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慈善心種良心果 念生態經走致富路

2020-12-22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

  2014年在美麗富饒的鄱陽湖畔永修縣吳城鎮,一家由返鄉農民工創立的創新型生態農業公司——江西慈果開發有限公司順利紮根落戶,該公司在重視迎合市場需求發展綠色生態型農業經濟的基礎上,積極發揮帶動地方經濟和就業的作用,並致力於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健康實惠的物質資源。

  公司創始人張海平當初在高中畢業後因當地經濟衰退,無法找到合適工作只能選擇背井離鄉,在外務工一幹就二十幾年,時常感覺像湖上浮萍一樣,找不到家的根,回到日夜思念的家鄉永修縣幹出一番事業的夢想一直在他心底萌生發芽。當時他深切地感受到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和鄉村旅遊經濟的興起,而家鄉的吳城鎮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優越,氣候條件適宜,特別是永修縣政府陸續推出各項返鄉農民工創業優惠政策,努力號召廣大在外務工人員能夠尋找機會回到家鄉熱土進行創業。本著對家鄉深深眷戀和對農業的一種情懷,張海平決定響應縣政府的號召,返鄉創業。

  2013年年初,他了解到一種被引進國內的新型水果正在市場上熱銷,並且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情形,嗅到商機的張海平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學習,並及時聯繫上相關專家進行交流溝通,掌握了藍莓的基本情況信息。作為世界糧農組織推薦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的藍莓,其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防止腦神經老化、保護視力、強心、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機體免疫等功能,營養成分高。因其果實中含有豐富的藍莓富含花青素,可以起到活化視網膜功效,有效保護視力的作用。醫學臨床報告也顯示,藍莓中的花青素可以促進視網膜細胞中的視紫質再生,預防近視,增進視力。張海平立刻意識到這種神奇水果可能將成為其打開創業致富大門的鑰匙。

  心動不如行動。張海平立即回到家鄉,通過當地各部門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指導和配合,實地考察後於2013年年底決定在吳城同興村流轉土地500多畝,將其打造成為以藍莓為特色主題的生態、旅遊、休閒一體化的現代農業莊園-——江西慈果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目前該項目已投入資金達1000餘萬元,種植藍莓面積三百多畝,有效地帶動地方經濟和附近群眾就近就地實現上崗就業。

  創業致富路上並非一帆風順,因藍莓樹的種植與管理要求特別嚴格,土壤要改良,有機質含量要高,為了能種出好的東西,在14年初,為了培育綠色環保的土壤,特意種了滿地的玉米,所有的玉米秸稈還田,打造良性生態循環系統。另外還專門從大興安嶺調來天然草碳二百多噸,都是為了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和土壤的透氣性,為藍莓的生長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同年10月份和聯想集團佳沃藍莓籤訂藍莓苗合同和技術上的支持,創造產、研、銷一體化體系。在藍莓種植初始過程中,道路坎坷,困難和問題頻繁發生,如設施跟不上、春季的洪澇、夏季的乾旱。看著一批批的苗倒下,那段時間張海平寢食難安。特別是在16年夏季洪水來襲,淹沒四十多畝土地,無情的自然災害導致張海平的企業直接經濟損失達百萬元,這意味著16年首批投產全部付諸東流。而就在張海平萬分沮喪,幾乎想放棄當初的夢想的時候,政府當初承諾得到了有力的回應,起到了雪中送碳的作用。2016年5月,縣就業局第一時間聯繫上了處在困境中的張海平,立即派擔保中心工作組與他進行聯繫溝通,在上報相關貸款材料和實地核查後,在2016年6月份和2017年7月兩次為張海平提供了50萬元的貼息貸款。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堅定了他的創業致富夢。張海平自信地說到「雖然困難重重,但我絕不放棄,有了政府優惠政策和就業局的大力幫扶,我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認準方向就必須得堅持到底。」

  通過這幾年的積累經驗和政府的支持,今年藍莓初見成效,雖然收益不大,但其感覺特別的欣慰,因為藍莓在種植上成功了,包括口感品質都很不錯,前面的辛勞付出沒有白費,種植園出產的藍莓是可以直接摘下品嘗,不需清洗,從第一天種下去開始就沒噴灑過一滴除草劑,都是安裝殺蟲燈,施有機肥和微生物菌肥。

  正如其公司名稱一樣,他們將慈悲心種良心果的理念和行動貫穿始終。現在各項設施陸續開始,滴灌設施已經進入完善工作,馬上投入使用,乾旱問題已經得到切實解決。同時隨著園區規模日益擴大和完善,公司在帶動地方經濟和就業的效果上逐漸顯現,公司目前有長期合同工13人,臨時工多達30人,有效地帶動了周邊農戶一起創業,在解決貧困人員就業和創業上貢獻著力量。

  公司未來計劃積極推進科技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建設工程,後期將投入3000萬元逐步將園區硬體設施完善,豐富果園採摘活動,將採摘期延長至8個月以上。同時在縣政府更加優惠政策和就業局工作人員積極支持下,今年五月份公司順利通過政府審批得到二號基地的使用權,面積七百餘畝,依山伴水,風景秀麗,公司計劃投資一到兩個億,結合已經使用的一號基地,規劃打造一座純生態休閒度假莊園,吸納周邊更多的貧困農戶一起參與到就業創業的偉大事業中來,並為社會提供更加豐富健康的產品和優質服務。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念好「生態」經 走出致富路丨錦屏縣啟蒙鎮三合村...
    通過兩年的休養,經山裡清新空氣的溼潤,我和妻子的身體慢慢好轉。更幸運的是,除了政府和村支「兩委」以及村裡人對我的幫助,縣裡還安排結對幫扶幹部「扶持」我,是他們讓我重拾夢想。2017年以來,我家先後得到扶貧政策幫助涉及6類22項,涵蓋種養殖業、醫療、就業等。僅小豬兒,就給我家先後發放了8頭。不要小看這些豬仔,它是我家的「寶」。
  • 致富經!普通農民張明柱 賺錢不走尋常路
    致富經!普通農民張明柱 賺錢不走尋常路 2020-08-09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念好「山字經」 共奔致富路
    如今,大傢伙兒都指望著這吊瓜帶領我們增收致富。」三合村村主任馮慶國說,自息烽縣引進貴州山友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九莊鎮種植吊瓜以來,有效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三合村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曾經的三合村可不是這般「熱鬧」場景。  「我們村以種植包穀、水稻為主,又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嚴重,土壤貧瘠,成片的土地並不多,再加上缺水,村民們都是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
  • 生態致富,三明走出小康新路
    置身五龍山生態茶園,望著山上一梯一梯的茶樹,俯仰之間,不僅能領略山川壯美,更能從徐徐而來的微風中聞到茶香。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如今,作為一種生態產業,茶既為三明百姓奔小康打開了新路徑,更成為三明建設生態功能區的重要抓手。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調研時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 種好火龍果 巧念「致富經」
    原標題:種好火龍果 巧念「致富經」   12 月7 日,陝西省楊凌示範區的王勤鵬正在採摘溫室大棚裡的火龍果,王勤鵬共種植了四個棚的火龍果,今年僅火龍果收入就超過了
  • 生態致富,三明走出小康新路(現場評論)
    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的五龍山生態茶園,茶農自豪地向記者介紹。置身五龍山生態茶園,望著山上一梯一梯的茶樹,俯仰之間,不僅能領略山川壯美,更能從徐徐而來的微風中聞到茶香。    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如今,作為一種生態產業,茶既為三明百姓奔小康打開了新路徑,更成為三明建設生態功能區的重要抓手。
  • 生態致富,三明走出小康新路(現場評論)_新華報業網
    置身五龍山生態茶園,望著山上一梯一梯的茶樹,俯仰之間,不僅能領略山川壯美,更能從徐徐而來的微風中聞到茶香。  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如今,作為一種生態產業,茶既為三明百姓奔小康打開了新路徑,更成為三明建設生態功能區的重要抓手。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調研時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 天涯區抱龍村:發展規模養殖 巧念養豬致富經
    天涯區抱龍村:發展規模養殖 巧念養豬致富經冬日的鹿城陽光明媚,空氣清新。記者在三亞市天涯區抱龍村看見,村道旁的一棟棟生豬養殖場整潔而規範。「生豬標準化養殖是實現生豬產業向安全、生態、高產、優質、高效的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 信都區漿水鎮:種上「致富果」念好「生態經」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之信都區漿水鎮種上「致富果」念好「生態經」相關數據全鎮蘋果、板慄種植面積分別達2萬畝和14萬畝,創建蘋果標準化示範園生產基地18個,板慄生產基地在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實踐中,漿水鎮良好生態不斷釋放「美麗經濟」紅利。陽春三月的「桃花節」、盛夏的「高山音樂節」、金秋時節的「紅葉節」、進入隆冬的「冰雪文化節」,九龍峽景區依託良好生態打造的一張張旅遊「金名片」越擦越亮。
  • 選準項目,「致富經」越念越好
    □記者於揚實習生李玉坤    本報訊 從2009年的3000頭養殖規模,到如今的年出欄1.5萬頭生豬規模,周口淮陽返鄉民工祁法勇的「致富經」越念越好。現在,他創辦的農牧公司還發展了蔬菜大棚種植、沼氣循環經濟等,年創造產值2000多萬元,純利潤達800萬元。
  • 布袋坑村:走出生態致富路
    探索新模式,走「旅遊+」道路  布袋坑村深藏在黃巖西部大山的重重疊翠中,古橋、窄巷、木屋古牆……村人沿溪而居,房屋沿溪而建,大樹沿溪而長。  「我們的村莊是一個非常偏僻的村莊,很早以前因為道路不通,村民都是步行到街上趕集,到嶼頭的集市至少要一天時間。」
  • 浙江泰順:念山字經 做茶文章 譜致富曲
    近年來,泰順以茶產業作為就業、增收、扶貧的實現載體,因茶興業,以茶致富,奏響茶產業致富的「幸福曲」。新華網發 泰順縣委宣傳部供圖  深山飄來「三杯香」 助農增收「致富葉」  在泰順縣雅陽鎮茶幹臨時交易點,幾乎每天都有幾十位來自江蘇、上海、安徽等地的茶商,佩戴著採購證,有序收購茶農們送來的茶幹。而在兩個月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
  • 做好「牛」文章 走上致富路——記全市產業致富帶頭人孫振林
    做好「牛」文章 走上致富路——記全市產業致富帶頭人孫振林 2020-12-23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豪生態家庭農場:林下特色養殖拓寬致富路
    地處紅山管理處轄區的萬豪生態家庭農場因地制宜,利用果園發展黑山羊、黑山豬等林下生態養殖,拓寬了創業致富路。新聞內容萬豪生態家庭農場有果園面積近200畝,通過劉夢平夫婦多年的苦心經營,果園優質的枇杷和楊梅成為農家樂遊客的搶手貨。
  • 村民念響精打細「蒜」致富經
    村民念響精打細「蒜」致富經 信息來源:微柳江 發布日期:2020-12-15 10:00 【字體:大中小】
  • 山東省費縣大田莊鄉: 念好生態「脫貧經」 奔上脫貧「致富路」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脫貧攻堅以來,山東省費縣大田莊鄉依託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特色產業,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理念,整合一事一議「鄉村連片治理」、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資金,按照縣委縣政府發展全域生態遊的部署,把生態鄉鎮建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綜合服務功能,形成了「處處都是度假區
  • 新街居委會:念好「牛」經拓寬群眾致富「路」
    安龍縣普坪鎮新街居委會結合自身實際,藉助國家扶貧政策,積極引導村民發展種草養牛,念好「牛」經,拓寬致富「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黃鹽水:桃林書寫致富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黃鹽水:桃林書寫致富經 2020-10-12 16: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治多:念好「致富經」唱活「草山戲」
    可以說,治多既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又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穩步提高脫貧質量,切實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雙贏」發展道路。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算生態帳、打生態牌、吃生態飯。
  • 「夫妻羊倌」創新湖羊經營模式 走上生態養殖致富路
    先富帶後富,共奔富裕路。謝偉的家庭農場採取了「羊場+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幫助當地的小型養殖戶銷售種羊。雖然規模不大,可有效解決了農戶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的資金、技術、銷路等問題。現如今,「雅克湖羊」讓夫妻倆走上致富路,也讓創業成果惠及了身邊農戶。在帶富周邊村民的同時,夫妻倆還把目光瞄準了生態循環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