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的「文化撥款」已經進行了數百年。某些東西是從另一種文化或地區引入的,並被熱情地採用。後來一些食物被改名,或被創新,更有勝者被視為「屬於」自己的文化原創。這在東方菜系中最為常見,像麵條自從被發明以來,這種情況就時有發生。
拉麵是中國飲食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美食,從早期人們發現北方地區更適合種植小麥開始,麵食食物就一直是北方中國人最為喜愛的食物,而這種手工拉麵也成為北方麵食中的經典。
對比中國拉麵在日本也有他們的拉麵:日式拉麵。但從烹飪根源上來看,日式拉麵借鑑了中國拉麵,不管是從烹飪還是從吃法上來看,雖然在某些地方不同,但依然有中式拉麵的影子。
但對一些日本人來說拉麵是本民族食品,對一些外國人來說中國人不在乎文化佔有。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曾經我們也分析過日本料理,包括日本的烹飪文化。日本美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但前景並不光明,因為日本料理走了「捷徑」,一下子符合了現代審美,不管是食物外觀還是裝盤,都更接近與現代版的法國菜的精美表現,但在味道生,和烹飪方式是並沒有突破。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料理更受西方人喜愛的原因之一。但歸根結底日本料理就是現代美食烹飪,無歷史、無淵源。
像日本料理所宣稱的那樣「廚師十年才能切好一片壽司」這種謊言要不了多久就會被人識破,一份精美的飯糰,也不會有人再出高價買單。
再回到拉麵這個問題上,日本拉麵雖然也有和中式拉麵不同之處但歸根結底依然跳不出中式拉麵這個圈。
一開始在明治、大正、昭和時期有不少日本人在中國學習,其中一些人回去後仿照中式的拉麵,但他們缺少羊肉和牛肉,所以他們開始用日本容易獲得的資源,比如雞蛋、豬肉或者各種海鮮用來烹飪,在食材上區別了中式拉麵。
在近代日本人在拉麵烹飪上使用了後現代藝術氣息,通過精美的視覺效果,來吸引食客的食慾。這是非常成功的一點,但縱觀日本烹飪幾乎沒有他們自己獨有的發明,所有的一切不是借鑑就是偷竊。
比如日本咖喱借鑑了印度咖喱;日本料理中的天婦羅來自葡萄牙;味噌豆沙來自中國;生魚片早期中國漁民也會這樣做;烤肉串也來自中國;日本人吃的醬油和米飯也來自中國菜;泡菜借鑑了中國泡菜;就連日本人喜歡的涮涮鍋也借鑑了中國火鍋,這其實很尷尬。
再回到中國人不在乎文化佔有上,其實並不是我們不在乎,早期我們不在乎是因為那時候並沒有版權一說。再者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能留下來的都是瑰寶,對一些外國人來說簡直是天上掉餡兒餅,而我們也防不勝防。
像韓國人泡菜申遺、端午節申遺、印度象棋申遺,筷子申遺等等,總是讓我們防不勝防也讓我們覺得捧腹和警醒。