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彬:莫言小說冗長無趣 他能獲獎翻譯居功至偉

2020-12-12 未成年人網

  5月2日,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舉辦「五四現代

文學

講座」,陳思和、顧彬、許子東、劉劍梅、王曉明、梅家玲和鍾玲共六位學者齊聚一堂,發表專題演說。李歐梵、劉紹銘、陳清僑等學者參加圓桌論壇。

  當天下午的講座幾乎成為莫言研究的專場。陳思和回顧了莫言領取諾貝爾獎時的演講稿,解讀莫言文學的理想傾向。劉再復因身體原因沒能出席,他的女兒、馬裡蘭大學副教授劉劍梅代他宣讀了關於「莫言高行健比較論」的研究論文,劉再復稱讚莫言是擁有大氣魄的講故事天才。而來自德國的漢學家顧彬則從歐洲古典文學的立場出發,對以莫言為代表的中國當代文學提出質疑。  

陳思和:莫言的文學理想來自於生命

  作為莫言參評諾獎的推薦人之一,陳思和去年12月陪同莫言一同赴瑞典領獎。陳思和從莫言在諾獎頒獎儀式上的演講受到啟發,「莫言的演講讓我們理解莫言文學的理想傾向是來自於生命血緣和生命本能,以及獨特的民間性。」他說,莫言的很多作品,如《豐乳肥臀》、《四十一炮》、等,均展現了中國農民的真實形象,並通過對人性的深刻描寫來認識人性。

  除民間立場、鄉土題材,本次講座的組織者許子東強調莫言小說中敘事的現代性,「用歐化的書面語寫鄉土。」所謂歐化的方式是指現代主義手法,「上世紀80年代的那批作家,相當程度受到袁可嘉等人翻譯寫作的影響,形成了所謂現代主義手法。現代主義手法初露鋒芒是在上世紀九葉派與張愛玲,80年代再次回到大陸。」  

顧彬:莫言獲獎翻譯居功至偉

  顧彬的發言強調了翻譯對莫言獲諾獎的助力。他說,在中國當代主力作家群中,莫言是作品被譯介到海外最多的小說作家,其次是餘華和蘇童。「葛浩文對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有很大的貢獻,他創造了『國外的莫言』」。顧彬認為莫言的長篇小說冗長、無趣,而葛浩文對莫言「有所流失」的翻譯正好避免了這一毛病。

  「除了翻譯莫言的作品,葛浩文還在西方世界裡到處推薦莫言。」顧彬說。葛浩文最後把莫言的作品擺上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的案頭上。許子東證實了顧彬談「葛浩文到處推薦莫言」一說,另外他認為,「受現代主義翻譯的影響,莫言作品容易被翻譯成英文、法文,也比較容易被國際閱讀。這類易於翻譯的文體必然在諾獎遴選中得益。」許子東說,「另外,陳安娜用章回體翻譯《生死疲勞》,是獲獎的關鍵。」

相關焦點

  • 德國學者顧彬:莫言的英文版小說應該有兩個作者
    其實不光是中國的小說,這個學神學出身的德國學者,不喜歡任何寫故事的小說,不管是美國的還是中國的。他喜歡詩歌,所以毫不吝嗇地讚揚中國當代詩人的作品,可惜,在中國他很少被問及詩歌與詩人的問題。  3月8日,德國語言與文學創作學會將 2013年的約翰·海因裡希·沃斯翻譯獎授予了顧彬,該獎項是德國最高榮譽的翻譯大獎,還第一次頒給了漢語翻譯者。
  • 德國學者顧彬:莫言英文版小說應該有兩個作者
    其實不光是中國的小說,這個學神學出身的德國學者,不喜歡任何寫故事的小說,不管是美國的還是中國的。他喜歡詩歌,所以毫不吝嗇地讚揚中國當代詩人的作品,可惜,在中國他很少被問及詩歌與詩人的問題。3月8日,德國語言與文學創作學會將 2013年的約翰·海因裡希·沃斯翻譯獎授予了顧彬,該獎項是德國最高榮譽的翻譯大獎,還第一次頒給了漢語翻譯者。
  • 德國漢學家顧彬:莫言講的是荒誕離奇的故事
    德國漢學家顧彬(WolfgangKubin)撰寫的《中國二十世紀文學史》被視為一部權威性著作。在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今年的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後,德國之聲記者與在北京的顧彬進行了電話聯線。德國之聲: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將文學獎授予莫言。
  • 莫言小說英文譯者:下一步將翻譯劉震雲
    [導讀]作為莫言小說的英文譯者,這是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葛浩文首次造訪中國。他使得莫言的小說進入英文世界,被認為是莫言得諾獎的重要「推手」。葛浩文透漏下一步翻譯劉震雲、賈平凹小說。作為莫言小說的英文譯者,這是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葛浩文首次造訪中國。在當天的媒體見面會上,葛浩文透露,此行既是應清華大學邀請參加會議,也是為他下一步翻譯劉震雲、賈平凹小說而來。
  • 華語文學首席翻譯:莫言不想學外語太愚蠢
    莫言(去年諾獎得主)和艾麗絲·門羅(今年諾獎得主),如此風格不同的兩位作者,為什麼都能摘得桂冠,諾獎評選的標準究竟是什麼?什麼樣的中國作家更能得到國際文壇歡迎?莫言得獎一年後,英文世界對中文作品的接受度會有變化嗎?
  • 莫言獲獎,譯者陳安娜、葛浩文功不可沒
    莫言獲獎,將莫言作品帶到瑞典的瑞典翻譯家陳安娜也成為網友關注焦點。不少網友在網上向陳安娜表達感謝,稱「譯者功不可沒」。此外,莫言作品的英語翻譯葛浩文也對其作品的世界影響力居功至偉。
  • 翻譯家葛浩文:莫言不會外語 不利於宣傳
    在活動現場他提到,莫言的獲獎確實幫助中國小說開拓了一些西方市場,但是這是永久的還是暫時的很難說,「可能再過一年讀者們就會覺得,莫言是誰啊?他獲獎後頭三個月,他的書在西方銷售得非常好。但是到了第4個月就開始下滑。莫言有一個問題,他不會外語,無法給自己做宣傳。這樣外國出版社可能就不願意花錢請他去做宣傳,過去很多得諾獎的人都會英語或者法語。」
  • 翻譯家葛浩文:一年後西方讀者就忘記莫言了
    又是一年諾獎時,被認為是莫言得獎功臣的翻譯家葛浩文昨日抵京召開了一場媒體見面會。在活動現場他提到,莫言的獲獎確實幫助中國小說開拓了一些西方市場,但是這是永久的還是暫時的很難說,「可能再過一年讀者們就會覺得,莫言是誰啊?他獲獎後頭三個月,他的書在西方銷售得非常好。
  • 翻譯家葛浩文:莫言不會外語 不利於作品宣傳
    [導讀]他獲獎後頭三個月,他的書在西方銷售得非常好。但是到了第4個月就開始下滑。莫言有一個問題,他不會外語,無法給自己做宣傳。這樣外國出版社可能就不願意花錢請他去做宣傳。在活動現場他提到,莫言的獲獎確實幫助中國小說開拓了一些西方市場,但是這是永久的還是暫時的很難說,「可能再過一年讀者們就會覺得,莫言是誰啊?他獲獎後頭三個月,他的書在西方銷售得非常好。但是到了第4個月就開始下滑。莫言有一個問題,他不會外語,無法給自己做宣傳。這樣外國出版社可能就不願意花錢請他去做宣傳,過去很多得諾獎的人都會英語或者法語。」
  • 專訪莫言作品翻譯家葛浩文:莫言小說的鄉土味最難翻譯
    特派斯德哥爾摩記者 師文靜  中國作家莫言在瑞典學院的演講吸引了一大批知名翻譯到場,其中有莫言作品的日文翻譯吉田富夫、英文翻譯葛浩文以及瑞典文翻譯陳安娜。在莫言結束演講後,記者在瑞典學院樓梯口採訪到莫言的英文翻譯葛浩文。葛浩文是著名的翻譯家,曾經因為翻譯莫言的名著《紅高粱家族》而登上事業的頂峰。葛浩文說,莫言的演講讓他很感動,而莫言作品的鄉土味是翻譯中最難的環節。
  • 業內人士談中外出版翻譯 莫言小說被改結局
    美國史密斯大學中國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桑稟華透露,美國每年引進的中文作品非常少,且根據美國文化傳統改寫中文小說的做法很普遍,包括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出英文版時就讓莫言改寫了結局,「這比起譯者不跟作者溝通、私自改寫還算客氣的了。」
  • 莫言譯者葛浩文:莫言的問題是不會外語 不利於宣傳
    ——葛浩文新京報訊 (記者姜妍)又是一年諾獎時,被認為是莫言得獎功臣的翻譯家葛浩文昨日抵京召開了一場媒體見面會。在活動現場他提到,莫言的獲獎確實幫助中國小說開拓了一些西方市場,但是這是永久的還是暫時的很難說,「可能再過一年讀者們就會覺得,莫言是誰啊?他獲獎後頭三個月,他的書在西方銷售得非常好。但是到了第4個月就開始下滑。莫言有一個問題,他不會外語,無法給自己做宣傳。
  • 【我說】顧彬:對於中國當代作家,傳統不存在-搜狐文化頻道
    我和我的學生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第一批開始翻譯他,我也用過我自己的錢在德國出了他的作品。我自己當時的感覺是,他的話劇是不錯的。我們最後一次在柏林見過面,可能是1986年的1月份,他說他現在寫小說。那麼他當時小的小說就是《靈山》。我出的雜誌介紹他的《靈山》一部分。當時沒有人注意到。後來我們都知道他在臺灣出了這本書以後,才有人注意到。無論如何我看了《靈山》,我覺得可以。
  • 漢學家顧彬:中國翻譯者最大問題是中文功底不好
    從「中國作家應該沉默20年」、「中國作家當編劇很墮落」、「中國當代作家慷慨激昂讓人受不了」,到「中國小說在德國是遭排斥的庸俗文學」,再到2013年因為批評莫言而引發和劉再復的論戰,儘管其中充滿不少誤讀和曲解,但是仍然可以明確看出,顧彬對於中國當代文學總體上是持批評態度的。
  • 李白的那首詩改變了我的人生——對話德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顧彬
    此次來到武漢理工大學,參加第十三屆中國中西部地區翻譯理論與教學研討會暨翻譯研究國際論壇,他的身份是翻譯家。從上世紀70年代第一次來中國,到從波恩大學退休定居中國,顧彬一直在向世界傳遞中國當代文學的聲音。他是歐洲三大漢學家之一,享譽全球。有媒體評價,他的翻譯和評論,直接影響了西方文學界對中國文學現狀或一些作家的評判。
  • 德國漢學家顧彬:中國翻譯者的問題在於母語不夠好
    從「中國作家應該沉默20年」、「中國作家當編劇很墮落」「中國當代作家慷慨激昂讓人受不了」,到「中國小說在德國是遭排斥的庸俗文學」,再到2013年因為批評莫言而引發和劉再復的論戰,儘管其中充滿不少誤讀和曲解,但是仍然可以明確看出,顧彬對於中國當代文學總體上是持批評態度的。
  • 陳丹青:莫言的東西沒看過,但我知道他獲獎與作品無關
    劉震雲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莫言能獲獎,說明國內有十人也可以獲獎。這話讓人「大跌眼鏡」,咋一聽,感覺諾貝爾文學獎這麼「便宜」?大家都能獲得了。莫言也不過如此嘛,當然這是劉震雲的話給筆者的直觀感覺,不知道網友如何看待。劉震雲的話如果細細分析,並非沒有道理,劉震雲之所以能如此說,他一個謹慎的作家,不會隨隨便便「大舌頭」。
  • 外媒稱莫言並未享譽全球:英文版作品很難獲得
    這一切正如莫言的小說一樣頗具「魔幻」色彩,但是這些很難說與「文學」有什麼關係。莫言說:「莫言熱,不如文學熱。」  這幾天,在亞馬遜全球網站上,為莫言專門製作了頁面專題,但相比較中國讀者的狂熱的熱情,西方讀者的反應則要理性得多,獲獎之後,他的小說英文版《紅高粱家族》曾一度進入暢銷書排行榜前20位,而《生死疲勞》、《天堂蒜薹之歌》等幾部作品也進入前100。
  • 莫言獲獎翻譯功不可沒 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
    面對中國網友的讚譽,陳安娜謙虛地表示,不能說沒有她的翻譯莫言就不會獲獎,因為評委會看不同語言的版本,她還特別指出不應忘了一個美國翻譯家葛浩文,沒有他把莫言的多部小說譯成英文,莫言的影響力恐難以進入西方。  作為翻譯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國際級大師,數十年來,葛浩文已將莫言的十多部作品介紹給英語國家讀者。葛浩文表示:「我真心喜歡莫言的所有小說。
  • 莫言瑞典語譯者陳安娜:他是一個好人
    陳安娜:莫言很會講故事,故事情節總是很精彩,想像力也非常豐富,而且能感動人,很投入,不是那種冷靜旁觀的敘述方法。而且他有中國傳統的民間的那種講故事的方法。缺點可能是有時寫得太長,有時有點囉嗦,他想說的太多了。一部作品是不能把所有的故事都裝進去的。  時代周報:選擇莫言作品翻譯的初衷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