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治療腹壁疝 實現完「壁」如初

2020-12-22 新民晚報數字報
  腹壁疝俗稱「小腸氣」,是一種常見疾病,其本質是腹腔內的臟器(常見的是小腸),通過腹壁的缺損突出到腹壁外。腹壁疝的種類較多,最常見的是腹股溝疝,約佔90%。其他常見的腹壁疝包括造口旁疝、臍疝、白線疝、半月線疝、腰疝等,以及手術後切口癒合不良引起的切口疝。

  引起腹壁疝的原因很複雜,大致可以歸為三類:1、腹壁筋膜發育不良或退化過早,常見於嬰幼兒和老年人的腹股溝疝,以及切口疝患者。2、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引起腹內壓增高的疾病,如長期吸菸、便秘、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不盡,慢阻肺、長期慢性咳嗽、哮喘等。3、手術切口感染、液化,是切口疝發生的重要誘因。

  腹壁疝的唯一有效治療措施是手術修補腹壁缺損。但是,完美修復腹壁疝並不簡單。如果將腹壁疝修補比作一件衣服的修補,那麼需要醫生有一雙靈巧的專業裁縫的手和優質的修補材料的完美結合。目前,腹壁疝的治療對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病人希望手術後不僅能恢復腹壁生理功能,而且手術區域外觀要美觀。因此,手術醫師需要具有解剖、微創、整形等綜合技能,並且熟悉各種生物修補材料的性能,以契合每位腹壁疝患者的個體化需求。

  為了滿足廣大腹壁疝患者對疾病認知的需求,3月16日上午9:00-11:00,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將在仙霞路1111號同仁醫院3號樓7樓會議室,舉行第三屆同仁健康大講堂疝病之友專場活動,現場為各位腹壁疝患者提供科普知識與公益諮詢。

  朱雷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

相關焦點

  • 規範化、個體化治療,讓患者受益最大化 胃腸外科、疝與腹壁外科...
    做手術,老人高齡、腹股溝區腫物情況複雜、既往病史複雜、手術風險及困難程度高;不做手術,老人的生活質量已經受到嚴重影響並隨時有疝嵌頓、腸壞死、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直到近期來到我院胃腸外科、疝與腹壁外科門診,見到了陳軍主任,這才打開了希望之門。
  • 專家學者共話腹壁疝手術質量控制與規範化
    會上,華東醫院保志軍副院長在致辭中說,疝病是外科常見病、多發病,雖然目前治療方法比較成熟、療效確切,但是患者基數龐大,醫療負擔很大,希望可以通過本次會議進一步規範各地的疝病診治水平,提高手術質量,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產生。
  • 腹壁三個洞 !仁濟醫院完成首例腹腔鏡下TAS 腰疝修補術
    經過膽胰外科劉穎斌教授領銜的膽胰外科腹壁疝團隊的術前討論,決定使用國際上最新的腹壁疝微創手術方式。因考慮患者腹膜後間隙因第一次手術可能會造成比較緻密的黏連,放棄實施腹腔鏡下完全腹膜外腰疝修補(TES,totally extraperitoneal sublay),改行腹腔鏡下經腹全腹膜外腰疝修補術(TAS,transabdominal sublay)。
  • 威海市中心醫院舉辦疝與腹壁外科高峰論壇
    10月27日,「普疝論道--威海站暨威海疝與腹壁外科高峰論壇」在威海市中心醫院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醫促會科普分會疝學組、威海市中心醫院疝與腹壁外科聯合主辦,來自北京、上海、瀋陽、天津、濟南、青島的專家學者和威海市直及周邊縣市醫院疝與腹壁外科專業的主任、業務骨幹近20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 唐健雄:中國疝和腹壁外科領域在技術創新等領域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本次會議秉承「傳承、創新、規範、提高」的精神,結合專業進展,以「繼往開來,走向新時代」為主題,對目前中國疝和腹壁外科學的創新發展、國際領先概念和技術、材料學的發展與新概念、疝病註冊系統和質量標準體系等焦點問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 2019國際疝與腹壁外科峰會在寧舉行 疝氣治療方法更加多元
    5月30日下午,在南京舉行的2019南京國際疝與腹壁外科峰會上,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普外科主任嵇振嶺教授告訴記者,疝以腹股溝疝最為多見,按以往傳統手術方式的治療方法,復發率10%以上,而現在採用的無張力修補術及腹腔鏡微創手術,使復發率低於1%。
  • 不必再懼怕手術,腹透腹壁疝患者的福音!
    不必再懼怕手術,腹透腹壁疝患者的福音!對於確診疝的患者,手術是唯一可靠的選擇。疝託可以暫時緩解症狀,不能根本治療疾病。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著貧血、低蛋白血症、電解質紊亂、組織水腫等情況,另外尿毒症接受腹透患者因為長期腹透,腹腔內大量液體積聚造成腹內壓增高,容易導致疝的發生。
  • 微創技術治好了腹部大洞 腹腔鏡腹壁切口疝修補術
    什麼是腹壁切口疝?疝,在醫學上是個大概念,是指組織或器官離開原來的位置,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空隙進入另一部位。而腹壁切口疝,顧名思義,是指腹部手術後腹壁起主要支持作用的肌腱膜層癒合不良,腹內臟器或組織經腹壁切口突出而形成的疝,是腹部外科術後常見併發症之一。為什麼會患有腹壁切口疝呢?
  • 持續腹痛一年,原因竟是切口疝
    一年來,肚子上的包塊時常鼓起,並伴有腹痛,但這些跡象沒有引起王女士重視,沒有就醫治療。這天王女士剛吃完早飯,突然感到肚子疼痛難忍,肚子上的包塊變大變硬,約「蘋果」大小,按壓疼痛加劇,包塊也不再消失。隨後就出現噁心、嘔吐,嘔吐完後腹痛稍緩解,但仍時有加重,家人立即帶病人到當地醫院就診,當地醫院發現是切口疝,遂推薦急來到濰坊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就診。
  • 湖南省疝與腹壁外科學組走基層:「疝益行巡講」活動順利舉辦
    永州新聞網訊(通訊員:劉伍紅 蔣曉梨)為進一步規範永州市疝與腹壁外科診療行為,全面提高診療服務水平,促進普通外科醫學的發展與學術交流,12月04日 - 12月05日,由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承辦的湖南省疝與腹壁外科學組走基層:疝益行巡講,暨永州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普通外科專業委員會疝外科專題會,暨永州市疝外科新進展與疑難病例討論會在冷水灘順利召開
  • 市一院「日間手術中心/疝與腹壁外科診療中心」開科了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記者 嚴帥)11月20日,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日間手術中心/疝與腹壁診療中心舉行了開科儀式。「作為全市的三甲綜合醫院,日間手術中心/疝與腹壁外科診療中心的建立,是積極響應國家醫改新政、服務和促進醫療建設的創新之舉。」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唐銳表示,兩個中心的成立是醫院全面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這不僅是醫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調整優化專業發展,學科建設重大舉措,更是為患者提供高效、低耗、優質的高質量服務,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的積極行動。
  • 三中心醫院甲乳疝腹壁外科採用新術式成功治癒反覆腹部切口疝
    三中心醫院甲乳疝腹壁外科採用新術式成功治癒反覆腹部切口疝 2018-09-13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幸福青島|預告」青島市中心醫院肝膽外科、疝和腹壁外科主任...
    微信公眾號、手機APP「聽見廣播」、「愛青島」並可回看和轉發哦同步音頻直播:手機APP「蜻蜓FM」、「喜馬拉雅」並可回聽和轉發節目熱線:85701212主持人:趙陽8月13日周四下午2:00-3:00《幸福青島》主題:疝氣的防治嘉賓:孫少傑,青島市中心醫院肝膽外科主任,疝與腹壁外科主任
  • 腹壁僅開3個「鑰匙口」!哈醫大四院成功為高齡老人微創修補巨大疝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王海嬌)日前,哈醫大四院普外一科接診了一位疝嚢巨大,症狀嚴重的患者,診斷為造口旁疝。經過細緻周密的準備,普外一科陳洪生主任及其團隊摒棄了傳統的開放手術,成功完成了腹腔鏡下造口旁疝的微創修補術,患者和家屬非常滿意。
  • 腹壁僅開3個「鑰匙口」! 哈醫大四院成功為高齡老人微創修補巨大疝
    經過細緻周密的準備,普外一科陳洪生主任及其團隊摒棄了傳統的開放手術,成功完成了腹腔鏡下造口旁疝的微創修補術,患者和家屬非常滿意。  家住哈爾濱市的李奶奶今年70歲,1年前因膀胱癌切除了膀胱和子宮,並在腹部用迴腸代替膀胱做了腹壁造口。
  • 微創治療--腹外疝患者的新選擇
    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包塊不但沒有變小,孩子一站立玩耍大腿根的包就會鼓出來,陳女士開始擔心了,於是來到了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就診,張錫忠主任介紹小兒疝氣在兒童中很常見,1歲以內的小兒如果包塊沒嵌頓的話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但超過1歲了疝氣一般就不能自愈了,就需要手術治療。目前我們科室應用微創單孔腹腔鏡技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只在肚臍有一個0.5cm的切口,手術後不留瘢痕,清醒就可以進食、下床。
  • 61歲老人腹部排球大包塊,專家開鑰匙孔大創口巧補腹壁疝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61 歲的吳爹是邵陽隆回人,十年前在當地做過闌尾炎手術,術後三年發現腹壁出現一個小包塊,複查得知是切口疝,開始包塊並不大
  • 勿以「疝」小而不為 專家建議:及早幹預才是明智之選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西海岸院區胃腸外二科盧雲主任醫師、胡繼霖副主任醫師帶領的腹壁疝專業醫療團隊。目前已完成各類疝手術上千臺,腹股溝疝日間手術及腹腔鏡切口疝、造口旁疝修補術治療體系成熟且規範,保障患者良好治療效果的前提下,極大程度縮減住院時間,降低花費,讓患者實現真正受益。
  • 濰坊市中醫院專家為您解答什麼是切口疝
    一年來,肚子上的包塊時常鼓起,並伴有腹痛,但這些跡象沒有引起王女士重視,沒有就醫治療。這天王女士剛吃完早飯,突然感到肚子疼痛難忍,肚子上的包塊變大變硬,約「蘋果」大小,按壓疼痛加劇,包塊也不再消失。隨後就出現噁心、嘔吐,嘔吐完後腹痛稍緩解,但仍時有加重,家人立即帶病人到當地醫院就診,當地醫院發現是切口疝,遂推薦急來到濰坊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就診。
  • 腹壁巨大切口疝 醫生妙手巧修補 近6小時內為六旬老太施展9個手術
    原本因腹壁的舊傷口越來越膨出,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切口疝,而到醫院求診,沒想到經檢查還發現了肝、胃轉移癌腫、人工肛門狹窄梗阻、結腸肝區癌腫梗阻等一串問題!記者昨天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醫生花了近6小時,為這位疾病纏身的老太太一口氣做了9個手術,才將老太太的生命挽救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