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財證券陳靂:國企和民企的有效融合 既是方向也是難題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2月11日消息,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雙循環下的資本市場創新與發展》將於2020年12月11日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舉行。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出席論壇並發言,他表示,今年以來併購重組出現一個新的演變特徵。截止到12月1日,全國的併購案例數量是在1.9萬億,同比增長了136.2%,一個是企業自身的需求,另一個是經濟不好的情況下,不好的企業不一定要完全退出,可以在產業鏈上做一個優化。這種情況下,整個數量增長了一倍以上。A股市場截止到12月1日是有1933起併購,其中完成了有646起,經營中有1347起。

陳靂指出,今年很多併購重組,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大家都可以發現,國企和民企這種深度融合,如果關上門講,最核心的一個點就是你的現金成本是不一樣的,先不說渠道和管理,還有技術。現金成本不一樣,意味著國企可以提供給民企一些相應的東西,民企的優勢比如說在技術管理方面也有它的一些互補性,那麼這種融合其實是一個大的方向,跟以往不一樣,也是一個新的特徵變化,所以我們有時候開玩笑說,如果說整個經濟形勢我們面臨著難題,如果這個產業鏈需要調整,那麼國企和民企的有效融合,我覺得既是方向,也是難題。

相關焦點

  •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併購重組業務如何切合高質量發展要求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陳靂 併購重組這個話題,其實在座有很多的上市公司,並不陌生,應該說是解決企業發展的一個核心手段,尤其是在中國。
  •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讓金融研究多一點家國情懷
    來源:經濟日報作者:溫濟聰作為一名中國金融領域的知名專家,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常年筆耕不輟、思想活躍,在各大主流新聞財經媒體和產業金融學術研討會上,經常能見到他的精練獨到的觀點解析。7月上旬的午後,剛剛獲任命為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的他,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坦言,十七年的金融分析師生涯中,能夠長時間去專一地堅持做好研究是他的幸運和榮耀。這不僅需要研究從業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每一天勤奮踏實地去做好案頭的工作,還要在理念上保持客觀、專業、前瞻,工作上保持進取、務實和高效的作風。
  • 又爆合規和內控問題 川財證券3高管收警示函
    12月9日,證監會四川監管局分別對川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川財證券)副總裁吳瓊、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安健和固定收益部投資經理趙彤採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原因集中在川財證券在開展債券交易業務過程中存在著一些違規行為。
  • 國企民企深度融合,「中潤和糧」扶貧生鮮連鎖從哈爾濱開始
    雙方就未來以服務中潤物業小區為基礎的線上服務平臺、線下便民扶貧生鮮產品直營超市等多領域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成立黑龍江中潤和糧股份有限公司,運用中潤物業集團全國三供一業、和糧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的資源開啟「中潤和糧綠色食品運營店」2000家,涵蓋哈爾濱所有綠色食品、老字號食品、全省扶貧產品,並計劃年底前開業40家扶貧生鮮產品直營超市。
  • 因債券交易業務管理不足 川財證券三管理人員被出具警示函
    原標題:因債券交易業務管理不足 川財證券三管理人員被出具警示函   近日,四川證監局連發3條對川財
  • 中信證券:國企信用風波不宜過分悲觀,或是民企債發力契機
    11月15日,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0030,以下簡稱「中信證券」)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近期國企信用風波由點及面迅速擴散,引發了市場恐慌情緒的蔓延。不過,雖然策略上可以保持謹慎,但不應過度悲觀,特別是對殭屍國企「逃廢債」噱頭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擔憂,更是大可不必。
  • 如何正確理解國企與民企的關係
    長期以來,國內學術界有一種把國企和民企對立起來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要發展壯大民企就必須私有化國企和徹底消滅國企,發展壯大國企就一定意味著擠出、壓制和摧毀民企。這種錯誤觀點之所以十分流行,緣於對西方經濟學理論的一知半解,對西方工業化歷史的忘卻。
  • 被誤認為是「民企」,實際卻是「國企」的企業,這幾個你知道嗎?
    它是從一家民企轉換成國企的,在1984年的時候,王石創立了萬科。到1991年,成為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很多人認為王石會變成萬科的掌門人,但事實是他放棄了公司的股份。雖然王石不是最大股東,但是萬科後面的30多年卻都是王石說的算,後來2015發生的"寶萬之爭",深圳寶能一度取代華潤成為最大股東。但是,經過一番鬥爭,王石的團隊勝利了。
  • 如何正確理解國企與民企的關係-虎嗅網
    長期以來,國內學術界有一種把國企和民企對立起來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要發展壯大民企就必須私有化國企和徹底消滅國企,發展壯大國企就一定意味著擠出、壓制和摧毀民企。這種錯誤觀點之所以十分流行,緣於對西方經濟學理論的一知半解,對西方工業化歷史的忘卻。
  • 找工作,選國企還是選民企?
    馬上又到了一年畢業季,很多人開始做自己的職業規劃,準備跳槽的人也開始等著換一份更好的工作,那找工作,選國企還是選民企?國企和民企各有優劣,就看哪個更符合你未來的職業規劃。1.工資方面,國企的工資底線高,上線低;民企的工資底線低,上限高。其實,同一個行業、同一個崗位,國企的工資沒有民企高,但國企的隱形工資更高,國企有五險一金,但很多民企只有五險沒有一金。
  • 工資差不多,國企民企外企,哪個更好一點?
    學生幾乎100%不懂得,他們覺得長輩太保守,但她和他不知道父母是茶壺裡有餃子--倒不出來。我相信絕大多數在職人士,也是不知道的,因為你沒有大數據,你只知道自己和個別親友的工資。錯將偶然當作共性,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打臉的主要原因。
  • 這4家千億巨頭一直被誤認為是民企,實際上是國企控股
    來源:九個頭條網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基本上都是國營企業,為公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你買個衣服要到國營百貨商場,買個電器之類的要到五交化。此前,做一名國營商場的售貨員還是一個非常光榮的職業。自從80年代開始,個體戶開始誕生,民營小作坊,小工廠也開始多起來,民營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 全國有179家保險公司,哪些是國企?哪些是民企?有啥區別?
    汪,大家好,我是易哥,多年保險狗,關注我,和你一起走出保險套路!大家在談論一些公司的時候總喜歡分一下國企和民企。對於剩餘的174家保險公司如果是相對國企來說,那他們都是民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很多保險公司都是股份制,而這些股東之中有國有資本,也有民營資本。下面易哥就帶大家來探討一下。因為判斷一家企業是國企還是民企?
  • 國資委:國企和民企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
    對此,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今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只是在當前環境下國企和民企的一種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是國企和民企互惠共贏的一種的市場選擇,「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更不涉及意識形態。」彭華崗指出,國有資本、國有企業的進和退,都是基於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的市場化行為。
  • 川財證券鄧利軍:2019年A股震蕩築底 建議以成長為主線配置
    中國網財經1月17日訊 在今日召開的2019川財證券年度策略會上,川財證券宏觀策略首席鄧利軍表示,2019年主導A股的邏輯是估值修復,市場趨勢將主要為震蕩築底。而估值修復的邏輯主線在於逆周期調控下2019年信用風險正在疏導,所以目前A股多個情緒指標均處於歷史極值區域,2019年A股面臨震蕩築底。
  • 川財證券研究所計算機高級分析師方科:5G最好的應用是與垂直行業的...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朱寶琛5G最好的應用會在哪裡?相關上市公司該如何抓住5G發展的這一機遇?11月21日,《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川財證券研究所計算機高級分析師方科。方科給出的答案是與垂直行業的深度融合,應對更複雜的場景,其中工業網際網路和交通、醫療等行業潛力和空間相對較大。對此,他以智能汽車為例進行說明:智能汽車與5G的結合是物聯網最重要的延伸之一——車聯網。車聯網依賴通信的發展,是成就智能交通的核心環節,其涵蓋的範圍包括整車的感知執行層、通信層和應用層,因而在這一領域不同類型的企業都參與布局。
  • 有哪些企業大家一直以為是民企,但實際卻是國企?
    其實這個真的要找的話,還是蠻多的,而且很多企業的產品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一般像中石油、中國移動、中石化等帶有中字開頭的企業才是所謂的國企,但是其實並非不是這樣,很多國企和民企一樣,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 業財融合的必要條件:財務從業者 「專業+綜合」雙能力
    來源:貿易金融業財融合的必要條件:財務從業者 「專業+綜合」雙能力——訪豪洛捷財務總監劉慶華記者:張銘研實現企業經濟工作的高效管理是每一家企業的目標,這也是企業財務總監做財務管理的工作重心。其中,業財融合由於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創造價值和財務管理效率,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越來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