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諺語云:一碗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人性的醜惡在於得寸進尺

2020-12-09 我是青夜

古諺語云:一碗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人性的醜惡在於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恩過生害,對一個身陷困厄或絕境的可憐人,你可以救急或救命,但絕不可以在他絕處逢生後錦上添花,否則後患無窮。欺善怕惡是這個社會的普遍現象。

在生活中或工作中,當一些人遇到那些無恥、無德而且報復性極強的小人,即便他們受到小人的傷害、吃了小人很多苦頭很多虧,但他們也只敢避而遠之,卻不敢指責他們。至於那些不幸被壞人明目張胆、肆無忌憚欺負的人,他們中絕大多數人不僅沒有堅持正義的勇氣,相反他們會懦弱卑賤的、無意識的露出討好的神色迎合壞人,一些人甚至會為了保全自己而成為壞人的幫兇。比如:一些人在馬路上被自行車撞到,如果騎車者是一個文弱善良的人,即便騎車人對被撞者進行了道歉甚至合理賠償,但一些被撞者依然會得理不饒人的激烈譴責騎車人或索要高昂的賠償。相反如果騎車者像窮兇極惡、心狠手辣的地痞流氓,相信大多數被撞者不僅不敢吭聲,甚至會露出寬容、討好的笑臉離開。

在公交車上,當一些人遇到小偷偷別人的錢包,他們不僅不敢去制止,反而會裝作沒看見,但如果當他們看見一個孩子沒有給他人讓座,他們會群情憤慨、義憤填膺地譴責這個孩子沒有教養、沒有道德。這些不斷發生的與善惡法則相悖的殘酷現象,在無情的顛覆著人們的認知、撕裂著人們的心靈。但許多人並沒有因此堅守良知和捍衛正義,反而因此為自己的靈魂墮落或作惡找到藉口。好人大多命運多舛,而壞人往往活得春風得意。據說,好人大多命運多舛,而壞人往往活得春風得意。其實,當行善的風險遠遠大於作惡或作惡的機遇收益遠遠高於風險時,許多人看似善良的人會選擇無德投機。

二十多年前,無德無信的趙老闆因為售賣偽劣藥材,導致陷入絕境,女友也因此與其分手。窮途末路,趙老闆便向同學楊先生求助,為了讓趙老闆東山再起,生性善良的楊先生全力以赴的幫助他。數月之後,在他的幫助下,趙老闆開創了新的事業,挽回了分手的女友。為了讓趙老闆避免重蹈覆轍,楊先生經常勸誡趙老闆做生意要講誠信,這讓趙老闆非常戒備和排斥,於是楊先生便離開了。在以後幾年中,楊先生又多次在關鍵時刻幫助趙老闆度過了事業難關或人生難關。趙老闆的事業也因此做的很大,加上他善於投機取巧和欺騙偽裝,不僅事業成功,而且騙取了很高的社會聲譽。

聲譽越高,趙老闆卻感到害怕。因為生性多疑的趙老闆對楊先生的無私幫助非但不感恩,反而對楊先生產生了懷疑和戒備——他擔心楊先生會說出他不光彩的發家經歷。為了防範楊先生揭露自己的醜行,趙老闆決定先下手為強。他開始主動敗壞楊先生的道德和名聲,目的是讓人們不信任楊先生的話。趙老闆經常無中生有的向楊先生的親朋好友及認識楊先生的人編造、散布楊先生的流言蜚語、誹謗敗壞楊先生的名聲。結果,品德高尚的楊先生被不明真相的人們當成了道德敗壞的小人,而真正的無德小人趙老闆卻成了受人們尊敬的好人。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已淪為一個美好的傳說。無德的小人因為沒有良知底線,做事不擇手段,善於欺騙他人,因此反而更容易騙取人們的信任,做事也更容易成功。

我們在君子面前耍流氓,在流氓面前卻只敢當孫子。許多人甚至高人,因為害怕自己受到小人們的傷害,往往採取了妥協和忍讓,結果卻適得其反。而且一直到舒服為度,有的人通過吼叫以後就舒暢了,就舒服了,這個過程是一個治病的過程,是一個調節身體內在的某些狀態的過程,古人說大哭,當在痛定之後,有的人是遇到了一些悲傷的事情,遇到了一些其他的。重要的事情就是吵架,發火或者是痛哭等等,哭一陣子吵一陣子[流淚],過後平靜下來發現吸胸部憋悶呢,這裡面就有做一種調節,絕不要忍住,個別朋友心裡很難受[流淚],表情很痛苦[流淚],但是她忍住了不好,不要忍,折方法是不能忍。

一位別有用心的年輕人到成都拜一位民間高人為師學習絕技。高人被年輕人虛偽的真誠所迷惑,同意了年輕人的請求,於是年輕人向高人繳納了幾千元的拜師禮,便開始了學藝。在一年多時間裡,高人向年輕人傳授了一套獨家秘笈。不料當年輕人學完高人傳授的秘笈後,卻謊稱高人傳授的東西是騙人的。然後要高人退還拜師禮,還寫文章造謠誹謗和侮辱這位高人。迫於輿論壓力,這位曾經心高氣傲、一生沒有受過如此侮辱的高人,只好忍氣吞聲的退還了拜師禮。而據了解這位年輕人的知情人講述,這位年輕人一貫靠投機取巧偷學技藝,如果老師是一些狠角色,他便不敢囂張。如果老師品性善良,當他學完後,便會污衊老師傳授的東西無效,然後要求退還學費。如果老師不同意,他便以報警威脅。一些生性善良卻又膽小怕事的老師擔心名聲受損和息事寧人,也不想與他這樣的無德之人糾纏,往往選擇了沒有原則的妥協。最後不僅賠了夫人又折兵,還被年輕人侮辱一番。因為畏縮與忍讓,讓壞人更加有恃無恐和驕氣日盛。

世界上最大的惡不是作惡的壞人,而是縱容壞人作惡、對無恥惡行視而不見或對惡行無原則的包容和忍讓的平庸好人。這個社會最大的悲哀是自以為是好人的我們,常常在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以聖人的標準要求好人。我們在君子面前耍流氓,在流氓面前卻只能當孫子。因為我們麻木地將懦弱和沒有血性當成包容,但實則只是一隻可憐蟲。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升米養恩人,鬥米養仇人,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農村廣為流傳的一句諺語;升米養恩人,鬥米養仇人,這句諺語的意思就是,如果你遇到一個非常窮的人,在他餓的不行的時候你施捨了他一碗米飯,他會對你感恩戴德,把你當恩人。但是如果你每天都給他米,他慢慢的就會覺得你家裡有很多米,為什麼每次只給他一碗,如果有一天你不再給他米的時候,你就成了他的仇人。
  • (社交技巧)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原來一直想不透的問題,這句話終於找到了根源,讓自己豁然開朗!「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 為什麼一鬥米養個仇人?一碗米卻養個恩人!
  • 但記住:一鬥米養恩人,一擔米養仇人
    幫人也有這麼大的學問,「雪中送炭」;「錦上添花」;「鬥米養恩人,擔米養仇人」;「救急不救窮」;「不做爛好人」。以前,自己就是那個爛好人,只要有人求助,就不好意思拒絕,對人總是拋出一片心,別人的事情動不動攔在自己身上,自己沒錢,借錢也要幫忙,常常鬧得自己很累,別人也不說好。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新朋友,點擊圖片上方【傳統文化聖賢教育】免費訂閱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原來一直想不透的問題,這句話終於找到了根源,讓自己豁然開朗!「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7】農曆生日與性格的奇妙關係【8】愛,不一定要發生關係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原來一直想不透的問題,這句話終於找到了根源,讓自己豁然開朗!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這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深度好文!教你看透人性!
    這時,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出於好心,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鬥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
  • 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深度好文)
    (一)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個家中要富裕的多,兩家相處卻很好。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的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
  • 升米養恩人,鬥米養仇人 感恩,怎麼就那麼難?
    >2俗話說,「升米養恩人,鬥米養仇人」。給人一升米,人會謝謝你,怎麼給一鬥米,反而不謝了呢?不但不謝,甚至可能仇視你,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心理學對此給出的解釋,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作為借鑑:「持續的、過多的幫助會讓人認知失調。
  • 老人言:一把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
    一把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有時候,送一把米,資助雖少,但能救人於危難,對方會感激。而有時候,送一鬥米給人會使人貪得無厭而反目成仇。所以,幫助人要看時機與對象。古時候,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兩家平日裡相處得不錯,關係很融治。兩家都以種田為生,其中一家的人更勤奮一些,家中條件也更寬裕。
  • 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告訴你,什麼叫做人性
    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告訴你,什麼叫做人性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學會感恩,除了父母,沒有誰有義務幫助我們,所以當有人願意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們一定要懷著感恩之心,並且尋求合適的機會回報對方。
  • 「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有道理
    ,大恩養仇人。」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是啊,一個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對方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對方對我們產生了憤恨。所以,爺爺常常告誡我:「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要牢記。那麼,我爺爺所說的這三個人,究竟是指誰呢?
  • 農村老話:「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說的是什麼意思
    1、「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遇到窘困的時候,你給他一鬥米,這如同雪中送炭,這個人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一直給他提供幫助。這樣就會使人貪得無厭,而這種幫助就會被他認為是理所當然,一旦減少或停止幫助,慢慢的就會心生怨恨,反目成仇。
  • 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就是人性
    這就是100-1=0的人性道理!古人說得好: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有些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稍有不如意,反而怪罪別人,從來不去想想,別人曾經給他的恩惠。不是每個人都懂「良心」兩個字!不是每個人都懂「感恩」兩個字!
  • 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有道理)
    這就是100-1=0人性的道理!老話說: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有些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不是每個人都懂「良心」兩個字!縱然你有千般好,一個不好,就推翻了你所有的付出;哪怕你掏心掏肺,一個不對,就會罪上加罪,說你狼心狗肺。現實中的有些人類:幫他百次不記恩,半次不幫就記恨。
  • 古人講「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這樣嗎?老祖宗教你看透人性
    所以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有著深刻的道理。一、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古代生產力相對落後,老百姓非常重視農田的產量。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就會導致地裡的收成嚴重減產,甚至一家人過著忍飢挨餓的生活。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人都窮得沒飯吃,也有的人經濟條件比較好,就會給予窮苦百姓物質上的幫助。
  •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升米恩,鬥米仇,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
    古人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在蒙學之時,我們便聽過「人之初,性本善」的說法。 這既是一種人性的探討,同時也是一種勸人向善的引導。 曾子曰:「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善良是一種美德,是理應受到他人溫柔對待的行為。 可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不得不面臨一個很無奈的現實:「人善被人欺。」
  • 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其實深究起來,與「救急不救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麼,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吧!插圖【一種聲音】送人一鬥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一個人快餓死了,你給他一鬥米,他會當你是恩人。
  •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對人的一生都有用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指的是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出手給他一點幫助,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多和持續不斷,一旦你不幫助了,受幫助的人不但不感激你,可能還會很你。據說這句話來自「一升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很久以前,村裡有兩戶是鄰居,平日裡關係很好。一家比較能幹,家境富裕。可是,有一年,發生了天災,田裡莊稼顆粒無收。窮的這一家只有等死了。這時,富的一家就買到了些糧食,給窮的一家鄰居送去了一升米,給他救了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