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艾森伯格的親社會道德理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
艾森伯格注意到,科爾伯格硏究所用的兩難故事在內容上主要涉及法律、權威或正規的責任等問題。例如,在海因茨偷藥的故事中,海因茨必須在違法和履行丈夫的責任之間作出選擇。她認為,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兒童的道德推理,使他們的推理局限於一個方面,即禁令取向的推理,為了彌補這一不足,艾森伯格設計出不同於科爾伯格兩難情境的另一種道德兩難情境,即親社會道德兩難情境,以此來研究兒童的道德判斷發展。親社會道德兩難情境的特點是一個人必須在滿足自己的願望、需要與滿足他人的願望、需要之間作出選擇。
例如,一名同學面臨這樣的情境:他必須在自己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與犧牲自己的學習時間之間作出選擇。
艾森伯格總結出兒童親社會道德判斷發展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享樂主義、自我關注的推理。助人與否的理由包括個人的利益得失、未來的需要,或者是否喜歡某人。
第二階段:需要取向的推理。他人的需要與自己的需要發生衝突時,兒童開始對他人的需要表示出簡單的關注。
第三階段:讚許和人際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兒童在分析助人與否的理由時,涉及的是好人或壞人、善行或惡行的定型印象、他人的讚揚和許可等。
第四階段:移情推理。兒童分析助人與否的理由時,開始注意與行為後果相關聯的內內疚或其他情緒體驗,初步涉及對社會規範的關注
第五階段:深度內化推理。兒童決定助人與否,主要依據內化的價值觀、責任、規範以及改善社會狀況的願望。
【例題再現】
1.【判斷題】根據艾森伯格的理論,當學生幫助他人的原因是學生覺得因為他人需要幫助,表明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已達到移情水平。( )
【答案】×。解析:艾森伯格將親社會推理發展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享樂主義、自我關注的取向。這個階段的年幼兒童關注的是從幫助中受益,或因為喜歡、認同對方從而願意幫助。第二階段是他人需要的取向。這個階段兒童伸出援手的主要原因是其他人的身心、物質的需要,如「他要用血」「他很悲傷」等。第三階段是讚許和人際關係、刻板的取向。這個階段的兒童比較關注來自他人的表揚和他人對自己的接受、認可,兒童已經形成的有關好人或壞人的刻板印象也是影響這一階段幫助的重要原因。第四階段是自我投射的、移情的取向。這個階段的兒童出於對別人的同情關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原因而提供幫助。第五階段是內化的法律、規範和價值觀的取向。這個階段的兒童出於內化了的法律、職責的考慮,或者因為堅持法律、接受規範價值觀而幫助。題幹中學生幫助他人的原因是別人需要幫助,而不是出於對他人的同情,因此屬於他人需要取向,而不是移情取向,故本題說法錯誤。
2.【單選題】成績優異的學生張某之所以不願意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李某,是因為幫助李某會犧牲自己的學習時間。根據艾森伯格的親社會道德理論,張某處於( )。
A.享樂主義、自我關注的推理階段 B.需要取向的推理階段
C.讚許和人際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階段 D.移情推理階段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艾森伯格的親社會道德理論,包括享樂主義、自我關注的推理,需要取向的推理,讚許和人際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移情推理,深度內化推理等五個階段。
選項A,享樂主義、自我關注的推理階段認為助人與否的理由包括個人的利益得失、未來的需要,或者是否喜歡某人。
選項B,需要取向的推理階段認為他人的需要與自己的需要發生衝突時,兒童開始對他人的需要表示出簡單的關注。
選項C,讚許和人際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階段認為兒童在分析助人與否的理由時,涉及的是好人或壞人、善行或惡行的定型印象、他人的讚揚和許可等。
選項D,移情推理階段認為兒童分析助人與否的理由時,開始注意與行為後果相關聯的內病或其他情緒體驗,初步涉及對補會規範的關注。
題幹中,張某之所以不願意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李某,是因為幫助李某會犧牲自己的學習時間與個人的利益得失有關,屬於享樂主義、自我關注的推理階段。選項B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
溫馨提示:
關於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更多信息請關注「甘肅中公教育基礎知識欄目。
相關推薦>>>
2020教師招聘考試專業基礎知識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