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是研究社會情境中人(們)的心理與行為規律的科學。 在客觀揭示人的社會心理現象與心理影響機制及規律方面,實驗發揮著 舉足輕重的獨特作用,成為社會心理學的科學研究與學科發展不可或缺 的工具與方法。社會心理學家一直以來採用實驗等手段與技術,探討人 們如何認識自我、知覺與評價他人,人際關係及交往,群體接觸與互動, 他人與社會對個體心理與行為的影響等問題。但是,在傳統的社會心理 學教學中,學生對社會心理學經典實驗的理解大多限於社會心理學家的 有趣故事和內容梗概,缺乏對實驗的設計思想與具體操作過程等細節的 了解與理解。鑑於此,為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我們認為 有必要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對實驗的理論基礎和問題淵源了解的基 礎上,通過學生親自動腦動手操作實踐,感受社會心理學實驗巧妙設計 思想的魅力,在體驗實驗操作中探索未知奧秘的樂趣,同時激發他們參 與實踐的興趣。為達此教學目的,編寫一本社會心理學實驗指導書對相 應的實驗進行詳細介紹與演示,對學生的實踐操作加以引導和規範就顯 得尤為必要。因此,本書適用於高校教師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進行社會 心理學實驗指導,以期為學生的科學研究思維的培養、實驗操作能力的 增強以及科學研究興趣的激發助一臂之力。
本書包括兩大部分,共 12 章。第一部分為理論闡述部分,包括第一章 到第三章。其中,第一章為緒論,主要對社會心理學實驗的發展、實驗的思想、 實驗的作用與意義等進行了介紹;第二章為社會心理學實驗的基本原理與 方法,對實驗的核心變量、額外變量控制以及心理學實驗設計的主要類型 等進行了簡要闡釋;第三章為社會心理學實驗的操作與倫理,對實驗操作 流程、實驗報告撰寫和相關倫理問題等進行了說明。第二部分為實驗介紹 部分,從第四章到第十二章,包括個人知覺、人際關係、群體心理和社會影響四方面的內容,共 8 個主題,每個主題按照基礎型、綜合型和研究型 的實驗性質層級遞進,對 29 個社會心理學實驗進行介紹。具體而言,第四 章為社會認知,包括認知失調、印象形成、基本歸因錯誤、面孔吸引力的 感知等 4 個實驗;第五章為人際吸引,包括外表對人際吸引的影響研究、 愛情心理的研究、社會測量法的使用等 3 個實驗;第六章為助人與人際侵 犯,包括施比受更有福、觀察學習、媒體對攻擊性的影響等 3 個實驗;第 七章為刻板印象與偏見,包括刻板印象內容模型、內隱性別刻板印象的測量、 觀點採擇對偏見的影響、反刻板印象信息對刻板印象的作用等 4 個實驗; 第八章為競爭與合作,包括小組競爭與合作、博弈中的競爭與合作、願意 與什麼樣的人合作等 3 個實驗;第九章為群際關係與群體心理,包括內群 體偏好、交叉分類改善群際關係、群體極化 3 個實驗;第十章為社會影響, 包括從眾實驗、少數派影響、社會助長與抑制 3 個實驗;第十一章為態度 改變與說服,包括行為與態度一致性、態度差異與宣傳者可信性對態度改 變的影響、恐懼訴求對態度改變的影響等 3 個實驗;第十二章為文化心理, 包括自我構念情景激活,文化與歸因差異,水稻理論等 3 個實驗。
每個實驗介紹的編寫體例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背景知識。導引與介紹核心概念及相關的社會心理與生活現象等。
2. 科學問題。說明實驗欲解決的關鍵問題。
3. 變量與假設。介紹實驗中涉及的自變量與因變量等核心變量以及研究假設。
4. 實驗準備。對實驗材料如問卷、量表、儀器等及具體操作準備加以說明。
5. 程序與步驟。介紹實驗所採用的方法和整個實驗流程。
6. 結果與實驗報告要求。對實驗的結果分析進行簡要說明,並對實驗報告的具體要求和建議加以說明。
7. 實驗範例。對與此實驗相關的經典實驗或其他範式、案例等加以介紹。
8. 參考文獻與推薦閱讀。引用實驗介紹中所涉及的主要參考文獻,並推薦與實驗有關的比較重要的文獻。
9. 思考題。啟發學生對所做實驗加以深入思考。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 系統全面性。本書對社會心理學的經典實驗的理論基礎、背景知識、核心概念、首次應用、操作描述等進行了系統詳細的說明,並且與時俱進 地將社會心理學的新實驗範式和應用進行了補充介紹。
2. 操作實踐性。本書突顯操作這一實驗最鮮明的特點,以學生為操作 主體對實驗具體流程、自變量、因變量和實驗刺激材料等進行了詳細說明 與介紹。除了讓學生進行傳統的實驗室實驗,還包括調查測量、現場研究 等實踐環節。
3. 層次遞進性。本書依據社會心理學中「社會中人」在人際互動和社 會化發展進程中「自我→人際→群際→社會」的邏輯思路,進行整個實驗 板塊的結構設計,表現出一定的層次性。在每個板塊中,各個實驗之間又 根據基礎型、綜合型和研究型進行編排設計,體現出遞進性特點。
4. 思考啟發性。本書在對經典實驗進行介紹的同時,也對實驗設計中 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並對與實驗有關的其他應用加以拓展,有利 於學生的思考,並且啟發學生在對基礎實驗進行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自己 的實驗設計和實踐活動。
本書雖然由溫芳芳、佐斌編著,也凝聚著華中師範大學佐斌工作室成 員的辛勤勞動與集體智慧。代濤濤、吳漾、施菁青、朱雯琪、王萌、宋莉薇、 蔡馥、吳月鵬、卞寧、王苗、徐同潔、趙苗苗、譚開樺、嚴磊、馮軻、王詠霞、 宋靜靜、李妍等參與了資料收集與部分章節內容初稿的撰寫,孫山、代濤 濤、譚瀟和謝志傑等先後協助進行了統稿與校對修改方面的工作。在這裡, 我們對以上「佐派」參與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對本書存在的錯誤 和不足之處,我們懇請讀者予以指正。
編者 2016 年 6 月 22 日於桂子山
推薦閱讀
著 作 信 息
書名:社會心理學實驗
作者:溫芳芳 佐斌 編著
定價:47.00(本書7折包郵,如需購買,文後有小編微信二維碼,請加微信並備註購書)
ISBN 978-7-5192-3964-0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 一、社會心理學實驗的發展歷程
◎ 二、實驗的思想
◎ 三、實驗的作用與意義
第二章 社會心理學實驗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 一、核心變量
◎ 二、對額外變量的控制
◎ 三、心理學實驗設計的主要類型
第三章 社會心理學實驗的操作與倫理
◎ 一、實驗操作流程
◎ 二、實驗報告的撰寫
◎ 三、實驗的倫理問題
第四章 社會認知
◎ 一、實驗 1 認知失調
◎ 二、實驗 2 印象形成
◎ 三、實驗 3 基本歸因錯誤
◎ 四、實驗 4 面孔吸引力的感知
第五章 人際吸引
◎ 一、實驗 5 外表對人際吸引的影響研究
◎ 二、實驗 6 愛情心理的匹配效應
◎ 三、實驗 7 級人際關係的同伴提名測量
第六章 助人與人際侵犯
◎ 一、實驗 8 施比受更有福
◎ 二、實驗 9 觀察學習
◎ 三、實驗 10 媒體對攻擊性的影響
第七章 刻板印象與偏見
◎ 一、實驗 11 刻板印象內容模型
◎ 二、實驗 12 內隱性別刻板印象的測量
◎ 三、實驗 13 觀點採擇對偏見的影響
◎ 四、實驗 14 反刻板印象信息對刻板印象的作用
第八章 競爭與合作
◎ 一、實驗 15 小組競爭與合作
◎ 二、實驗 16 博弈中的競爭與合作
◎ 三、實驗 17 我們更願意與什麼樣的人合作
第九章 群際關係與群體心理
◎ 一、實驗 18 內群體偏好
◎ 二、實驗 19 如何改善群際關係
◎ 三、實驗 20 群體極化
第十章 社會影響
◎ 一、實驗 21 從眾
◎ 二、實驗 22 少數派影響的測量
◎ 三、實驗 23 社會助長與抑制
第十一章 態度改變與說服
◎ 一、實驗 24 行為與態度一致性
◎ 二、實驗 25 態度差異與宣傳者可信性對態度改變的影響
◎ 三、實驗 26 恐懼訴求對態度改變的影響
第十二章 文化心理實驗
◎ 一、實驗 27 自我構念的情境激活
◎ 二、實驗 28 文化與歸因差異
◎ 三、實驗 29 水稻理論
主要參考文獻
-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 -
不代表三倉心理學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
薈萃心理學各領域新進展、新動態
✉
☟
聯繫電話: 400-090-9995
地址: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湖校區
投稿 / 合作 : 14928457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