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2月9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在手機上輸入「hagang you sa gang dou」,對應出現滬語「瞎講有啥講頭」,昨天,「80後」軟體設計師吳煒在網上公布了一張用上海話發簡訊的照片,「一石激起千層浪」。他透露,自行研發的滬語手機輸入法一兩周內將在網上公布,供市民免費下載使用。
靈感:
源於滬語電腦輸入法
「一直很關註上海話的發展,最近幾年特別是小孩子,說上海話的、說得好的越來越少了。」吳煒說,2008年年底,受滬語專家錢乃榮教授推出電腦應用的上海話輸入法啟發,他決定嘗試在手機應用上推廣。身為「80後」的吳煒是個軟體設計師,從業已經五六年了。他告訴記者,一直在網上看到很多人用普通話發音來「拼寫」上海話,但拼寫出來的字五花八門,有些還詞不達意,所以才想到設計一個更方便、更易上手的上海話手機輸入法,喚回大家對滬語的信心。為此,2008年至今,吳煒花了3年多時間研發輸入法。
但要把複雜事情簡單化,並不簡單,例如普通話和上海話發音不同,部分漢字不對應等問題,「不過,目前這個問題我已經解決了。」
優點:
智能級,能自動糾錯
從吳煒公布在微博上的照片,記者看到,只需要按照上海話的發音,就會對應顯示出滬語文字。吳煒輸入「hagang you sa gang dou」,對應出現滬語「瞎講有啥講頭」。吳煒強調,滬語手機輸入法嚴格遵從了上海話發音的標準,以錢乃榮教授的上海話拼音注音方式為基準,但在實用性上作了不少改進,以便適合「新新派」使用,即使滬語不標準,也能在手機上打出上海話。
「輸入法簡單易操作,相信大部分上海的『80後』、『90後』都能很快上手。」吳煒告訴記者,這是一個智能級滬語輸入法。所謂智能級,就是能自動糾錯。「現在年輕人說的上海話都不太標準,例如網絡這個詞語,有的孩子只會普通話發音方式『wangluo』,而不是上海話的『mangluo』,這個輸入法就能夠自動識別,無論輸入哪一種拼音,都可以顯示對應詞組。」
吳煒表示,現在滬語輸入法基本開發完畢,他會爭取在未來一至兩周內在網上發布,供市民免費下載使用,「首先應用的是安卓系統,隨後才會應用到蘋果系統」。
試用:
七八成能譯成滬語白話
對於平時說慣了上海話的人來說,這著實方便了不少。昨天,先行試用這一輸入法的市民邵先生告訴記者,輸入法安裝非常簡便,只要通過電腦,將軟體安裝入安卓系統的手機即可。「試用起來也非常方便。」他表示,輸入「gaseiwu」,立即就能顯示「嘎三胡」(意為「聊天」),而「hualin zi」也能立即顯示「甩翎子」(意為「婉轉的提醒」),非常有滬語地方特色。
邵先生說,從試用的感覺來看,滬語詞組顯示非常正規,並非是胡來,大部分上海話發音都能夠表達出來,約有七八成都會自動「翻譯」成滬語白話。但有的要熟悉上海話的發音規則,才能打出來。如「拎勿清」,普通話中沒有英語中「ve」的發音,上海話中卻有,若要輸入「拎勿清」,應該打「linveqin」。
新聞連結]
一種方言會講不會寫,沒生命力
「淘漿糊」的「淘」能不能寫成「搗」?表示「開玩笑」的「打朋」(音譯)怎麼寫?長期以來,上海話只會講,不會寫。2008年8月1日,上海話電腦輸入法正式推出,電腦用戶終於可以用鍵盤敲出原汁原味的上海話,而不必再用普通話來「通假」上海話了。上線一個月,下載量就以萬計。
對於研發上海話輸入法的初衷,錢乃榮表示,一種方言只有用文字記錄下來,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特別像滬劇、滑稽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的唱詞、劇本如果不能用準確的文字記錄下來,那麼對文化傳承是很不利的。而上海話拼音輸入軟體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套軟體包含1.5萬條上海話詞語、1萬多條上海話與普通話共用的詞語,並把它們與上海話拼音對接。用戶只要輸入拼音,就能得到規範的文字。考慮到上了年紀的上海人和年輕人說滬語的發音差異,該軟體有新派、老派兩個版本,45歲以下的上海人以下載新派版本為宜。
在弄堂論壇上,記者看到不少網民下載使用後的反饋信息。有人說,這套軟體很好用,上海話拼音一學就會,並編了一個速成口訣:「濁音h短音k,安打oe來埃打e,字改y額為ng,其餘都同普通話。」也有人反映,上海話拼音比較難掌握,他們輸不出準確的拼音。錢教授對此解釋道,這套拼音與普通話拼音很接近,只是在上海話特有的發音中才用了新的符號,「年輕人只要看了軟體中的使用說明,就能學會。」
「年輕人對上海話輸入法還是很感興趣的。」錢乃榮說,就像國家語委的一位領導所說,不能上網的語言將趨向消亡。如今,市民能輕鬆用上海話發簡訊,打出規範的上海話文字,這對上海方言和文化的傳承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