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關於南方花鳥草木的抒情:蔡智國畫《南園物語》《秋韻》賞讀

2020-12-20 河池網

  春天繁花似錦、鶯歌燕舞;夏季葉卉爭妍,五彩斑斕,嫩綠、黃綠、灰綠、深綠、墨綠的葉,與或白、或紅、或粉、或紫、或黃的花,交匯融合,無拘無束;秋季的累累碩果,在「萬片做霞延日麗」的紅紗帳裡,精神飽滿,昂揚著自然界的色彩美;冬季萬物凋零,但常綠樹仍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綠,落葉植物則以其形態各異的枝幹展示著它們的蒼勁、柔和之美。
  
  這些與蔡智先生朝夕相伴的南方亞熱帶風物,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囊括了中國亞熱帶地區的所有植被類型。常綠闊葉林、溫性闊葉林、暖性針葉林、溫性針葉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灌叢等豐富的葉林,散發的原始野性,溫馨神秘,使蔡智在舉手投足間就會不自覺地獲得到藝術靈感,一大批表達葉林、水果、蕉林、綠翠、彩蝶、薰風、小鳥等南方風物的「大國風系列」優秀作品應運而生。他用大筆、濃墨,通過點、線、面的美學元素,寫意了季節與季節、花木與花木、情景與心境之間的有序交集和精神動畫,率真而詩意性地表達了八桂大地賦予給他的無盡感動。

南園物語


  
  如《禮記·樂記》中說的「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畫家創作任何作品,都是源於內心對外界事物的感發而情動於中,然後用筆墨語言把它表達出來。蔡智是喝著灕江水成長起來的畫家,與那些同樣享受灕江滋養的亞熱帶草木花鳥情同手足,他的心裡儲存了許多由它們提供的創作原料。一朵花可以讓他窺見宇宙的奧妙,季節輪迴、草木枯榮會讓他生出生命如此豐盈的感念,這是蔡智對這片熱土及其生長的所有物象產生的一種賞愛的感情,這種感情在他毫無準備的時間和空間裡,偶然會因外在某個事物的影響撥動他的心弦。與花鳥對話,藉草木潤心,大自然給予他的這種撫慰與感動,使他創作了《南園物語》《秋韻》《綽約風姿》《交融歲月》等許多充滿思索而帶有象徵意味的優秀大寫意花鳥畫作。
  
     創作於2015年秋天的《南園物語》和《秋韻》,所描述的對象是南方常見的芭蕉和美人蕉,這兩幅畫作中,雖畫家沒施以光亮色彩,甚至偏於肅穆,沒任何背景鋪襯,但畫面給人撲面的依然是塵滓洗淨的清新感。每一片花葉在他輕熟、恣意的筆墨裡伸展出清幽和溫馨的氣息,仿佛時光悠悠在靜靜地流淌,綿綿的關愛在歲月裡沉香。在此,畫家是以澄澈的心境反撥著當下因利己或由他而致眾生或得其所、或偏差、失衡、錯位的境遇,使人一觸目即看到晨露初陽的新鮮,從而獲得心靈的撫慰與踏實。
  
  託爾斯泰說:「藝術起源於一個人為了要把自己體驗過的情感傳達給別人,於是在自己心裡重新喚起這種情感,並用某種外在的標誌表達出來。」大自然的景物是大家所共見的,任何高明的畫家都不會只將景物的外貌照搬下來,而是要你同時將心中感動的情意也傳達出來。所以,心動與否,內心有無一種真正感發的活動,是作為畫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條件。蔡智在教授工作之餘,常會遠離塵世的喧囂,獨自漫步南園,他喜歡這處靜謐的地方,可以任靈魂自由與園內的各種植物交流。當他被眼前的綠翠、薰風、鳥蝶、葉子與葉子之間的友好交集、物象與墨色之間的高度呼應互襯等和睦生輝的畫面感染時,一種興發的感動讓他無法無動於衷於想要表達的欲望,因此一種興發感動生命的佳作《南園物語》誕生了。

 

秋韻


      關於《秋韻》。其實,一百個畫家的心裡有一百種秋韻,而蔡智的秋韻便是這種有色無香的美人蕉。傳說中的美人蕉是美壓群芳的虞姬所化,自然通了這位美人「不以姿態媚人,而以氣魄攝心」的氣息,它們自春季簇簇聚聚從土中發芽長出,便有一種昂首挺胸、徑直向上、力拔群雄的氣勢,直到深秋也不肯謝去,故有人賦於它的花語為「堅實美好的未來」。在蔡智的國畫藝術生涯中,數次東西南北奔走寫生,與各種花色花型的美人蕉多次照面,因為特別喜歡,也拍了無數張照片,但總是不能激起一種強烈的創作欲望和獲得一種足以推動他進入創作過程的驅力。甲午年深秋,蔡智帶著廣藝中國畫院三十餘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外出採風,在桂林植物院內,他再次與美人蕉邂逅,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遇見竟然讓他激動不已,大概是秋的塑造力作用,這簇美人蕉的花朵由單一的色彩變成各色各素,而且相互姣情、各自精彩,似巧設一般,果實與殘花諧調共處,相襯相輝。看到這些果實與花朵,蔡智不由得聯想到眼前這些莘莘學子們,當下的他們,哪一個不是新枝初引,含苞待放,雖然風華正茂,但有誰能抵得住歲月凌厲的秋風勁?這種感懷,恰如一顆藝術種子落到他的心靈上,迅速破土發芽。這次終使它了卻了多年的一樁心願,完美地創作出《秋韻》,並以美人蕉「堅實的未來」的物語,誡勉自己也告知學生:春花秋韻,遺香人間,看似無盡卻有期;求學之路,學無止境,看似有期卻無盡。
  
  與寫生結合,與草木花鳥世界的體驗結合,與內心的意象結合,是蔡智完成每幅作品的不缺元素。他把自己心中感發的活動,以筆墨形式表現出來,使之成為詩、成為畫,讓看到作品的人都能受到一種生命的感動。蔡智的每幅作品,顯然都有這種質素在裡面,他注重對景寫生,通過與物象對話,尋求共情。他的寫生不同於單純描繪花鳥的客觀美,而是立足南方地域文化特色,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並捕捉大自然中所蘊含的美,並以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去創造加工,展現出南國風光美好的意境,同時也表露出自己南方細膩融合北方爽快的性情。
  
  蔡智說他的繪畫就是愛好、抒情、創造;他對中國畫寫意精神的詮釋是:把沒生命的賦予生命,把有生命的賦予情感,把有情感的升華為境界。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其獨闢蹊徑的藝術創造,就是把過於分散、過於平淡的知覺客體進行集中化、強烈化、理想化的整合,使之超越,並獲得活力。正如馬蒂斯把西紅柿畫成藍色、蕭洛霍夫把太陽寫成黑色,蔡智在《南園物語》《秋韻》的創作中,不是要找最美的線條,而是去找適合的線條;不是選擇靚麗的色彩,而是選擇適合於傳達自己感動的顏色。這就是兩幅作品給讀者留下很強視角衝擊力的關鍵所在。(作者 楊嫻娉 為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理論部副主任

  蔡智,號一泉,1963年出生,現任廣西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畫學院副院長,灕江畫派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廣西美協理事,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副會長,李可染畫院研究員。國家藝術基金一巜南方地域特色中國花鳥畫創作人才培養》項目負責人。

相關焦點

  • 書香有線丨草木無心,人間有情——讀汪曾祺《人間草木》有感
    後來我慢慢得知,他是沈從文先生的學生,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先生記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和花鳥蟲魚的散文集,字裡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作品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
  • 《長江文藝》舉辦創刊70周年作品賞讀會
    本報訊 (記者湯廣花)6月16日,「與共和國同行」——《長江文藝》創刊70周年作品賞讀會在武漢舉行。    會上宣讀了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的批示。他勉勵《長江文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弘揚優良傳統,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鬥、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努力建設全國一流文學期刊。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賞讀會在一首《小燕子》的清脆歌聲中拉開序幕。
  • 讀那些文藝的句子,感受星辰大海,清風草木,風雨並肩
    我們要讀那些文藝的句子,因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山河遠闊,人間煙火,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四海三山二心一生,清風草木,風雨並肩。若有心,天涯咫尺,若無緣,咫尺天涯,地大物博,我只眠一方瘦土。天高雲闊,我只剪一片朝霞。波翻浪湧,我只拾一朵浪花。最美的相遇,不言過往;最好的離別,不問歸期。
  • 字裡行間文學逐夢,《長江文藝》創刊70周年作品賞讀會舉行
    賞讀會現場頒獎現場楚天都市報6月16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王貴平)今日上午,「與共和國同行」——《長江文藝》創刊70周年作品賞讀會,在湖北省圖書館隆重舉行。《長江文藝》創刊於1949年6月18日,享有「新中國文藝第一刊」的美譽。創刊之初即是立足中南六省二市,影響全國文壇的重要文學期刊。《長江文藝》走過的70年,是新中國文學史的一個縮影。
  • 《牧場物語:橄欖鎮與希望的大地》玩法預告片賞
    《牧場物語:橄欖鎮與希望的大地》玩法預告片賞 時間:2020-12-05 10:39:57 來源:3DM編譯
  • 關根伸夫的物語世界丨文藝地圖
    1978年,再次返回歐洲的關根伸夫在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空相」系列。展覽現場還播放關於關根伸夫作品的紀錄片。這些影像資料從不同角度詮釋了這位藝術大師獨特的哲學觀點以及藝術創作實驗。
  • 得實彩 淡虛華——大寫意花鳥畫家李若清
    得實彩 淡虛華——大寫意花鳥畫家李若清當今大寫意花鳥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當屬青年書畫家李若清老師。李若清,1970年生,祖籍重慶,現居北京。畢業於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導師霍春陽,受教於史國良、梅墨生、陳綬祥等先生;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導師齊辛民,受教於劉曦林、郭石夫、江文湛、祝燾等先生,專事大寫意花鳥研究。現為中國書畫藝術協會理事,中國書法繪畫藝術研究院委員,山西華夏書畫院副院長,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會員。
  • 魯迅不僅愛看電影,竟然還是個不折不扣的「草木達人」?
    一個除了業餘愛好是看電影之外,還極愛花鳥魚蟲草木的魯迅。 如果魯迅生活在現代,可以方便地使用相機的話,想必他的鏡頭下應該不乏各種各樣的花鳥魚蟲。甚至他可能會選擇不再做一個文學家,而是投身於保護環境的事業中。
  • 北大南園書香屋守望歷史不是背叛
    北大南園是北京大學曾經在南昌的墾殖園,現在是南昌市高新開發區鯉魚洲管理處白鶴小鎮。春天漫步鄱陽湖堤賞百花、夏季露營撫河古道數星星、秋日北大南園綠野尋妙跡、冬來觀鳥白鶴成群舞情趣。鯉魚洲,充滿詩意的地名,讀到這名,不能不讓人聯想到:沃野千裡、阡陌相連、碧水藍天、稻香魚肥。
  • 名家作品賞讀與寫作 | 讀懂文章思維結構,寫出作文高分
    《名家作品賞讀與寫作》課程,9月12日(周六晚)開啟。本課程選取名家名作,教你讀懂文章思維結構,寫出高分作文。>小學高年段學生、初中全年段學生  02  課程大綱  注意:每個模塊不限於兩篇文章;為了保證更好的學習效果,可能調整部分篇目  模塊一 季節  宗璞《秋韻
  • 名家推介|走近濰坊本土花鳥畫家徐建明
    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皆有其品性,古今許多畫家結合自己的人生追求,寄情花鳥,抒情表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點一線、一筆一墨也將中國畫的意像精神包含其中。從自然的潤物無聲到花鳥畫意境的創作,是畫家對生活有著深厚的理解以及對人生的感悟,藉助花鳥畫的創作語言來寄託自己的所思、所想。
  • 6.24|魯迅不僅愛看電影,竟然還是個不折不扣的「草木達人」?
    一個除了業餘愛好是看電影之外,還極愛花鳥魚蟲草木的魯迅。 如果魯迅生活在現代,可以方便地使用相機的話,想必他的鏡頭下應該不乏各種各樣的花鳥魚蟲。甚至他可能會選擇不再做一個文學家,而是投身於保護環境的事業中。
  • 久違了,花鳥市場!
    花鳥市場是很多人心裡的一塊寶地買花、買魚、買寵物甚至只是閒暇時間去兜兜轉轉已經成為茶餘飯後的一大樂事今天花美帶大家去太倉老城區兩大花鳥市場逛逛太倉的這家花鳥市場坐落在老城區,隱藏在以前的小商品市場裡,是一家集花卉盆景、蟲鳥寵物、魚類水族為一體的文化綜合市場。
  • 劉雲博工作室—傳統花鳥畫班招生簡章
    劉雲博工作室招生簡章    1、臨古學習    2、禽鳥畫法    3、禽鳥配景學習       開展小寫意花鳥和工筆花鳥學習
  • 精品花鳥工筆白描
    花鳥詠春、草木敷榮陶冶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大自然花鳥世界的蓬勃生機,正是熱愛生命,熱愛自然人們心靈的回歸。 今天分享精品花鳥工筆白描。 白描花鳥寫生,從審美觀察,植物的物理、物情、物態的理解和感受,到捕捉花鳥寫生的形態、方法、要領,是花鳥寫生必須具備的繪畫意識。
  • 龐培論 ‖ 南方抒情理想與中西詩學的典範轉移
    在我看來,要想全面理解詩人龐培對於南方意象的書寫,我們必須深入閱讀他的相關重要詩文集,比如詩集《數行詩》、《母子曲集》、《途中——謝閣蘭中國書簡》、《婺源境·詩三十六首》,以及散文集《少女像》《童年冊頁》、《與身體相疏遠》等,甚至我個人認為龐培的散文是他詩歌寫作的一種延伸,關於童年詩學、記憶倫理的延伸。
  • 潤物細無聲的南園文化
    作為深圳市人口密度最高的街道之一和聞名深圳的老商業城區,南園街道用基層文化建設的視角和實踐以文化人,滋養轄區群眾的心靈世界,豐富轄區群眾的精神家園,建設成為具有南園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近日,南園街道黨工委書記林志平在「福田發布」活動現場介紹了南園街道近年來在文化建設上的成績。
  • 吉祥寓意的花鳥國畫藝術 值得一看
    賞一幅真跡國畫就是人生的一大樂趣,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看一下鄭曉京老師筆下的國畫花鳥藝術吧~鄭曉京寫意梅花新作《仿古宣梅花》來源:易從網這幅國畫《仿古宣梅花》就是鄭曉京老師筆下的花鳥作品,他作為當代實力派花鳥畫家,同時還也是一位古典詩人,我們在觀賞它的作品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古典氣息的味道,讓人眼前一亮。
  • 草木十二韻
    作者:劉華傑(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物學文化研究者)  北京大學馮倩麗撰寫的《草木十二韻》一書,是一組按照《聲律啟蒙》格式撰寫的韻詩,依四季、晨昏、色彩、萬物、相思、喜事、山居、滋味、傳說、人間、紛爭、行旅十二個主題,介紹來自116個科的323種植物和1種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