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不僅可以使孩子身體健康,而且還能使孩子有充分的精力去積極主動地學習。凡是那些能夠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按時就餐、按時學習、按時活動的孩子,大多都是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優良,自理能力強的孩子。父母要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充沛的精力,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能讓學習、生活有條不紊,從而緩解壓力。
孩子不能按時作息,往往影響孩子的睡眠,而睡眠是人體恢復精力和體力的必要條件,是人的生命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於孩子來說,養成按時睡覺、早睡早起的習慣就能保證孩子足夠的睡眠。
現在,不少家長很重視養成孩子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但往往不注意養成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孩子不能按時作息、生活,往往影響孩子的睡眠。做父母的必須記住,生長激素生長最旺盛的時間是11時至半夜,超過這個時間睡覺,對孩子健康必然會產生負面影響。人的一切生理活動有周期性的節律,我們稱作生物鐘。一切健康長壽的生命體,都必須與環境和生活規律保持平衡。如果能根據人體的這一生物鐘安排作息時間,使生活節奏符合人體的生理自然規律,就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不容易得病。
順應自然界的規律,人體也要有相應的變化。該起床時就起床,該工作時就工作,該吃飯時就吃飯,該睡覺時就睡覺,保持有規律的生活秩序,使身體、心理都達到一個最佳狀態。
(1)父母以身作則。
如果父母自己的睡覺時間少於8個小時,那麼孩子入睡就會很困難。所以專家建議從做父母的第一天起,就建立科學的睡眠制度。這樣,到了每天睡覺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倦意,並且意識到睡覺的時間到了,重要的是把這個睡眠制度堅持下去,不要由於環境的變化或別的什麼原因而改變。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對睡眠的需求也在變化。孩子的睡眠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父母應根據孩子睡眠時間的客觀變化,相應調整睡眠
制度。
(2)幫助孩子製作作息表。
孩子在開學時往往會感到不適應的就是作息制度。家長要根據學校要求和季節變化,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良好作息習慣。為孩子安排一個家庭學習生活的作息時間表,講明早上按時起床,晚上按時入睡的重要性,並每日督促檢查,幫助他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這樣,才能保證孩子不僅睡眠充足,而且有時間吃好早餐,上學不遲到,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學習。一旦給孩子規定好上床睡覺的睡覺時間越明確,孩子就越容易按時去睡
(3)讓孩子按時睡覺。
一旦給孩子規定好了上床睡覺的時間就不要改變。睡覺時間越明確,孩子就越容易按時睡覺。但不要把「天黑了」當作孩子上床睡覺的標準,因為夏天白天很長,這種說法會引起麻煩。孩子們喜歡預先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所以固定的睡覺準備活動就會使孩子想到上床睡覺的時間要到了。
(4)讓孩子按時起床。
早晨叫孩子起床也是有學問的。叫孩子按時起床,不僅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而且為以後孩子上學早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孩子這個生活習慣的培養,不是一個月、一個學期就可以形成的,或許需要一年甚至兩年的時間,所以從上幼兒園時就要開始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起早起的生物鐘。
等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早晨起床的良好習慣已經「內化」為孩子下意識的行動,孩子就有更多的精力去面對新的環境所帶來的其他問題。
(米哥育兒,專注分享育兒知識經驗,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