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隱蔽戰線的董必武:培養出4名傑出情報人員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胡宗南身邊的機要秘書——熊向暉

  中共隱蔽戰線著名的「後三傑」,即陳忠經、熊向暉、申健都是受周恩來和董必武直接領導的情報人員。

  1936年,熊向暉考入清華大學。在校期間,他參加了中共北平學生運動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12月,熊向暉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七七事變後,清華大學和北平、天津的其他大學一起被疏散到湖南長沙。同年底,長沙方面準備組織青年戰地服務團到國民黨第一軍胡宗南部「服務」。周恩來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讓蔣南翔推薦一名秘密黨員報名參加,蔣南翔推薦了熊向暉。

  1937年12月底,青年戰地服務團來到武昌,熊向暉被胡宗南一眼看中。當天夜裡,熊向暉找到八路軍辦事處。當時,周恩來和蔣南翔都不在,董必武接待了他。

  對熊向暉今後的工作安排,董必武傳達了周恩來的意見,要求熊向暉注意克服自身急躁、驕傲的毛病,要甘守寂寞,做一顆「閒棋冷子」。他讓熊向暉記住三點:一是不要急於找黨,不要離開胡宗南的部隊;二是要隱藏黨員身份,不發展黨員,不參與服務團的領導工作,保持不左不右、愛國進步的政治面目,準備參加國民黨。即使受到進步朋友的誤解也要忍耐;三是在國民黨內要寧亢勿卑,但不宜過亢。最後,董必武送給熊向暉八個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出所料,深得偏愛的熊向暉很快就擔任了胡宗南的機要秘書。蔣介石給胡宗南的密令都由熊向暉先籤收,胡宗南下達的命令也都是由熊向暉代為起草。這樣的身份和條件讓熊向暉有機會接觸到國民黨高層最核心的機密,其掌握的情報具有更高的價值和可信度。

  1943年,熊向暉獲取了國民黨第八戰區進攻陝甘寧邊區的作戰計劃,並迅速傳遞給了黨中央。當時,延安只有一個保安團和一個警衛團戍守,情況萬分緊急。黨中央得知這份作戰計劃後立即採取了緊急措施:由朱德給胡宗南和蔣介石發電報,抗議他們進犯陝甘寧邊區的挑釁活動;在延安召開三萬餘人參加的緊急動員大會,揭露蔣介石的陰謀,並通電全國,呼籲停止內戰。毛澤東還親自撰寫了《質問國民黨》一文,在《解放日報》上公開發表。

  本來胡宗南是要「攻其不備」,「閃擊」延安的,卻沒想到進攻計劃被公之於眾,毫無「奇」可言;而且共產黨又嚴陣以待,做好了迎戰的準備,胡宗南只好放棄了計劃,下令收兵。

  另一次是1947年3月,蔣介石命令胡宗南部向延安發起進攻,熊向暉及時上報了敵人的計劃。黨中央獲知情報後,知己知彼,才有了後來的西北解放軍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沙家店等處的連戰連捷。

  當年,毛澤東和中央情報部對西安情報系統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他們的情報對中央工作有很大幫助,稱讚西安的情報工作是全國的模範,還說:「熊向暉,一人可頂幾個師」。

  按住蔣介石「脈搏」的美女速記員——沈安娜

  沈安娜也是董必武安插在國民黨心臟的情報人員。

  沈安娜原名沈婉,畢業於上海炳勳速記學校,後被浙江省政府秘書處議事科錄用為速記員,為黨做情報工作。

  1937年7月,抗戰爆發。沈安娜輾轉來到武漢,找到八路軍辦事處,見到了董必武。董必武熱情接待了她,對她說:「你過去做過情報工作,又有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驊的關係,現在朱是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你可利用這層關係要求進入國民黨中央黨部工作。」然而此時的沈安娜卻更想去延安。董必武苦口婆心地開導說:「你要以大局為重,從長遠著想。黨需要長期潛伏,你就要堅守崗位。」沈安娜懇求道:「能不能讓我去延安學習一年?就一年!」董必武堅決地說:「一天也不行。你只要去了延安,就再也回不來了,再也不可能回到國民黨中央黨部了!」最終,沈安娜聽從了董必武的安排,從此忍辱負重,甘當無名英雄。

  1938年,沈安娜進入了國民黨中央黨部機要處。憑著每分鐘200字的記錄速度和寫得一手好字,她擔任了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等重要會議的速記員。在國民黨中央黨、政、軍、特高層會議上,凡由蔣介石親自主持的會議,沈安娜便是速記的不二人選。

  利用當速記員的機會,沈安娜獲取了許多國民黨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情報,並及時地傳遞給中共地下黨組織,其中包括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起草的《限制異黨活動辦法》和《異黨問題處置辦法》原件,以及國民黨五屆九中全會通過的反共清黨文件等。這些重要的情報為我黨粉碎國民黨的反共陰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1946年1月政治協商會議期間,沈安娜將國民黨「黨團會」商定的談判方案通過也是中共地下黨員的丈夫華明之送出,使中共代表團有所準備,從而掌握了談判的主動權。

  沈安娜在蔣介石身邊長達11年之久,從未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懷疑,她提供的情報往往是準確和真實性極高的核心機密,這為黨中央制定各種應對的政策和方案起到了參考作用。沈安娜夫婦的情報工作也受到了周恩來等人的高度讚揚,他們夫婦倆被人們稱為「按住國民黨脈搏的人」。

  「紅色作戰廳廳長」——郭汝瑰

  被人們稱為「紅色作戰廳廳長」的郭汝瑰,是董必武聯絡的重要情報人員。

  郭汝瑰,四川銅梁人,1907年生,黃埔5期畢業,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郭汝瑰赴日本留學,其間與黨失去聯繫。從日本回國後,郭汝瑰考入陸軍大學,成了「天子門生」。而後,郭汝瑰進入陳誠的十八軍。「八一三」淞滬抗戰中,郭汝瑰擔任十八軍十四師四十二旅旅長,率部與日軍廝殺七晝夜,一戰成名。郭汝瑰還參加了武漢會戰、長沙第三次會戰等戰役,均建戰功,因此受到陳誠的青睞,並最終成為蔣介石心中的「軍界精英」,在國民黨軍隊中一帆風順,青雲直上。

  1943年,郭汝瑰奉調從前線返回戰時陪都重慶,頹敗不堪的現實讓這位愛國將領感到徹骨的心寒。他曾在回憶錄中寫道:「像我這樣對剝削憎恨,略具愛國心和正義感的人,到重慶目睹國家要在一批蠹蟲手中葬送掉,而不棄暗投明以挽救國家,是不可想像的。」

  1945年5月,郭汝瑰偶遇黃埔軍校同學任逖猷(任廉儒的堂兄弟),經任逖猷介紹見到了任廉儒。當時,任廉儒在中共中央社會部負責軍事情報工作,受中共南方局負責人董必武的領導。在任廉儒的安排下,郭汝瑰兩次與董必武會見,他提出恢復黨籍和去延安的要求。1946年3月19日,任廉儒轉達董必武的意見:「你要求恢復黨籍,原則上可以,但要經過一番考驗。我們的同志要想打入國民黨機要崗位很不容易,你去延安的作用相對要小,你留在國統區可以為黨做更多的工作,更有助於你組織問題的解決,希望你能為我們黨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情報。」任廉儒還告知,今後他與郭汝瑰單線聯繫。郭汝瑰也表示:「只要黨能容納我,我可以把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

  由於陳誠的保舉,郭汝瑰的「官運」順暢。一年之內,連連升遷:自總參謀部辦公廳副廳長到國防部第五廳廳長,再到國防部第三廳(作戰廳)廳長。利用職務之便,郭汝瑰把一份份國民黨軍隊的最高機密情報傳給任廉儒,由任送給中共地下黨,再轉到解放軍的作戰指揮部。郭汝瑰傳送的軍事情報,對解放戰爭的勝利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用。

  蔣介石的心腹愛將——韓練成

  據《董必武年譜》記載:(1946年)11月6日,在上海停留期間,(董必武)與桂系四十六軍軍長韓練成在白崇禧公館談話。

  韓練成是何許人也?董必武為何與之談話?

  在中原大戰中,韓練成曾營救蔣介石於危難之中,因此深受賞識、提攜,被蔣介石欽點列入黃埔系,號稱「賞穿黃馬褂的人」。他先後任國民黨師長、軍長、「委員長」侍從室參謀、參軍處參軍等顯赫要職。然而,最初的信仰使韓練成最終走到周恩來和董必武的麾下,成為一名我黨重要的情報工作者。

  1946年10月,韓練成列席了國民黨最高軍事會議,了解了蔣介石全面內戰的戰略計劃,包括對西北、山東兩個戰場的戰略部署,以及美蔣之間關係等重要戰略情報。同年底,韓練成率領的整編第四十六師被調至山東萊蕪一線。為了獲得共產黨的指示,他於11月到達南京,設法見到周恩來。周恩來告訴他:「董老正在上海,你立即到上海找董老請示行動方針。」於是,韓練成專程趕到上海,將南京中共代表團副團長董必武秘密接到白崇禧公館。

  在兩人的談話中,韓練成將全部情報交給董必武。會面後,董必武立即電告陳毅、張雲逸、黎玉:「韓練成已從華南調山東,不願內戰,請派人與之聯繫。」很快,華東野戰軍就與韓練成接上了關係。陳毅還派得力幹部化裝潛入韓部,作為秘密聯絡人。

  1947年1月,國民黨軍隊分南、北兩線展開攻勢,企圖同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沂蒙山區決戰。韓部整編第四十六師剛換上美式裝備,是北線李仙洲集團的王牌軍之一。華東野戰軍決定在運動戰中誘殲李仙洲集團於萊蕪一帶,並希望韓練成做內應。開戰之初,韓練成本打算率部起義。但戰況瞬息萬變,他一時無法操控部隊陣前倒戈,於是只好實施預先與華東野戰軍方面約定的「第二方案」:關鍵時刻,韓練成率領12名親信突然離開指揮崗位,使第四十六師群龍無首陷入混亂,士兵四散奔逃,從而導致國民黨軍全線動搖。華野的幾個縱隊抓住戰機,迅速出擊,不到兩小時,將國民黨的幾萬大軍殲滅殆盡,李仙洲、韓浚等21名將級軍官全部被俘。時任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第二綏靖區司令的王耀武得知消息後大為震驚,罵道:「5萬人,不知不覺3天就被消滅光了。老子就是放5萬頭豬在那裡,叫共軍抓3天也抓不完!」

  朱德讚揚韓練成為黨、為革命立了大功,立了奇功。毛澤東稱讚說,蔣委員長身邊有你們這些人,我這個小小的指揮部不僅指揮解放軍,也調動得了國民黨的百萬大軍。

  董必武給人印象是位忠厚長者,在黨內被尊稱為「董老」。實際上,他卻是我黨隱蔽戰線工作的卓越領導者、現代情報戰大師。有學者指出:董必武不是將軍,但他是將將之人。董必武未帶過兵,但他麾下的幾名超級情報人員,個個抵得過10萬精兵。

  據《黨史縱橫》

  中共隱蔽戰線是周恩來直接領導、布局與指揮的,董必武是其最得力的助手。從抗日戰爭爆發到1947年3月,董必武與周恩來一起戰鬥在武漢、重慶、南京等地,主管統一戰線與隱蔽戰線的工作。後來,周恩來返回延安,南方局就由董必武主持。他安插得力人員潛伏在國民黨黨政軍的核心機要部門及其負責人身邊,建立起無孔不入的情報網絡,斬獲頗豐,在國共兩黨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董必武在中共情報工作中最得意的,就是培養和領導了4名傑出的情報人員,後來也成為其麾下4員心腹大將,他們分別是:熊向暉、沈安娜、郭汝瑰和韓練成。他們4個人戰鬥在敵人的「心臟」,周旋於各種勢力和考量之間,可以說是遊走於刀尖和懸崖的邊緣,獲取了國民黨高層的大量核心機密,為我黨隱蔽戰線的工作立下了不朽之功。

  郭汝瑰提供的國民黨軍方面對淮海戰役的預案和《續徐蚌會戰蔣方部署》。

相關焦點

  • 致敬,隱蔽戰線上的英雄(下)
    這一年是蘇聯衛國戰爭勝利五十周年,俄羅斯向閻寶航授予「衛國戰爭勝利五十周年紀念章」,以表彰他及其所領導的情報小組的傑出工作。同時被授予勳章的還有閻寶航的長女閻明詩,1941年她從延安來到重慶幫助父親的情報工作,是一位隱蔽戰線上的巾幗英雄。
  • 龔昌榮:隱蔽戰線傑出的僑鄉英雄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周恩來領導創建的我黨首個專門情報保衛機構 — —中央特科,培養和造就了一批隱蔽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和業務骨幹,為保衛黨中央機關和領導人的安全作出了特殊貢獻
  • 走進平西情報聯絡站 重溫隱蔽戰線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回溯黨從創始、立足到發展壯大,隱蔽戰線始終存在,並發揮了重要作用。平西情報聯絡站是黨在華北地區建立的重要情報交通樞紐,是延安聯繫北平最主要的戰略通道,承擔著建立電臺、傳遞情報、護送人員、運送物資等重要任務,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工作從未間斷,為晉察冀根據地的建設、抗戰勝利和北平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
  • 於無聲處建奇功——共和國不會忘記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們 (3)
    後來,又打入日寇特務機關主辦的《女聲》雜誌社,以此為掩護從事對日情報工作,直至抗戰勝利。雖然遭到不明真相的朋友們的誤解,但她默默不語,心中深藏著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和對黨的忠誠。  潘漢年同志是我黨隱蔽戰線的傑出領導人,立有大功。可是,解放後被錯定為「內奸」,但他對自己的理想信念至死不渝。在獄中他仍寫下了「又是一年終歲暮,難忘往事走延安」,「天搖地動倒流水,但願冬寒化早春」的感人詩句。
  • 隱蔽戰線風雲錄之沈安娜——按住蔣介石脈搏的人
    1935年1月,經王學文批准,沈安娜成為我黨隱蔽戰線「中央特科」一員,走上革命道路。當時的沈安娜並沒有想到,上海地下黨組織的這一次安排,只是自己潛伏在國民黨中央核心機關裡15年地下情報生涯的開始,去延安甩手幹革命的願望始終沒有實現。(一)潛入敵人內部的「夫妻組合」。
  • 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16)一份絕密情報的背後
    之前,孟士衡曾擬定「京滬暴動方案」,到上海請示王葆真批准,於是王葆真也被盯梢,任廉儒、梁佐華、郭汝瑰及這批絕密文件處於危險之中。緊接著,民革上海臨時工委委員張克強、許志遠、萬行浩等遭逮捕。為商量應變辦法,五個常委委員定於2月22日中午12時在王葆真寓所召開緊急會議。王葆真、許卜五、林滌非、梁佐華四人準時到會,唯獨缺少歷來準時的吳榮。
  • 於無聲處建奇功:隱蔽戰線的另類「刀光劍影」
    我最近看了電視劇《風箏》,了解到我們黨隱蔽戰線驚心動魄的故事,很受感動。之前也看過《潛伏》《黎明之前》《偽裝者》等諜戰劇,這些故事在歷史上應該是有原型的。想請黨史專家給介紹一下真實的隱蔽戰爭歷史,如能選幾個典型講一講就更好了。謝謝!
  • 於無聲處建奇功——隱蔽戰線的另類「刀光劍影」
    我最近看了電視劇《風箏》,了解到我們黨隱蔽戰線驚心動魄的故事,很受感動。之前也看過《潛伏》《黎明之前》《偽裝者》等諜戰劇,這些故事在歷史上應該是有原型的。想請黨史專家給介紹一下真實的隱蔽戰爭歷史,如能選幾個典型講一講就更好了。謝謝!
  • 劉鼎:我黨隱蔽戰線的統戰功臣
    原標題:劉鼎:我黨隱蔽戰線的統戰功臣   劉鼎是我國軍工事業的奠基者,擔任過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部長、陝甘寧軍工局副局長等職務。20世紀30年代,他曾在上海特科工作。後奉命到西安直接負責東北軍和中共中央的電訊聯繫工作。西安事變後成為中共代表團的「大管家」,是在隱蔽戰線立下了功勳的統戰功臣。
  • 中共情報工作戰績驕人 無名英雄於無聲處建奇功
    「龍潭三傑」對黨作出的傑出貢獻,是及時了解了敵人企圖危害我黨中央安全的陰謀活動,一舉粉碎了叛徒顧順章及其主子蔣介石妄圖將我黨中央在滬領導人一網打盡的陰謀,為我黨隱蔽戰線事業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1931年4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主持中央特科工作的顧順章,在完成護送張國燾、陳昌浩去鄂豫皖蘇區的任務後,違反保密紀律,在漢口街頭賣藝,被捕叛變。
  •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5)▏中央特科神秘的「風語者」
    編者按:曾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不曾親自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卻隱蔽身份潛入敵人的「心臟」,用非凡的勇氣和智慧,為黨的事業、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即日起,CQDK全媒體將帶您走進沒有硝煙的戰場,為您講述這些特殊戰士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風語者」是指專門的譯電人員。
  • 隱語中的戰爭——敵佔區隱蔽戰線情工如何表明身份和任務
    中共情報人員接頭,在指定的時間、指定的地點,指定的服飾,指定的手勢都確認後,開始交談,而所談用的語言,則根據任務,有專門的密語,即便旁邊有人偶爾路過,根本是雲山霧罩,只以為兩個路人或者買賣人在談某個事情。
  •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1)▏你的名字為何無人知曉
    編者按:曾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不曾親自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卻隱蔽身份潛入敵人的「心臟」,用非凡的勇氣和智慧,為黨的事業、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突出的貢獻。2013年10月,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在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落成,以紀念上世紀50年代為國家統一在臺灣殉難的大批隱蔽戰線的烈士。1949年前後,按照中央解放臺灣的決策部署,1500餘名幹部秘密入臺。50年代初,由於叛徒出賣,大批人員被捕,其中1100餘人犧牲。隱蔽戰線的最大特點恐怕就是「無名」。
  • 揭秘「餘則成」真正結局,隱蔽戰線烈士劉光典事跡將拍電視劇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共隱蔽戰線烈士劉光典之子劉玉平先生處獲悉,1月16日上午,電視劇《劉光典》(暫名)授權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劉玉平等劉光典烈士親屬出席籤約儀式。劉玉平在製作電視劇《劉光典(或潛戰)》授權協議書上簽字,正式授權北京廣電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全權負責電視劇《劉光典(或潛戰)》製作拍攝,標誌著該電視劇的編創工作正式啟動。
  • 「聖智」和「仁義」的優勢——我黨歷史上情報工作覽勝
    中共中央特科最早開展的除奸工作,主要是1928年4月政治局常委、組織局主任羅亦農在上海因叛徒出賣被捕遇害案。特科的內線關係很快查明,這是因擔任中央秘書和接待的何家興、賀芝華夫婦告了密。他們利用接待之機,偷記下上百名領導人住址,隨後到租界巡捕房表示,願以5萬美元和出國護照為交換條件,出售此名單,並先說出羅亦農的地址,待捕捉驗證確實後,再做下一步交易。
  • 從秘密戰線走出的開國少將姜鍾逝世,開國將星僅剩10顆!
    「開國將帥」目前尚存10人: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過世,10名健在者均為少將,他們基本都是在紅軍時期就參加革命,平均年齡已近百歲。【編輯/王梅梅 統籌/劉姝蓉】今日,大白新聞獨家獲悉,開國少將、原總參謀部三部部長姜鍾於2019年9月29日8時20分逝世,享年101歲。據悉,姜鍾曾在隱蔽戰線長期從事機要情報工作。
  • 1927年在漢成立特務工作處 隱蔽戰線工作從武漢起源
    1927年中共中央軍委在武漢共有4處辦公地點,武昌1處,漢口3處。如今,漢口餘積裡等3個地點隨城市變遷,已不可尋。中央軍委在武漢健全了部屬機構,新成立秘書科、組織科、特務工作處,堪稱「中央軍委建立以來隊伍最大、人員最多、機構最全的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特務工作處就是後來著名的中央特科前身。黨的情報組織機構誕生在武漢。市委黨史研究室專家宋健認為,可以說,黨的隱蔽戰線工作從武漢起源。
  • 中共隱蔽戰線傳奇人物「文革」 交代材料曝光
    閱讀連載請點擊靖任秋是中共隱蔽戰線上的傳奇人物近二十年裡,他一直處於國民黨特務的監視、圈套之中,明算暗算,無間無常,鬥心鬥智。他一生屢歷險境,五次被捕,兩次入獄。他不僅保持了氣節,而且全身得脫,堪稱奇蹟。這本回憶錄脫胎于靖任秋在"文革"隔離審查期間所寫的交代材料,囚室面壁,冥思苦想,因而回憶詳盡,生動可讀。不僅細數隱蔽戰線的鬥爭,而且對三四十年代的社會百態、世風人情都有詳述,堪稱展現舊中國社會的一幅生動圖畫。
  • 肖途「戰五渣」的背後是中共情報戰線遠勝國民黨的原因之一
    可以說肖途的「戰五渣」與社會大眾心中的情報特工的形象大相逕庭,國民黨軍統的顧曉曼反而更符合大眾對於間諜特工的印象。但鮮為人知的是,肖途的「戰五渣」正是中共情報戰線遠勝國民黨的原因之一。由於很多文學作品和影視劇的藝術塑造,很多人都以為情報戰線的特工人員都應該像「007」一樣憑藉超強的個人戰鬥力消滅「邪惡」。但根據解密的材料,絕大部分潛伏特工基本一輩子都不會經歷肉搏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