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科醫師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死亡風險增加

2020-12-19 科學網

在外科醫師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死亡風險增加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2:50:50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Yusuke Tsugawa團隊研究了在外科醫師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的死亡率。2020年12月10日,該研究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

為了確定外科醫生在生日那天進行的手術與一年中其他日子相比,術後患者的死亡率是否有所不同,研究組在美國急診和重症監護醫院進行了一項回顧性觀察研究。研究組招募了65-99歲、100%有償付費醫療保險受益人,他們在2011-14年度接受了17種常見的緊急外科手術之一。主要結局為患者術後30天的死亡率。

研究組共分析了47489名外科醫生施行的980876例手術。其中2064例(0.2%)手術是在外科醫生的生日當天進行的。在外科醫生生日那天接受手術的患者與其他日子接受手術的患者臨床特徵(包括疾病的嚴重程度)相差不大。

在手術外科醫生的生日那天接受手術的患者未經校正的30天總死亡率為7.0%,而在其他日子手術的患者則為5.6%。在校正了患者特徵和外科醫生的固定效應(有效比較同一位外科醫生在不同日期進行手術的患者的結局)後,在外科醫生生日那天進行手術的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高於在其他日子進行手術的患者,校正後的死亡率分別為6.9%和5.6%。事件研究分析了手術日的病人死亡率與外科醫生生日之間的相關性,發現了相似結局。

研究結果表明,對於接受常規緊急手術的醫保受益人,在外科醫生生日那天接受手術的患者的死亡風險顯著高於其他日子接受手術的患者。

附:英文原文

Title: Patient mortality after surgery on the surgeon’s birthday: observational study

Author: Hirotaka Kato, Anupam B Jena, Yusuke Tsugawa

Issue&Volume: 2020/12/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patient mortality after surgery differs between surgeries performed on surgeons』 birthdays compared with other days of the year.

Design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Setting US acute care and critical access hospitals.

Participants 100% fee-for-service Medicare beneficiaries aged 65 to 99 years who underwent one of 17 common emergency surgical procedures in 2011-14.

Main outcome measures Patient postoperative 30 day mortality, defined as death within 30 days after surgery, with adjustment for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urgeon fixed effects.

Results 980876 procedures performed by 47489 surgeons were analyzed. 2064 (0.2%) of the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on surgeons』 birthdays.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severity of illness, were similar betwee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on a surgeon’s birthday and those who underwent surgery on other days. The overall unadjusted 30 day mortality on the operating surgeon’s birthday was 7.0% (145/2064) and that on other days was 5.6% (54824/978812). After adjusting for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urgeon fixed effects (effectively comparing outcomes of patients treated by the same surgeon on different day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on a surgeon’s birthday exhibited higher mortality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on other days (adjusted mortality rate, 6.9% v 5.6%; adjusted difference 1.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1% to 2.5%; P=0.03). Event study analysis of patient mortality by day of surgery relative to a surgeon’s birthday found similar results.

Conclusions Among Medicare beneficiaries who underwent common emergency surgeries, those who received surgery on the surgeon’s birthday experienced higher mortality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on other day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urgeons might be distracted by life events that are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work.

DOI: 10.1136/bmj.m4381

Source: https://www.bmj.com/content/371/bmj.m4381

相關焦點

  • BMJ:在外科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患者死亡率更高,網友:醫生您今天...
    該研究發現:在外科醫生生日當天,受手術患者的死亡率會增高。  在外科醫生生日那天接受手術的患者與在其他日子接受手術的患者之間的患者特徵(包括疾病嚴重程度)基本相似。    結論在外科醫生生日那天接受手術的人比在其他日子接受手術的患者死亡率更高。
  • BMJ: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患者死亡率更高……
    有一種說法是外科醫生在生日當天做手術,由於分心或急於完成手術,接受手術的患者預後會有所不同。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為了驗證外科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是否與其他時間做手術有所區別,進行了一項大規模調查統計。 研究人員使用了美國全國有代表性的老年人口醫療保險數據,對2011年至2014年在美國醫院接受了17種常見緊急外科手術之一的65至99歲患者的手術後30天內的死亡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 大規模統計表明,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患者死亡率更高
    有一種說法是外科醫生在生日當天做手術,由於分心或急於完成手術,接受手術的患者預後會有所不同。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為了驗證外科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是否與其他時間做手術有所區別,進行了一項大規模調查統計。研究人員使用了美國全國有代表性的老年人口醫療保險數據,對2011年至2014年在美國醫院接受了17種常見緊急外科手術之一的65至99歲患者的手術後30天內的死亡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 近100萬例統計研究表明:在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患者死亡率可能更高!
    近100萬例統計研究表明:在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患者死亡率可能更高!但是,選完了醫院、醫生,可能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會影響你手術的結果:當天是不是手術醫生的生日!《英國醫學雜誌》(BMJ)近日刊登的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在外科醫生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其死亡率要高於在一年中的任何其他日子接受手術的患者。
  • 美國醫生在生日當天動手術,患者死亡率更高?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 方晴】據日本時事通訊社13日報導,由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高校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分析美國醫療數據後發現,在外科醫生生日當天動手術的患者,術後死亡率比在其他日子接受手術的患者高。影響醫生手術注意力的因素有很多,研究團隊將目光聚焦在想要儘快結束手術的「生日」上。
  • 英國研究稱不要在醫生生日做手術:死亡率更高
    專家們研究了美國近100萬例患者的手術,其中有2000多例手術是由外科醫生在生日當天進行的。他們發現,沒在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的老年患者死亡率為5.6%,而在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的老年患者死亡率為6.9%。如果死亡時間在手術後30天內,也被計算在內。
  • 工作時間改革是否有助於培養低年資的外科醫師?
    改革的負責人、高年資外科醫師及接受培訓的低年資醫師都對外科職業的發展表示擔憂。此外,工作時間改革後,有調查統計醫院住院患者的數量減少、醫師的自主治療權利受限、住院醫師的操作經驗不穩定性增加以及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降低等情況發生。1)30%的低年資醫師在入職之初無法獨立進行低級別簡單的手術;2)66%的初入職醫師無法在高級別手術中獨立操作30分鐘。
  • 規範化、個體化治療,讓患者受益最大化 胃腸外科、疝與腹壁外科...
    做手術,老人高齡、腹股溝區腫物情況複雜、既往病史複雜、手術風險及困難程度高;不做手術,老人的生活質量已經受到嚴重影響並隨時有疝嵌頓、腸壞死、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直到近期來到我院胃腸外科、疝與腹壁外科門診,見到了陳軍主任,這才打開了希望之門。
  • 越級手術患者死亡 醫院被判擔全責賠償85.6萬元
    中國消費者報重慶訊(記者劉文新)重慶市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是一家二級醫院,不具備開展「腹腔鏡下全膀胱切除術」等複雜手術的資質,卻違規為55歲的患者實施該手術,導致患者術中、術後大出血,最終不治身亡。近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該醫院承擔全部民事責任,賠償患者家屬醫療費、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等經濟損失共計85.69萬元。
  • 研究:生日當天死亡概率最高
    吹生日蠟燭的時候要當心哦。科學家發現,一個人在生日當天死亡的機率比其他日子都要高。吹生日蠟燭的時候要當心哦。科學家發現,一個人在生日當天死亡的機率比其他日子都要高。研究人員在40年間對200萬餘人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在生日當天死於心臟病、中風、摔倒和自殺的人更多。威廉•莎士比亞死於1616年4月23日——他生日那天。女演員英格麗•褒曼也在1982年8月的生日那天去世。
  • 齊魯醫院李衛國團隊開展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治帕金森病
    患者於周六(12月5日)接受腦深部電刺激術治療,術中選取STN為治療靶點,神經電生理均檢測到典型STN信號,術中電極刺激患者,肢體活動靈活性較刺激前明顯改善,肌張力降低,震顫症狀得到明顯緩解,未見不可耐受的副反應,術後複查CT可見電極均按術前計劃精準植入STN靶點。兩位患者術後即刻開機行恆流刺激,麻醉清醒後安返病房,兩臺DBS手術下午三點半全部結束。
  • 【頭頭是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患者上呼吸道手術的圍術期...
    氣道正壓通氣(PAP)可以減少UA水腫的發生,並增加功能殘氣量和肺容量。雖然迄今為止沒有直接證據,但在接受UA手術的患者中,術前應用PAP可降低術後氣道併發症的風險(Q1.2)。尚未發現關於OSA患者行UA手術術前和術後使用PAP的文獻,可能因為PAP失敗正是UA手術的原因。我們建議已經接受PAP治療的患者術前繼續PAP治療(Q1.3)。
  • 手術新時代,微創「心」篇章——清華長庚心臟外科成功為高齡患者行...
    提起心臟外科手術,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基本都是:手術大、病情重、恢復慢。畢竟,心臟被肋骨和胸骨完全包裹在胸腔中,想在心臟上動刀需要打開胸骨,分離各種周邊組織,為了能良好地暴露術野,切口往往需要約20cm。隨著腔鏡技術的發展,各種外科手術逐漸向著「降低創傷,減少術後恢復時間」的目標邁進。儘管目前心臟常規手術都已成熟與安全,微創心臟外科仍在此大趨勢下應運而生。79歲的婁大媽近兩個月來間斷出現胸痛的症狀,到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就診考慮「冠心病」,做冠脈造影,發現她的前降支血管有超過75%的狹窄,同時狹窄處有瀰漫性鈣化,心內科充分評估後,建議行外科搭橋手術。
  • 【頭頭是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患者上呼吸道手術的圍術期護理:回顧與會議共識
    氣道正壓通氣(PAP)可以減少UA水腫的發生,並增加功能殘氣量和肺容量。雖然迄今為止沒有直接證據,但在接受UA手術的患者中,術前應用PAP可降低術後氣道併發症的風險(Q1.2)。尚未發現關於OSA患者行UA手術術前和術後使用PAP的文獻,可能因為PAP失敗正是UA手術的原因。我們建議已經接受PAP治療的患者術前繼續PAP治療(Q1.3)。
  • 榆林一院患者外傷住院輸液時曾多次出現不適醫生皆稱沒事後死亡
    入院查體並沒有任何異常,一個外科牽引術到病情突然惡化及一條生命的結束,作為家屬實屬難以理解和接受。死亡當天也就是牽引術第二天——2018年2月10日早上從護士給我母親餵完藥(配藥過程及藥物名稱我均不知曉)一個小時左右即上午九點多,我母親出現了頭暈、渾身冒汗的症狀,經兩次呼叫主治醫師白成彬,均以表面觀察告知病人無恙。
  • 廣州三甲醫院開展「日間手術」診療模式 大手術也能當天入院當天...
    廣州三甲醫院開展「日間手術」診療模式 大手術也能當天入院當天出院金羊網  作者:張華、伍曉丹、白恬、何昊書  2020-11-04 這種醫療服務模式提高了醫院的床位周轉效率
  • 泰安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讓脊柱側彎患者挺直脊梁
    只是受技術水平和手術條件的限制,以往地市級醫院很少開展長節段的脊柱側彎矯形手術。近年來,泰安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在主任劉峰的帶領下,在脊柱微創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不斷引進各類微創技術,增加了泰城脊柱微創技術的力量。而現在中心醫院脊柱外科不但向脊柱「微」、「精」、「細」發展,同時也在不斷佔領「高」、「大」、「難」的脊柱側彎治療高地。
  • 接連做加班手術到凌晨,麻醉醫師忍不住怒吼外科醫生
    你沒有,他沒有,但是外科醫生有,麻醉醫師有,手術室護士有! 外科醫生是醫院中公認的拼命三郎,幹起活來像玩命一樣,可以不吃不喝不拉不撒,連續十數小時、數十小時不休息,從白天幹到黑夜,又從黑夜幹到白天。 外科醫生玩命,麻醉醫師也要躬身入局,手術室護士也得奉陪到底。
  • 探秘機器人「達文西」 衡陽肝膽外科手術進入「機器人時代」
    該手術是衡陽首例肝膽外科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也是全省率先使用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行肝膽胰手術的醫院之一,標誌著該院肝膽外科進入達文西機器人新時代。患者是一名60歲女性,肝左葉佔位性病變,肝硬化(代償期),門脈高壓症並脾大,並伴有2型糖尿病、高血壓病。體內腫瘤最大直徑達8cm,考慮肝細胞癌可能性大,手術切除是最佳治療方案。
  • 95歲老人南京開胸手術成功 成我國最高齡接受心臟病手術患者
    在人們的觀念裡,高齡老人是不能接受手術的,因為會面臨著更大的風險。不過,最近一位95歲的老先生卻非常幸運,南京醫生為他成功進行了開胸心臟手術,這也是我國迄今為止,接受心臟病手術年齡最高的患者。雖然病情高危,但老人和家屬都有著強烈的願望,希望通過手術來挽救生命。患者的兒子說:「手術前希望爸爸衝一衝,有你我們還有一個完整的家,沒有你我們家就不完整了。」在外科手術當中,75歲以上就屬高齡,而要為一名95歲的老人做開胸心臟手術,無論是對患者還是主刀醫生,都是一件需要深思熟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