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蝦」解答了「達爾文的困惑」

2020-11-06 揚眼

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複雜多樣的生命在地球上突然出現,這一裡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裡就特別提到,複雜動物在寒武紀突然出現是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同時這也成為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員領導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了解答「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的關鍵化石——「章氏麒麟蝦」,並以研究論文的形式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這項最新研究成果。

解答「達爾文的困惑」,需要這種化石證據

1984年,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在雲南發現的「澄江動物群」更加凸顯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突發性,將「達爾文的困惑」推向頂峰。因為澄江動物群中化石發現表明,包括脊椎動物在內,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在5.2億年前都已經出現了。依據達爾文進化論,想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科學家就需要找到動物門類起源的過渡型祖先化石。

澄江動物群生態復原 (楊定華繪圖)

澄江動物群中,多樣性最高的是節肢動物。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之一。我們熟知的蝴蝶、螃蟹、蜈蚣和蜘蛛就是節肢動物,它們都具有分節的身體和附肢。當今地球個體數量最多的動物就是節肢動物,它們佔據了動物界中大約80%的物種多樣性,在海、陸、空各種環境下都有它們的身影。

然而,節肢動物是怎麼演化而來的?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 這是生物進化的一大難題,一百多年來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

五隻眼睛、兩個 「大鉗子」,小怪物為何命名「麒麟蝦」

11月4日上午,北京的中國科學院與南京的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稱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視頻連線,正式發布了「章氏麒麟蝦」化石的研究成果。

論文作者之一,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趙方臣研究員對記者說:「澄江動物群中,奇蝦是體長可達兩米的頂級捕食動物,被認為是節肢動物的祖先類型。但是,奇蝦和真節肢動物形態差異巨大,兩者之間存在著難以跨越的演化鴻溝。這一鴻溝成為探索「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關鍵缺失環節」。

麒麟蝦化石 (曾晗供圖)

麒麟蝦化石 (曾晗供圖)

據了解,此次發現的 「章氏麒麟蝦」,身體具有明顯的真節肢動物特徵,例如硬化的表皮、癒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幹和分節的腿肢。但是,它的頭部卻又嵌合了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形態構造,包括寒武紀怪物——奧帕賓海蠍特有的五隻眼睛,以及寒武紀巨型頂級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所以,論文作者之一,黃迪穎研究員介紹, 「章氏麒麟蝦」組合了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身體特徵,是一種罕見的嵌合動物,如同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瑞獸——麒麟。

「化石證據」的發現意義非凡

據論文第一作者曾晗博士介紹,研究團隊採用多種技術手段,對「章氏麒麟蝦」化石進行了精細的比較解剖學研究。以多年積累的研究數據為基礎,結合「章氏麒麟蝦」獨特的嵌合形態和演化發育生物學分析,論證了奇蝦和真節肢動物第一對附肢的同源性。通過譜系發生重建,計算反演出早期節肢動物演化關係和附肢形態轉變的新模型。結果表明,「章氏麒麟蝦」的演化位置處於奇蝦和其它真節肢動物之間,位於真節肢動物的根部。

麒麟蝦復原圖 (黃迪穎供圖)

麒麟蝦揭示的節肢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新模式 (曾晗製圖)

發布會後,研究團隊領導朱茂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章氏麒麟蝦』」代表了達爾文進化論預言的重要過渡型物種,它架起了從奇蝦演化到真節肢動物的中間橋梁,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

通訊員 盛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石偉

校對 蘇雲

來源:揚子揚眼

相關焦點

  • 《自然》:這個五億年前的「四不像」,為達爾文進化論再添實錘
    這種蝦形化石長有五隻眼睛,同時還具有類似當時海洋中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捕食「大鉗子」和我們熟知的節肢動物(如蜘蛛、蜈蚣、螃蟹和蝴蝶)的多種特徵,被稱為寒武紀的「麒麟」,名叫「章氏麒麟蝦」,它是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這是我國雲南 「澄江動物群」中又一項新的重大科學發現,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又一有力實證。
  • 達爾文的困惑:生物的眼睛是如何進化出來的?
    作為進化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奇蹟,動物眼睛的進化也曾讓達爾文一再感到困惑。他在《物種起源》中甚至提到,眼睛簡直是自然界無與倫比的設計,他甚至覺得眼睛的形成很難用自然選擇來解釋。至今為止,科學家依然沒有找到眼睛進化的「中間形態」。他就像是一瞬間的爆發,卻改變了生命演化的規則。
  • 專家解答十大家庭教育困惑
    日前,廣東省婦聯與廣東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共同發布了當前家庭教育家長十大困惑調查結果。記者就這些困惑請教沃邦國際教育家庭教育專家Linda老師,請她為廣大讀者進行專業解答。  困惑一:什麼才是孩子發展的良好方式(64.8%)?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
  • 牛頓、愛因斯坦和達爾文的理論總是受到攻擊,這是為什麼
    隨著現在科學知識的普及,人們變得博學的同時,也不僅僅只局限於對知識的學習,還開始提出自己的看法,若是遇到自己不認同的科學理論,他們也不會避諱科學的權威,而是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被反對得最多的就是牛頓的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什麼會這樣呢?
  • 達爾文進化論1
    他是個博覽群書的人,當年他在思想困惑,找不到解答的時候,是受到英國學者馬爾薩斯人口學說的影響,這是盡人皆知的一個美談。或許馬克思思想中的哪個觀點會打動他,乃至有了二人的見面。 當代達爾文的傳記者研究認為,很可能是恐懼和內心的焦慮導致的一種精神疾病,這個疾病來自精神的壓力。這一頂帽子夠沉重的了,別再招惹是非了,更何況那位也是個曠世異端,我猜想達爾文有可能是刻意不跟馬克思不見面。但我還有另一個好奇,也是更大的好奇,如果這二位見面了,這兩位曠世異端會交流些什麼呢?我想最關鍵的交流,很可能是這二位非常願意交流的關於人性的問題。
  • 訪《達爾文》著者詹姆斯·穆爾:非同尋常的達爾文
    大部分保存於劍橋大學圖書館的達爾文的筆記和書信被編輯整理出版了。你和戴斯蒙德合著的《達爾文》被認為是一部權威性的達爾文傳記,你們是如何完成這部巨著的? 詹姆斯·穆爾:在19年前,這本書首次出版時,被認為第一本講達爾文的傳記,這個評價是對的。我們沒有採訪他的親朋好友,但是我們比他們都更了解達爾文。我們是第一個搜集了所有資料,包括達爾文的信件、手稿。
  • 他的學說顛覆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卻被國人知之甚少
    達爾文進化論至今已大概兩百年了,在這兩百年內,各個領域的學識都不自覺的與進化論所掛靠,無論是文化、經濟、社會都或多或少的被進化的帶著走,於是才有今天所謂「輝煌」的現代社會. 於是達爾文學說出現以前,西方全部都用的是「神學」去解釋複雜現象,解答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人類的來源.
  • 我的男神達爾文
    在「科學素養文庫·科學元典叢書」裡,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三位大科學家的書最暢銷,如果非要讓小編從中選一個男神,那毫無疑問是——達爾文。這些年,因為做達爾文的書,小編像是和男神談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戀愛。一個牛人,他的身份其實往往只需要一句話就夠了,比如「達爾文,偉大的生物學家」。
  • 達爾文的進化路
    他在書中寫道:「看見在這樣一小群有著親密關係的小鳥中,居然存在這種漸變特徵和結構上的多樣性,任何人都可能會想到,它們是由這座島嶼上最初的幾隻小鳥發展而來的——同一種群的小鳥經過不斷『改良』形成了不同的發展『終端』。」
  • 陳維齡困惑宋逸民狂掃地 網友神回覆解答
    陳維齡困惑宋逸民每天拿著掃把一直掃地。
  • 書摘|物競天擇之惑:社會達爾文主義,與達爾文無關?
    政治問題的困惑引出了第三個困惑。這一困惑源於斯賓塞對個體有機體與社會有機體之間的結構、功能與進化進行無止境的比較。實際上,「結構」和「功能」等後來美國社會學界和英國社會人類學界風靡的術語,幾乎都來自斯氏的比較。
  • 2012年十大最佳好去處:澳洲風情 達爾文市(全文)
    但這裡不僅擁有澳洲肺魚,還有生活在北領地海域中的大海鱸,皇后石首魚,大海鰺,薩拉託加,須三文魚,金甲魚,長嘴魚,金槍魚和泥蟹等這著你。7. 在達爾文濱水區盡情享受濱水區域仍然有很多開發機會,目前達爾文會展中心就像濱水海港港旁的一顆珍珠,與碧波蕩漾的波浪池,遊泳館相得益彰;附近還會有越來越多的酒店、公寓、餐廳、零售店、酒吧和咖啡廳等。這一切,都使這個地方成為當地人,家庭和遊客們新的休閒娛樂之地。8.探索原住民藝術館
  • 【名人故事】生物學家達爾文
    但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進到醫學院後,他仍然經常到野外採集動植物標本。父親認為他「不務正業」,又送他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尊貴的牧師」。達爾文對神學院的神創論等謬說十分厭煩,他仍然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聽自然科學講座,自學大量的自然科學書籍。1828年的一天,他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裡,圍著一棵老樹轉悠。
  • 蝦皮營養豐富,到底是什麼蝦做的?蝦皮的知識,讓營養師為你解答
    蝦皮營養豐富,到底是什麼蝦做的?蝦皮的知識,讓營養師為你解答。在生活中,蝦皮是一種隨處可見的海鮮幹製品,物美價廉,做法多樣,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是,很多人可能思考過這個問題:蝦皮到底是什麼蝦做的呢?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解答。
  • 楊麗萍一生只為孔雀舞,達爾文:看到孔雀尾巴,我就反胃
    楊麗萍為什麼達爾文對雄孔雀的尾巴如此反感?這與他的一趟環球旅行有關。1831年冬天,達爾文上了一艘叫小獵犬號的遠洋科考船,開始了環球考察。支持達爾文的赫胥黎說:一個人並沒有理由因為猴子做他的祖父而感到羞恥,真正感到羞恥的,應該是那些用花言巧語和宗教情緒將真理掩蔽的人,然而,這永遠是做不到的!
  • 達爾文進化論是不是被推翻了
    那麼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為什麼就不能矇混過關呢?因為整本書中描繪的是真實的動物、植物世界,以及它們演化的規律,這是要和宗教爭奪世界的解釋權。當時這本書出版的時候,就遭到大規模的抵制,可是達爾文知道會造成這種影響還要在自己49歲的時候,就決定出版這部著作呢?
  • 「7隻蝦,兒子5隻女兒2隻」,二胎家庭的新型偏心,更刺痛人心
    視頻中,這位媽媽看到冰箱裡面還有7隻蝦,考慮到兒子吃得比較多,所以將其中的5隻蝦給兒子做了蝦丸麵條,並且將其餘兩隻蝦剁碎了給女兒包餃子。也有網友說,為什麼不自己吃一隻,剩下六隻平均分給兩個孩子,這樣不是更好嗎?對於網友們的質疑,這位媽媽認為,自己本來計劃將7隻蝦都給兒子吃的,如今分了2隻給女兒,難道不是平均分嗎?對於這位寶媽做法,一些網友表示不理解,但卻有一些媽媽們認為這種做法是可取的,已經做到了公平對待。
  • 達爾文不背種族主義的鍋
    在達爾文浩瀚的著述以及私人通信中,能夠被抓住「小辮子」的此類武斷言論,也僅此而已。任何將社會達爾文主義和種族主義的髒水往達爾文身上潑的人,都是罔顧事實——達爾文不背這口黑鍋!事實上,達爾文對同時代博物學家(比如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奠基人阿格塞等)的種族主義「科學」曾深惡痛絕,極盡批評鞭撻。
  • 《達爾文的戰爭》:達爾文總結自然規律的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
    其實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之前,已經有一批又一批的先驅做了大量的記錄和研究,也可以這麼說,達爾文的成就,也是站在這一代又一代的學術先驅的肩膀上發展下來的。1809年,拉馬克寫了一本書《動物哲學》,在這本書裡面,他正式提出了「進化」的觀點。他的理論有三條:1物種會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2「用進廢退」,多用就會變發達;3後天變化會遺傳給孩子。
  • 啟蒙達爾文寫下《物種起源》
    達爾文寫道:「1831年12月27日,或許這一天將成為一個偉大的日子。天氣晴朗得出奇,我想這是出海前的好兆頭。在此之前,因為強烈的西南風在海上肆虐,我們的環球勘察計劃被兩次打斷,這一次終於能重整旗鼓,勘察人員無不為此歡欣鼓舞。」他們這次旅行乘坐的艦船「貝格爾號」是英國皇家海軍勘探船,這是一艘十門大炮式的橫帆雙桅船,達爾文還隨船攜帶了大量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