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說英文譯者:下一步將翻譯劉震雲

2020-12-14 騰訊網

[導讀]作為莫言小說的英文譯者,這是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葛浩文首次造訪中國。他使得莫言的小說進入英文世界,被認為是莫言得諾獎的重要「推手」。葛浩文透漏下一步翻譯劉震雲、賈平凹小說。

葛浩文(圖片來自網絡)

莫言(圖片來自網絡)

10月14日,被夏志清稱作「中國現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的葛浩文現身北京。作為莫言小說的英文譯者,這是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葛浩文首次造訪中國。在當天的媒體見面會上,葛浩文透露,此行既是應清華大學邀請參加會議,也是為他下一步翻譯劉震雲、賈平凹小說而來。

回應顧彬:翻譯有貢獻但成就屬於作家

作為莫言《紅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等十部作品的英文譯者,葛浩文使得莫言的小說進入英文世界,因此也被認為是莫言得諾獎的重要「推手」。今年初,在香港嶺南大學召開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德國漢學家顧彬認為如果沒有葛浩文的翻譯,莫言不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針對這一觀點,葛浩文前日首次做出回應,「我第一個反應是他(顧彬)在胡扯。」葛浩文解釋,諾獎評委中只有馬悅然能閱讀中文,評委的首選文本是瑞典語,也看法語、德語等的譯本。他說,2002年凱爾泰斯·伊姆雷得獎,沒有評委懂匈牙利語;而俄國詩人布羅茨基得獎,評委中也沒有人懂俄文,全部都要靠譯本。「我們當翻譯的人有我們的貢獻,毫無疑問,可是(成就)還要歸到作者本人。」

至於什麼樣的作家才能獲諾獎,葛浩文憶及去年參加諾獎頒獎典禮時與評委會委員交談,他曾問起這一標準,「他們說這個不能說,」葛浩文搖頭,「他們自己不說出來我也猜不出他們內心的看法。」

諾獎效應:莫言得獎火熱了三個月

莫言的得獎,是否意味著中國文學在全世界範圍內會打開不一樣的局面?葛浩文坦言,莫言得獎後對整個中國小說界在歐美讀者中的開拓是必然的,但「一年後再說莫言,可能大家就會問誰是莫言?」葛浩文說,「莫言得諾獎的前三個月,小說銷得真棒。他的代理人高興得不得了,到了第四個月就……」

葛浩文還提到一個中國作家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莫言不會英語,他無法去國外替自己宣傳。」葛浩文說,莫言需要第三方(翻譯),出版社不願意花錢。「像愛麗絲·門羅就不會有這個問題。過去很多得獎的人都會外語,可以出國替自己的小說宣傳。莫言本人也承認這個問題,但也不想花時間去學外語了。」

莫言之後哪位中國作家最有可能獲獎?當有人想請葛浩文為中國作家「號脈」時,葛浩文的太太、也是其翻譯搭檔林麗君表示,「這就像是我家有七個孩子,你問我爸媽七個孩子你最喜歡哪一個。」

不過,談及葛浩文目前喜歡的「孩子」——劉震雲,葛浩文有話談。他和太太最近譯了劉震雲的《我不是潘金蓮》以及《我叫劉躍進》,已經有出版社提上日程,一本明年春夏出版,另一本後年出版。「劉震雲能寫故事,我還認識一個作家,臺灣的黃春明的故事寫得也很好。」葛浩文說他給美國的代理人寄了劉震雲的《我不是潘金蓮》,不到兩個禮拜,代理人就給他打電話說「好小說!兩本都要了!」在葛浩文看來,美國「評論家喜歡看比較悲苦的,但讀者一般愛看幽默的輕鬆的。我認為美國評論家比較喜歡閻連科,因為他還是比較『反面』的,而劉震雲是正面的,一般美國讀者會喜歡這個。」

作品選擇:出版商主導

從事了三十多年中文翻譯的葛浩文目前已經翻譯了五六十本小說,涵蓋莫言、蘇童、李銳、白先勇、楊絳、馮驥才、王朔等二十多位中國作家的作品。葛浩文說自己一輩子就是愛看小說,且種類廣泛。

如何選擇自己要翻譯的作品?葛浩文坦言很難。在美國出版翻譯書不容易,特別是東方的。如果是出版社買了版權找到他,看了覺得不錯,這是相對簡單的;還有一種是出版社自己看上的。「一選好,工作就開始了,但翻譯最頭疼的決定在翻譯之前:怎麼選擇一個讓我們四到六個月辛辛苦苦翻譯過來的工夫不白做的作品。我們願意冒險去做,但不能不考慮讀者和市場。」葛浩文說他家裡的抽屜裡,已經翻譯好的沒人要的小說有三四本,有的是譯了一半,有的是譯完了還沒潤色,「我到這個年齡了,必須得考慮出路。」

譬如最近棘手的事情是要和賈平凹談翻譯哪本作品。「我喜歡看他的書也喜歡翻譯他的書,問題是從哪部開始。他(賈平凹)認為應該從《廢都》開始,我認為應該是《高興》。」葛浩文的判斷是,賈平凹的《高興》會有讀者,《廢都》應該也有讀者,但《秦腔》就很難說了。

但葛浩文表示,西方讀者的口味,其實也很難預測。「我們有個比較悲觀的看法,凡是對政府有不滿、有批判的,美國讀者會比較喜歡,凡是讚揚現實,美國讀者就覺得沒意思了。有時候我們翻譯一部很適合他們的口味的作品,有時候覺得非得讓他們接受一點新的東西。」

「刪減」原文:出版社根據市場而決策

「有的評論家說葛浩文的譯文刪改把書改壞了,這麼說是在侮辱我。」採訪中,葛浩文認真澄清「刪改」一說。《狼圖騰》翻譯之後,有評論指出葛浩文刪改了部分章節。葛浩文說,他從來沒有刪改過,都是出版社根據西方讀者的口味刪的。

「莫言的編輯把《豐乳肥臀》交給我時說,莫言交稿時跟他說,一字不動。40萬字的一個長篇,一個字不能動,所以當編輯的就苦了。後來我翻譯的時候也就一字不動。但後來英文版出版社的人還是刪了一點,但是不多,最後出來好像是550頁至600頁。」葛浩文說。「而再過幾個月,阿來的《格薩爾王》 英文版即將出版,出版社刪掉了一半。」葛浩文解釋,蘇格蘭一家出版社組織「重寫神話」小說系列,頭四五本都是根據他們的規定,要在3萬字之內。「後來蘇童的《碧奴》有四五十萬字。到了《格薩爾王》,出版社要的是9萬-10萬字,阿來給了快40萬字。我們全翻譯了,稿子也存了。」葛浩文無奈地表示,出版社說非刪不可,最後他跟出版社要求在書上說明:「經過原作者與譯者同意,出版社刪了多少字。」

葛浩文表示,中國讀者和英語讀者不一樣,為了迎合英語讀者的口味會有刪改,改了,但沒有改書的骨子,「我的責任是翻譯要忠實,但忠實什麼?問題在這裡。是忠實於一字一句嗎?」

相關焦點

  • 莫言作品譯者葛浩文:我只譯我喜歡的小說(圖)
    關於翻譯,葛浩文有他的特殊心得:「作者與譯者之間,是一種不安、互惠互利,且偶爾脆弱的關係。」  譯者與作者之間的關係有時「很脆弱」  莫言得獎後,很多人說,葛浩文的出色翻譯以及他在翻譯時對莫言原著進行的許多大膽刪節甚至改寫,使譯本更適合西方讀者的閱讀口味,才引起了諾獎評委對莫言小說的青睞。對此種傳言,葛浩文予以「斷然否認」。
  • 莫言作品英譯者葛浩文:美國評論家比較喜歡閻連科
    葛浩文作為目前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國文學翻譯家,美國漢學家葛浩文是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品的英譯者。去年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曾坦言,自己的獲獎離不開譯者的功勞。因莫言這句話,其小說的瑞典語譯者陳安娜和英文譯者葛浩文受到中國讀者的關注。其中,年逾古稀的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致力於把中國當代文學譯介到西方,是英文世界目前地位最高的中國文學翻譯家,被中美媒體譽為「唯一首席接生婆」。
  • 翻譯家葛浩文:莫言對譯者很體貼(組圖)
    在論壇上,學者與美國著名文學翻譯家葛浩文(莫言著作的英譯者)的交流,不僅對於翻譯學界、比較文學界,而且在推動中國文學、中國文化走出去上,也有頗多啟發。  葛浩文昨天表示,譯者與作者的關係並不總是愉快的,幸運的是,他與多數小說家的合作都很愉快,尤其是與莫言的合作,莫言是一個非常支持譯者工作的作者。
  • 莫言譯者葛浩文:莫言的問題是不會外語 不利於宣傳
    ——葛浩文新京報訊 (記者姜妍)又是一年諾獎時,被認為是莫言得獎功臣的翻譯家葛浩文昨日抵京召開了一場媒體見面會。在活動現場他提到,莫言的獲獎確實幫助中國小說開拓了一些西方市場,但是這是永久的還是暫時的很難說,「可能再過一年讀者們就會覺得,莫言是誰啊?他獲獎後頭三個月,他的書在西方銷售得非常好。但是到了第4個月就開始下滑。莫言有一個問題,他不會外語,無法給自己做宣傳。
  • 莫言帶劉震雲閒庭信步,只可惜開會的幾位大作家字有點醜
    第五次漢學家文化翻譯國際研討會在貴陽召開。除了莫言、劉震雲之外,包括賈平凹、韓少功、餘華、劉醒龍、王躍文、阿來、麥家等多位中國知名作家全部聚齊。而作協主席鐵凝大姐也到場主持這次會議。毫不誇張地說,這次漢學翻譯大會,聚齊了中國文學的半壁江山。
  • 莫言諾貝爾獎「背後的功臣」:各國譯者功不可沒
    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劉歡)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瑞典翻譯家陳安娜成為中國網友關注焦點。不少網友在狂歡的同時,對陳安娜表達感謝,稱「譯者功不可沒」。此外,莫言作品的英文翻譯葛浩文,被認為對其作品的世界影響力居功甚大。莫言作品的其他國家譯者,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
  • 葛浩文:作者與譯者之間是一種不安、互惠互利的關係
    莫言得了諾獎後,美國漢學家、中國文學研究者、「西方首席漢語文學翻譯家」葛浩文教授的知名度,迅速從學界擴展到了更廣泛的讀書界。他是莫言小說的英譯者,十幾年來,經他之手翻譯介紹的莫言作品,逐漸被西方讀者所了解、所欣賞。莫言獲獎,葛浩文功不可沒。前不久,葛浩文來到中國,在北京、瀋陽、上海等地的高校參加了一系列圍繞「中國文學走出去」的研討活動,他演講的報告廳總是擠滿了熱情的中國大學生。
  • 莫言獲獎,譯者陳安娜、葛浩文功不可沒
    莫言獲獎,將莫言作品帶到瑞典的瑞典翻譯家陳安娜也成為網友關注焦點。不少網友在網上向陳安娜表達感謝,稱「譯者功不可沒」。此外,莫言作品的英語翻譯葛浩文也對其作品的世界影響力居功至偉。
  • 莫言的強項就是他的故事——專訪莫言小說瑞典語譯者陳安娜
    10月13日,莫言3部小說的瑞典語譯者陳安娜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電話專訪,聊起她讀莫言作品的感受。莫言曾在微博上表示,他在瑞典出版的《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生死疲勞》3本書的譯者均為陳安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前,陳安娜就曾表達了她對莫言及中國文學的信心:「如果他得獎了,我當然非常高興,因為我是他的譯者,而且我喜歡他的作品。
  • 張愛玲小說譯者金凱筠:我對翻譯題材的選擇
    2015年12月20日,張愛玲小說英文譯者、美國查塔姆大學教授金凱筠(Karen Kingsbury)在京就「全球化時代的中譯外這是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在其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下的名句。12月17日,張愛玲小說英文譯者、美國查塔姆大學教授金凱筠(Karen Kingsbury)在北京與文學及翻譯研究者和愛好者分享經驗時,脫口而出的就是這段經典文字。
  • 華語文學首席翻譯:莫言不想學外語太愚蠢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已塵埃落定,但毫不妨礙有「諾獎情結」的中國人早早開始興奮地預測:繼莫言後,誰會是下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  同樣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個擅長長篇,一個只寫短篇;一個散發著鄉土味的大氣磅礴,一個在細膩精準裡洞悉人類內心隱秘。
  • 莫言獲獎翻譯功不可沒 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
    1  成就莫言的「瑞典女人和美國男人」  這幾天,陳安娜和葛浩文成了網絡搜索的熱門詞彙。陳安娜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瑞典文翻譯。葛浩文則是莫言作品的英文翻譯。11日,在莫言獲獎的消息傳出後,陳安娜在第一時間通過微博發表「太陽」、「蛋糕」的圖像,表示祝賀。
  • 美漢學家:莫言獲諾獎3月內書好賣 後來就……
    導語:昨天,美國著名的漢學家,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譯者葛浩文在京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採訪。他用西方的眼光對中國作家進行了一番他的解讀。  昨天,美國著名的漢學家,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譯者葛浩文在京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採訪。
  • 一個博導的讀書會——看得見的譯者:葛浩文的莫言
    當《譯者的隱身》與《西方正典》並列,當「看不見的譯者」與「強力詩人」並置,我們的確發現:莫言特許而專一的譯者葛浩文創造了英語世界的莫言,或可說,中文莫言是葛浩文二度創作的靈感,英語莫言是葛浩文的「原創性的籤名」?鑑於此五重奏的練習性質,我們記錄下的內容,並無正式論文所要求的嚴整,就當它……一曲自由的變奏罷。張箭飛(以下簡稱張):國內作家的諾獎焦慮,已有好些個年頭了。
  • 業內人士談中外出版翻譯 莫言小說被改結局
    美國史密斯大學中國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桑稟華透露,美國每年引進的中文作品非常少,且根據美國文化傳統改寫中文小說的做法很普遍,包括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出英文版時就讓莫言改寫了結局,「這比起譯者不跟作者溝通、私自改寫還算客氣的了。」
  • 翻譯家葛浩文:莫言不會外語 不利於作品宣傳
    在活動現場他提到,莫言的獲獎確實幫助中國小說開拓了一些西方市場,但是這是永久的還是暫時的很難說,「可能再過一年讀者們就會覺得,莫言是誰啊?他獲獎後頭三個月,他的書在西方銷售得非常好。但是到了第4個月就開始下滑。莫言有一個問題,他不會外語,無法給自己做宣傳。這樣外國出版社可能就不願意花錢請他去做宣傳,過去很多得諾獎的人都會英語或者法語。」
  • 翻譯家葛浩文:莫言不會外語 不利於宣傳
    在活動現場他提到,莫言的獲獎確實幫助中國小說開拓了一些西方市場,但是這是永久的還是暫時的很難說,「可能再過一年讀者們就會覺得,莫言是誰啊?他獲獎後頭三個月,他的書在西方銷售得非常好。但是到了第4個月就開始下滑。莫言有一個問題,他不會外語,無法給自己做宣傳。這樣外國出版社可能就不願意花錢請他去做宣傳,過去很多得諾獎的人都會英語或者法語。」
  • 譯者陳安娜:翻譯莫言作品,像生孩子一樣幸福
    譯者陳安娜:翻譯莫言作品,像生孩子一樣幸福   去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作品的譯者陳安娜功不可沒。低調的瑞典翻譯家陳安娜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電子郵件專訪時透露,最新翻譯的莫言作品《蛙》大概明年出版。「和其他中國作家比較,莫言作品還不是最難翻譯的。要說翻譯完一部好作品的心情,有點像母親生下一個孩子的幸福吧,也是一個自己的作品。」  昨日,陳安娜及其丈夫萬之接受了成都商報記者的電子郵件專訪,陳安娜的丈夫、同為翻譯家的萬之告訴記者,自己也是才得知陳安娜獲得本年度的「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 譯論||馮全功:葛浩文翻譯策略的歷時演變研究——基於莫言小說中...
    針對學界把「刪節」、「改譯」、「整體編譯」等翻譯策略視為葛浩文翻譯的標籤以及部分學者和媒體將葛浩文的翻譯定性為「連譯帶改」的翻譯並據此對「忠實」理念進行質疑的現象,劉雲虹、許鈞(2014)曾從翻譯忠實性、翻譯觀念、譯者責任、文化接受的不平衡性等幾個方面澄清了一些模糊的觀點和認識,對中國文學對外譯介中的翻譯方法與模式等相關問題也有進一步的思考。
  • 翻譯家葛浩文:一年後西方讀者就忘記莫言了
    又是一年諾獎時,被認為是莫言得獎功臣的翻譯家葛浩文昨日抵京召開了一場媒體見面會。在活動現場他提到,莫言的獲獎確實幫助中國小說開拓了一些西方市場,但是這是永久的還是暫時的很難說,「可能再過一年讀者們就會覺得,莫言是誰啊?他獲獎後頭三個月,他的書在西方銷售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