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嶽教授千古
延伸閱讀
高校教師身體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
隨著高校的連年擴招,高校教師教學、科研任務日趨繁重,工作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由於各種原因,教職工的健康狀況令人憂慮。各種疾病,特別是慢性病如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類疾病正向年輕化、惡性化發展。高校教師中不斷出現英年早逝的事例。國務院於1995年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就明確提出:「積極為知識分子創造必要的體育健身條件,倡導和推廣適合其工作特點的體育健身條件,要特別重視對高級知識分子進行必要的健康檢查和體質測定工作。」到2030年,中年以上人口的死亡率將以每年4%的速度上升,死亡人數從500萬增加到1700萬,而這其中的1/3是早亡的中年人,而這1/3中的絕大多數是教師等腦力勞動者(教師博覽:教師健康狀況透視)。因此,關心高校教師的身體健康已成為現代社會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一、相關理論及研究
有關高校教師的健康狀況,國內進行了不少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體育葛新《北京高校青年教師身體健康狀況與體育鍛鍊的研究》碩士論文,把北京高校青年教師這一特殊人群作為研究對象,了解其身體健康狀況和體育鍛鍊參與情況,並結合社會學有關理論對其進行分析研究,提出相應的建議。河北科技大學王志紅對該校教師的體檢狀況進行分析,得出健康狀況的調查得出被調查群體66%左右處於亞健康狀態。被調查群體常見疾病是咽喉炎、心血管、高血壓靜脈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福建師範大學劉一平的《高校高職稱教師身體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分析提出影響教師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不良的生活方式、健康意識單薄和缺乏體育鍛鍊」等。處於西部地區的高校中,系統研究高校教師的身體健康狀況的科研成果較少,僅僅是貴州師範大學的徐宏從體育的教育的角度,研究了教師健康的現狀,而關於影響教師健康狀況的因素的研究較少。
二、數據基本情況
2010年,在貴州大學開展了「高校教師身體健康狀況調查」,通過選取高校教師的作息時間、飲食習慣、體育鍛鍊的目的、時間、場所、內容等指標,設計了「高校教師身體健康狀況調查問卷」,對調查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採用分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從貴州大學法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大外部、學生工作部及機械學院6個院(部),隨機選取150名教師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150份,採用走進辦公室,現場收發問卷的方式。對於採集的數據,採用SPSS16.0對調查所取得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145份,有效率為96.7%。對於收回的145份有效問卷中,沒有進行選擇的個別問卷項使用缺失處理。
在有效問卷的145份中,男教師和女教師的數量為71和74,分別佔總人數的49%和51%,雖採用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但總體比例基本均衡。參加調查的教師主要集中在30-50歲,其中30-40歲的教師數量為77人,佔調查總數的53%,41-50歲的教師數量為38人,佔總數的26%,可見中青年教師是現在高校的骨幹力量。這些教師不僅承擔著教學骨幹的重負,也是科學研究的主力,但他們往往自視年輕,忽視必要的休息和體育鍛鍊,健康狀況不佳的情況比較嚴重。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8.1%的教師沒有任何疾病,而常見的病症主要是咽炎,佔總比例的46.88%,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擔負著教學的重任,因而如何正確用嗓是大學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而根據調查數據可以得到,高血壓、高血脂也是教師常見病中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男教師中有這兩種病症的有近三層,另外,還有27%的男性教師同時有兩種以上教師常見病。但是能關注身體健康,每年參加健康檢查的教師只有45%,有54%的教師不能保證每年身體檢查一次。原因在於個人不重視,再加上校方不組織任何形式的體檢,而副高以上職稱的老師才能享受省組織安排的每兩年一次的福利體檢。
調查顯示,自我感覺非常健康的僅佔6.9%,較健康的佔38.6%,認為身體健康狀況一般的46.2%,較不健康的佔5.5%,非常不健康的佔2.8%。採用相關係數分析得出,睡眠質量、每日工作時間、工作壓力、工作環境、胃口等因素與教師身體健康狀況較為相關。
三、調查結果分析
1.睡眠質量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睡眠質量對身體健康狀況影響較大,睡眠質量越好的教師自我感覺越健康。表中可以看出,睡眠質量非常滿意或者較滿意的自我感覺非常健康,佔樣本的50%。但是隨著睡眠質量滿意程度的降低,自我感覺身體健康狀況也越來越差。有69.6%對於睡眠質量較滿意的教師自認為身體狀況較健康;58.2%的對於睡眠質量一般的自認為身體狀況一般健康;而有75%的睡眠質量非常不滿意的教師認為自己身體非常不健康。
2.工作時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在所調查的145分有效樣本中,每天工作8-10小時的教師有82人,佔總數的56.6%,其中,5.5%的教師認為非常健康、26.2%的教師較健康、22.8%的教師健康狀況一般、7%的教師認為較不健康、1.4%的教師認為非常不健康。而對於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的教師來看,有50%的教師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較不滿意。
3.工作壓力與身體健康的影響
調查顯示,感覺工作壓力說不清的有43人,佔總數的29.7%;壓力不大的有32人,佔總數的22.1%;壓力大的有70人,佔總數的48.3%。有60%的感覺壓力不大的教師認為身體非常健康,感覺壓力大的教師中有87.5%認為身體較不健康,75%認為身體非常不健康。
高校教師肩負教育21世紀人才的重任,教學、科研、職稱評審對教師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挑戰。本次調查對象中,具有講師職稱的有76人,佔總數的52.4%,具有副高職稱的有37人,佔總數的25.5%。講師和副教授作為高校的主要教師群體,主要是面臨著職稱晉升,故而壓力較大,也直接影響了身體健康。而面對壓力,15.9%的教師選擇運動的方式進行排解,16.6%的教師選擇傾訴(且多見於女教師),44.1%(近一半)的教師採取的是自己承受的方式。
4.工作環境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使用卡方檢驗得出,似然比卡方檢驗值為0.000,顯著小於0.05,說明工作環境與身體健康狀況具有顯著相關性。表2顯示,對工作環境比較滿意的教師身體健康狀況較好,45.5%的教師對工作環境比較滿意,這其中,對自己身體健康感覺非常健康、較健康、一般、較不健康的比例分別為70.0%、66.1%、31.3%、12.5%。而對工作環境非常不滿意的佔相對樣本數的50%認為身體非常不健康。調查顯示,良好的工作環境能促進身體健康,而不好的工作環境,如人際關係的緊張會妨礙身體健康。
5.日常飲食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因為本次調查是在貴州大學,貴州省盛產辣椒,且辣椒多香辣比較開胃,一般教師的口味都偏重,胃口較好。在問卷設計的五級層次的問題中,胃口很好、較好、一般、較差、很差的人數分別為34、68、38、4、1,佔總數的23.4%、46.9%、26.25%、2.8%、0.7%。但是在問及膳食均衡方面,僅有4.14%的教師非常注意膳食均衡,有44.14%的教師較注意,有41.38%的教師一般注意,所以提醒教師為了身體健康要注意日常的飲食和膳食均衡。
四、優化高校教師身體健康狀況的主要對策
通過對貴州大學6個院(部)150位教師的調查中可以看出,被調查對象的總體健康狀況一般,而與健康狀況相關的主要體現在睡眠質量、工作時間、工作壓力、工作環境、日常飲食等方面。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倡導積極的健康意識,增強鍛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學校應加強對教師全民健身生活方式的培養與指導,增強保健意識,改善生活習慣,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日常生活有規律,減少熬夜次數;合理膳食、飲食有節、均衡營養;適當運動、堅持每日鍛鍊半小時;不抽菸、不飲酒或者少飲酒。
2.做好預防工作,建立健康狀況檔案,確保教職工身體健康
做好預防保健工作是現代醫學發展的需要,同時醫療保健需求也有新的變化,從被動型就醫轉變為主動型就醫。學校應根據《教師法》第二十九條將「定期對教師進行身體健康檢查,並因地制宜安排教師進行休養」落實到實處,保證教師每年至少一次體檢,並根據體檢情況,建立教職工的健康檔案,監控教職工的身體健康,確保教職工能根據自身情況,能及時就醫,降低重大疾病發生的機率。
3.改善工作環境,減輕工作壓力,減少職業病的發生
教師的工作以講課時間長、站立時間久、伏案時間多為主要特徵,同時由於教學任務重,科研壓力大,長時間的使用電腦等因素,咽喉炎、心血管、高血壓、腰椎間盤突出症等成為了教師常見的職業病。良好的工作環境能幫助教師緩解工作疲勞,減輕工作壓力,促進教師工作效率的提高。建議學校在每層樓設有教師休息室,讓教師在課間有休息、喝水的地方,這樣可以緩解上課的勞累,從而減少職業病的發生。
4.增加體育設施和器材的投入,為廣大教師參與鍛鍊提供前提條件
學校在體育設施和器材拖入往往考慮學生層面的較多,很少考慮到為教師提供合適的設施和場所,建議學校領導和工會增加教師健身器材的投入,建立校級教師健身活動中心,為教師鍛鍊提供必要條件。(作者:李慧,許菡若,陸衛群)
文章來源:校友圈,學院官網、微博、中外學術情報、中國大學教育等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