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運行框架與技術解析 人民幣3.0

2020-12-13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如果推選2019年關鍵詞,「數字貨幣」無疑會名列前茅。而在「數字貨幣」範疇中,主權數字貨幣,或者經由央行所發行的「數字貨幣」,正在為愈來愈多的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民眾所關注。在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尤其引人注目,一度達到呼之欲出的境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零壹財經、零壹智庫和數字資產研究院推出《人民幣3.0: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運行框架與技術解析》。在最近關於「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眾多說法和文字中,這篇文章對「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描述和解讀最為系統和全面。其中,最值得肯定的是如下幾個方面:

  1. 如何定義法定數字貨幣?文章依據國際清算銀行關於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報告,在定義法定數字貨幣為中央銀行貨幣的數字形式的基礎上,進而提出:「法定數字貨幣是法定貨幣在數字世界的延伸和表現,是一種新的貨幣形態」。「法定數字貨幣是由法幣的數位化形式,是基於國家信用且一般由一國央行直接發行的數字貨幣」。特別是,文章補充說:「法定數字貨幣不一定基於區塊鏈發行,也可以基於傳統中央銀行集中式帳戶體系發行」。這樣的定義是符合迄今為止關於「法定數字貨幣」的理論探討和實際演進的。

  2. 如何解釋人民幣的3.0?人民幣1.0是指人民幣以紙幣作為主要形態, 「從1948年12月1日的第一套人民幣,到2019年8月30日的第五套人民幣新版,人民幣作為中國通行流通的法定貨幣已經歷經71年」。 至今1.0時代並沒有完結。但是,人民幣2.0時代已經悄然開始,其標誌是人民幣走向電子化,即在銀行等金融體系內的現金和存款早已通過電子化系統實現數位化,流通中的現鈔比重逐漸降低,支付寶、微信支付等行動支付成為民眾主要支付工具。中國無疑是世界最接近無現金,邁向 「無現金社會」的大國。而人民幣3.0則是指人民幣的數位化,即中國央行貨幣數位化。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英文簡稱為「DC/EP」。其中,「DC」是「Digital Currency(數字貨幣)」的縮寫,「EP」是「Electronic Payment(電子支付)」的縮寫,主要功能就是作為電子支付手段。這就澄清了人民幣2.0和3.0的關係。幫助人們區分法定數字貨幣與支付寶、微信、PayPal 等行動支付的不同性質。當然,在人民幣未來的演進中,其1.0、2.0和3.0的將存在較長的相互交叉和並存的過程。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lg

相關焦點

  • 央行數字貨幣DCEP試點「4+1」,一文讀懂人民幣3.0
    早在2019年9月,零壹智庫和數字資產研究院推出報告《人民幣3.0: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運行框架與技術解析》,從數字貨幣界定和人民幣發展歷程出發,全面介紹了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及現狀,並通過對截至2019年9月央行及其下屬機構申請的84項涉及央行數字貨幣的專利進行歸納分析,以期從數字貨幣發行、流通、管理、回籠、投融資等全流程揭開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神秘面紗
  • 央行數字貨幣的本質分析:金融維度與技術維度
    (如需報告請登錄 未來智庫)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理念及技術架構設計理念 央行數字貨幣的金融本質:人民幣現鈔一致。1、M0 的替代。中國的央 行數字貨幣項目稱之為 DC/EP,即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屬 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位化形態。2、運營體系與人民幣一致:雙層運營體系。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 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3、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 細說數字人民幣:央行數字貨幣的理想與現實間還差什麼?
    根據王永利在《央行數字貨幣與運行機制變革》一文中指出,央行數字貨幣能夠實現的最重大的突破是形成「數字貨幣一本帳」的新型數字貨幣體系,形成後將對提高央行貨幣政策有效性,防止貨幣持續嚴重超發,維護貨幣金融穩定等發揮極其重大的作用。
  • 劉曉春: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七大猜想
    中國央行若推出首個數字貨幣,對全球的貨幣形態帶來怎樣的影響?未來數字貨幣在哪些場景的應用更合適,數字貨幣的推出對支付領域以及現有支付格局、對商業銀行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央行數字貨幣能否成為生息資產?數字貨幣能否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圍繞這些數字貨幣的核心問題,原浙商銀行行長、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提出了關於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七大猜想。
  • 撥開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迷思
    —2020 年 4 月 24 日江金澤(幣安區塊鏈技術研究院 , 臨港區塊鏈技術產業研究院 )報導顯示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已經開始試點運行數字貨幣 DCEP,使得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行主權數字貨幣的主要國家。
  • 當代金融家 特別報導|孫樹強:央行數字貨幣的作用:一個比較分析框架
    來源 |《當代金融家》雜誌2020年第12期,原題為《央行數字貨幣的作用 :一個比較分析框架》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CBDC) 的概念激發了許多人的想像力,他們設想一種新的支付方式,給支付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 央行數字貨幣是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
    原標題:央行數字貨幣是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   隨著Libra的提出,以及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試點的加速推進
  • 深度解析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點對點+電子支付+央行信用」內涵體表明了DCEP相比於其他貨幣的區別,體現了中國央行應對全球在支付結算服務的發展,私人數字貨幣對支付體系、經濟運行、金融穩定等方面帶來的衝擊,在貨幣創新上的探索設計思路。
  • 申論 ▎申論熱點:央行數字貨幣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央行數字貨幣作為新生事物,在剛出現時必然會出現個別商家拒絕使用情況答案及解析見文章底部近日,央行數字貨幣的推進有提速之勢。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就是人民幣電子版。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的數字貨幣,是基於網際網路新技術,推出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是一場貨幣體系的重大變革。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表示,央行數字貨幣項目已取得較大進展。
  • 數字人民幣要來了!試點全面展開,一文看懂央行數字貨幣背後邏輯:智...
    3、做好應對衝擊的準備。 數字貨幣由於自身的缺陷,不可能取代傳統的貨幣,但其一旦全面發行,所帶來的影響和衝擊是難以預測的。因此,央行必須積極做好技術進步對金融衝擊的相關準備。同時,披著合法外衣的數字貨幣搭載在為更廣泛的金融體系服務的機構和基礎設施上,可能形成嚴重的金融風險,威脅金融系統的穩定, 中央銀行必須從公共利益出發做好數字貨幣帶來的各種風險應對工作,堅持公平競爭的原則,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監管,規範和引導數字貨幣及相關技術的發展。2、 國內數字貨幣發展歷程人民幣作為中國通行流通的央行貨幣已經歷經 71 年。
  • 數字貨幣或成國際金融競爭新高地 央行數字貨幣可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中國經營網黃益平:數字貨幣或成國際金融競爭新高地 央行數字貨幣可發揮更大作用文/陳玉琪「將來數字貨幣很可能是一家獨大、贏者通吃的故事。」9月19日,在《中國經營報》觸角學院戰略合作的北大國發院公開課之「北大國發院EMBA論壇」系列直播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指出,未來,國與國之間競爭的最終決定因素不是軍事力量,而是金融力量,將來金融的競爭會集中在數字金融領域,「數字貨幣是我們將來金融競爭的終極場所」。
  • 細說數字人民幣|央行數字貨幣會衝擊SWIFT系統嗎?
    數字人民幣的討論風暴,從貨幣本身延申到了結算支付。有觀點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將改變未來的貿易結算方式, SWIFT系統終將被數字貨幣取代。海王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王永利撰文指出,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和運行機制變化,勢必對現有包括SWIFT在內的國際收付清算體系產生很大衝擊,需要相應變革,打造出適應數字貨幣運行的區域化、全球化收付清算新體系新機制。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郝毅也認為,央行數字貨幣會衝擊SWIFT系統。央行數字貨幣相比現有的電子支付系統是巨大改進。
  • 央行數字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3)若未來DCEP大範圍替代傳統現金,將對目前金融體系造成怎樣影響? 第三,看似矛盾對立的信用貨幣和私人數字貨幣,核心差異不在於私人還是公共,而在於前者利用技術使自己成為共識貨幣,後者憑藉的是公共部門信用。
  • 央行數字貨幣研討會在深圳前海召開
    昨日,「央行數字貨幣研討會」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舉行,會議圍繞央行數字貨幣及相關比特幣技術、密碼學技術展開討論。 據了解,目前各國都在加緊布局央行數字貨幣,由美聯儲、英國央行、歐洲央行、瑞士國民銀行和日本央行等七家央行組成的小組與國際清算銀行合作撰寫了一份報告,闡述對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央行數字貨幣的英文簡稱 )的預期,以幫助追趕「開路先鋒」中國。
  • 陳文:如何正確認識央行數字貨幣?
    對於財政政策來說,基於央行數字貨幣提供的信息,也能夠使得政府差異化地對企業、產業、個體和區域實施財政政策,針對特定行業和對象徵收數字稅,對需要扶持的行業進行財政補貼,提升財政政策靈活性。第四,提高金融的普惠程度以及金融政策的精準程度。
  • 數字人民幣手冊: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 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深圳、蘇州近期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更是讓數萬人得以參與其中,數字人民幣腳步聲越來越近。數字人民幣的正式發行尚無時間表,但在它真正到來之前,我們有必要讀懂甚至讀透它。為此,澎湃新聞特別製作數字人民幣手冊系列報導,以饗讀者。從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從紙幣到信用貨幣,貨幣的演變跨過漫長的歲月,形態不斷發生變化,但其提高運行效率,服務經濟社會的初心未改。
  • 鞠建東、夏廣濤:金融安全與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新體系
    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完善跨境人民幣支付基礎設施,中國於2012年4月啟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簡稱CIPS)的建設,並在2015年成立CIPS的運營機構——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有限責任公司。2018年3月投產的CIPS二期系統也成功運行兩年有餘,已經取得較大進展,基本實現了對各時區金融市場的全覆蓋。
  • 數字人民幣手冊①各類數字貨幣群雄逐鹿,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
    為此,澎湃新聞特別製作數字人民幣手冊系列報導,以饗讀者。從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從紙幣到信用貨幣,貨幣的演變跨過漫長的歲月,形態不斷發生變化,但其提高運行效率,服務經濟社會的初心未改。如今,在數位化浪潮下,貨幣同樣與時俱進,「數字貨幣」應運而生。
  •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
    2000萬元10萬個紅包發放、1000人可嘗鮮雙離線支付、創新試水「錢包推送」線上支付,購物節狂歡的背後,逐一實現的系列技術突破,也成為業內的熱議點。在分析人士看來,蘇州地區此次數字人民幣試點在技術突破和參與熱情等多方面可圈可點。後續,數字人民幣試點將進一步擴寬城市、銀行範圍以及豐富應用場景,尤其是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應用值得期待。
  • 數字貨幣與現有的人民幣有什麼區別?央行數字貨幣已在內測
    數字貨幣與現有的人民幣有什麼區別?央行數字貨幣=數字貨幣+電子支付?  央行數字貨幣準備已有近五年時間,按照穆長春去年的提法是「呼之欲出」。究竟何為數字貨幣?數字貨幣與現有的人民幣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