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觸寶手機輸入法中的普通話、上海話「翻譯」功能 |
晚報記者 俞陶然 報導
日前,首個滬語手機輸入法在安卓系統上線,上周末,開發這一軟體的上海交大碩士王佳梁在微博上發布了消息。他告訴記者,上周看到微博上有一條 「滬語手機輸入法即將問世」的消息,受到很多網友的關注,於是也想發布一下自己的發明。
著名滬語專家、上海語文學會副會長錢乃榮表示,最近兩位研發滬語手機輸入法的年輕人王佳梁和吳煒都找到了他,向他請教。 「我對他們的研發很支持,但這兩款軟體都有個問題,那就是有不少滬語『白字』,我希望他們能及時修改。 」
能把普通話「譯」成上海話
據王佳梁介紹,他帶隊研發的「觸寶手機輸入法」已在安卓上線,供用戶免費下載。上周,他們從微博和媒體上得知,「80後」軟體工程師吳煒正在研發滬語手機輸入法的消息後,變得更有幹勁了。「這幾天我們團隊都在加班加點,爭取本周在蘋果的iOS系統上推出滬語手機輸入法。 」
這款已經上線的滬語輸入軟體有什麼特色呢?據王佳梁介紹,該軟體支持「混合輸入」,也就是說,用戶不但能用它打出上海話詞語,也能打出人們平時常用的普通話詞語。 「我覺得,只有支持混合輸入,上海話手機輸入法才能成為一個有實用性的工具。因為我們在簡訊交流中,畢竟大部分詞語都來自普通話,上海話詞語只能是作為一種『點綴』,讓簡訊變得更有地方特色。 」
在拼音輸入方面,目前,「觸寶」採用的是普通話拼音,而非錢乃榮教授等人發明的上海話拼音。在安卓系統的手機上,記者試驗了一下,輸入「yi-la」,就顯示出 「伊拉」(他們),輸入「maogugu」,就顯示出 「毛估估」(估計)。
該輸入軟體還有一個將普通話「翻譯」成上海話的功能。比如,輸入「小孩」,再按一下「翻譯」鍵,就會顯示出「小擰」(正字應為小人);輸入「厲害」,則會顯示「結棍」。「這個功能對新上海人來說蠻有用的,可以讓他們學習滬語。 」王佳梁說。
讓用戶使用上海話「正字」
記者發現,這款輸入軟體的演示視頻在微博上發布後,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追捧。但也有網友指出,有些上海話詞語並非「正字」,而是「白字」。比如,輸入「zusa」,顯示的是「組撒」,但其實,表示「幹什麼」的上海話詞語應寫成「做啥」。
「網友的批評很有道理,但在正字、白字問題上,我們也感到挺矛盾的。」王佳梁表示。這是因為,如今很多年輕人喜歡用普通話字詞來「表音」上海話,如 「組撒」、「上海寧」、「瞎剛八剛」。其實,這些詞裡有很多白字,但年輕人覺得這樣寫才有意思,如果寫成正字 「做啥」、「上海人」、「瞎講八講」,則似乎失去了上海話的味道。
最近,王佳梁帶著這個問題請教了錢乃榮教授。錢教授建議他們還是採用正字,以《上海話大詞典》中的用字為準,因為這樣才符合語言學規範,有利於上海話的傳承。聽了這個建議後,王佳梁團隊打算更新手機輸入法的字庫,引入一大批上海話正字,但「組撒」之類的白字也暫時保留。當用戶點擊「組撒」後,軟體會提示用戶正字為「做啥」,引導他們選用正字。
開發軟體要注意用字規範
錢乃榮教授告訴記者,最近,王佳梁、吳煒兩位開發滬語手機輸入法的年輕人都找到了他,向他請教。作為上海話拼音輸入法的發明人,錢教授感到很高興,也很支持他們的研發項目。「但我希望他們在軟體發布上要慎重,注意用字和拼音的規範。如果已經發布了,就要及時修正、更新。 」
錢乃榮說,上周,他在報導滬語手機輸入法的電視新聞上亮相後,接到了不少同行的來電。 「電視鏡頭裡,我在和吳煒討論上海話輸入,手機屏幕上赫然寫著『搞七捻三』,其實應該寫成『搞七廿三』。結果同行笑著對我說,這個軟體真是『搞七廿三』。 」此外,報紙上報導吳煒研發的軟體,說「輸入拼音,手機上立即顯示出『嘎三胡』、『甩翎子",其實這些也是白字,應該寫成「茄山河」、「豁翎子」。 「所以在滬語手機輸入法的研發中,選用正字是非常重要的。我歡迎研發者和我繼續討論,把這類軟體做得更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錢乃榮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