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談國際抗疫③:英美策略發生根本轉換,合作是真正解藥

2020-12-13 西部網

編者按:

近日,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舉世矚目,社交媒體上的信息轟炸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為幫助大家了解疫情的動態變化,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微信公眾號「華山感染」持續更新疫情相關數據,並邀請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王新宇等專家就疫情的變化趨勢、熱點問題及相關注意事項,專門進行答疑解讀。

自武漢疫情發生以來,張文宏、王新宇等專家一直跟蹤,已在「華山感染」連撰數文,他們的文字既專業嚴謹又通俗易懂,澎湃新聞經授權轉發。我們希望「華山感染」的這一組文章對讀者更理性地看待疫情、更有效地做好自我防護工作有所裨益。

1.背景:國際疫情最新進展

隨著世界疫情的發展,英國、美國的疫情防控策略也在不斷加強。英國在3月15日宣布「嚇了世界一跳」的「群體免疫」政策後,迫於國際疫情,本國國民及國際輿論的質疑和壓力,在4天後就宣布關閉全英學校,倫敦部分地鐵站將無限期關閉,而英國目前2萬軍人進行高度戒備的待命狀態,隨時準備響應未來的緊急狀況。最新的消息顯示,倫敦即將關閉全部餐廳、酒吧、健身房、電影院等娛樂場所。

英國最新防控政策,源自https://www.gov.uk/

而美國自1月21日確診首例新冠病例後,川普多次表示了「美國人民面臨的風險仍然非常低」等觀點。但進入3月,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美國包括華盛頓州、加利福尼亞州等多州進入了緊急狀態。美國也不斷升級了處理措施。

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月29日緊急下放權限,允許全美有資質的醫院實驗室開發並使用自己的新冠病毒感染檢測手段,以提升檢測速度。受疫情影響,採取停課或上網課等措施的美國高校名單不斷增加,哈佛大學3月10日通知該校學生在15日之前搬出校園宿舍,且在接到進一步通知之前不要返校。其他停課或改為上網課的美國知名高校至少還包括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華盛頓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印第安納大學等。3月16日,舊金山宣布自午夜起封城,除非有必要的外出,市民被要求待在家裡。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以創紀錄的速度啟動了試驗性COVID-19疫苗第一階段臨床試驗。臨床試驗在西雅圖地區進行,參與者為健康成年人。

3月18日,美國政府宣布從美國國際發展署的應急儲備基金中撥款6200萬美元,著手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這些資金將用於受COVID-19疫情暴發影響或處於疫情高風險的發展中國家的關鍵幹預措施。美國股指10天內四次熔斷。3月19日晚,美國加州州長宣布全州「封城令」,要求該州4000萬居民留在家中不要出門,以防止新冠疫情蔓延。3月20日,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美國國務院宣布暫停所有常規籤證服務。

美國加州州長宣布全州「封城令」

2.封城,中國爭議落下帷幕

從2019年末至今,新冠疫情逐漸蔓延至全球。耐人尋味的是,中國雖然在2月末已經通過國內採取的各項措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抗疫成果,但歐洲和北美各國在疫情初期採取的仍是 「走一步看一步」的策略。前者積極抗疫,短期效果顯著,經濟受損嚴重,後續還要長期接受輸入性風險的考驗;後者短期經濟影響小,但是長期可能醞釀更大的風險和經濟危機。

隨著歐洲各國和美國疫情的逐漸發展,我們發現,各個國家都逐漸開始採取了類似於中國lock down(封城)的策略。包括義大利、西班牙、美國等國家,相繼宣布把國家邊境或城區邊境關閉。而建議居民「不要出門「、關閉餐廳、娛樂設施等之前被部分國家質疑是否過於強勢的措施,現在也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收並實施。

各大城市開始封城

過去3個月已經證實,新冠肺炎的傳播性、致病性都構成了大流行病的必要因素。事實上,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曾數次和大流行病進行過搏鬥。對於一些在很大範圍內蔓延開來,並造成群體性的傷害和死亡的大流行性疾病,我們有個大家可能更耳熟能詳的的詞語,那就是「瘟疫」。無論曾經橫掃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肆虐全球的恆河大霍亂,還是1918年的大流感,都曾經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在過去數百年間,人類對於疫情的控制,往往會採取同樣的措施,那就是控制傳染源及隔離。以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疫情為例,當時威尼斯人不準有疫情船隻的船員登陸,要求他們必須隔離14天。

因此,一個合理的抗疫策略需要時間去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歷史是個閉環,回顧本次疫情,我們也不難發現,無論科技如何進步,人類文明如何發展,當我們再次面對一個新發的,傳染性極強的流行病,一旦到達暴發級別,經典的控制傳染源,傳統的隔離措施在疫情的初期可能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這些看似古老,甚至不近人情的措施,可以在有效藥物或疫苗問世前,為人類爭取寶貴的時間,從而減少這些新發疾病對人類的威脅。這也是中國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採取的措施,而世界各國,無論醫療衛生系統先進與否,在初期以「保經濟」為主的措施未能明顯控制疫情後,也逐漸接受並認可了這一「傳統」的方法。在最後,病毒不分國界,人類應該克服偏見,合作抗疫才是制勝之道。

3.人類合作抗疫,大流行病的真正解藥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取得了抗疫的初步勝利後,政府各部門、醫務工作者、科學家們積極地將這場戰役的經驗,不斷地和全世界分享,也為其他國家的防控措施提供了諸多參考。數十場網上國際學術交流會議已經開展,王辰院士、曹彬教授團隊與鍾南山院士團隊的早期高質量論文的發表都為世界認清病毒,制訂合理抗疫方案做出了重要的幫助。中國科學家團隊早期公布的基因組數據更是成為國際快速研發診斷試劑和疫苗的基礎。如今,中國也已經派出了多支救援隊,筆者的好友中山大學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林炳亮出徵塞爾維亞,復旦大學上海公衛中心錢志平2周前已經抵達伊朗,更多的專家現在正趕赴歐洲的疫情震中義大利。

在近期的多場國際會議中鍾南山院士、張文宏教授、曹彬教授等專家也和國外多個國家的各個層面的臨床專家、公共衛生專家、政府官員交流抗疫心得。

2020年3月7日,首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

在美國疫情日益嚴重之時,兩國之間科學家和臨床專家的民間交流沒有停止。在2020年3月13日,來自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美國100多家頂尖醫院的主任、CDC十幾名工作人員、美國參議院前多數黨領袖和公共健康委員會主席等近三百名人士參與了這場線上交流。張文宏教授、曹彬教授、彭志勇教授分別分享了自己的診治經驗。

3月13日,多位專家參加了中美交流線上會議。消息來源: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himalaya-capital-hosts-discussion-on-covid-19-with-experts-from-china-301024443.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會議的一名參會者,上一任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Bill Frist,本人是醫生出身,也是以前參議院醫療委員會主席,主導美國最大的醫療系統之一HCA Healthcare。他將張文宏教授關於「大城市防疫戰中的確診經驗」放在了自己的播客(Podcast)的首頁上。並在推薦中寫到:中國的經驗,是我們不了解的知識,若能儘快應用,可以幫助救治數以萬計的美國人。

同期,上海團隊就快速早期診斷與隔離,抗病毒藥物的選擇,重症患者救治等形成了具有獨特意義的上海共識,並以英文版與國際同行交流,作為國際抗疫的參考。

4.地球是平的,我們是共同體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撰文評論此次新冠疫情中提到,真正的保護來自於可靠的科學信息共享和全球團結一致。地球是平的,我國通過充分的國際合作和交流,國內學者不斷發出的中國聲音,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擔當,也呈現了我國科學家們寶貴的學術思想和價值。此次疫情中,我們欣慰地發現,各位值得尊敬的醫療領域工作者、學者、科學家也一起組成了中國面對世界的一張名片。他們是值得尊敬的,也是值得國人驕傲的。在未來,我們也期待,並相信,中國感染性疾病相關領域的專家們將會在國際上擁有越來越高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千年來,人類一次次勇敢地與瘟疫搏鬥,而其中獲得的重要經驗也間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暴發於14世紀中後期的黑死病,被部分西方學者認為「標誌了中世紀的結束」。尼採說過:「那些試圖打敗你的卻沒有打敗你的事將使你更堅強」。面對疫情,我們需要學習,需要交流,需要合作,就像歷史一次次證實的那樣,光明和希望永遠會萌發於黑暗之中。我們會繼續努力,我們會常懷希望。

就像那首亙古流傳的詩歌所唱:

我們是同海之浪,

同樹之葉,

同園之花。

撰寫:艾靜文 張文宏

編輯:喻一奇 虞勝鐳

審核:張文宏

(本文原題為《張文宏展望國際抗疫(三): 英美防疫策略發生根本轉換,國際合作抗疫是大趨勢》,作者張文宏為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艾靜文為華山醫院感染科醫師,微信首發於公眾號「華山感染」,版權歸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所有,澎湃新聞獲授權轉發。)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張文宏談「冬季多地現本土病例」:都在可控範圍,未有連續性二代病例發生
    11月22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在其官方微博上談「冬季多地現本土病例後的抗疫新態勢從防控效果來看目前的疫情都在可控範圍,並未有連續性的社區二代病例發生。張文宏醫生表示,當前全球疫情防控進入深水區,疫情失控風險與疫苗協助疫情控制的希望並存。特別在疫苗呼之欲出之時,我們對於常態化下的抗疫有了更多的理解。未來防疫挑戰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可能會超出大多數人的想像。那麼我們一定需要根據各地的會議具體情況尋求最具成本效益比的抗疫策略。
  • 張文宏談國際戰疫① 中國武術和西洋拳,能夠勝利就是好功夫
    但我們相對幸運的是,通過春節期間武漢封城和全社會一級響應,全民積極抗疫,目前取得了全國初步抗疫的階段性勝利。武漢外的全球新冠戰役基本上都是在1月份開打。中國的國內疫情得到控制,本國戰「疫」進入掃尾階段。而中國外的第二戰場卻才剛剛正式開打。亞洲、歐洲、美國以及中東(伊朗)均出現了病例的快速增長,各地不同的防疫政策也紛紛出臺。
  • 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多學科合作救治顯成效
    【權威發布】本報北京4月30日電(記者張亞雄)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3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發生之初,上海就將病人集中收治,並公布確定兩家定點醫院進行救治
  • 張文宏發文預測:未來防疫場景與應對策略
    CFIC導讀 ◆ 12月8日0時許,張文宏發布微博,稱:多種信息透露未來防疫策略和全球交流場景。 上海進博會和日本奧運會防疫策略的共通之處。首先是11月10日,上海進博會在閉環管理下順利閉幕,入境人士實施了閉環管理,會議結束後離境。參觀人員均做核酸檢測,不做其他行動限制。進博會共130多萬人參加,它的成功開展算是對於國際大型互動活動做了一個探索,雖然規模不大。 上周我與日本重要的國家級防疫專家做了交流,兩個信息值得關注。
  • 「最美教師」張文宏:全球抗疫曙光乍現,「希望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張文宏教授榮獲2020最美教師稱號9月13日,張文宏在微博發布題為「全球抗疫曙光乍現」的長文。他表示,近日,世界疫情看似無邊蔓延,峰值至今未至,其實曙光已現。全文如下:全球抗疫曙光乍現近日,世界疫情看似無邊蔓延,峰值至今未至,其實曙光已現。
  • ...和社區支持是中國「抗疫法寶」,鍾南山喬傑張文宏等連線哈佛...
    5月8日,全球抗擊新冠病毒肺炎聯盟首場研討會「抗擊COVID-19一線經驗與戰略的多邊分享」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等「硬核」專家,連線哈佛耶魯紐約大學學者,共同為全球抗疫支招,並對下階段全人類抗疫建言獻策。
  • 張文宏:目前很難預測國際疫情到底什麼時候會結束
    3月29日下午,由醫道、華山感染、醫界等機構聯合舉辦的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召開,李蘭娟、張文宏、葛均波等與會專家圍繞全球各國抗疫策略、重症新冠肺炎診治進展、中國經驗對全球抗疫啟示、COVID-19疫苗前景展望等話題展開探討。
  • 張文宏最新研判:全球抗疫曙光乍現,論據有三點
    張文宏醫生今日早間發布題為「全球抗疫曙光乍現」的微博文章,張醫生分析稱,全球抗疫的曙光已現,並列舉了幾點證據。以下為原文:全球抗疫曙光乍現近日,世界疫情看似無邊蔓延,峰值至今未至,其實曙光已現。一、全球逐漸達成共識。
  • 張文宏醫生把自己的「抗疫」經驗傳播到伊朗去了!
    深受大家信任的「網紅」醫生張文宏把自己的「抗疫」經驗傳播到伊朗去了。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波斯語版已經翻譯完成,目前由伊朗總統府下屬戰略研究中心發布電子版並提交伊朗衛生部,供伊朗民眾免費下載閱讀。
  • 專訪張文宏:中國救人「不計成本」恰恰成本最低
    ,但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當天上午卻因為抗疫臨時「來不了」。世界上發生任何事情,交流、對話是第一位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球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防控思路上有很大差異,這容易引起國家與國家、人民與人民之間的誤解。哪怕是我們國內,不同的省份,抗疫的策略也不完全相同。在這個時候,對話交流、借鑑經驗很重要。從這個意義上看,這個會議開得很有必要。我也希望這樣的會議將來能夠多開,如果邀請我,我有時間一定會參加。
  • 張文宏:新冠病毒成「常駐病毒」
    張文宏:新冠病毒成「常駐病毒」昨天(9月26日),第二屆海峽兩岸國際醫療與特需服務發展大會暨第十三屆高端醫療服務與建設研討會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舉行。會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根據新冠病毒目前蔓延的趨勢,它已經成為了「常駐病毒」。
  • 外語類院校可在當前抗疫國際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但截至目前,全球抗疫的實踐表明,各國在應對這一突發事件的國際合作方面表現出政治意願不同、應急協調機制不足、民眾認知程度有差異等問題。在此情況下,以語言優勢、國別和區域研究優勢為主要特色的外語類院校,可在促進抗疫國際合作方面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 張文宏談新冠肺炎防護:最有效的藥物是人的免疫力
    張文宏談新冠肺炎防護:最有效的藥物是人的免疫力 2020-03-29 21:32:08 視頻截圖   (抗擊新冠肺炎)張文宏談新冠肺炎防護:最有效的藥物是人的免疫力  中新網杭州3月29日電(記者 方堃 林波)「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在這種情況下抵禦病毒靠什麼?提升人類的免疫力非常重要。」
  • 張文宏談上海為何沒有全員篩檢,還帶來一個好消息→
    張文宏談上海為何沒有全員篩檢,還帶來一個好消息→ 2020-11-14 2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文宏:只追逐名校和分數,那註定失敗,要打抗疫精神「綜合牌」
    論壇上,作為壓軸出場的「神秘嘉賓」,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從抗疫精神中與大家探討教育的本質。「教育不好談,一談教育友誼的小船就翻了,因為每一個人的意見都不一樣。」張文宏就直言,一方面,現在人們都在談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全世界都在推崇名校。不想進名校,那是虛偽。上海基礎教育有所謂的「四大名校」是精英教育。
  • 張文宏最新判斷
    11月6日,「相聚進博 守望相助——《上海抗疫期間對外交流故事輯》新書分享會」在閔行區新東苑快樂家園舉行。分享會上,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也談及了自己對疫情走勢的判斷,他認為,全球範圍內的疫苗接種以及各國合作抗疫將決定未來疫情的走勢。
  • 李蘭娟、張文宏回顧「抗疫」經歷 分享健康傳播經驗
    李蘭娟、張文宏回顧「抗疫」經歷 分享健康傳播經驗 2020-09-25 17:54:32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回顧「抗疫」經歷,分享健康傳播的經驗。李蘭娟在大會上發言。 駱雲飛 攝  李蘭娟認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在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疫苗研發、診斷治療、公共衛生管理等方面,人工智慧、大數據、5G、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數位技術、科技手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在其官方微博上...
    【張文宏談冬季多地現本土病例】11月22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在其官方微博上談「冬季多地現本土病例後的抗疫新態勢」時表示,中國各地對於疫情的防控都非常到位。從防控效果來看目前的疫情都在可控範圍,並未有連續性的社區二代病例發生。
  • 張文宏:本場疫情在今年夏天結束基本已經不可能
    大流行狀態下的國際抗疫與中國應對國際戰疫動態與展望(二)本周是世界抗疫開始後最為慌亂無序的一周——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宣新型冠狀病毒進入全球大流行狀態後,歐洲出現了暴發的態勢,成為世界疫情的中心。
  • 張文宏談中醫藥抗疫說了什麼 張文宏個人資料簡歷
    4月4日18:00,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與在法華人華僑、留學生等進行在線交流,回答海外同胞們關心的疫情發展、個人防護等熱點問題。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中醫藥在這次防疫過程中確實發揮了作用,而且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但如果要問中藥作用大一些還是西藥作用大,這是很難區分的。就像你考上了裡昂大學、巴黎大學,到底是你爹起的作用大一點還是你媽起的作用大一點。」張文宏提醒,中藥雖好,但不能自己亂用,需要有資質的中醫生給你提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