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孩子夜鬧不肯睡覺了,往往小孩子總會有一段時間會在夜裡興奮異常,不肯入睡。媽媽早就白一天的疲憊拖得苦不堪言,可孩子依舊精神頭十足,讓很多家長束手無策。
網友胡女士私信說,自家的孩子從1歲前就開始有了不好的睡眠習慣,往往白天睡眠時間很長,夜裡再累也不肯睡覺,家裡人嘗試過幾次糾正可都以失敗告終。沒辦法胡女士這位全職媽媽,也只好更改了自己的睡眠時間,陪孩子過起了夜貓子的生活,這一過就是2年多。
2年後,胡女士才發現孩子的異常,已經三歲的孩子在這兩年的時間段,幾乎沒有明顯的生長發育,個頭和體重的增幅都很小,再和同齡的孩子比起來就更明顯了。一同入園的小朋友都已經很高了,自家的孩子卻還被人當做小嬰兒看待。
不僅如此,孩子的動作發育和思維活躍度也和其他小朋友差很多,明顯的發育落後。胡女士帶孩子去檢查後才得知,因為長期的睡眠不規律,影響了孩子腦垂體生長素的分泌,導致孩子患上了「後天侏儒症」和「神經發育遲緩」。看著自家孩子和同齡孩子的差異,胡女士真的是自愧難當,後悔當初的容忍和妥協。
孩子的不規律睡眠,不能持續超過2個月
想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各項發育指標都跟得上,就必須要保證孩子的睡眠。如果孩子因為生病或是情緒興奮,出現了夜鬧不肯睡的症狀,再長也不能超過兩個月,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做出糾正,在孩子睡覺習慣這件事上做到決不妥協,否則害的只能是自家的孩子。
1歲後孩子的午休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很多媽媽認為,孩子睡著了才安穩,自己才有時間幹別的事情。會刻意放縱孩子的午休時間,往往孩子不醒就會讓孩子睡著。
一歲以後的寶寶媽媽要保證孩子的午休時間在1小時之內最佳,超了時間就會影響夜裡的睡眠,延長晚上睡覺的時間。夜間的11點至凌晨2點,是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的關鍵時刻,所以媽媽們應當儘量保證孩子在9點之前入眠,深度睡眠狀態下的生長素分泌才會更有利於成長。
保證孩子的睡眠質量,媽媽應該做好充足準備
為了讓孩子能有良好的睡眠質量,有較長的睡眠周期,媽媽應該減少聲音和光線對寶寶的影響,給孩子穿著適當的衣服睡覺避免冷或熱影響孩子睡眠,保證孩子在吃飽後入眠,避免因飢餓而夜醒的次數。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基本保證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寶媽們,你家的寶寶夜鬧嗎?寶寶的睡眠規律嗎?別再放縱孩子的睡眠了,這對孩子的成長發育至關重要,想長大個、想更聰明,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是最基本的前提。分享給那些不看重孩子睡眠的家長,讓她們引起重視。提出你的建議和意見,幫助更多寶貝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