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心理學」關於社會心理學的10個事實

2020-08-28 愛本技

社會心理學是門令人著迷的學科,主要研究集體行為。在很多情況下,一些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實驗,與我們的認知背道而馳。


關於社會心理學的10個事實

1.他人的在場會對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當許多人目睹諸如事故之類的事情時,在場的人越多,個人會主動提供幫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這就是所謂的旁觀者效應。第一個站出來的人,往往壓力很大,這種壓力會極大束縛個人的行動。

2.人們將竭盡全力服從權威人物

人們將竭盡全力-即使有時候是危險的-服從權威人物。 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在他著名的服從實驗中發現,當實驗者命令時,人們願意向另一個人傳遞潛在的致命電擊。

3.順從性的需求導致人們與團隊合作

即使在他們認為團隊錯了時,大多數人也會與團隊行為保持一致。 在所羅門·阿施(Solomon Asch)的整合實驗中,人們被要求判斷哪一條線是三條中最長的。 當小組中的其他成員都選擇了錯誤的那條時,參與者更有可能選擇相同的行。

4.情境也可能對社會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情境變量可以在我們的社會行為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斯坦福監獄實驗中,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發現,參與者很容易代入指定給他們的角色,那些擔任監獄看守角色的人開始濫用權力,而那些擔任囚徒角色的人則感到焦慮和壓力。並且角色極易走向極端,以至於實驗只能在六天後停止。

5.人們傾向於尋找能夠證實他們信念的事物

人們通常會尋找能夠證實其現有信念的事物,而忽略掉與他們信念相違背的信息。 這稱為期望確認。 它在確認偏差(一種認知偏差)中起主要作用。 這種尋求確認的傾向有時會使我們漏掉挑戰我們信念的信息。

6.我們對他人進行分類的方式有助於我們理解世界,但這也會導致刻板印象

當我們對社會群體進行分類時,我們傾向於誇大群體之間的差異,而忽略群體內部的差異。 這就是存在刻板印象和偏見的部分原因。

7.潛意識態度對社會行為有很大影響

我們的態度,或者我們評估人,思想和事物等的方式,可以是明確的或含蓄的。 明確的態度是我們有意識地形成的,並且我們已經充分意識到這份態度的存在。 另一方面,潛意識裡的態度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和運作的,但仍然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強大的影響。

8.我們的期望會影響我們如何看待他人以及我們認為他們應該如何表現

我們對他人的看法通常基於諸如預期角色,社會規範和社會類別之類的事物。 因為我們期望處於特定角色或特定社會群體一部分的人們以特定的方式行事,所以我們對一個人的最初印象經常依靠這些思維捷徑來快速判斷我們所期望的人們的行為方式。

9.我們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外部原因,而對於他人則歸咎於個人原因

在解釋行為時,我們傾向於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個人因素,而負面結果歸因於外部因素。 但是,當看待其他人時,則會倒過來。將他人的成功歸因於外部因素,失敗歸因於個人因素。 例如,如果我們考試成績不好,那是老師的錯,試卷的錯,甚至天氣的錯,總之不是自己的錯; 但如果同學的成績不好,那是因為他學習不夠努力。 我們將這種行為稱之為-觀察者偏差

10.多數情況下,比起提出異議,我們更容易服從團體

在集體中,人們更容易接受大多數人同意的意見,而不是去反駁它。這種現象稱之為集體思想。如果集體成員在壓力下,成員之間,或者在有人格魅力的領導面前有越多的共同點,這種現象就發現得越頻繁。



愛,是本能,也是技能。愛需要技巧,猶如火需要控制溫度。「愛本技」 將持續為您提供各種完善自身的方法,讓您與人交往更融洽,生活更美好。


相關焦點

  • 【學點心理學】關於社會心理學的10個事實
    社會心理學是門令人著迷的學科,主要研究集體行為。在很多情況下,一些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實驗,與我們的認知背道而馳。 關於社會心理學的10個事實 1.他人的在場會對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當許多人目睹諸如事故之類的事情時,在場的人越多
  • 關於社會心理學的10個基本事實
    社會心理學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課題,它對人們在群體中的行為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許多情況下,一些著名的實驗結果會與我們的想法相矛盾。以下是關於社會心理學的10個基本事實:其他人在場會對一個人的行為產生強大的影響。當一些人目睹某件事,例如一個事故發生時,在場的人越多,就越不可能有人上前幫忙。這就是所謂的旁觀者效應。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一)
    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一門交叉學科,與社會學相比社會心理學更側重於用實驗的方法對個體進行研究,與人格心理學相比,社會心理學對個體之間的差異關注較少,而側重於研究不同個體之間如何相互看待和彼此影響。
  • 「一讀社會心理學」什麼是社會心理學?——導論
    第一章 社會心理學導論「我們人類『首先存在於環境之中,我們不能脫離環境,環境塑造了我們,決定了我們的可能性』」——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社會心理學第一章作為導論以灰姑娘的故事與這句話作為開篇由這章,我才算是真正的開始了解社會心理學,以總結、概括我過往多年的疑惑與認知。如書言:我們的社會行為更多地取決於所處的客觀環境還是我們對情境的解釋?提示:本系列並非是真正的研究本書內容,而是以個人理解與社會現實結合的一家之言,如有不符心意之處,請各位來者見諒。且網絡中的「異見」同樣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一部分,「態度與信念,從眾與獨立,愛與恨」。
  • 心理學解釋「吸引力法則」
    以實證心理學 (evidence-based psychology) 的角度切入,綜合了各種研究的結果,在統計上,心理學家已經歸納出了兩項重要的吸引力法則。同樣的心理機制也導致了心理學上所謂的「單純曝光效應 (mere exposure effect)」,指的是我們對於另一個陌生人,或是不熟悉的事物,只要多遇見幾次,即使沒有額外的認識,我們對他(它)的好感度就會提升。
  • 心理學入門書籍
    普通心理學對應《心理學與生活》書籍連結: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286031/心理測量對應《心理與教育測量》書籍連結: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797741/心理統計對應《心理統計學》
  • 《社會心理學》有感
    最近閱讀了戴維·邁爾斯所著《社會心理學》,心中頗有感慨。有關社會心理學的概念社會心理學是一門研究我們周圍情境影響力的科學,尤其關注我們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響他人。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一門交叉學科,與社會學相比社會心理學更側重於用實驗的方法對個體進行研究,與人格心理學相比,社會心理學對個體之間的差異關注較少,而側重於研究不同個體之間如何相互看待和彼此影響。
  • 福柯:反對「性壓制」是個陷阱,「性」其實是知識構建的權力表象
    而精神分析學家將許多症狀包括歇斯底裡症都歸因於「性」壓抑的存在,使得「性」這個概念反倒慢慢具有了社會形態,最終衍生出來。在加裡古廷的論述中,福柯並不否認壓制的事實。維多利亞時代的確曾給女人「束胸」,審查文學,並開展聲勢浩大的反自慰運動。
  • 心理學的二三事
    01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現代學者公認的定義是: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學科。 主要課程 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心理測量、生理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
  • 學習社會心理學的意義是什麼 社會心理學有用嗎
    核心提示:  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早從遠古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人類探索自己心理現象的記載了,而流傳至今逐漸發展成一門完整的社會心理學學科,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早從遠古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人類探索自己心理現象的記載了,而流傳至今逐漸發展成一門完整的社會心理學學科,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那學習社會心理學的意義是什麼?社會心理學有用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學習社會心理學的意義是什麼?
  • 心理學:「人腦只被使用了10%」,這一說法是錯誤的
    那麼,這種「10%理論」是何時,如何誕生的呢?19世紀90年代,被稱為「美國心理學之父」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說:「我們沒有充分發揮大腦的潛力」。這句話並不是表示大腦的大部分沒有經常被使用,但是這句話成為了開端,被認為是導致了「人腦只被使用了10%」的誤解。而且,這種誤解不僅滲透到一般大眾中,也滲透到科學家當中。
  • 心理學:「人腦只被使用了10%」,這一說法是錯誤的
    「人腦只使用了10%」這句話,不僅是對腦科學感興趣的人,不感興趣的人也許也聽過不止一次。神經科學家,同時也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醫學部教授的大衛·J·林登(David J. Linden) 在自己的著作中這樣敘述。
  • 心理學是什麼?要學心理學怎麼入門?先來了解心理學的前世今生…
    馮特1874年出版了實驗心理學的第一部重要著作《生理心理學鋼要》,並於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這被看作是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標誌。,即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和心理學史。
  • 「勉強」「習う」「學ぶ」,這些年我到底學了些啥?
    今天孫老師日語小課堂為大家講一下「勉強する」「習う」「學ぶ」這三個詞的區別。就單詞的意思而言,這三個詞均可以翻譯成「學習,學」。但是每個詞的詞義及使用範圍又是不盡相同的。每天堅持看帖的小夥伴,都是熱愛學習的好孩子。如此熱愛學習的我們怎能不了解這些「學習」上的區別呢?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吧。
  • 成人高等學校心理學專業核心課程《社會心理學》複習題一
    成人高等學校心理學專業核心課程《社會心理學》複習題一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括號內。)1、我們通常把( )作為社會心理學誕生的時間。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有2至4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1、近年來,中國在社會心理學的本土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提出了一些範疇,下列屬於這種範疇的有( )。
  • 人格心理學:洞悉人性的 27 堂課
    這種探索是一項終生的事業」。人格心理學不僅在心理學的學科體系內部有重要地位,在關於人的所有生命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也處於基礎性的位置,能夠讓我們對人類社會的運轉方式,多一份靈性的洞察。北師大心理學部教授、資深博士生導師許燕的 27 堂課,用權威的理論,和親切的講解,讓心理學愛好者輕鬆入門人格心理學。
  • MARCH考試攻略丨「青山學院大學」篇
    在專業知識的準備上,推薦同學們「由面到點」進行準備。首先,腦海裡要有本專業的知識結構框架。例如史學,從東洋史到西洋史、從古代史到近現代史,考試範圍非常之大,不要求你把每段歷史研究得多深入,但是需要考生對於歷史時間線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全面的理解。
  • 心理學筆記二:社會心理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社會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個體與群體在社會交互作用中的社會心理現象及其從屬社會行為的學科,關注個體的想法、感受、行為如何受到他人的影響。社會心理學的學習有助於群體和社會對社會事件的預測、調控和疏導,有助於個體對自身某些心理活動的理解和調節。
  • 2001年10月社會心理學(二)試題(浙江)
    每小題1分,共10分) 1.社會心理學發展歷史中的積累階段指的是(    )  A.公元前4世紀~公元18世紀中葉         B.公元前4世紀~公元19世紀中葉  C.公元18世紀中葉~19世紀中葉           D.公元19世紀中葉~20世紀20年代2.精神分析理論對社會心理學最主要的貢獻在於(    )  A.個體社會化
  • 萃歐波蘭留學-心理學專業解讀:心理學專業學什麼
    所以,為了幫大家正確地了解心理學專業,知道這個專業是學什麼、幹什麼,選擇心理學專業又需要做哪些準備,萃歐決定寫一篇針對心理學專業方面的解讀文章,由於文章較長,將分三次發布。很多人選擇心理學專業的初衷是想要成為心理諮詢師,但帶著這種目的而去學習心理學專業是完全錯誤的。其實「心理諮詢」只是心理學眾多產物之一,成為心理諮詢師並不一定要在大學修讀心理學專業(當然,有專業學習經歷會成為很好的助力),關於心理學就業方向這個問題,我們會在後面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