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莫言的東西沒看過,但我知道他獲獎與作品無關

2021-01-07 文史撰家

介於陳丹青與木心良好的師徒關係,可以斷定陳丹青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作為公眾人物的劉震雲、陳丹青等人都對莫言獲獎發表了看法,而擅長寫作,多年編劇生涯的劉震雲說話相對委婉,而陳丹青卻相反,可謂語出驚人。

他談論事物,非壞即好,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一眾喧鬧和擁躉下,陳丹青說;「莫言的東西沒看過,但我知道他獲獎與作品無關。」由於陳丹青在當代評論界的聲望,很多對莫言作品褒貶不一的讀者,就此可以肯定對莫言的否定。

莫言在獲得諾獎之前,其名譽主要局限於文學界和一些讀者,而獲獎後幾乎是全民皆知,成為一線公眾人物。八十年代要不是張藝謀導演莫言的一部同名電影《紅高粱》使他走向國際,莫言也就是個處在當代文學風口的先鋒作家。又因為《豐乳肥臀》成為大家眼中的「異類」,莫言與賈平凹、餘華等作家相比,似乎後者更得「人心」。

不過在2011年的時候,莫言靠長篇小說《蛙》與張煒、畢飛宇、劉震雲共同獲得茅盾文學獎,這讓莫言重新在文壇上被關注。然而僅一年之隔,諾貝爾文學獎就找上了門。每年十月是諾獎季,莫言還在高密老家的沙發上看電視,突然就被一個巨大的餡餅砸中,那一天他被宣布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其實莫言的作品並不被大眾讀者所熟悉,他像賈平凹和殘雪一樣,在文學藝術上有著很高的建樹,但在閱讀門檻上設置了一定的高度,普通讀者讀莫言的小說會有一定難度。如果你捋起莫言有名的兩部長篇《食草家族》或是《十三步》,或許會心急火燎,因為讀不懂作者的意思。

劉震雲評價莫言

那至於高度就只能留給專家學者來論了。劉震雲被記者追問到關於莫言獲獎的看法,作為同期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老友,劉震雲說,莫言獲獎了你們問我的感受。就像我哥娶嫂子,洞房花燭夜,我會有什麼感受?

劉震雲轉化了尷尬,同時也隱藏了自己對莫言獲獎的真實感受,不過他也透露了自己沒有獲獎,而莫言獲獎,那自然是有點嫉妒的哦。接下來「前方高能」,劉震雲就莫言獲獎的實質給出了這樣的看法。

劉震雲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莫言能獲獎,說明國內有十人也可以獲獎。這話讓人「大跌眼鏡」,咋一聽,感覺諾貝爾文學獎這麼「便宜」?大家都能獲得了。莫言也不過如此嘛,當然這是劉震雲的話給筆者的直觀感覺,不知道網友如何看待。

劉震雲的話如果細細分析,並非沒有道理,劉震雲之所以能如此說,他一個謹慎的作家,不會隨隨便便「大舌頭」。前文說過,劉震雲和莫言畢飛宇等一道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起碼讓劉震雲對自己的文學水平和同期獲得者有等同認知。

再加之莫言和劉震雲畢飛宇都是一個時代出生的人,寫作都有普遍的苦難記憶,大家又都是漢語寫作,誰也不會英文,也讀不懂外國名著的原文,無論怎麼練達,到最後都是大差不差的水平,所以,作為老作家的劉震雲,對莫言及其文學的了解不是一般的深入。能說出這樣的話,也並非是空穴來風。

不過這十個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到底是誰,這是重點(八卦),然而劉震雲並沒有明確交代。關於劉震雲的判斷,我國作家一直遲遲未能獲獎,跟作品翻譯和宣傳不無關係。餘華曾說過,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時需要運氣。或許其他優秀的中國作家沒有獲獎,可能是「左眼」還沒有跳動,運氣不足。

陳丹青對莫言的評價

不管怎麼說,劉震雲以文學實質對諾獎進行了自我剖析,而陳丹青對莫言和諾獎的評價始終橫亙在人們心中,無法逾越。因為陳丹青並非文學界人士,也沒有專業文學性的長篇大論,這讓陳丹青對莫言的評論有點無的放矢。

但是陳丹青的話大家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為什麼這麼說,有兩點;

1.

陳丹青是被譽為「當代魯迅」的批評家,他對社會暴露的問題都會忍不住評說。不可否認,這是出自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的時代責任,而陳丹青又是何許人也,他如何能「言猶未盡,為所欲為」。

陳丹青是當代畫壇首屈一指的人物,八十年代初靠《西藏組畫》馳名中外,他油畫的藝術水平幾乎超越了法國鄉村油畫的境界,成為我國油畫史上難得的天才,但是這一切也止於新千年,自從《西藏組畫》等作品之後,陳丹青再也沒有超越過去,反觀現在的作品,人物和線條也顯現出了僵硬。

從而陳丹青跨界到文壇,書法論壇,乃至社會實際的方方面面,但凡方舟子批評過的,都是陳丹青見慣的,所以在打假和社會弊病的批駁,陳丹青儼然是最具權威的大師之一。他的話和他的魅力自然也吸引了很多人,但凡陳丹青發聲,總能迎來「點讚」。陳丹青的話大家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正是來自於知識分子的良善和責任。

2.

從莫言本身著手,莫言獲獎後,一時間像陳丹青一樣擁有了大量網友的擁躉和熱烈追隨,畢竟這是我國本土第一個諾獎獲得者,其意義非比尋常。百年來中國第一次有人獲得,在文壇上,以魯迅(魯郭茅巴老曹)為代表的文豪皆與之無緣,而獨有莫言拿下。所以莫言獲獎本身讓當代文學在世界上得到認可,國人的諾獎情結更是得到抒發。

然而文豪頻頻,唯獨莫言拿下諾獎,那些曾經虜獲了眾多讀者的作家,儼然成了「失敗者」,從魯迅大師到沈從文,汪曾祺,賈平凹,蘇童等等,他們的粉絲在中國遍布之廣,數量何限?

即便莫言被不明所以的大眾追隨,但是在作家界莫言卻常常遭遇一些「圍攻」,有的說莫言揭露了歷史的醜惡,現實的黑暗,和人性的斑駁複雜等等。這些所謂文學的「不足」之處,莫言完全「對症」。

於是一股貶斥和懷疑莫言和他的諾獎的潮流也在莫言獲獎後的幾年裡,風生水起,暗流湧動。陳丹青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本來處於懷疑莫言真實能力的讀者堅定了看法。

那麼說了這麼多,陳丹青對莫言的評價到底對不對,或者莫言的文學能力能否達到了諾獎的要求呢?

筆者在贊同陳丹青的看法同時,也有自己的認知,這些認識不過是糾合了其他作家對莫言和諾獎的看法後得來的。

認同莫言者

首先坊間的讀者有人認為陳丹青「欠」莫言一個道歉,因為陳丹青的評論前後矛盾,既然沒看過莫言的作品,如何知道人家獲獎不是因為作品呢(言外之意,莫言的作品是夠不上諾獎的)?

在陳丹青之後,還有很多持不同看法的作家,因為文學的普遍內在價值,也只有懂行的人才能評價,首先是陳忠實老先生對莫言的贊同。陳忠實認為莫言獲獎是實至名歸,而高產之冠司馬中原則認為,自己的書是莫言的十倍之多,而莫言的影響力卻是自己的百倍,我沒有寫完的書,希望莫言可以替我寫。

我國最先走出海外的餘華說過,要論獲得茅盾文學獎,莫言至少可以得十次,莫言最差的作品也比百分之九十的茅獎作品好。文壇老將王蒙其實也是個「莫言迷」;1985年莫言在《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一篇中篇小說叫《爆炸》,50歲的王蒙讀完非常激動,他逢人就說: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老過,但看完莫言這篇小說後,我得承認我老了。

其實要說文學的評判,還是那就老話,作為主觀性極強的學科,文學於不同的讀者來說,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但是即便有再多的個人意見,總體文學修養和文學創作實力還是有級別職稱的。除了這些,文學的另一面也不該被肆意貶斥。

它是能體現博愛和廣泛人文價值的。所以在以魔幻現實主義寫作和結合歷史傳說,民間故事及現實世界而創作的莫言,能「過五關斬六將」到世界文壇摘下諾獎之桂冠,想必他文學中的普惠價值亦是讓所人折服的。

因此,莫言的作品「沒毛病」,唯一的問題就是莫言獲獎這件事動了所謂「奶酪」。儘管這個曾經發誓要三緘其口的「莫言」,一直惜字如金,但是他突然獲獎,總會給人酸楚的感覺。加之諾獎情結由這個擅長使用拉美魔幻洋味十足的作家滿足,莫言獲獎的高大形象也不可避免地摻雜了與水土不服的當代文學之尷尬。

同時讀者在專家的「指鹿為馬」下,也找到了發洩和喜極而悲的原因。

希望莫言再接再厲,再造新作,讓時間洗盡鉛華,洗盡人心中的隔閡和疑慮。

往日精彩速覽;關於當代文學,筆者將在最後一篇文章那裡等你,一起探討被人認為的「碎片化」文學。不見不散!

餘華說莫言只會「吹牛」,網友:這些年他靠「吹牛」起家

莫言《食草家族》|災難已「發貨」,2020疫情中還有地震火災飛蝗

賈平凹的書被禁,莫言《豐乳肥臀》停版,當代文學看王朔顧彬咋說

莫言的《豐乳肥臀》出版後,大作家劉白羽直言:世風如此

「去魯迅化」|餘華:他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

相關焦點

  • 陳丹青:雖然沒有讀過莫言的書,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獎與作品無關
    其中最犀利的就莫過於陳丹青的評價,他說:「我沒讀過莫言的東西,對他不感興趣,對他的祝賀是禮貌性的。莫言得獎和他的作品關係不大,是諾貝爾委員會識時務了。」 這話的意思不僅是說莫言的作品對他沒有吸引力,還講到了諾貝爾文學獎設立的性質,即一種政治手段,此話一出,還能不炸鍋?並且陳丹青本人也有著不小的知名度。
  • 莫言得獎之後作品依然沒人看?陳丹青:他得諾貝爾與文學作品無關
    畢竟「人怕出名豬怕壯」,有人追捧有人罵,許多人對莫言得獎的事情頗有微詞,他們認為莫言得獎只是一種「政治行為」,比如陳丹青就曾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他們認為莫言得獎只是因為中國不斷強大的國力,諾獎委員會也只是「識時務」。
  • 莫言坦露獲獎心聲:得諾獎讓我驚奇又惶恐
    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莫言雖然語氣平和,卻略顯謹慎,話語不多,讓你很難窺探出他處於這種喧鬧中,除了疲倦,還有什麼其他心情。   得知消息,幾小時後才平靜   為什麼驚奇呢?就是因為全世界有這麼多優秀的作家,怎麼會輪到我頭上呢?……我配得這個榮譽嗎?我就很惶恐。   記者:祝賀你獲獎,能再談談獲獎之後的感受嗎?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我開始對他們感興趣,陸陸續續看看他們的小說,其中就有莫言,對於他早期的《紅高粱》,以及他的出世之作《透明的紅蘿蔔》也都感興趣。不過當時沒有直接跟他接觸,後來有那麼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京都大學的一個後輩,畢業後在日本一家出版社工作,跟我推薦莫言的《豐乳肥臀》,問我有沒有把它翻譯成日文的興趣,我當然感興趣,但是當時沒辦法認識莫言。幸好認識住在神戶的毛丹青先生,經過他的介紹,我得以在北京直接見到莫言。
  • 陳丹青:「我的母親就像一條狗一樣死掉了」,文化人都這麼說話嗎
    在藝術領域,陳丹青堪稱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同時他還身兼作家、文藝評論家、學者等多重身份。1980年,他憑藉《西藏組畫》油畫作品一舉成名,成功轟動世界藝術圈,被公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此陳丹青正式成為一名「公知」。
  • 專訪莫言作品翻譯家葛浩文:莫言小說的鄉土味最難翻譯
    □我以為莫言講到母親會流淚  作為向西方推介中文小說的大功臣,葛浩文稱他不願意錯過莫言的諾獎獲獎演說。在現場聽莫言演講的葛浩文很感動,「尤其是莫言深情地講到自己的母親時,我以為他會流淚,但是他沒有。這個演講很感人,莫言把自己的故事講得很好。」
  • 身為大畫家的陳丹青,總愛說出犀利的言論,他究竟在表達什麼
    提起陳丹青許多人都會非常熟悉,尤其是他和韓寒在一起發表的許多言論,更是讓他在年青人當中名聲大噪。陳丹青的許多言論因其言語狂放,觀點犀利,言語直白且深刻有力等被青年們崇拜有加,稱他為意見領袖,為此許多人將陳丹青奉為導師一般的人物,與大思想家魯迅先生放在一起,被譽為當代魯迅。可見陳丹青對年輕人的影響力非同尋常。
  • 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願他獲獎後多保重
    77歲的日本老人吉田富夫剛剛在自己家中翻譯完了莫言的《天堂蒜苔之歌》,這是他翻譯莫言的第8部作品。11月的一天,當我們採訪完吉田富夫,從他在京都的家中出來的時候,腦海裡不斷思索著是什麼力量讓年近80高齡的老人勤於筆譯。在這場莫言熱潮中,作為駐外媒體的我們一早便開始尋找莫言與日本的聯繫,我們希望莫言的作品可以乘著諾貝爾文學獎這列快車經由日本,到達世界更多的地方,然後在那裡生根發芽。
  • 精彩書摘|我所認識的陳丹青
    我是一九八三年在美國嘛,正好是我們這裡有些精英開始出國,我就是在那裡認識的陳丹青,原來他也知道我,我也知道他,可是既沒見過面也沒交談過,我就看過他的《西藏組畫》,他連我的作品也沒看過,就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寫知青的,挺有名的,他爸爸跟他講的。
  • 莫言獲獎,譯者陳安娜、葛浩文功不可沒
    莫言獲獎,將莫言作品帶到瑞典的瑞典翻譯家陳安娜也成為網友關注焦點。不少網友在網上向陳安娜表達感謝,稱「譯者功不可沒」。此外,莫言作品的英語翻譯葛浩文也對其作品的世界影響力居功至偉。
  • 莫言的作品之所以獲得諾獎,是真才實學,還是迎合了西方人呢?
    莫言的作品,是寫自己的親身經歷過的事,以實事求是為寫作中心,不誇大不縮小的敘述。唯獨的是太直白了,讓有些沒經歷過的人受不了。莫言就是在迎合西方人的胃口。說輕了是諂媚,說重了就是醜化自己的民族。諂媚西方人,就是討好西方人;醜化自己的民族,與叛國無疑。由西方流氓設的遊戲規則,我也是說怎麼有中國的份呢?
  • 大畫家陳丹青:矮小、瘦弱、很酷、很好看
    對於莫言的得獎,文壇一片祝賀聲,餘華、龍應臺等人更是把他捧上了天,但陳丹青是這樣說的:我沒讀過莫言的書,但我認為他拿諾貝爾獎和作品無關。這樣的「大言不慚」,也就是陳丹青說得出來,確實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而陳丹青研究得最透的文人,應該還是魯迅。陳丹青算得上是魯迅的頭號粉絲,早在十幾年前,陳丹青就在公眾面前數次提到自己對魯迅的理解。
  • 莫言獲獎翻譯功不可沒 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
    莫言獲獎翻譯功不可沒 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 2012年10月16日09: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莫言獲獎作品《豐乳肥臀》:描寫尺度究竟有多大?一度成為禁書
    不過也不能完全怪他人,通常莫言的作品創新力度都很大,喜歡的會覺得看起來耳目一新,不喜歡的人也會對他的作品橫加指責,毫不客氣。但是,可能沒有人能想到,諾獎獲得者莫言還有作品曾經被列為禁書。這部作品,代表了莫言對母親和大地的歌頌,魯璇兒的「魯」,指的其實是生他養他的齊魯大地。在這部小說裡,母親是一種意象符號,是無私,是愛,是奉獻,是生命的載體。小說熱情謳歌母親的偉大,以及對生命沿襲的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
  • 顧彬:莫言小說冗長無趣 他能獲獎翻譯居功至偉
    當天下午的講座幾乎成為莫言研究的專場。陳思和回顧了莫言領取諾貝爾獎時的演講稿,解讀莫言文學的理想傾向。劉再復因身體原因沒能出席,他的女兒、馬裡蘭大學副教授劉劍梅代他宣讀了關於「莫言高行健比較論」的研究論文,劉再復稱讚莫言是擁有大氣魄的講故事天才。而來自德國的漢學家顧彬則從歐洲古典文學的立場出發,對以莫言為代表的中國當代文學提出質疑。
  • 陳丹青:我同意魯迅 他會罵中國人不會罵外國人
    一小撮兒精英沒了,可是國家又很有錢,很強盛的樣子,會所夜夜客滿——這種文明我不知道怎樣定義。談流氓:目前我看過最樸實的黑道定義,是杜月笙的兒子。記者問他,到底怎麼看那代流氓?流氓是什麼?他想了很久,只說一句話:「就是幫忙」。談時尚圈:有人說我庸俗到和娛樂圈時尚圈玩,他們沒有政治頭腦。青少年文化、搖滾樂、走臺、派對,都是改革開放的正果啊。談乾淨:什麼是髒?
  • 央視主持人追問"你幸福嗎" 莫言回答:我不知道
    圖為2003年11月15日,著名作家莫言到西安,為其作品《四十一炮》《豐乳肥臀》《良心作證》等作品舉行籤名售書活動。中新社發 李建剛 攝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莫言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自己「不知道」是否幸福。現在的「莫言熱」很快就會過去,文學的相對邊緣、落寞,也沒什麼不好。  著名作家莫言日前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之後,迅速佔據各大媒體的頭版。
  • 龍應臺:我期待莫言獲獎能幫華人建立文化自信(圖)
    做局長的龍應臺先後邀請了高行健和莫言出任臺北市的「駐市作家」,其時他們都尚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於莫言獲獎,龍應臺表示「特別歡喜」。南方周末:當時你起意為一個城市邀請駐市作家,有什麼期望嗎?龍應臺:邀請高行健來駐市是在1999年,他得獎之前,莫言第一次來臺灣是我在2001年邀請的,當時一同來的還有李銳、王安憶。2002年再邀莫言單獨前來駐市,他整整停留了一個月。13年前,我們陸陸續續地邀請大陸作家到臺灣來,有好幾層的意義。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曾與莫言一邊喝威士忌一邊談小說莫言獲諾獎,馬悅然非常支持,「他的短篇小說特別好!我之所以喜歡莫言,是因為他非常會講故事。2004年,《上海文學》雜誌刊登了他的小說《九段》,非常短,只有一兩頁,我見識到莫言對文字的掌握是何等高超。」
  • 翻譯者談莫言作品:有一些罵人的話我覺得很難
    莫言之所以能夠斬獲諾貝爾文學獎,各國翻譯家可謂功不可沒。  他的作品被廣泛翻譯後,提高了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莫言此次飛赴瑞典,特地以個人名義邀請了不少嘉賓,其中就有不少翻譯家。他還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場合表示,這是為了表達對他們工作的深深謝意。「翻譯的工作特別重要,我之所以獲得諾獎,離不開各國翻譯者的創造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