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繁花似錦、鶯歌燕舞;夏季葉卉爭妍,五彩斑斕,嫩綠、黃綠、灰綠、深綠、墨綠的葉,與或白、或紅、或粉、或紫、或黃的花,交匯融合,無拘無束;秋季的累累碩果,在「萬片做霞延日麗」的紅紗帳裡,精神飽滿,昂揚著自然界的色彩美;冬季萬物凋零,但常綠樹仍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綠,落葉植物則以其形態各異的枝幹展示著它們的蒼勁、柔和之美。
這些與蔡智先生朝夕相伴的南方亞熱帶風物,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囊括了中國亞熱帶地區的所有植被類型。常綠闊葉林、溫性闊葉林、暖性針葉林、溫性針葉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灌叢等豐富的葉林,散發的原始野性,溫馨神秘,使蔡智在舉手投足間就會不自覺地獲得到藝術靈感,一大批表達葉林、水果、蕉林、綠翠、彩蝶、薰風、小鳥等南方風物的「大國風系列」優秀作品應運而生。他用大筆、濃墨,通過點、線、面的美學元素,寫意了季節與季節、花木與花木、情景與心境之間的有序交集和精神動畫,率真而詩意性地表達了八桂大地賦予給他的無盡感動。
南園物語
如《禮記·樂記》中說的「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畫家創作任何作品,都是源於內心對外界事物的感發而情動於中,然後用筆墨語言把它表達出來。蔡智是喝著灕江水成長起來的畫家,與那些同樣享受灕江滋養的亞熱帶草木花鳥情同手足,他的心裡儲存了許多由它們提供的創作原料。一朵花可以讓他窺見宇宙的奧妙,季節輪迴、草木枯榮會讓他生出生命如此豐盈的感念,這是蔡智對這片熱土及其生長的所有物象產生的一種賞愛的感情,這種感情在他毫無準備的時間和空間裡,偶然會因外在某個事物的影響撥動他的心弦。與花鳥對話,藉草木潤心,大自然給予他的這種撫慰與感動,使他創作了《南園物語》《秋韻》《綽約風姿》《交融歲月》等許多充滿思索而帶有象徵意味的優秀大寫意花鳥畫作。
創作於2015年秋天的《南園物語》和《秋韻》,所描述的對象是南方常見的芭蕉和美人蕉,這兩幅畫作中,雖畫家沒施以光亮色彩,甚至偏於肅穆,沒任何背景鋪襯,但畫面給人撲面的依然是塵滓洗淨的清新感。每一片花葉在他輕熟、恣意的筆墨裡伸展出清幽和溫馨的氣息,仿佛時光悠悠在靜靜地流淌,綿綿的關愛在歲月裡沉香。在此,畫家是以澄澈的心境反撥著當下因利己或由他而致眾生或得其所、或偏差、失衡、錯位的境遇,使人一觸目即看到晨露初陽的新鮮,從而獲得心靈的撫慰與踏實。
託爾斯泰說:「藝術起源於一個人為了要把自己體驗過的情感傳達給別人,於是在自己心裡重新喚起這種情感,並用某種外在的標誌表達出來。」大自然的景物是大家所共見的,任何高明的畫家都不會只將景物的外貌照搬下來,而是要你同時將心中感動的情意也傳達出來。所以,心動與否,內心有無一種真正感發的活動,是作為畫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條件。蔡智在教授工作之餘,常會遠離塵世的喧囂,獨自漫步南園,他喜歡這處靜謐的地方,可以任靈魂自由與園內的各種植物交流。當他被眼前的綠翠、薰風、鳥蝶、葉子與葉子之間的友好交集、物象與墨色之間的高度呼應互襯等和睦生輝的畫面感染時,一種興發的感動讓他無法無動於衷於想要表達的欲望,因此一種興發感動生命的佳作《南園物語》誕生了。
秋韻
關於《秋韻》。其實,一百個畫家的心裡有一百種秋韻,而蔡智的秋韻便是這種有色無香的美人蕉。傳說中的美人蕉是美壓群芳的虞姬所化,自然通了這位美人「不以姿態媚人,而以氣魄攝心」的氣息,它們自春季簇簇聚聚從土中發芽長出,便有一種昂首挺胸、徑直向上、力拔群雄的氣勢,直到深秋也不肯謝去,故有人賦於它的花語為「堅實美好的未來」。在蔡智的國畫藝術生涯中,數次東西南北奔走寫生,與各種花色花型的美人蕉多次照面,因為特別喜歡,也拍了無數張照片,但總是不能激起一種強烈的創作欲望和獲得一種足以推動他進入創作過程的驅力。甲午年深秋,蔡智帶著廣藝中國畫院三十餘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外出採風,在桂林植物院內,他再次與美人蕉邂逅,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遇見竟然讓他激動不已,大概是秋的塑造力作用,這簇美人蕉的花朵由單一的色彩變成各色各素,而且相互姣情、各自精彩,似巧設一般,果實與殘花諧調共處,相襯相輝。看到這些果實與花朵,蔡智不由得聯想到眼前這些莘莘學子們,當下的他們,哪一個不是新枝初引,含苞待放,雖然風華正茂,但有誰能抵得住歲月凌厲的秋風勁?這種感懷,恰如一顆藝術種子落到他的心靈上,迅速破土發芽。這次終使它了卻了多年的一樁心願,完美地創作出《秋韻》,並以美人蕉「堅實的未來」的物語,誡勉自己也告知學生:春花秋韻,遺香人間,看似無盡卻有期;求學之路,學無止境,看似有期卻無盡。
與寫生結合,與草木花鳥世界的體驗結合,與內心的意象結合,是蔡智完成每幅作品的不缺元素。他把自己心中感發的活動,以筆墨形式表現出來,使之成為詩、成為畫,讓看到作品的人都能受到一種生命的感動。蔡智的每幅作品,顯然都有這種質素在裡面,他注重對景寫生,通過與物象對話,尋求共情。他的寫生不同於單純描繪花鳥的客觀美,而是立足南方地域文化特色,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並捕捉大自然中所蘊含的美,並以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去創造加工,展現出南國風光美好的意境,同時也表露出自己南方細膩融合北方爽快的性情。
蔡智說他的繪畫就是愛好、抒情、創造;他對中國畫寫意精神的詮釋是:把沒生命的賦予生命,把有生命的賦予情感,把有情感的升華為境界。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其獨闢蹊徑的藝術創造,就是把過於分散、過於平淡的知覺客體進行集中化、強烈化、理想化的整合,使之超越,並獲得活力。正如馬蒂斯把西紅柿畫成藍色、蕭洛霍夫把太陽寫成黑色,蔡智在《南園物語》《秋韻》的創作中,不是要找最美的線條,而是去找適合的線條;不是選擇靚麗的色彩,而是選擇適合於傳達自己感動的顏色。這就是兩幅作品給讀者留下很強視角衝擊力的關鍵所在。(作者 楊嫻娉 為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理論部副主任)
蔡智,號一泉,1963年出生,現任廣西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畫學院副院長,灕江畫派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廣西美協理事,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副會長,李可染畫院研究員。國家藝術基金一巜南方地域特色中國花鳥畫創作人才培養》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