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論界讚譽莫言近作《晚熟的人》破除「諾獎魔咒」
缺席的莫言,不缺席的作品日前的莫言近作研討會,集合了中國最有話語權的評論家。「我讀莫言的這本書,就覺得他是老老實實回到事情本身。其中透出來的一種特殊魅力就是『誠』:非常誠實的希望跟讀者交流的一個作家。」《小說選刊》主編、著名作家徐坤是莫言的粉絲,她評價這本書對莫言的重要性在於「是一本去除諾獎魔咒的書」,「得諾獎之後肯定是哆嗦的不敢寫,他一開始也是,試探著手腳觸摸外面的溫度,得到一些反饋,悄悄地在寫,最難得是保持了他穩健的姿態。」
-
莫言《文學創作漫談》演講:妖魔化毛澤東是蚍蜉撼大樹
4月21日,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應邀在中央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4周年紀念活動上,作《文學創作漫談》主題演講。莫言指出,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對中國文藝的發展意義重大,妖魔化毛澤東是「蚍蜉撼大樹」,並說一些人只看到《講話》對當下的不適應部分。歷史唯心主義很可怕。
-
莫言與勒克萊齊奧在諾獎頒布前的對談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早前的消息稱本次諾貝爾文學獎將公布兩位獲獎作家,「諾獎雙黃蛋」的說法和猜測有了很高熱度。10月9日,文學獎公布前一天,中國作家莫言和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同時亮相鼓樓西劇場。
-
網友質疑莫言演講像中學生作文 專家稱照顧不同文化
(新華社發) 北京時間8日晚莫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瑞典文學院發表演講。有人認為這篇演講「用妙趣橫生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但也有人稱在諾獎這樣一個舞臺上,莫言的演講內容顯得膚淺缺乏深度,有些「小兒科」、「像中學生作文」。
-
美漢學家:莫言獲諾獎3月內書好賣 後來就……
「門羅得獎我很興奮,莫言不會英語是短處」 「加拿大的契訶夫」艾裡斯·門羅剛剛獲得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葛浩文說:「去年,就在這個時候,早上五點來個電話,告訴我說莫言得了諾獎。今年我們知道了加拿大的作家門羅得獎我也很興奮,我很喜歡她,特別是我太太麗君非常喜歡她。」
-
莫言的作品之所以獲得諾獎,是真才實學,還是迎合了西方人呢?
你了解諾獎文學獎的評獎流程嗎?你怎麼斷定諾獎評委就一定有人類良知而不是西方良知呢?希特勒還搞過奧運會呢,他有多少人類良知?一個人沒有了家和父母的概念後,他就沒有了立場!一個沒有立場的人,哪就是有奶便是娘了!其實諾貝爾文學獎就是由西方控制的意識形態獎。莫言那水平還不如文學才華較高的高中學生,因為他僅僅達到初中畢業水平。
-
莫言坦露獲獎心聲:得諾獎讓我驚奇又惶恐
不過莫言行蹤不定,大家大多失望而歸。但在13號的早晨,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莫言家的時候,居然還沾上了一點幸運的氣息。莫言在三樓的大哥家接受完一家媒體的專訪之後,同意接受像我一樣來撞運氣的人的簡短採訪。他一進五樓的家門,於媒體的簇擁下剛在沙發上坐定,便伸出手指強調說「一人一個問題」。
-
媒體揭秘諾獎晚宴:參加需3000元 莫言跳交際舞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內景(大圖)和外景(小圖),諾獎晚宴在此舉行。為了諾獎頒獎典禮這個莊重的時刻,諾獎基金會的會場布置可謂獨具匠心,除了引人注目的授獎詞和獲獎演說,頒獎典禮背後的故事和細節也值得品味,記者一一揭秘此次隆重典禮的現場盛況。
-
"莫言熱"升級為"諾獎熱" 瑞典作家翻譯家也沾光
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莫言效應」波及出版、旅遊等各個領域。而更為巧合的是,諾獎公布後,前後兩位諾獎終身評委馬悅然和謝爾·埃斯普馬克同時現身上海,讓「莫言熱」升級為「諾獎熱」。當然,莫言能獲獎,翻譯家的作用也不能忽視,中瑞文學翻譯家陳安娜、萬之等也受到了讀者關注。而同時,瑞典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和哈瑞·馬丁松的作品中文版也齊亮相。
-
莫言這部誕生於後諾獎時代的《晚熟的人》,寫了什麼,寫得如何
2020年,距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已經過去8年,距他上一部小說出版已經過去10年。十年磨一劍,7月31日,莫言最新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終於首發。都說諾獎有魔咒,得過諾獎之後很多作家可能都會陷入創作停滯或者無法超越自己的困境。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莫言:被諾獎「捧殺」7年,他把「忍」字寫了10000遍
一時間,「莫言」倆字的搜索熱度直線飆升,還出了個段子:獲得諾獎後,莫言上臺領獎,臺下議論紛紛。莫言發表獲獎感言,一開口就驚呆眾人:My Chinese name is 「shut up」!臺下頓時安靜了!
-
莫言:作家最好的狀態是獨來獨往,別老邀請我
記者 姜夢詩 庫切開金口了 昨天的中澳文學論壇共分三個單元,其中第二單元為兩位諾獎得主庫切和莫言的演講並答問,無疑,這也是最受矚目的單元。同樣談諾獎話題,庫切談諾獎審美標準的變化,十分簡潔。莫言的發言可以概括為:莫罵我,我也不想得獎來著,我只是一個熱愛寫作的人。
-
莫言獲頒「中華文化人物獎」 謙稱「愧不敢當」
莫言獲頒「中華文化人物獎」 謙稱「愧不敢當」 莫言因身在瑞典,未能出席,通過視頻發表獲獎感言,表示「愧不敢當」。除莫言外,指揮家鄭小瑛、歌唱家德德瑪、導演陳鑫伊、歷史學家朱紹侯等9位人物共享了這一殊榮。 恩師徐懷中:獲諾獎水到渠成 實至名歸 作為莫言的講述嘉賓,他的恩師徐懷中因病未能出現在當晚的頒獎典禮上,而是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陸文虎代讀講述詞。
-
莫言得獎之後作品依然沒人看?陳丹青:他得諾貝爾與文學作品無關
隨著自己獲得諾獎開始,各種演講、訪談、採訪接踵而來,但諾獎給莫言帶來的光彩仿佛曇花一現 短暫的輝煌過後,沒過多久莫言又一次銷聲匿跡了。也因此,對於莫言的討論和諾獎的獲得也開始陷入了這爭議,許多文壇大家都紛紛評論此事。
-
莫言將攜妻女赴瑞典領諾獎 帶三語翻譯備五套服裝
昨晚,華西都市報記者連線將陪同莫言前往瑞典領取諾獎的好朋友,山東省高密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邵春生,他向華西都市報記者獨家透露:中國作家莫言赴瑞典參加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的行程、日期和隨從人員,現已正式確定:12月5日,莫言將攜夫人杜勤蘭,女兒兼助理,帶上中山服、燕尾服等5套服裝,從北京首都機場出發,前去瑞典領諾貝爾文學獎。
-
莫言獲諾獎後的第一部作品,果然沒有讓人失望
莫言的三嬸是個可憐的女人,年紀輕輕就死了丈夫,沒過多久,1歲多的兒子被狼叼走了。她不信,一直說6歲的女兒撒謊。女兒喝下了一瓶敵敵畏,留下一張紙條:我沒有撒謊,是兩條大黃狗把弟弟拖走了。為了怕三嬸尋短見,莫言的父母讓他必須時刻跟著她。
-
網上熱議莫言演講 否定者稱深度不夠像中學作文
在當晚演講的末段,莫言又講了三個小故事,分別是莫言小學三年級時的故事、部隊工作時的故事和許多年前爺爺講給莫言聽的故事。當晚聽完莫言的故事,吉田富夫希望莫言能夠打破「魔咒」,為世界奉獻更多好的故事。 在此前一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莫言曾提及作家得到諾獎之後水平下降的「魔咒」。吉田富夫說:「我希望莫言能夠儘快地恢復到普通狀態,這是最為關鍵的。」
-
港報:莫言領獎著裝入鄉隨俗致辭感謝父老鄉親(二)
諾貝爾文學委員會主席佩爾·韋斯特貝裡在頒獎講話中形容莫言是詩人,「撕下了僵化的宣傳海報」,「莫言使用嘲弄和諷刺攻擊了歷史和歷史的歪曲、政治剝奪及虛偽」。據稱,諾貝爾基金會安排的莫言住宿地是歷來接待諾獎獲得者的五星級斯德哥爾摩大酒店。文學獎得主如泰戈爾、艾略特、馬爾克斯、羅素、川端康成,還有物理學獎得主居裡夫人、愛因斯坦等幾乎所有諾獎獲得者都曾在此下榻。
-
顧彬:莫言小說冗長無趣 他能獲獎翻譯居功至偉
當天下午的講座幾乎成為莫言研究的專場。陳思和回顧了莫言領取諾貝爾獎時的演講稿,解讀莫言文學的理想傾向。劉再復因身體原因沒能出席,他的女兒、馬裡蘭大學副教授劉劍梅代他宣讀了關於「莫言高行健比較論」的研究論文,劉再復稱讚莫言是擁有大氣魄的講故事天才。而來自德國的漢學家顧彬則從歐洲古典文學的立場出發,對以莫言為代表的中國當代文學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