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溫州入秋以來,雨量近50年最少!

2020-12-09 人民資訊

【渴!溫州入秋以來,雨量近50年最少!】記者從溫州市氣象部門了解到,今年入秋以來,溫州全市平均雨量僅12.5毫米,較常年同期的130.1毫米偏少90.0%,是1971年以來最少的一年。 溫州市今年氣候異常,夏季颱風偏少,秋季晴多雨少,出現了2004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氣象乾旱。11月19日,溫州全市氣象部門開展增雨作業,總共發射火箭彈60枚,溫州市普降小到中雨,全市增雨量206.8782萬噸。根據目前天氣預測,12月溫州市雨量又比常年偏少,溫州市氣象乾旱將持續發展,抗旱保水和森林防火形勢日趨嚴峻。(浙江之聲記者李曉華報導)

相關焦點

  • 溫州這周天氣持續晴多雨少 氣象乾旱日趨嚴重
    溫州網訊 入秋以來,我市天氣晴多雨少,雖說這樣的天氣讓人感覺舒適,但也使得秋燥愈發嚴重。據市氣象臺11月10日11時發布的重要氣象報告,我市秋季降雨顯著偏少,氣象乾旱日趨嚴重。  從短期預報來看,預計一直到周六,我市都將以晴到多雲天氣為主,少雨乾燥的秋季主旋律還在繼續。
  • 臺開恩實施人工增雨,江門今年汛期雨量創40年最少
    鄧豔紅 攝今年以來,江門天氣異常,極端天氣頻發,汛期以來雨量創近40年最少;氣溫居高不下,為歷史同期最高;強對流早發多發;7月出現建國以來首次「空臺」和罕見氣象乾旱。記者從江門市氣象部門了解,截至7月29日,今年全市平均降雨量838.5毫米,較常年同期(1329.2毫米)偏少37%。
  • 臺灣今年春雨近58年最少 或將第二階段限水
    臺氣象部門指出,全臺春雨偏少,是近58年以來最少的一年。北部的桃園縣、新北巿林口區,以及南部高雄巿,目前仍是水情較嚴峻的地區,並且已採取第一階段限水。雖然臺氣象部門預估,3月29日、4月1日、4月6日仍有鋒面來臨,且各用水標的皆已採取必要的調度,以及民生一階限水措施,但如果未來降雨狀況仍不理想時,臺當局「經濟部」不排除進一步實施二階限水。
  • 北京迎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 雨量可灌滿密雲水庫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昨天,北京剛剛進入主汛期,一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就迫不及待地搞了一次「空襲」。昨天凌晨至白天,北京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大暴雨,局部地區達特大暴雨。受黃淮氣旋北上的影響,7月19日凌晨至20日白天本市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降雨主要出現在7月19日白天以及20日凌晨至傍晚兩個時段。其中,7月19日白天本市大部分地區出現中到大雨,西部山前達暴雨。7月20日凌晨至白天大部分地區出現大暴雨,局部地區達特大暴雨。本市共有370個雨量監測站。
  • 深圳市氣候公報(2019年)
    5月21日至5月27日市氣象臺連發3次暴雨紅色預警,為近5年龍舟水期間暴雨紅色預警密集之最;全年記錄到58天局地暴雨及以上降水,為近10年同期最多;全年記錄到雷雨大風日數26天,為2014年以來最多;「4.11」短時極端強降水天氣羅湖、福田多個站最大30分鐘雨量破該站本站記錄,「5.23」強對流最大1小時雨量和最大2小時雨量破記錄;有4個颱風進入500公裡範圍並對我市造成風雨影響,颱風強度弱,風雨影響小
  • 「最新」2019年上海天氣盤點,來看看你都經歷了哪些天氣
    2月全市平均雨量為142.2毫米,是常年同期的2.3倍,為有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多;雨日18天,較常年同期偏多8天;日照時數為36小時,不及常年同期的1/3,創有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新低。2019年梅雨長度、梅雨量、暴雨日數、單日最大雨量等創本世紀之最。
  • 這項操作,給三門解解「渴」!
    這項操作,給三門解解「渴」!剛整理出短袖今天的天氣又出現了大跳水伴隨著冷空氣南下氣溫驟降14℃出門都冷颼颼同時我縣還迎來了一場久違的甘露這也是近一個月以來三門首次降水此次人工增雨緩解了我縣旱情,據氣象部門信息,昨天20時到今天8時,全縣面雨量8.2毫米,雨量最大出現在浦壩港鎮鶴井村,降雨量18.0毫米。
  • 天氣|武漢9月16日正式「入秋」,近十年來今年入秋最早
    熊志武漢已經在9月16日迎來正式「入秋」。23日,記者從市氣象部門獲悉,這是最近十年之中最早入秋的一年。市氣象專家分析認為,今年武漢入秋偏早,一方面是由於今年冷空氣頻繁南下,另一方面則是冷暖空氣在長江沿江及江南一帶對峙,導致雨日較多。出現持續陰雨天氣,將氣溫快速拉低,入秋進程自然偏早。
  • 江南入秋早,西南雨偏多
    仍以三峽為例,根據易煤網模型預測,9月17日開始,三峽水電恢復滿發,截至目前,今年三峽水電累計滿發天數已經達到64天,比2018年(18年水電錶現較好)同期增加29天,水力發電狀態可見一斑。從目前出入庫流量情況來看,入庫流量符合季節性衰減特徵,但出庫流量由於長江中遊尤其是湖北地區的強降雨影響,仍維持在較高水平。
  • 上海10年來首次於9月下旬入秋
    新華網上海10月1日電 (記者李榮)據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的最新消息,根據氣象上入秋的標準,9月26日上海正式進入今年氣象意義上的秋天。這是自2000年以來的10年中,上海首次於9月下旬入秋。  「不過這仍接近於常年平均情況。」氣象臺人士說。
  • 中央電視臺對河北省生態環境廳2020年入秋以來首輪大氣環境執法...
    中央電視臺對河北省生態環境廳2020年入秋以來首輪大氣環境執法專項行動進行報導 2020-10-26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今天凌晨是入秋以來最冷?
    【問題1】據說今天我省迎來了入秋以來最冷的一個清晨,是這樣嗎?  大劉曰:根據河南省氣象臺預報,今天白天,全省晴天間多雲。需要注意的是,今天是入秋以來我省最冷的一個清晨。冷到什麼程度?且不說部分地區最低氣溫低至5℃左右,今天凌晨我省西部、西北部的局部地區還出現了霜凍。【問題2】昨天,我省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大風天氣,今天的風力情況如何,氣溫情況如何?  大劉曰:今天白天,我省依然有風。
  • 乾務水庫低於正常水位5米 鬥門各大水庫喊「渴」
    自去年入秋以來,我市(指珠海市,下同)總降雨量嚴重偏少,鬥門區內的各水庫也出現了蓄水量不足的情況。
  •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長江中下遊梅雨期長、雨量大,為1961年以來最多
    一是長江中下遊梅雨期長、雨量大。長江中下遊地區6月9日入梅,比常年(6月14日)偏早5天;7月31日出梅,比常年(7月13日)偏晚18天;梅雨期共52天,較常年(29天)偏長23天。梅雨期平均降雨量753.9毫米,比常年(281 毫米)偏多168%,顯著超過1998年(572. 4毫米)和2016年(584. 3毫米),為1961年以來最多。二是部分縣市降雨極端性強。
  • 兩位溫州老人用22本「家用帳」記下溫州50載春秋
    2018-04-11 11:25 | 溫州都市報「當時就是想知道錢用哪兒去了,能省的地方省點下來。」陳堃甫1969年的一個閃念,近半個世紀後,變成了一部溫州普通居民家庭生活的「史書」。陳堃甫和陳淑華夫妻倆從1969年6月開始記帳,事無巨細,只要涉及家庭收入開支的都記下來,至今已寫下22本、近百萬字的「家用帳」。這些帳本見證了近半個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時代留下的真實烙印。
  • 2019年嘉興九大天氣「大事件」發布!聽氣象專家怎麼說
    2018年冬季(2018年12月-2019年2月)出現長時間持續陰雨寡照,全市平均降水量417毫米(常年平均187.5毫米),雨日56天(常年平均30.7天),均為建站以來同期最多,日照時數142.2小時(369.3小時),為建站以來同期最少。
  • 近六分之一國土雨量超200毫米!這麼多的雨都是哪來的?
    今年6月1日全面入汛以來,南方出現5輪強降雨過程,近150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累積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的降雨,其中5萬平方公裡出現累積雨量超過500毫米的降雨,簡直是在「潑水」的節奏。說到這裡有小夥伴就要問了,這下得沒完沒了的暴雨究竟都是哪來的?難道真的是天漏了?
  • 近1/6國土雨量超200毫米
    新華社發(郎兵兵 攝)連續29天發布暴雨預警,1940年來最大洪水襲擊綦江,四川冕寧特大暴雨災害已致多人遇難……提前4天而至的2020年汛期,果然與往年有些不一樣!2020年我國氣象水文年景總體偏差,極端事件偏多,澇重於旱。今年的防汛形勢有多嚴峻?這次汛情破壞力有多嚴重?思客帶你看看這場「遍地開花」的持續暴雨。多!
  • 盤點2015年我國天氣氣候特點
    2015年,華南前汛期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雨量偏少;梅雨入梅時間偏早,出梅時間偏晚,梅雨期降水偏多;華北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降水量為近13年來次少;華西秋雨開始早、結束早、雨量偏少,表現為「南多北空」特點,華西北部出現空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