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詩詞中常用的動靜結合手法

2020-12-18 遲返

動靜結合,作為詩詞創作中常用的寫作手法,通常作為一種寫景方式,描寫動態與靜態的景物,以動景襯靜景,以靜景襯動景,動靜相結合,顯得更加和諧。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詩詞中的動靜結合的運用。

化動為靜

即將動景當作靜景來寫,如:

望廬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瀑布仿佛河流懸掛在望廬山前,飛奔而下,就像銀河從九天墜落。本詩中詩人竭力刻畫飛流直下的瀑布場景,運用了化動為靜的手法,將本該一瀉而下的瀑布形容成一條高掛於山川之間的白練,將流動的水靜景化。更加突顯瀑布在「遙看」的視野中所展現的美。

化靜為動

即將靜景當作動景來寫,如

書湖陰先生壁宋 王安石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茅草當中整潔清淨,主人親手栽下排排花木。院外小河圍繞著農田和秧苗,無聲守護,青山帶著綠意映入眼帘。本詩中將「一水」「兩山」擬人化,賦予了山水人的情感。山水本是不動的,卻在詩人的筆下動態化,仿佛擁有了生命一般,紛紛為院落內獻上一片翠色,既顯出青山,河流農田的勃勃生機,也體現了山水有情。

以動襯靜

通過描寫動態的景襯託靜態的景,或借描寫喧鬧的環境,周遭的聲響來襯託周圍的寂靜,如:

入若耶溪唐 崔顥輕舟去何疾,已到雲林境。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巖中響自答,溪裡言彌靜。事事令人幽,停橈向餘景。」

泛舟若耶溪上,遠處水天相接,山中傳來陣陣鳥鳴,還伴著蟬的鳴叫聲,樹林顯得更加清幽了。本詩以動襯靜,以聲襯靜。詩人寫到「響自答」「言彌靜」,蟬鳴反而顯得山林更加寧靜,鳥鳴卻也格外清幽。以蟬鳴,鳥鳴的聲音去襯託這樣周圍環境,以動寫靜,更顯山林環境清幽,寧靜。

以靜襯動

通過描寫靜態的景來襯託動態的景。

動靜互襯

同描寫運態的事物和靜態的事物,使之互相襯託,如: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 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皎潔的明月驚走枝頭喜鵲,清風帶來遠處的蟬鳴聲,稻花香中吹來陣陣蛙聲,星星時隱時現,忽而下起了點滴小雨,轉過幾道彎,舊時的茅屋出現在眼前。這是一首典型的運用動靜互襯手法的詞,月光明亮,驚醒鳥雀,清風吹拂,陣陣蟬鳴。再說到田間地頭,稻花散發陣陣清香,一陣一陣的蛙聲傳來。「驚雀」「鳴蟬」「蛙聲」皆為動態,而「明月」「清風」則是靜態的,喜鵲聲,蟬鳴聲,蛙聲,聲聲不絕,加上明月,清風等,有動有靜,有喧鬧有寂靜,動景與靜景互為依託,更顯和諧。

動靜結合手法的運用,一方面對於環境的渲染及營造周圍的環境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營造了極為強烈的畫面感。另一方面,將動靜結合的手法運用到我們的古詩文創作中,更能體現詩人的情感。所以說,在詩詞中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將詩詞提升一個層次。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古典詩詞中的7種寫景手法
    古典詩詞中的7種寫景手法一、詩詞中常見的寫景手法1、比喻、擬人、誇張、借代等修辭手法。2、襯託(正襯、反襯)、對比、烘託(即正襯)、色彩渲染、繪形繪色、名詞列錦(意象疊加)、白描等的表現手法。3、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動寫靜、以靜寫動)、正側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遠近結合。【注意】「寫景手法」和抒情方式(直接和間接兩大類,又分很多的手法)不能混淆。「寫景手法」是寫景的方法。抒情方式是指抒情的方法。
  • 古詩詞鑑賞:表現手法之動靜結合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宋)陳與義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請就這首詞的主要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使用的表現手法主要有:動靜結合、對比、直抒胸臆。①三、四、五句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靜景和伴著清韻悠遠的笛聲歡歌到天明的動景,描寫了作者當年在良辰美景中與朋友一起借著酒興盡情戲鬧的遊樂情形。
  • 動靜結合,創設妙境
    動靜結合,創設妙境動靜結合,指文學作品中道家意境的體現手法,「動靜結合」手法是一種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裡描寫動態與靜態,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諧統一的手法。以局部為例,「素湍」「回清」是動,「綠潭」「倒影」是靜,一起一伏,動靜相間,其妙無窮。在中國古代詩歌裡,詩人為了創設道家的飄渺意境,特別注意動態描寫,動靜結合是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在這種手法的運用中,獨出心裁,「每著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 動靜結合,古詩中的道教陰陽學說
    通過詩文內容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觀念,古詩手法中的動靜關係尤為鮮明的體現著以《周易》、《太極圖說》為代表的陰陽觀念。本文藉助古詩動靜主要存在的三種轉態:襯、化、結合,來深入剖析陰陽觀念是如何影響古詩行文中動靜手法的表達。
  • 中考詩詞鑑賞之寫作手法(修辭、表現、抒情)
    在詩詞鑑賞過程中,寫作手法的考查是比較難以把握的一個問題,首先你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而後還要掌握不同手法在詩詞表達中的作用,如此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一題型。下面主要從詩詞鑑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抒情手法中來給大家說說他們各自的表達效果。
  • 詩經《子衿》:通篇運用「賦」的藝術手法,動靜結合,直抒胸臆
    戀愛中的女孩子都是敏感的,她想要的安全感就是男孩子可以多陪陪她,當男孩子沒有顧及到她時,她很想告訴他,但又怕被認為是小題大做,所以只能自己偷偷難過。詩經《子衿》中描寫的就是這樣一個傻女孩,又不知道多少女孩像她一樣,明明已經過了時間,戀人卻還不來,只要自己不主動,他就永遠不會給你發消息,更別說提見面了,想放手,但又真的很害怕失去。
  • 掌握新東方在線這幾種表現手法賞析技巧 撥開詩詞鑑賞的迷霧
    一般在詩詞中,作者會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在此物此景中,以求創造物情一體的藝術境界。它的特點為:「景生情,情託景」。  新東方在線老師指出,通常在詩詞中作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通讀詩歌后的感受為見「情」卻不見景,並且詩詞中往往會含蓄曲折地表現出景物的形態、色彩、聽覺等。如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段就通過對鳥鳴的描寫來抒發亡國感傷。
  • 中考詩詞鑑賞之寫作手法(修辭、表現、 抒情)
    在詩詞鑑賞過程中,寫作手法的考查是比較難以把握的一個問題,首先你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而後還要掌握不同手法在詩詞表達中的作用,如此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一題型。下面主要從詩詞鑑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抒情手法中來給大家說說他們各自的表達效果。
  • 中國詩詞的意境描寫有哪些,正側描寫空間大,動靜描寫生動靈活
    一般詩人在寫作上,更多注重將這兩者結合運用,如白居易的七言律詩《楊柳枝詞》就是其中之一,詩中內容僅四句,上面兩句以正面描寫為主,通過對柳樹的嬌豔姿態的描寫,反應春天的美好。乍眼一看仿佛是在描述春天季節美好似的,但到了後面兩句「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 閱讀欣賞詩詞,只有這樣讀,才算是真正讀通讀懂,不信試試看
    一、明白詩詞表層意思,也就是知道詩詞寫了什麼 第一,詩詞中所寫內容相關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第二,補充內容——詩中省略的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 第三,調整詩句的語序——主謂倒裝、狀語後置、賓語前置等; 第四,整合句意——前後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 淘園詩話 | 詩詞景物描寫手法
    這首詩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徵,主要運用了襯託、對比的手法,襯託是通過描寫甲來使乙表現得更突出的方法。襯託分映襯和反襯。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襯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寫江中之月「唯見江心秋月白」襯託琵琶聲的引人入勝,「別時茫茫江浸月」襯託人物悽涼的心情。《項脊軒志》中用「萬籟有生」來反襯「庭階寂寂」的。
  • 【收藏】古詩詞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匯總(附練習)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古詩詞中常會使用一些表現手法來增強作品的表達效果,突出作者的情感。表現手法多種多樣,用法也靈活多變,學會賞析詩詞中的表現手法,是詩詞鑑賞的學習重點之一。今天,《七彩語文·初中》編輯部為同學們整理了古詩詞中常見的表現手法,一起來學習吧!
  • 詩詞難理解難記憶?因為你還沒掌握這些詩詞的表達技巧與鑑賞規律
    本文是{語文課外綜合知識}專欄第6節,古詩詞常用表達技巧、古詩詞鑑賞思路。一、古詩詞常用表達技巧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情景交 融、映襯對比、伏筆照應、借古諷今、託物言志
  • 【詩詞密碼】淺談詩詞創作中的「造語」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好的詩詞語言,應當兼顧造語的述意功能和音韻的處理,用大白話說,就是既好聽,又到位。  對造語的理解,我以為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思考,即語言本身的張力,語言的生熟度,語言的發展,駕馭語言的技巧手法等。造語和格律,可謂是詩詞創作的兩大基礎。有的人寫了很多詩詞,格律全對,可是一讀起來,就覺得怪裡怪氣、拗裡拗口,完全不是詩詞的那個味。如果仔細揣摩,那很可能是造語出了問題。
  • 《高中語文》三大難之詩詞鑑賞!6大終極解題技巧,速度拿走吃透
    我是迪迪學姐,今天學姐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高中語文的詩詞鑑賞!一提到詩詞鑑賞,首先想到的就是詩歌的表現手法,廣而言之,與表達技巧、藝術手法是同一概念,包含表情達意手段手段的方方面面,諸如:描寫方法、抒情方式、寫景角度及景情關係;託物言志;動靜關係等。
  • 中國詩詞大會:5個字引蒙曼講修辭手法,測測你的表達在第幾級?
    修辭手法,能加增我們文章、溝通的魅力。比喻最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可讓我們的表達更加生動。一般情況下,我們會用這樣的比喻,美女像鮮花一樣,小朋友像花骨朵一樣。非也,真正的大神是唐詩宋詞高手們,我們到詩詞大會現場感受一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二場比賽,選手李晶面對一道題,就是要在一堆打亂的字中拼出一句宋詞,他很快選出了正確答案「水是眼波橫」。
  • 淺談中國畫的表現手法
    成忠臣作品淺談中國畫的表現手法(原創)中國畫歷史悠久,是我國文化的精髓。張大壯作品(一)中國畫的創作方法是以現實主義為基礎並與浪漫主義相結合,是一種獨特的創作體系。它既有嚴格的規法,又有極大的自由。畫家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遷想妙得,創造意境在形象方面重神似不重形似,重不變之形而不重可變之形,重本色不重可變之色,重表現事物的木質內涵。
  • 高考古詩詞常用表現手法解說;例談古詩詞鑑賞中常見的七種表現手法
    古詩詞常用表現手法解說唐惠忠一、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也叫直抒胸臆。通過對某些景物、某個事件的敘述、描寫,含蓄地抒發感情,則是間接抒情。  十、動靜結合  指的是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相結合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特殊的情趣。比如高啟的《春暮西園》: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裡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 董騰老師乾貨| 詩詞鑑賞的描寫手法你會了多少?還不戳進來看看!
    前幾期我們講了詩詞鑑賞中的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古詩詞鑑賞之手法題的最後一類詩詞的描寫方法,很多小夥伴被古詩歌中的各種方法弄得焦頭爛額,不知道該怎麼去整理它們,其實一點一點細緻的分析下來,他們就是一隻紙老虎,一捅就破。
  • 別愁了,動靜結合寫景物,通俗易懂的講解在這裡
    「動靜結合」是寫景作文的關鍵所在,使用這種寫作手法寫出來的文章,可以在讀者腦中形成畫面感,給人一種置身其境的感覺。三:動靜怎樣結合1、一靜一動①可以先靜後動,例如靜態描寫大樹的樣子,動態描寫風中的大樹。眼前有一棵大樹,筆直的樹幹,翠綠的樹葉,巨大的樹冠,無不不讓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