好。
  • 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往往蘊含著先民的智慧,是由長久的生活經驗中,凝結出來的智慧結晶,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卻往往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在農村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其實深究起來,與「救急不救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麼,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呢?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中華文化傳承上千年,這其中有諸子百家,也有唐詩宋詞,每個時代都有不一樣的特點,稍有文化的寄情於詩歌,留下了不少傳承千古的經典詩歌,而那些普通人自然也有自己文化傳承的方式,他們所創作出來的被後人們稱之為俗語
  • 在農村有這麼一句老話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農村人的印象大多都是以純樸善良而著稱,雖然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憑著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也有部分人選擇冷漠遠離來作為自己的保護屏障,而選擇遠離有需要幫助的人或親人。一旦不給與幫助呢?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
  • 古人講「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這樣嗎?老祖宗教你看透人性
    實際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感恩。有的人在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對他人感恩戴德。然而一旦習慣了他人的給予和付出,自己就會變得越來越懶散,甚至認為別人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有著深刻的道理。
  • 農村老話:「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什麼意思?在農村,很多老人在雨天不能在田裡幹活或喝酒的時候,常常聚在一起聊聊家常,有的時候就會說一些俗語,有的俗語會讓人受益終生,而小編也比較喜歡聽老人說這些俗語,總覺得這些俗語有很強的「感染力」。下面小編就要給大夥說句農村俗語,大夥來看看有沒有聽過這句俗語呢?
  • 議論文「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俗語的由來與啟示
    鬥米恩,是指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了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這句老話來源有一個故事: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這個時候,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次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鬥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他的兄弟說了,這鬥米能做什麼?
  • 古諺語云:一碗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人性的醜惡在於得寸進尺
    古諺語云:一碗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人性的醜惡在於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恩過生害,對一個身陷困厄或絕境的可憐人,你可以救急或救命,但絕不可以在他絕處逢生後錦上添花,否則後患無窮。欺善怕惡是這個社會的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