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全國民營企業合作大會現場。 |
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建設力量。為激發全國個體工商戶、個私協會和協會工作者的積極性,共同促進個體私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積極貢獻,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中國個協決定表彰一批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全國個私協會系統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展示廣大個體工商戶、各級個私協會和協會工作者的精神面貌和時代風採。
汪月霞——
當好致富「領頭雁」
作為一名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女企業家汪月霞在江蘇省鎮江市發揮了「領頭雁」的作用,她堅守初心,抱團發展,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2002年,汪月霞辭職回鄉幫父親種植茶葉。當時,茶樹種植還很原始,由於種植數量和品種有限,沒有形成規模。面對傳統種植方式,她決定從兩方面著手改變,一是改良技術、豐富茶葉品種,二是擴大種植規模。
2013年,汪月霞在村裡承包了200畝荒山,解決了土地問題。在農科站的專家幫助下,她選擇適合的肥料,同時選用環保的農藥來防治茶樹病蟲害。最終,茶葉經質量監督部門檢測,符合綠色標準。規模是基礎,技術是保障。解決了土地問題,汪月霞繼續改良技術,豐富茶葉品種。2015年,她先後引進龍井系列、浙農系列,實現了技術改良。
富不忘親。面對市場衝擊,汪月霞意識到,只有組織茶農「抱團取暖」走聯合發展的道路,才能有效規避市場風險,做大做強。2010年,她牽頭成立了茶葉專業合作社,初步形成了茶產業生產一體化的新格局。
在她的帶動和幫助下,800多戶村民由傳統農業轉入高效農業,解決了1900多名農民就業,村民的年收入由人均2000元,提高到人均11000元,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生活。
具有開拓進取意識,注重創業創新,在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積極回饋社會,帶動大家共同致富。作為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的典範,汪月霞展現了新時代創業者的風採。
鄭樹貴——
以匠心贏得信任
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鄭樹貴,1984年從河北省景縣鐘錶專業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在家鄉從事修表工作。1988年,他來到北京,在北京林業大學院內租了間房開了修表小店,這一幹就是30多年。
作為黨員的他,本著做事先做人的原則,在保證貨真價實、質優價廉、優質服務的基礎上,把一個不足15平方米的小店,發展為集修表、照相、售賣學生用品、手機通信產品等多種服務為一體的兩個連鎖店,把產品和服務做到了精益求精。
1988年,剛到北京的時候,人們並不相信他修表的技術。為了贏得顧客信任,他把技校畢業證書擺在櫃檯上並且承諾明碼標價、低價讓利、如果修不好願意雙倍賠償。
他專門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本子上清楚地寫著每一位顧客的姓名、單位、手錶型號、修理項目等。通過這個本子,新客戶不僅感受到了他認真負責的態度及責任心,更增加了對他修表技術的信任。
鄭樹貴始終抱著「空杯」的心態,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能。他在修表的過程中,特別願意研究學習修理新類型的手錶,不斷開闊視野、打磨技藝。「不管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機械的、電子的還是石英的,我都能修理。」鄭樹貴說道。
此外,鄭樹貴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每逢有便民服務活動,他經常主動出攤參加。為了方便高齡和行動不便的顧客,他還帶領學徒們主動上門提供免費服務。鄭樹貴說:「鑽研技術技能,履行社會責任是我應該做的。」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26日 15 版)(責編:李楓、嶽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