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發燒友都值得擁有的一條耳塞,Faudio Minor小神圈聽感分享

2020-12-14 新影音

新影音每年聽過的耳塞產品很難一時間被數的過來,但是能給新影音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就是四款產品,這其中之一就有今天為大家帶來分享的FAudio Minor,這款產品也有著"小神圈"的外號。在深入了解這個品牌後新影音對FAudio的產品有著比較濃厚的興趣,因為他們主打的是單單元動圈的產品。

之前分享的FAudio Major已經是讓新影音感受到單動圈耳塞非常厲害的一面了,由於高昂的售價和一些"發燒環境"的影響,不少人會認為花1萬塊錢買條單動圈耳塞是一件很瘋狂的事情。而這次推出的小神圈Minor的售價只有Major的1/4,這個價位是不少發燒友肯去試水的一個價格區間,那麼小神圈Minor究竟有有什麼魅力,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產品的外觀和神圈Major沒什麼區別,最大的區別在於配色從金色變成了有點粉色的玫瑰金色。耳機的線材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小神圈Minor雖然看上去比較廉價,但是區別於Major的Black Sprite線材,這條線材是採用的被稱為"銅鍍銀Litz線材",線材編織比較密集,手感摸上去彈性相比Black Sprite稍差,這也符合Minor本身定位。

腔體部分採用的三重聲學音腔結構(T.B.A.C技術),耳機單元是從Major的10.5mm雙層振膜技術變為複合鍍鈹振膜。其他方面則跟Major區別不大,想要了解FAudio產品的相關技術和佩戴感受的介紹可以看一下新影音之前FAudio Major的文章內容。

在描述聲音的時候,新影音經常不自覺地去跟記憶中的神圈Major去做對比。小神圈Minor跟神圈Major相同的地方是他們都屬於很通透的聲音,再不是很認真的AB對比下這兩款產品的聲音聽感有著高度的一致性,由於神圈系列的產品都是比較好推的,在一些推力不是很大的手機或者播放器上這種差距會更小,新影音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小神圈Minor的受眾也會更加多一些。

Minor與Major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搭配一些中高端的音樂播放器,Major對聲音的細節刻畫和聲音的聲場規模都有更好的控制力,充足的線條感讓聲音絲絲入扣,在聲音的風格上也更加嚴謹和真實,能夠更好的帶來"臨場感"。而Minor在聲音的氛圍感上則是有著明顯的風格化差異,搭配Minor本身偏通透、明亮的聲線讓其擁有更加抓耳的特點。

正是因為Minor易推的特點,這裡新影音搭配的播放器是索尼NW-WM1A(黑磚)、NW-ZX505還有飛傲的M11 Pro。這幾款機器種新影音最常用的還是跟索尼NW-ZX505的搭配,兩臺聲音取向都比較活潑的聲音每次都能給試聽的小夥伴留下比較深刻的第一聽感。

針對小神圈Minor這款產品,新影音跟不少一起玩發燒的朋友有著高度的一致性看法,這款產品是基於流暢、自然、平順的聲線基礎上做的有著高素質調音的產品。Minor高頻有很充足的量感與延伸表現,這是最直觀"通透"感受的來源之一,高頻充足的量感豐富了音樂的信息,讓人能夠聽到不少之前未有聽到過的聲音內容。在搭配NW-ZX505這樣高頻控制力頗有特色調音的播放器,高頻的質感也頗有一番韻味。顯然FAudio知道什麼是一流水準的高頻,怎麼做才能更加抓耳和耐聽。

小神圈Minor的三頻配比中高頻佔了相對更多的部分,而聲音表現上中低頻的體驗卻比較接近,是一款動圈味十足的產品。完整流暢的聲音銜接和自然的聽感與高密度的中頻碰撞。與飛傲M11 Pro搭配可以更好的塑造出一個聲音紮實的形象,低頻速度感稍快,聽感上營造出來一定的氣勢,可惜低頻的量感偏少。對於這樣聲音的取捨,相信在試聽過小神圈Minor的用戶都會明白,那就是Minor在搭配手機或者NW-ZX505的單端接口時有著很好的控制力,不會讓聲音低頻量感偏多或者偏硬。

小神圈Minor中頻部分的聲音與神圈Major的風格相近,在這點上你會感受到中頻的人聲和樂器是兩種不同風格。一方面人聲的溫潤細膩有著動圈感受,另外一方面在樂器音色的還願上有著極為忠實的還願,大多數產品有著理想主義的調音理念,但是有時候未必能夠足夠好聽和盡如人意。小神圈Minor就做到了這一點,至少在新影音仔細聆聽的過程中能感受到這個點把握得很到位。

新影音已經很少談及耳塞產品的聲場表現,這是因為在接觸到一些高端的設備感受到了那些更真實的聲場再現就很難會再回頭聽耳塞的聲場。對邊緣未必是無邊無際,聲場的包圍感未必要來得那麼直接,於動圈耳塞而言,一種相對寬鬆、舒適的聲場就能深入人心。小神圈Minor憑藉著對好聽和素質上綜合的拿捏,有著非常廣泛的音樂類型適應性,搭配不同的播放器有著不同的感受也是Minor的一大特點,這也是新影音喜歡拿Minor搭配索尼NW-ZX505的原因。

距離2020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各大廠商的產品新影音在這段時間裡也聽過不少,真正能夠留下深刻印象的產品無非是有四款,而小神圈Minor就是其中之一,這裡不排除新影音對Major的推崇因素,但是小神圈Minor反而給新影音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小神圈Minor的聲音值得新影音去作為一款參考級的產品去使用,這款產品的魅力值得大家去試一試,而並不能夠用簡單的"性價比"去描述的。

相關焦點

  • 素質高且體驗好,簡單說說Faudio的小神圈耳機Minor
    但很明確的一點是,Faudio作為一個能看作是國產品牌的廠家,其出品的動圈耳機被成為「神圈」比例並不少,除了很久之前已經推出的旗艦產品Major外,已經推出差不多半年的Minor天生似乎壓過了自家Passion的風頭,成為了燒友口述中真正的「小神圈」。
  • Faudio Minor小神圈開箱
    低頻在量感上要比我手裡的DUNU 25周年限量略多一點,更添了幾分寬鬆的氛圍感,力度尚可,彈性和速度感出色,對於節奏快的鼓點或伴奏表達的乾淨利落。我嘗試用FITEAR和FINAL AUDIO的矽膠套搭配,後者在低頻量感,凝聚力和厚實程度上有所提高。不過,原裝的白色矽膠套下的表現已經讓人足夠滿意。
  • FAudio Minor:動圈復興的新生力量
    寫在前面今年的耳機市場有一個讓筆者喜聞樂見的現象,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廠家,都在不同價位主推了一波單動圈耳塞。在這圈鐵、多動鐵如日中天之際,不僅僅宣告了動圈耳塞還活著,並且仍然能以高水準的聲音,在如今耳塞市場中有立足之地。
  • 領略頂級動圈耳塞的品質,FAudio Major體驗
    其實大多數頂級耳塞都是多單元組成,這是因為耳塞較小的腔體內很難滿足用戶對高品質音月體驗的需求。但是仍然有小部分執著的廠商仍然使用的是單單元動圈,動圈單元的聲音的確不是那麼好做,想憑一顆動圈就能支撐起旗艦產品售價的產品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是一些知名品牌的單單元旗艦動圈,無論是賣點還是賣相怎麼看著都不夠"旗艦"。
  • UM Mentor V3耳機聽感隨筆:素質全面的動鐵耳塞
    Mentor V3 對比 Dream   兩款都是頂級耳塞,動圈的Dream擁有動圈耳塞裡面鮮有的透明,精緻,寬鬆的聲場,而且聲音速度感在動圈塞裡面算是一流水準了,兩款耳塞播放這首莫扎特小協,在聲音密度上,Mentor V3會比Dream更優秀,聲場寬度則是Dream比Mentor V3更寬一些。
  • 均衡極具感情 撒哈拉MS800耳塞試用
    而MS600也是一款做工精緻並且在聲音表現方面擁有非常高性價比的產品,而MS600現在也依然處於一種非常非常熱賣的狀態,得到了很多用戶以及發燒友的好評。  而在今年撒哈拉推出了旗下的第二款產品MS800,從型號就可得知這是一款比之前的MS600定位高端的產品,而廠商透露這款產品雖然定位高於之前的產品,但是在售價方面依然會保持相對比較親民的設定。
  • HIFIMAN RE2000銀色版拓撲振膜動圈耳機:發燒友的畢業產品
    對於喜歡音樂的人來講,聽音樂的方式有很多種,選擇一款擁有出色音質的耳機是很多人的首選,不管是追求極致音質體驗的發燒友,還是剛剛接觸音頻產品的新手小白,他們對耳機的需求雖然不同,但是在選擇耳機時首先考慮的就是要適合自己的。
  • 6000元剛起步 10款讓發燒友也高不可攀的耳機
    不過對於那些永遠都不會滿足的發燒友來說,一兩千甚至五六千元的耳機那只能算是剛起步,上萬元的耳機才能聽出個所以然,然而這些耳機品牌對於很多耳機小白來說可能連聽都沒聽說過。雖然那些幾千上萬元的耳機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有些高不可攀,但我認為能夠有機會了解一下它們還是有必要的。
  • 全頻的能量感 NF Audio NA1耳塞體驗
    在聲音角度來說,很多朋友聽後也都發表了自己的聽感,大部分人喜歡開玩笑的說這款單動圈耳塞調出了動鐵耳塞的聲音,部分人在不了解產品具體配置構造的情況下甚至覺得這就是一款動鐵耳塞產品。但是其實筆者想表達的對於聽感的特點其實並非這樣,這款產品還是有一些動圈的特製的,當然它的聽感確實比較接近動鐵,但筆者更想說的是關於動態的表現。
  • 選購耳塞學問多 什麼耳塞隔音效果最好
    ,並不能完全說那種是最好的,因為他們都擁有各自的優勢所在。開放式耳機能夠保證聽感更加自然,一般常見於高端的HiFi耳機,但這也不是絕對的。開放式耳機基本上就沒有太多的隔音效果,當然如果你開很大聲音的話也聽不見外界說話,但這卻更傷害耳朵,它還是用於居家聆聽最為合適。
  • 素質黨福音 飛朵 ASTEROID 小行星耳塞評測
    壓電陶瓷、石墨烯,這兩種材料似乎在近兩年備受發燒友關注。至於原因相信大家也都非常清楚,壓電陶瓷結構因在高頻率聲音的還原能力強、石墨烯材料在發聲震動時的力學條件極佳。包裝我們暫且先聊到這裡,接下來我們還是主要聊一聊大家最關注的主觀聽感吧。
  • 到底什麼叫女毒耳機,教科書般聽感鑑賞
    那初燒們估計又會有疑問,不就買雜食類的挺好嗎,什麼曲風都能聽?定位雜食,基本上有就是屬於中規中矩,沒有特色,聽什麼曲風都行,但也不突出。耳機的調音方式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就好像人沒有辦法面面俱到。多種不同的耳塞適合各種不同耳道大小的初燒們,也配有三對記憶海綿耳塞。我個人是最喜歡記憶海綿耳塞,因為隔音效果非常好,可以隔絕外部噪音,音樂播放也可以比較小聲點,保護我這寶貴的聽覺(聽覺已經在下降中,真的得好好保護)。我所擁有的這款是藍牙套餐,配了一條藍牙耳機線。主要還是針對我那不爭氣的iPhone Xs,把耳機接口砍了後聽歌確實比較麻煩,現在手機基本都用藍牙耳機聽歌了。
  • 純動圈耳塞回潮
    最近幾家廠不約而同推出了單動圈耳塞,價位從兩千到五六千元。有圈內人稱之為動圈回潮。背後有什麼特別原因嗎?我覺得這沒有特殊理由,只是風水輪流轉而已。和多單元動鐵、圈鐵混合、靜電動鐵混合等結構的耳塞相比,純動圈耳塞最容易獲得渾然一體、從低到高協調一致而且厚聲的聲音,但難以做到極棒的高頻延伸、泛音空氣感和細節解析。一般而言檔次越高的動圈耳塞頻寬會越好、細節解析會越好,但終究會不敵高頻由獨立動鐵或靜電單元負責的混合設計耳塞。
  • 等待7年的圈鐵新旗艦 AKG N5005耳塞評測(全文)_AKGHIFI耳機_音頻...
    在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別說7年,7個月都算很長時間了。而對於技術更新相對比較慢音頻行業來說,7年的時間同樣也不算短,從2018年回溯7年,這段時間內音頻行業發生的變化可能很多發燒友都是始料未及的,比如藍牙耳機的強勢崛起,還有各種素質奇高的耳機產品被推出,一次次刷新人們對音質的認知。
  • 舒爾KSE1500靜電耳塞系統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常見的耳塞產品無非就是動圈、動鐵、圈鐵這三類,但資深耳機發燒友一定知道STAX SR-001這樣的上古靜電耳塞系統,只是由於比較冷門,STAX也沒怎麼大肆宣傳,所以它一直處於被人忽略的狀態。
  • 業界首款平板耳塞:AUDEZEiSINE20評測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在今年初的美國CES展上,平板耳機領軍廠商AUDEZE(奧帝茲)推出了旗下首款平面單元耳塞iSINE系列,包括iSINE10和iSINE20兩款產品。此舉也意味著今後發燒友除了可以選擇頭戴式平板耳機,還可以選擇體積更小的入耳式平板耳塞,體驗其所帶來的卓越聲音表現。
  • 非壕勿看 如何給耳塞選個合適的耳套?-耳塞,耳套,選擇, ——快科技...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開放式設計的平頭塞由於缺點明顯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入耳式耳塞的流行,無論是主打外觀的B牌,還是各大實力老廠都紛紛採用入耳式設計來做主打產品。 入耳式耳塞的優點和缺點都異常明顯,優秀的隔音能力和低頻給力的特徵明顯,但佩戴時候的異物感和聽診器效應卻讓一部分發燒友望而卻步。
  • 最易忽視的細節 聊聊那些耳塞常用耳套
    對普通用戶來說,耳套雖然是在配件中存在的,但大部分的人基本上都不會進行更換,甚至都沒有打開原裝耳套的包裝,更不用提單獨為耳機購買耳套這種事了。這個現象在發燒友中也同樣存在,耳機愛好者對於產品的興趣是遠遠超過普通用戶的,但要買下所有的耳機肯定是不現實的做法,所以試聽會或者線下交流活動就成了體驗各種耳機的主要途徑。
  • 2019年隨身HIFI器材年度私榜推薦之「耳塞篇」
    Bort,只是上市的時候水月又玩了一個配「地攤線」的騷操作,然後把價格賣到了999,我建議每一個Kanas、KPE老用戶都入手一條,光是這個完爆KPE粗糙工藝的外殼就已經值得去升級,縱使是不換線,也是這個價位標準的秒超平選手。
  • 這隻變色龍有點萌 qdc Anole V3-S耳塞評測
    這我還真不知道,有可能是Chameleon單詞太長了,不好刻在耳塞的腔體上吧?好了,關於動物的討論就到這裡。新的V3耳塞是一條三單元動鐵耳塞,每邊腔體外殼上也是跟V6一樣有兩個調音撥杆,可以調節不同聲音風格,公模版售價2980元。那麼這個小變色龍的表現到底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