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訊 高血壓病史10年、心房顫動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病史5年、常年口服華法林等藥物治療……對於88歲高齡的宋大爺而言,不但多種疾病纏身、長期服藥,更深深困擾他的是多年左側腹股溝區的巨大腫物,甚至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日常生活。
手術照片
宋大爺一家遍訪多家醫院,左側腹股溝疝診斷明確,但如何治療成為宋大爺及家人面臨的一個難題。做手術,老人高齡、腹股溝區腫物情況複雜、既往病史複雜、手術風險及困難程度高;不做手術,老人的生活質量已經受到嚴重影響並隨時有疝嵌頓、腸壞死、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直到近期來到我院胃腸外科、疝與腹壁外科門診,見到了陳軍主任,這才打開了希望之門。
陳軍主任認為,該患者手術治療風險及難度主要有兩點:一是患者既往病史複雜,合併高血壓、心房顫動、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停服華法林改低分子肝素治療雖可在一定程度預防血栓的形成,但在治療過程中仍存在出現血栓形成並脫落、肺栓塞等致死性危險;二是患者既往左側腹股溝區突出腫物較大(約7*8cm大小)、病史時間較長,症狀反覆,局部解剖結構紊亂,周圍組織形成緻密粘連,會使手術複雜程度成倍增加。
面對複雜病情,常規的腹股溝疝日間手術治療方案已不適合該名患者,充足的圍手術期準備、準確的術中風險預判將是此次治療的關鍵。陳軍主任及其團隊為他量身定製了一整套治療方案。入院後給予宋大爺停用口服華法林治療並給予低分子肝素對症處理,監測凝血常規等相關化驗檢查結果。經過細緻討論後,決定為他進行局麻下的左側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
術中發現的情況遠比預想的更複雜、更困難,患者左側腹股溝區解剖結構紊亂,疝囊巨大,並與周圍組織粘連緻密,術中診斷考慮左側腹股溝直疝合併斜疝。陳軍主任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利用精湛的技術,順利的完成了手術。手術時間不到2個小時,出血不到5ml。術後2小時患者即可下地活動,術後1天患者複查各項血液指標未見明顯異常,術後2天患者恢復順利並出院。出院時,患者及家屬向陳軍主任和他的團隊表示了由衷的感謝,感謝給了老人嶄新的生活。
這次成功的治療,依靠的不僅是科室日益精進的技術,還有與患者家屬良好的溝通,以及「規範化、個體化」的手術方案、嚴格的圍手術期管理、護理團隊的辛苦付出以及加速康復外科等先進理念的運用。「針對腹股溝疝患者,我們已將日間手術理念作為常規治療,讓患者從容接受手術,儘快康復,且併發症少」,陳軍主任說。
濱醫煙臺附院胃腸外科、疝與腹壁外科一直秉承『規範化治療,人性化關懷』的理念,結合患者病情、解剖特點和患者需要,為每名患者制定適合自己的『個體化、動態化』治療方案。不僅如此,患者在圍手術期間有醫生嚴格檢查和指導,術後也有嚴格的隨訪制度。科室先後為多名80歲以上的胃腸道腫瘤、腸梗阻、腹股溝疝等高齡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均順利康復出院。
正如陳軍主任在科室經常說到的,「病人」兩個字,對醫生來說,不僅要看到前面的「病」字,更要看到後面的「人」字,應該身心疾病身心治療,盡最大努力給病人最好的治療。
陳軍
專家簡介
陳軍,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普外科副主任,胃腸外科、疝與腹壁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濱州醫學院外科學教授,山東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濰坊醫學院兼職教授,山東省醫學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結直腸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無氣腹腔鏡委員會委員,煙臺市抗癌協會常務理事,《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誌》特邀編委,濟南市引進高層次人才。對普外科常見病、疑難危重病的診治具有較深的造詣。精通腹腔鏡、介入等先進微創技術。擅長腹腔鏡微創治療腹壁疝、胃癌、結腸癌、直腸癌保肛手術、粘連性腸梗阻等;胃癌規範化D2淋巴結清掃術;胃腸道間質瘤規範化治療;腹部惡性腫瘤介入手術 (TACE、支架置入術)等綜合治療;局麻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在腹股溝疝等各種疝手術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責任編輯:楊凡、蘇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