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工業「筋骨」 挺起發展「脊梁」

2020-12-23 瀟湘晨報

產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經濟強。今年以來,大通區有效克服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災等各種挑戰,堅持做細做實做優服務,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充分發揮智能製造產業優勢,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增強優勢產業、擴大新興產業,推動全區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據悉,今年1至10月,全區工業增加值完成29.2億元,增長5.3%,居全市各縣區第3位,其中區屬32家非煤電規模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完成4.2億元,經濟運行良好。

抓好規上企業培育。區經信部門強化主動服務,做好項目對接工作,截至目前,共促成9個要素項目成功對接,其中,涉及資金要素項目3個,達成融資意向0.62億元;涉及產學研科研要素項目1個;涉及人才要素項目5個,服務企業招聘36場次,提供崗位2000餘個次,達成就業意向1000餘人。全面落實規上企業系列政策,全面摸排企業發展,精準建立規上培育臺帳,摸排25家後備升規企業,今年上半年升規企業1家,11月申報了2家企業,資料已完成送審。

抓好企業培大育強。該區緊緊圍繞創新驅動、品牌建設、項目建設、「兩化」融合、掛牌上市等重點工作,以增強企業資源整合能力、創新能力、投入能力為目標,注重點面結合,強化目標引導,加大政策推動,著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提質增效,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和國內競爭能力的大企業。2020年,全區新增省級專精特新掛牌企業1家,省百家優秀民營企業家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

抓好支持企業上雲。大通區利用三大運營商的網絡優勢和技術力量,分區域、分階段,對企業上雲進行無縫推廣培訓。依據省市上雲政策文件,對企業上雲予以每年技術資金補助支持,2020年申請企業上雲專項資金10.56萬元。據悉,今年新增上雲企業10家,目前全區已有上雲企業22家。

抓好重點項目建設。位於大通工業新區的唐興高端裝備產業園項目,規劃佔地面積約350畝,主要從事液壓油缸、液壓機械設備、非開挖技術設備、頂管機產品配套設備等加工製造及專業人才培訓和售後技術服務,總投資不低於5.5億元。項目建成後年產500臺套頂管掘進機,年均產值達5億元以上,實現年稅收5000萬元以上。目前,項目已經完成土地摘牌工作,正在進行場地平整,場地開工建設。

為緩解企業資金難題,大通區經信部門積極幫助企業爭取項目資金,2020年完成企業製造強省項目資金245萬元,製造強市項目資金468.36萬元,為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打下基礎、創造條件。

記者 朱慶磊 通訊員 胡開群

【來源:淮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十三五」裝備工業有力支撐製造強國建設:挺起中國工業「脊梁」
    裝備工業是工業的脊梁,是國之重器,涉及門類廣、產業鏈條長,其轉型升級對於我國整個工業體系的優化提升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十三五」時期是裝備工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這五年來,裝備工業在製造強國建設進程中發揮了重要地支撐引領作用。
  • 青雲譜區優秀黨教片展播(三)丨《挺起中國的脊梁-大法官梅汝璈...
    青雲譜區優秀黨教片展播(三)丨《挺起中國的脊梁-大法官梅汝璈》《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在大戰大考中… 2020-11-13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裝備製造挺起湖南工業脊梁——改革開放40年來湖南工業發展巡禮之三
    裝備製造挺起湖南工業脊梁 ——改革開放40年來湖南工業發展巡禮之三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省工信廳提供) 柏 潤 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湖南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裝備製造業成為拉動增長的重要支撐。 40年來,越來越多的湖南裝備製造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掌握國際話語權;越來越好的裝備製造業轉型提質,創新發展,喜新不厭舊,雙引擎齊發力。
  • 【地評線】荔枝網評:中國戰「疫」,挺起「民族脊梁」
    特約評論員/唐代遠  「你的模樣,你的光芒,挺起中華民族堅硬的脊梁。無法阻擋,我們中國的力量,明天依舊充滿燦爛的陽光……」近日,一首凝聚著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華人歌手共同心聲的抗擊疫情公益主題MV《民族脊梁》,唱出了醫護人員、消防戰士、一線基層幹部等各行各業的「逆行者」的艱苦努力和堅韌品格,他們迎難而上、抗擊疫情的行動,撥動著我們的心弦,震撼著世界,共同譜寫出負責任的中國形象。這場中國戰「疫」,讓世界見證了不屈的「民族脊梁」。
  • 重點項目挺起城市脊梁——淮北市「十三五」期間大力推進重點工程...
    重點項目挺起城市脊梁——淮北市「十三五」期間大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紀實 2020-10-23 14:27:05   來源:
  • 立春日,大名作家再出新作—— 多難興邦,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立春日,大名作家再出新作—— 多難興邦,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2020-02-03 2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代號「596」的爭氣彈 讓中國虎軀一震,真正挺起了脊梁
    以至於,不少前往羅布泊荒漠的人心裡都沒有底:他們這群浩浩蕩蕩數以萬計的研製大軍,將花多少時間,最終又將以怎樣的姿態肩負起挺起一個國家脊梁的任務?要爭口氣被叫作爭氣彈的「596」到底是什麼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作出了創建我國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
  • 做美食學跳操,挺脊梁強筋骨!朝天小學開展中醫藥研學系列活動
    12月15日,「挺脊梁、強筋骨」——2020學年第一學期「岐黃薪火」研學中期小結在三年級開展,據悉這也是該年級學生在本學期上的最後一節中醫藥研學課。課後,他們還「挺起筋骨」,與家人拍下了一張創意親子照。
  • 網聯新時代,數字經濟撐起江蘇高質量發展新脊梁
    而以實體經濟起家、以製造業見長的江蘇經濟不斷植入數字基因,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一批新興數字產業跨越式增長,傳統產業信息化不斷提升,數字經濟正逐漸挺起江蘇經濟轉型發展的新脊梁!江蘇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國第二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GDP的50%2019年5月,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公布,近年來,江蘇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上雲企業超過22萬家,工業App2200餘個,物聯網業務收入佔全國「半壁江山」,數字經濟規模超過2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
  • 科學發展引領東北振興④三大產業挺起遼源經濟轉型脊梁
    中廣網北京1月7日消息(彭真懷)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鼎盛時期,遼源煤炭業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從2002年開始,經過3年多的探索與實踐,遼源三大產業蓬勃發展,徹底打破了以煤炭資源生存的經濟格局。遼源的經驗表明,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
  • 臉貼大腿走路,身體彎曲150度的「摺疊人」重新挺起脊梁
    重新挺起脊梁的機會「我想挺起脊梁,我想站起來!」這個強烈的渴望日夜盤旋在朱建華心頭。朱建華聽說河南省人民醫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徵開展了「脊柱工程千人救助計劃」,他多方打聽後,找到了高延徵主任,看自己還有沒有手術機會。
  • 挺起城市更新的「產業脊梁」——奎文區大項目建設走筆
    撒播新希望,催生新發展。奎文區把大項目作為建設現代化高品質中心城區的主動力,全力招引大項目、好項目,對重點項目並聯推進、掛圖作戰,4個省級、10個市級、65個區級重點項目迅速崛起,挺起了奎文城市更新的「產業脊梁」。
  • 這些「重器」挺起溫州創新脊梁!
    環大羅山科創走廊-浙南科技城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沒有放慢溫州創新驅動發展的腳步。聚焦「塔尖重器」下好先手棋,集聚關鍵創新要素落子如飛,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環大羅山科創走廊、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甌江實驗室「一區一廊一會一室」創新格局漸次成形,挺起溫州創新發展的「四梁八柱」。
  • 漳州「鏈式」招商 激活工業發展新動能
    圍繞「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做活做精產業鏈條招商,激活工業發展新動能,漳州全市工業轉型升級顯現高質量發展。地處龍海市的正新橡膠周邊正形成汽車集群產業。  築鏈:培育壯大產業集群  「標新電氣、華淶環保等4家工業企業正式籤約落戶中南高科『金湖雲谷智造小鎮』了。」5月14日上午,中南高科福建區域產業發展部責任人陳建煌高興地說,隨著這4家企業的入駐,「金湖雲谷智造小鎮」目前已落戶32家企業。
  • 賈偉:讓我們共同挺起中國設計的脊梁(全文)
    2006年3月,國家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恰好離賈偉這個15人的寫字間走路也就三分鐘的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剛落成,賈偉西裝革履拿出一副大公司的架勢去找DRC負責人談判,希望DRC引進他們公司。賈偉說:「談妥後我們抱著電腦從中影大廈步行搬到了DRC——因為除了電腦其他都不是我們的。」
  • 佛山脊梁 創新力量 | 國星光電榮獲「佛山·脊梁企業」稱號
    今日,由佛山市委、市政府主辦的2019年「佛山·脊梁企業」「佛山·大城企業家」宣傳大會隆重舉行。經過對企業的規模、產值、納稅、社會公益等方面的綜合評定,佛山市委、市政府授予國星光電「佛山·脊梁企業」稱號,表彰公司為佛山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穩定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 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蚌埠智造」挺起城市脊梁
    今天,新常態下,伴隨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中原經濟區、中部崛起、皖北發展等政策疊加效應的持續釋放,蚌埠工業借勢攀高、對標趕超的勁頭越發飽滿。 從「傳統」到「新興」 轉型發展有思路 探尋新的發展動力,轉型首當其衝。
  • 用技術挺起中國建造的「脊梁」
    從業36載,張琨4摘國家科技進步獎,85次獲國家發明專利,從一名基層技術員成長為敢與國際頂尖對手抗衡的科技專家,挺起中國建造的「脊梁」。  填補國內空白  1982年,20歲的張琨從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畢業,入職中建集團旗下的中建三局,成為了一名技術員。
  • 鋼鐵長子挺起脊梁應對疫情「大考」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之上,鞍鋼集團把確保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嚴細實的工作作風,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和改革發展,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生產運行秩序,經受住了疫情「大考」。
  • 廣西要讓甘蔗挺起身價
    發展壯大新動能。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這是全球首條甘蔗細胞水提取生產線,產出的飲料市面上絕無僅有。」3月27日,在位於賓陽縣境內的廖平農場糖廠內,葉麗娜滿臉自豪,「這項新技術顛覆了傳統的製糖工藝,讓一根毫不起眼的甘蔗身價倍增,大大提升糖品的附加值。」當天,在這個不起眼的車間裡,該生產線結束了僅僅十幾天的生產任務,產出約400噸甘蔗細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