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作品,是寫自己的親身經歷過的事,以實事求是為寫作中心,不誇大不縮小的敘述。唯獨的是太直白了,讓有些沒經歷過的人受不了。莫言就是在迎合西方人的胃口。說輕了是諂媚,說重了就是醜化自己的民族。諂媚西方人,就是討好西方人;醜化自己的民族,與叛國無疑。由西方流氓設的遊戲規則,我也是說怎麼有中國的份呢?中國的文化再深的歷史緣由在西方人眼裡就是一文錢不直的,根本上東西方的文化有本質上的區別。
你了解諾獎文學獎的評獎流程嗎?你怎麼斷定諾獎評委就一定有人類良知而不是西方良知呢?希特勒還搞過奧運會呢,他有多少人類良知?
一個人沒有了家和父母的概念後,他就沒有了立場!一個沒有立場的人,哪就是有奶便是娘了!其實諾貝爾文學獎就是由西方控制的意識形態獎。莫言那水平還不如文學才華較高的高中學生,因為他僅僅達到初中畢業水平。
我覺得,莫言有他的一點兒能力,有他的一點兒本事。 但是,莫言的格局太小。 莫言,他看問題,都是從一個個的具體個人來看,具體的事情上來看,而看不見集體的力量,看不到國家的力量,更看不到發展的方向。
人家為什麼要這樣寫?如果沒經歷過人家就能這麼生動的描寫嗎?國人向來以標榜自己為喜,一旦戳到骨子裡的傷疤就會嗷嗷亂叫。真正強大的民要敢於正視曾經的不足與現在的不足,不能正視自己那叫無知!
我更喜歡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既悲情又壯闊,在平凡中前進,無論哪個年代,中國人民更多的都是在奮鬥! 也喜歡餘華先生的《活著》,最近剛剛拜讀了,生活雖然悲慘,一不小心就被命運捉弄了,但是又從不絕望,喜歡這種既真實無奈,又滿含希望的書。
不是迎不迎合的問題,而是莫言作品所表達的主題肯定是西方人所需要的,這毫無疑問。試想一個中國作者即使你文學作品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但表達的主題思想西方人不欣賞、不喜歡、不能為西方政治服務,你的作品就不可能獲獎。
莫言得諾貝爾獎,是個教材。讓人們有了辨別什麼是鮮花,什麼是毒草。也讓人們認識到,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反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擁護這個英明論斷。莫言得諾貝爾獎還讓我們看清了西方勢力亡我之心不死。妄想從文化領域和意識形態領域尋找它們的代言人。
莫言稱,作家的責任是揭露社會的陰暗面,而不是歌功頌德。但我認為作家的責任是客觀地反映人類生活的現實狀態,抒發絕大多數的感情。18世紀,西方大批作家流行批判現實主義,因為那是資本主義最黑暗的時代。成立後,絕不止有陰暗面,更有光明面。揭露陰暗面和歌頌光明,目的都是為了激發人們奮發向上,為縮小陰暗面打大光明面而奮鬥。說文學只能揭露不能歌頌,是不正確旳!它不利於推動社會進步。
社會之所以進步,就是有人去發現問題揭露問題,然後在有人去解決問題。敢於揭露問題的叫英雄,敢於解決問題的叫偉人。否則社會就會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莫言的文章幾乎全是對七十年代以前的貧窮社會負面狀況添油加醋、歇斯底裡加血淚汪汪的控訴,證明他解放後或因家庭成分可能受到的被壓制的人生,他的文章看一點我就不想繼續往下看!
似乎否定了那個時代,就顯得自己進步了!真的是這樣嗎?那個時期的社會好的那一面怎麼不提了?西方人就是一直在盯著中國社會陰暗的那一面,至今也沒改變,顯然莫言與他們同流合汙了。
按諾獎規定莫言無資格獲獎,因為諾貝爾文學獎必須是其文字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有廣泛的閱讀受眾,可別說沒翻譯成任何一種外文,在國內也是很小眾的,沒幾個人讀過他的文章,讀過的評價也是負面更多!事物都分兩面,關鍵是如何取捨,最終是要達到一個怎樣的目的和效果。都看過大片鐵達尼號,那裡面傳遞的人性是善良的溫暖的,果真如此嗎?換一個視角,是不是又會得出另一個結論。 莫言筆下的中國人,就是換了一個視角在發揮,揭示的就是中國人的愚昧、自私、和壓抑,迎合了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傳統認知,他們頑固地認為這才是真實的中國人。這些年來,西方在和我們的交往過程中,始終帶著傲慢與偏見,除了他們自身的偏執外,和我們的一些文學文藝作品也是分不開的。
西方在不用刀槍的殺害中國人,所以國人要提高警惕,如果莫言能代表中國寫作的水平,那將是很危險的事了,它顛覆了人們的認知,紅高梁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滿足了部分人的獵奇心理,不能說明它就是好的作品!不是因為莫言說了實話,而是因為莫言敢於大逆不道,敢於背叛,敢於站在西方的反動立場上譏諷、嘲弄中國傳統!別人也能做到,但是,中國人的良心,讓他們沒有一個敢越過這條紅線。莫言終於第一個做到了!連他自己都深感意外的收穫了「諾貝爾文學獎」,真是有點「意外」。
寫實,也有人說附合西方人口味,也對,提露社會陰暗一面,也對,掉了中國人的底子,也對,但這些都是現實社會能找到看得見的,通他的描寫,從文學角度的美學化,成了一部作品,讓全世界人,認識和了解中國,也讓廣大國人知道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還有許多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去改進,讓社會文明進步發展緊跟世界潮流。
莫言的東西,陰暗面大於陽光面,負面大於正面。把本來遮在外衣裡的,人們羞怯的東西,翻過面來暴露給所有的人。包括我們的對頭。並且迎和了我們的敵人,感覺讓先人和國人蒙羞。當今世界,欺凌和霸權基本都撐握在西方手中,特別是美國手中。諾貝爾獎是西方設立的。所以這樣獎對莫言來說是最高榮譽,對國人來說就是羞侮。
就文學作品而言,千萬不要認為得諾獎是什麼好事兒。西方人的價值觀和中國人的價值觀是有本質區別的,不符合西方人的價值觀,你也不可能獲諾獎。
首先,這個是文學性決定的,他寫的是小說,沒有正義和醜惡的衝突,就沒有張力,光寫歌頌的東西他也不精彩,其次,我不知道為何你們總盯著黑的東西看,莫言寫的東西是沉重了一點,但是黑暗時期人性的光輝,底層中國人民所展現不屈不撓的精神才是莫言要表達的好吧,越是黑暗,光明才越可貴……你可以說他某些地方寫得太過誇張,畢竟文學的地方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是你給他扣迎合西方人的帽子,欲殺之而後快,不也成為了他書中的一個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