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菜在我們眼裡就是量大實惠,做菜多以燉,煮,扒,,燒為主。重油重鹹,江浙一帶口味上偏輕的南方人肯定是有些吃不慣。在菜的口味上。總體來說,東北菜就是一個鹹口,一個甜口。雖然說東北三省地域比較大,南北跨度也不小,三省的地方口味也各不相同。但是歸根結底,由於氣候的原因,在口味上都是比較重油,重鹽。
可以說因為歷史的原因,很多當年闖關東的山東人把魯菜的烹調技法也帶到了東北。所以在炒菜上東北菜有很多地方是學習和借鑑了魯菜的特點和長處。在做菜技巧上東北的燉菜,口味基本就是以鹹香鮮為主。像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排骨燉豆角,酸菜汆白肉,殺豬菜。都是鹹口菜。由於燉菜湯汁較多,還比一般的炒菜口味偏重一些。東北的燉菜除了用鹽以外,還會用到東北人的吃飯殺器——大醬。大醬在很多的燉菜裡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此也導致東北的燉菜在顏色和鹹淡口上,不那麼講究。
其他的熘炒菜,溜肉段,扒菜,扒茄條,都是鹹口為主。就是紅燒菜,像紅燒肉,紅燒排骨,裡面雖然放糖但是也是鹹鮮微甜的口味。絕對不像無錫,上海的紅燒肉和紅燒排骨那樣甜的膩口。但是東北人民,吃起甜口食物也絕不嘴軟。說到甜口菜就不得不提東北的代表名菜鍋包肉。無論是以黑龍江哈爾濱老廚家為代表的老式本色鍋包肉,還是到遼寧營口一帶添加番茄醬的創新鍋包肉它的口味都是酸甜口為主。在東北,拌涼菜的時候裡邊兒都會加上糖。在麻醬裡邊兒,東北人民也會擱上糖,燒烤是放糖的,發麵也是放糖的。
拌餃子餡兒放糖的。就連麵條也是甜的。錦州燒烤,撫順的麻辣拌,哈爾濱的烤冷麵,瀋陽的烤雞架,辣炒雞架,朝鮮的小吃延吉冷麵。辣白菜,拌桔梗,炸打糕,拌墨斗,拌蜆子,或甜辣或酸甜,裡邊都是必須的有糖的身影。說到各類拔絲菜,拔絲地瓜,拔絲山藥,拔絲香蕉,甚至拔絲冰棍,粘豆包,薩琪瑪,切糕,缸爐餅,雪衣豆沙,油炸糕那更是甜味兒當家。
在東北,一般朋友聚會,喝酒下館子,酒場的程序是始於涼菜,終於拔絲。基本上你拉出一根三米長晶瑩剔透的糖絲的時候,酒桌的氣氛達到了高潮,也是約定俗成的本場酒局結束,轉戰下一場的號角吹響的時刻。以前也非常奇怪,在天寒地凍,冰天雪地的環境裡,喜歡重油重鹽的大東北,竟然還有這麼多甜膩的菜餚小吃存在,竟然還毫無違和之感,並不顯得突兀討厭。這就不能不佩服東北人民在寒冷,嚴酷環境下養成的豪爽,熱情,大大咧咧的性格中竟然還夾雜著幾許細膩的小清新情懷,其實這也正和他們性格中的幽默,樂觀的情緒相輔相成。
一個熱愛美食美酒,喜歡製作美食的烹飪屆的小學生。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大家點讚,評論,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