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美麗富饒的鄱陽湖畔永修縣吳城鎮,一家由返鄉農民工創立的創新型生態農業公司——江西慈果開發有限公司順利紮根落戶,該公司在重視迎合市場需求發展綠色生態型農業經濟的基礎上,積極發揮帶動地方經濟和就業的作用,並致力於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健康實惠的物質資源。
公司創始人張海平當初在高中畢業後因當地經濟衰退,無法找到合適工作只能選擇背井離鄉,在外務工一幹就二十幾年,時常感覺像湖上浮萍一樣,找不到家的根,回到日夜思念的家鄉永修縣幹出一番事業的夢想一直在他心底萌生發芽。當時他深切地感受到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和鄉村旅遊經濟的興起,而家鄉的吳城鎮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優越,氣候條件適宜,特別是永修縣政府陸續推出各項返鄉農民工創業優惠政策,努力號召廣大在外務工人員能夠尋找機會回到家鄉熱土進行創業。本著對家鄉深深眷戀和對農業的一種情懷,張海平決定響應縣政府的號召,返鄉創業。
2013年年初,他了解到一種被引進國內的新型水果正在市場上熱銷,並且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情形,嗅到商機的張海平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學習,並及時聯繫上相關專家進行交流溝通,掌握了藍莓的基本情況信息。作為世界糧農組織推薦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的藍莓,其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防止腦神經老化、保護視力、強心、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機體免疫等功能,營養成分高。因其果實中含有豐富的藍莓富含花青素,可以起到活化視網膜功效,有效保護視力的作用。醫學臨床報告也顯示,藍莓中的花青素可以促進視網膜細胞中的視紫質再生,預防近視,增進視力。張海平立刻意識到這種神奇水果可能將成為其打開創業致富大門的鑰匙。
心動不如行動。張海平立即回到家鄉,通過當地各部門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指導和配合,實地考察後於2013年年底決定在吳城同興村流轉土地500多畝,將其打造成為以藍莓為特色主題的生態、旅遊、休閒一體化的現代農業莊園-——江西慈果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目前該項目已投入資金達1000餘萬元,種植藍莓面積三百多畝,有效地帶動地方經濟和附近群眾就近就地實現上崗就業。
創業致富路上並非一帆風順,因藍莓樹的種植與管理要求特別嚴格,土壤要改良,有機質含量要高,為了能種出好的東西,在14年初,為了培育綠色環保的土壤,特意種了滿地的玉米,所有的玉米秸稈還田,打造良性生態循環系統。另外還專門從大興安嶺調來天然草碳二百多噸,都是為了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和土壤的透氣性,為藍莓的生長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同年10月份和聯想集團佳沃藍莓籤訂藍莓苗合同和技術上的支持,創造產、研、銷一體化體系。在藍莓種植初始過程中,道路坎坷,困難和問題頻繁發生,如設施跟不上、春季的洪澇、夏季的乾旱。看著一批批的苗倒下,那段時間張海平寢食難安。特別是在16年夏季洪水來襲,淹沒四十多畝土地,無情的自然災害導致張海平的企業直接經濟損失達百萬元,這意味著16年首批投產全部付諸東流。而就在張海平萬分沮喪,幾乎想放棄當初的夢想的時候,政府當初承諾得到了有力的回應,起到了雪中送碳的作用。2016年5月,縣就業局第一時間聯繫上了處在困境中的張海平,立即派擔保中心工作組與他進行聯繫溝通,在上報相關貸款材料和實地核查後,在2016年6月份和2017年7月兩次為張海平提供了50萬元的貼息貸款。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堅定了他的創業致富夢。張海平自信地說到「雖然困難重重,但我絕不放棄,有了政府優惠政策和就業局的大力幫扶,我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認準方向就必須得堅持到底。」
通過這幾年的積累經驗和政府的支持,今年藍莓初見成效,雖然收益不大,但其感覺特別的欣慰,因為藍莓在種植上成功了,包括口感品質都很不錯,前面的辛勞付出沒有白費,種植園出產的藍莓是可以直接摘下品嘗,不需清洗,從第一天種下去開始就沒噴灑過一滴除草劑,都是安裝殺蟲燈,施有機肥和微生物菌肥。
正如其公司名稱一樣,他們將慈悲心種良心果的理念和行動貫穿始終。現在各項設施陸續開始,滴灌設施已經進入完善工作,馬上投入使用,乾旱問題已經得到切實解決。同時隨著園區規模日益擴大和完善,公司在帶動地方經濟和就業的效果上逐漸顯現,公司目前有長期合同工13人,臨時工多達30人,有效地帶動了周邊農戶一起創業,在解決貧困人員就業和創業上貢獻著力量。
公司未來計劃積極推進科技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建設工程,後期將投入3000萬元逐步將園區硬體設施完善,豐富果園採摘活動,將採摘期延長至8個月以上。同時在縣政府更加優惠政策和就業局工作人員積極支持下,今年五月份公司順利通過政府審批得到二號基地的使用權,面積七百餘畝,依山伴水,風景秀麗,公司計劃投資一到兩個億,結合已經使用的一號基地,規劃打造一座純生態休閒度假莊園,吸納周邊更多的貧困農戶一起參與到就業創業的偉大事業中來,並為社會提供更加豐富健康的產品和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